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输液玻璃瓶超声波清洗机的制作方法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输液玻璃瓶超声波清洗机,包括机身2及置于其内的电控机构1、传动机构和清洗机构,以及置于机外的水泵、过滤器等。其中,传动机构由瓶托传送链3及进、出瓶装置24、17组成。瓶托传送链3为左右两条,分别设置于机身2的两侧,每条传送链上装设10个一排的瓶托22。在机身2的瓶出口端处设有一主链轮16,瓶托传送链3依据主链轮16的间隙运动机构产生步进运动。清洗机构依序为预洗区5,超声波粗洗区8与喷冲精洗区。超声波粗洗区8包括独成一室的倾斜的超声波水池21,在超声波水池一侧壁上安装超声波发生器20,其规格功率可为3-6千瓦,频率为24kHZ(可调)。超声波水池21内可按清洗要求注入酸性或碱性洗涤液,温度一般在55-65℃左右。在超声波水池21上部对应所述瓶托传送链3处的机身2上顶上还垂向安装有一瓶托滑道7,该滑道上部呈直线状71,下部为一曲线倾斜段72,并延伸至超声波水池21中。喷冲精洗区内上部设置具多个喷嘴4的喷水管道。喷冲精洗区包括四个清洗工位,它们依序分别为第一、二主洗工位10、11,循环洗工位13和精洗工位14;在清洗工位之后还设有一滴干工位15。各工位下部分别设置相互分隔各自独立的集水槽,依序分别为第一主洗工位集水槽100,其中盛放热水;第二主洗工位集水槽110,其中盛放清水;循环洗工位集水槽130,其中盛放从精洗工位集水槽140回收来的循环蒸馏水;精洗工位集水槽140,其中盛放蒸馏水。这些集水槽分别与机内的喷水管道及机外的水泵、过滤器等组成各自独立的循环系统。当机器工作时,由水泵向机内喷水管道补充洗涤水,通过喷嘴对瓶子喷冲洗涤后的水集中流入水槽后排出机外。其中,精洗工位集水槽140中的蒸馏水不直接排放,而是回收再泵入循环洗工位集水槽130内,重复循环使用后排出。循环洗工位13与第二主洗工位11之间由一由喷管组成的水幕墙12分隔,用于阻止空气流通。滴干工位13设于距主链轮16三个链距处,这样基本可使瓶内的水滴干。在机身2前部顶端设有排气管25以防机身前方的空气进入机内。在机身2上顶,于各清洗工位上方对应集水槽侧壁处,分别垂向安装一用橡胶材料制成的防溅板8,用于防止相邻工位中不同水质相混合,以保证每个清洗水槽的水质要求。此外,在机身2的下部设置瓶链清洗水池21。
使用时,开启电源开关,机器转动。输液玻璃瓶依靠进瓶装置24由机身2一端进入预洗工位5,通过前凸轮23的调整而套置于瓶托22内,由瓶托传送链3运送至对应瓶子中心处的上下10只喷咀处,先对瓶内、外先进行一道喷淋预冲,将一般颗粒杂物冲掉。
瓶子再依据传送链的运行进入到超声波清洗区8,由于水池的上部装有瓶托滑道7,依据滑道的倾斜和弯曲,使瓶子逐浙注入洗涤水、直到完全浸泡在超声波水池21中。由于超声波发生器的工作产生冲击力将瓶子内外的污垢进行剥离,这样便完成了超声波粗洗作业。
经过粗洗的输液玻璃瓶进入精洗区进行精洗,先在第一主洗工位10内用二道热水分别对瓶内、外进行冲洗。热水经过一个链距的停留排放后,再在第二主洗工位11内用二道清水分别对瓶内、外进行冲洗。待清水停留排放后进入循环洗工位13,再用回用蒸馏水对瓶内进行二道冲洗,待回用蒸馏水排放后再进入精洗工位14。在精洗工位14中用蒸馏水对瓶内进行二道、对瓶外进行一道冲洗。最后进入滴干工位15,在三个链距的运行时间内瓶内的残留液全部滴完,达到完全洗净并滴干的效果。
净完后的瓶子经机身后端的出瓶机构17将瓶推落入出瓶凸轮18,出瓶凸轮旋转后把输液玻璃瓶推出机外。
在机器工作时,由机外的水泵向机内的带喷嘴4的喷水管道不断补充洗涤水,洗涤瓶子后的水集中流入水槽后排出机外。
瓶托传送链3在机身后部经过链轮带动进入瓶链清洗水池19,依据链条在水池内运动而得以清洗,清洗后的瓶托传送链3重新循环载瓶进行清洗。
输液玻璃瓶超声波清洗机制作方法
- 专利详情
- 全文pdf
- 权力要求
- 说明书
- 法律状态
查看更多专利详情
下载专利文献

下载专利
同类推荐
-
R·J·塔利斯, A·A·温德纪学勇周宗卓周宗卓内川晶子
您可能感兴趣的专利
-
加藤真, 砂川和宏猪上慎介, 林哲矢猪上慎介, 林哲矢猪上慎介, 林哲矢猪上慎介, 林哲矢猪上慎介, 林哲矢猪上慎介, 林哲矢
专利相关信息
-
猪上慎介, 林哲矢猪上慎介, 林哲矢王庆, 周荣华王庆, 周荣华王庆, 周荣华王永萍王永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