早鸽—汇聚行业精英
  • 联系客服
  • 帮助中心
  • 投诉举报
  • 关注微信
400-006-1351
您的问题早鸽都有答案
3000+专业顾问
搜索
咨询

可上下拉合或横向拉合的蟑螂屋制作方法

  • 专利名称
    可上下拉合或横向拉合的蟑螂屋制作方法
  • 发明者
    伍经纶
  • 公开日
    2015年2月11日
  • 申请日期
    2014年10月16日
  • 优先权日
    2014年10月16日
  • 申请人
    驱虫大王有限公司
  • 文档编号
    A01M1/02GK204146195SQ201420600496
  • 关键字
  • 权利要求
    1.可上下拉合或横向拉合的蟑螂屋,其特征在于包括可上下伸缩且相互对接的上屋体及下屋体,所述上屋体及所述下屋体之间形成有内腔,所述内腔中设有用于粘黏蟑螂的粘胶板、蟑螂引诱剂以及用于防止所述粘胶板与所述内腔内壁粘连在一起的防粘结构,所述上屋体或所述下屋体上开设有供蟑螂进入所述内腔的入口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上下拉合或横向拉合的蟑螂屋,其特征在于所述粘胶板设于所述下屋体的底部内侧面上,所述防粘结构设于所述上屋体的顶部内侧面上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上下拉合或横向拉合的蟑螂屋,其特征在于所述粘胶板支撑于所述内腔上下内侧面之间,所述上屋体及所述下屋体均设有所述防粘结构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上下拉合或横向拉合的蟑螂屋,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屋体及所述下屋体两侧端对接形成可供用户撕去的扁平结构,所述上屋体及所述下屋体上均设有用于增强侧壁强度的加强结构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上下拉合或横向拉合的蟑螂屋,其特征在于所述粘胶板转动连接于所述内腔侧壁上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上下拉合或横向拉合的蟑螂屋,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屋体与所述下屋体一体连接形成一上表面及下表面可压合的矩形体,所述矩形体两侧端开口形成所述入口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上下拉合或横向拉合的蟑螂屋,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屋体及所述下屋体左右两侧对接,前后两侧形成所述开口,所述左右两侧的侧缘分别对应设有半镂空的褶痕,所述褶痕两端分别延伸至所述前后两侧的所述开口处8.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可上下拉合或横向拉合的蟑螂屋,其特征在于所述防粘结构为设于所述上屋体内侧面上或设于所述下屋体内侧面上的隔离纸、防粘剂、硅油或凸起9.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可上下拉合或横向拉合的蟑螂屋,其特征在于所述入口为用于连通所述内腔与外界的气孔10.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可上下拉合或横向拉合的蟑螂屋,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屋体及所述下屋体上分别设有便于用户上下拉合所述上屋体及所述下屋体的手抽
  • 技术领域
    ,提供可上下拉合或横向拉合的蟑螂屋,包括可上下伸缩且相互对接的上屋体及下屋体,上屋体及下屋体之间形成有内腔,内腔中设有用于粘黏蟑螂的粘胶板、蟑螂引诱剂以及用于防止粘胶板与内腔内壁粘连在一起的防粘结构,上屋体或下屋体上开设有供蟑螂进入内腔的入口上述可上下拉合或横向拉合的蟑螂屋采用防粘结构,使得上屋体及下屋体不因粘胶板的粘连而难以被上下拉伸压缩,使用时,通过上下拉伸上屋体及下屋体,使得内腔膨胀,入口打开,蟑螂被引诱进入内腔,进而被粘胶板所粘住,这样,避免了使用时手会接触粘胶片与蟑螂引诱剂而极不卫生以及需人手将咭纸折叠形成蟑螂屋而费时费事的问题
  • 专利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蟑螂屋的【专利说明】可上下拉合或横向拉合的蜂螂屋
  • 专利详情
  • 全文pdf
  • 权力要求
  • 说明书
  • 法律状态
可上下拉合或横向拉合的蟑螂屋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蟑螂屋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可上下拉合或横向拉合的蟑螂屋。 [0002]蟑螂为人类的四害之一,其中,蟑螂对人类的危害最为严重,它已成为多种疾病的产生和传播根源,因此,灭除蟑螂是很多家庭需要面对的首要任务。 [0003]目前,蟑螂屋广泛应用于家庭的灭除蟑螂中,其一般是由一块经过剪裁的咭纸、一块粘胶板片及蟑螂引诱剂组成。咭纸经过折叠形成屋体,用作为覆盖粘胶板片的屋体,作捕蟑螂之用。使用蟑螂屋时,先把粘胶板片放置于屋体的底部,再把隔离粘胶板片上的隔离纸剥离,最后把蟑螂引诱剂放于粘胶板片中央以弓I诱蟑螂。 [0004]然而,由于使用蟑螂屋时,必须撕走隔离纸,并把具有化学成分的蟑螂引诱剂放于其上。期间,手会接触粘胶板片及蟑螂引诱剂,极不卫生。此外,咭纸还需人手折叠,才能折叠形成蟑螂屋,这样,费时费事。 实用新型内容
[000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可上下拉合或横向拉合的蟑螂屋,旨在解决现有蟑螂屋使用时手会接触粘胶板片与蟑螂引诱剂而极不卫生以及需人手将咭纸折叠形成蟑螂屋而费时费事的问题。
[000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可上下拉合或横向拉合的蟑螂屋的技术方案是,其包括可上下伸缩且相互对接的上屋体及下屋体,所述上屋体及所述下屋体之间形成有内腔,所述内腔中设有用于粘黏蟑螂的粘胶板、蟑螂引诱剂以及用于防止所述粘胶板与所述内腔内壁粘连在一起的防粘结构,所述上屋体或所述下屋体上开设有供蟑螂进入所述内腔的入口。
[0007]进一步地,所述粘胶板设于所述下屋体的底部内侧面上,所述防粘结构设于所述上屋体的顶部内侧面上。
[0008]进一步地,所述粘胶板支撑于所述内腔上下内侧面之间,所述上屋体及所述下屋体均设有所述防粘结构。
[0009]进一步地,所述上屋体及所述下屋体两侧端对接形成可供用户撕去的扁平结构,所述上屋体及所述下屋体上均设有用于增强侧壁强度的加强结构。
[0010]进一步地,所述粘胶板转动连接于所述内腔侧壁上。
[0011]进一步地,所述上屋体与所述下屋体一体连接形成一上表面及下表面可压合的矩形体,所述矩形体两侧端开口形成所述入口。
[0012]进一步地,所述上屋体及所述下屋体左右两侧对接,前后两侧形成所述开口,所述左右两侧的侧缘分别对应设有半镂空的褶痕,所述褶痕两端分别延伸至所述前后两侧的所述开口处。
[0013]进一步地,所述防粘结构为设于所述上屋体内侧面上或设于所述下屋体内侧面上的隔离纸、防粘剂、硅油或凸起。
[0014]进一步地,所述入口为用于连通所述内腔与外界的气孔。
[0015]进一步地,所述上屋体及所述下屋体上分别设有便于用户上下拉合所述上屋体及所述下屋体的手抽。
[0016]本实用新型相比较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
[0017]由于上述可上下拉合或横向拉合的蟑螂屋采用防粘结构,使得上屋体及下屋体不因粘胶板的粘连而难以被上下拉伸压缩,因此,使用时,通过上下拉伸上屋体及下屋体,使得内腔膨胀,容积变大,并打开入口,此时,蟑螂引诱剂发出的诱香,从入口散发到内腔外的空气中,引诱蟑螂从入口进入到内腔中,被粘胶板所粘黏,这样,上述可折叠伸缩蟑螂屋只需要上下拉伸上屋体及下屋体即可实现捕获蟑螂,相比较现有技术的蟑螂屋而言,避免了使用时手会接触粘胶片与蟑螂引诱剂而极不卫生以及需人手将咭纸折叠形成蟑螂屋而费时费事的问题。




[0018]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可上下拉合或横向拉合的蟑螂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9]图2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可上下拉合或横向拉合的蟑螂屋的防粘结构为隔离纸时的剖视图;
[0020]图3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可上下拉合或横向拉合的蟑螂屋的防粘结构为硅油时的剖视图;
[0021]图4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可上下拉合或横向拉合的蟑螂屋的防粘结构为凸起时的剖视图;
[0022]图5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提供的可上下拉合或横向拉合的蟑螂屋的剖视图;
[0023]图6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提供的可上下拉合或横向拉合的蟑螂屋的另一剖视图;
[0024]图7是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提供的可上下拉合或横向拉合的蟑螂屋在使用前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5]图8是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提供的可上下拉合或横向拉合的蟑螂屋在使用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6]图9是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提供的可上下拉合或横向拉合的蟑螂屋在使用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7]图10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可上下拉合或横向拉合的蟑螂屋含有手抽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8]图11是图10提供的可上下拉合或横向拉合的蟑螂屋在使用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9]图12是本实用新型第五实施例提供的可上下拉合的蟑螂屋可上下拉合或横向拉合的蟑螂屋在褶痕为弧线时的俯视图;
[0030]图13是本实用新型第五实施例提供的可上下拉合的蟑螂屋可上下拉合或横向拉合的蟑螂屋在使用前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31]图14是本实用新型第五实施例提供的可上下拉合的蟑螂屋可上下拉合或横向拉合的蟑螂屋在使用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32]图15是本实用新型第五实施例提供的可上下拉合的蟑螂屋可上下拉合或横向拉合的蟑螂屋在褶痕为直线时的俯视图;
[0033]图16是本实用新型第五实施例提供的可上下拉合的蟑螂屋可上下拉合或横向拉合的蟑螂屋在褶痕为弧线时的另一俯视图。


[0034]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0035]如图1?16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较佳实施例。
[0036]需要说明的是,当部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部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部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部件。当一个部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部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部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部件。
[0037]还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左、右、上、下等方位用语,仅是互为相对概念或是以产品的正常使用状态为参考的,而不应该认为是具有限制性的。
[0038]本实施例提供的可上下拉合或横向拉合的蟑螂屋10,可广泛应用于家庭的灭除蟑螂中,也可应用于捕获壁虎、老鼠等害虫上。
[0039]如图1和图2所示,其包括可上下伸缩且相互对接的上屋体11及下屋体12,上屋体11及下屋体12之间形成有内腔13,内腔13中设有用于粘连蟑螂的粘胶板14、蟑螂引诱剂15以及用于防止粘胶板14与内腔13内壁粘连在一起的防粘结构16,上屋体11或下屋体12上开设有可供蟑螂进入内腔13的入口 17。
[0040]需要说明的是,如图1和图2所示,在上述可上下拉合或横向拉合的蟑螂屋10使用前,上屋体11及下屋体12压缩贴合呈扁平状,这样,节省储放空间,便于包装、储存;而入口 17因上屋体11及下屋体12的贴合而密封,或者,采用密封结构对入口 17进行密封,密封入口 17,可防止蟑螂引诱剂15挥发,防止蟑螂引诱剂15在未使用可上下拉合或横向拉合的蟑螂屋10时,已经将引诱气味从入口 17处散发到内腔13外的空气中去,而致使蟑螂引诱剂15失去引诱的功效。
[0041]本实施例提供的可上下拉合或横向拉合的蟑螂屋10相比较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
[0042]如图1和图2所示,由于上述可上下拉合或横向拉合的蟑螂屋10采用防粘结构16,使得上屋体11及下屋体12不因粘胶板14的粘连而难以被上下拉伸压缩,因此,使用时,通过上下拉伸上屋体11及下屋体12,使得内腔13膨胀,容积变大,并打开入口 17,此时,蟑螂引诱剂15发出的诱香,从入口 17散发到内腔13外的空气中,引诱蟑螂从入口 17进入到内腔13中,被粘胶板14所粘连,这样,上述可折叠伸缩蟑螂屋只需要上下拉伸上屋体11及下屋体12即可实现捕获蟑螂,相比较现有技术的蟑螂屋而言,避免了使用时手会接触粘胶片与蟑螂引诱剂15而极不卫生以及需人手将咭纸折叠形成蟑螂屋而费时费事的问题。
[0043]需要说明的是,如图1所示,上屋体11及下屋体12的材质可采用纸质、塑料或者铝与纸两层结构的纸等,优选地,本实施例中,上屋体11及下屋体12的材质采用纸质,其他实施例中,上屋体11及下屋体12的材质采用,只要满足上屋体11及下屋体12可上下拉伸的使用条件即可。
[004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可上下拉合或横向拉合的蟑螂屋10的第一实施例:
[0045]如图1至图4所示,粘胶板14设于下屋体12的底部内侧面上,防粘结构16设于上屋体11的顶部内侧面上,防粘结构16可为隔离纸161、防粘剂(图中未示)、硅油162或凸起163。入口 17为用于连通内腔13与外界的气孔171,气孔171设于上屋体11上或下屋体12上,优选地,气孔171贯穿于上屋体11上表面。气孔171的密封结构可为贴纸,也可为已半穿的材料。而蟑螂引诱剂15可以设于粘胶板14上或内腔13内壁上,只要满足蟑螂引诱剂15设于内腔13中的使用条件即可。
[0046]其使用过程:如图1至图4所示,由于采用了隔离纸161、防粘剂、硅油162或凸起163等防粘结构16,使得上屋体11的顶部内侧面不易与粘胶板14粘连而能够顺畅地上下伸缩,因此,使用上述可上下拉合或横向拉合的蟑螂屋10时,先将气孔171的密封结构撕下,如将贴纸撕下,将入口 17打开,再向上拉伸上屋体11,随着上屋体11逐渐远离粘胶板14,外部的空气逐渐地由气孔171流进内腔13中,内腔13的容积越来越大,当上屋体11最大程度拉伸时,内腔13容积最大,此时,蟑螂引诱剂15发出诱香,引诱蟑螂从气孔171进入内腔13中。
[0047]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可上下拉合或横向拉合的蟑螂屋10的第二实施例:
[0048]第二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结构上大致相同,不同的是:
[0049]如图1至图6所示,粘胶板14支撑于内腔13上下内侧面之间,上屋体11及下屋体12均设有防粘结构16。粘胶板14上下两表面上分别设有粘胶;防粘结构16可为隔离纸161、防粘剂、硅油162或凸起163。上屋体11及下屋体12可同时设有相同的防粘结构16如隔离纸161、防粘剂、硅油162或凸起163 ;也可分别设置不同的防粘结构16,即分别设置上述防粘结构16中的任意两种,例如,上屋体11设置隔离纸161,下屋体12设置凸起163
坐寸ο
[0050]其使用过程:如图1、图5和图6所示,使用上述可上下拉合或横向拉合的蟑螂屋10时,先将气孔171上的贴纸撕下,打开入口 17,再向上拉伸上屋体11,同时向下拉伸下屋体12,这样,随着上屋体11及下屋体12逐渐远离粘胶板14,外部的空气逐渐地填充内腔13,直至内腔13的容积最大,最后,蟑螂在蟑螂引诱蟑螂的引诱作用下,从气孔171进入内腔13中而被粘胶板14上的粘胶粘连。
[0051 ] 如图2、图5和图6所示,第二实施例相比较第一实施例而言,更加充分利用了粘胶板14上的空间来设置粘胶,使得第二实施例提供的可上下拉合或横向拉合的蟑螂屋10拥有更多的粘胶面积用于捕捉蟑螂,增强了捕捉蟑螂的效果。
[005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可上下拉合或横向拉合的蟑螂屋10的第三实施例:
[0053]如图7和图8所示,上屋体11及下屋体12两侧端对接形成可供用户撕去的扁平结构18,上屋体11及下屋体12上均设有用于增强侧壁强度的加强结构19。
[0054]请同时参阅图2至图4、图7和图8,本实施例中的粘胶板14可设于下屋体12的底部内侧面上,或者,支撑于内腔13上下内侧面之间。防粘结构16可设于上屋体11的顶部内侧面上,或者,设于下屋体12的底部内侧面上。防粘结构16可为隔离纸161、防粘剂、硅油162或凸起163。蟑螂引诱剂15只需满足设于内腔13中的使用条件即可。
[0055]其使用过程:如图7和图8所示,使用时,先将两端的扁平结构18撕下,撕下扁平结构18后的两端将存在两个缺口,该两个缺口成为蟑螂进入内腔13的入口 17,同时挤压两端的扁平缺口,使缺口鼓起来,由于上屋体11及下屋体12的侧壁上设置了加强结构19,使得侧壁的强度得到了加强,因此,鼓起后的缺口将能够更好地保持大开口状态,这样,利于蟑螂引诱剂15散发诱香,引诱更多的蟑螂进入内腔13。
[0056]需要指出的是,如图7所示,加强结构19为软铁线、纸皮,或者,通过增加侧壁的厚度来增强侧壁的强度。优选地,加强结构19还应该设置于与扁平结构18相邻近的侧壁上,即缺口处。
[0057]此外,如图7所示,粘胶板14转动连接于内腔13侧壁上。在撕下两端扁平结构18之后,可转动粘胶板14,使得粘胶板14垂直于扁平结构18的扁平平面,这样,缺口将在粘胶板14的撑开作用下鼓起来。粘胶板14可在内腔13侧壁的回弹力作用下稳定支撑,或者,在转动粘胶板14后,设置固定结构,将粘胶板14固定,亦可实现粘胶板14稳定支撑于内腔13侧壁上。
[0058]需要说明的是,如图7和图8所示,撑开后的缺口呈椭圆形,即上屋体11及下屋体12形成的整体呈椭圆形。使用时,将上述可上下拉合或横向拉合的蟑螂屋10置于地面上,于椭圆形的内腔13中的粘胶板14将高于地面一定距离,这样,粘胶板14上的粘胶将不易受潮,粘力将更持久,蟑螂引诱剂将更耐用。
[0059]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可上下拉合或横向拉合的蟑螂屋10的第四实施例:
[0060]如图9所示,上屋体11与下屋体12 —体连接形成一上表面及下表面可压合的矩形体,矩形体两侧端开口形成入口 17。
[0061]使用前,上屋体11及下屋体12被压合呈扁平状,这样,使得矩形体两侧端的入口17被压平而封闭;使用时,通过上下拉伸上屋体11及下屋体12,使得矩形体得以伸展,形成立体,此时,矩形体两侧端的入口 17将被打开,蟑螂将被引诱而从入口 17中进入矩形体内腔中。
[006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可上下拉合或横向拉合的蟑螂屋10的第五实施例:
[0063]以下描述请综合参阅图1至图6、图12至图16。
[0064]如图12和图13所示,上屋体11及下屋体12左右两侧对接,前后两侧形成入口17,左右两侧的侧缘分别对应设有半镂空的褶痕21,褶痕21两端分别延伸至前后两侧的入口 17 处。
[0065]如图2、图12和图13所示,使用前,上屋体11及下屋体12被压合呈扁平状;使用时,推拉挤压上屋体11及下屋体12的左右两侧的侧缘部,使其朝内腔13方向收缩,左右两侧的侧缘部将沿着裙痕21的走向撑开上屋体11及下屋体12,而上屋体11及下屋体12在防粘结构16的作用下顺利地分离,并逐渐朝外膨胀,此时,内腔13逐渐扩大,位于前后两侧的入口 17将逐渐被打开。
[0066]优选地,如图2、图12和图13所示,入口 17由横截面的形状均为弧形的上屋体11及下屋体12围合而成,因此,在两侧入口 17被逐渐打开的过程中,上屋体11及下屋体12弧形的顶部及底部将首先被拉开,且被拉开的幅度最大、被拉开的距离最大,而弧形顶部及底部两侧的对接处将于最后分离,相应地,防粘结构16与粘胶板14的分离也从与顶部及底部接合的部分开始朝两侧逐渐分离。
[0067]需要说明的是,如图2至图4所示,防粘结构16可为隔离纸161、防粘剂、硅油162或凸起163等。
[0068]如图12、图13和图15所示,本实施例中,褶痕21的形状为直线状、弧状,其他实施例中,褶痕21的形状还可为其他形状,只要满足上屋体11及下屋体12沿着褶痕21的走向被撑开的使用条件即可。
[0069]如图13和图16所示,当然,褶痕21的于上屋体11及下屋体12上的具体设置位置可由上屋体11及下屋体12左右两侧对接的侧缘处延伸至中部,具体地,可根据实际情况设置,只要满足上屋体11及下屋体12沿着褶痕21的走向被撑开的使用条件即可。
[0070]如图10和图11所示,为了便于用户上下拉合上屋体11及下屋体12,上屋体11及下屋体12上分别设有手抽20。
[0071]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查看更多专利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