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鸽—汇聚行业精英
  • 联系客服
  • 帮助中心
  • 投诉举报
  • 关注微信
400-006-1351
您的问题早鸽都有答案
3000+专业顾问
搜索
咨询

远红外微型暖手器制作方法

  • 专利名称
    远红外微型暖手器制作方法
  • 发明者
    曾令斌
  • 公开日
    2006年4月12日
  • 申请日期
    2005年3月7日
  • 优先权日
    2005年3月7日
  • 申请人
    武汉大学
  • 文档编号
    A61F7/00GK2770700SQ200520095409
  • 关键字
  • 权利要求
    1.远红外微型暖手器,其特征是它包括远红外线发射体(13)、佩带(14)、电池盒(15)、电池(20),电池(20)位于电池盒(15)内,电池(20)的正负极输出端分别由导线与远红外线发射体(13)的PTC塑料陶瓷发热体(5)相连接,导线上设有开关(17);远红外线发射体(13)内为U形空腔,PTC塑料陶瓷发热体(5)位于U形空腔的底部,远红外线发射体(13)的U形空腔内壁上粘有远红外线陶瓷母粒(3);1-10个远红外线发射体(13)固定在佩带(14)上,使用时,佩带(14)系在袖口或手腕上,远红外线发射体(13)的U形空腔腔口朝向手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远红外微型暖手器,其特征是所述的远红外线发射体(13)的U形空腔内设有绝热层(4),远红外线陶瓷母粒(3)粘在绝热层(4)上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远红外微型暖手器,其特征是所述的远红外线发射体(13)的U形空腔腔口处设有透镜(2),透镜(2)的下端由透镜转轴(6)与远红外线发射体(13)的壳体(23)活动连接,透镜(2)的上端与滑杆(24)的下端相连接,滑杆(24)的上端位于壳体(23)上的透镜滑槽(1)内,连杆(25)的一端与滑杆(24)相连接,连杆(25)的另一端与透镜角度调节键(16)相连接,透镜角度调节键(16)与壳体(23)滑动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远红外微型暖手器,其特征是所述的远红外线发射体(13)的U形空腔内设有井形反射框架(10),井形反射框架(10)的内壁上粘有远红外线陶瓷母粒(3)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远红外微型暖手器,其特征是所述的井形反射框架(10)由导线与电池(20)相连接,导线上设有开关(17)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远红外微型暖手器,其特征是所述的远红外线发射体(13)的U形空腔腔口处设有红外指示灯(7)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远红外微型暖手器,其特征是所述的电池盒(15)与佩带(14)固定连接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远红外微型暖手器,其特征是所述的远红外线发射体(13)的壳体(23)上设有佩带夹具(11),远红外线发射体(13)由佩带夹具(11)插入佩带(14)中与佩带(14)固定连接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子机械领域,涉及一种防寒设备它适用在寒冷季节为用户手背和手指部位保暖,尤其适用于冬季长冻疮的人群
  • 背景技术
  • 专利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防寒设备。远红外微型暖手器,其特征是它包括远红外线发射体(13)、佩带(14)、电池盒(15)、电池(20),电池(20)位于电池盒(15)内,电池(20)的正负极输出端分别由导线与远红外线发射体(13)的PTC塑料陶瓷发热体(5)相连接,导线上设有开关(17);远红外线发射体(13)内为U形空腔,PTC塑料陶瓷发热体(5)位于U形空腔的底部,远红外线发射体(13)的U形空腔内壁上粘有远红外线陶瓷母粒(3);1-10个远红外线发射体(13)固定在佩带(14)上,使用时,佩带(14)系在袖口或手腕上,远红外线发射体(13)的U形空腔腔口朝向手。本实用新型在提供手部保暖功能时,基本上不影响用户双手的灵活性。
  • 专利详情
  • 全文pdf
  • 权力要求
  • 说明书
  • 法律状态
专利名称:远红外微型暖手器的制作方法目前市场上有各种防寒设备,但是适用于手部保暖的产品却仅限于手套等少有的几种。而且使用手套会给用户带来很大的不便,比如带上手套(尤其是厚实的手套)后用户不便于做比较精细的工作(如写字等)。此外,市场上常见的布料手套一般都不防水,容易粘湿而使其保暖效果变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手部保暖的远红外微型暖手器。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远红外微型暖手器,其特征是它包括远红外线发射体13、佩带14、电池盒15、电池20,电池20位于电池盒15内,电池20的正负极输出端分别由导线与远红外线发射体13的PTC塑料陶瓷发热体5相连接,导线上设有开关17;远红外线发射体13内为U形空腔,PTC塑料陶瓷发热体5位于U形空腔的底部,远红外线发射体13的U形空腔内壁上粘有远红外线陶瓷母粒3;1-10个远红外线发射体13固定在佩带14上,使用时,佩带14系在袖口或手腕上,远红外线发射体13的U形空腔腔口朝向手。所述的远红外线发射体13的U形空腔内设有绝热层4,远红外线陶瓷母粒3粘在绝热层4上。所述的远红外线发射体13的U形空腔腔口处设有透镜2,透镜2的下端由透镜转轴6与远红外线发射体13的壳体23活动连接,透镜2的上端与滑杆24的下端相连接,滑杆24的上端位于壳体23上的透镜滑槽1内,连杆25的一端与滑杆24相连接,连杆25的另一端与透镜角度调节键16相连接,透镜角度调节键16与壳体23滑动连接。所述的远红外线发射体13的U形空腔内设有井形反射框架10,井形反射框架10的内壁上粘有远红外线陶瓷母粒3。所述的井形反射框架10由导线与电池20相连接,导线上设有开关17。
所述的远红外线发射体13的U形空腔腔口处设有红外指示灯7。
所述的电池盒15与佩带14固定连接。
所述的远红外线发射体13的壳体23上设有佩带夹具11,远红外线发射体13由佩带夹具11插入佩带14中与佩带14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舍弃“包裹”这一传统的手套保暖模式,利用远红外线热效应,依靠系在袖口或手腕上的远红外线发射体13保暖,从而较好地解决了带手套给用户带来的不便。具有如下特点1、在提供手部保暖功能时,基本上不影响用户双手的灵活性;2、具有防水的功能。3、电磁波能促进血液循环,对冻疮有比较好的防治作用。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远红外线发射体13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远红外线发射体13的纵截面视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电路原理图图中1-透镜滑槽;2-透镜;3-远红外线陶瓷母粒;4-绝热层;5-PTC塑料陶瓷发热体;6-透镜转轴;7-红外指示灯;8-水平导热板;9-竖直导热板;10-井形反射框架;11-佩带夹具;12-连接体;13-远红外线发射体;14-佩带;15-电池盒;16-透镜角度调节键;17-开关;18-空触头;19-开关下触头;20-电池;21-一档接头;22-二档接头;23-壳体;24-滑杆;25-连杆。

实施例1远红外微型暖手器,它包括远红外线发射体13、佩带14、电池盒15、电池20,电池20位于电池盒15内,电池20的正负极输出端分别由导线与远红外线发射体13的PTC塑料陶瓷发热体5相连接,导线上设有开关17;远红外线发射体13内为U形空腔,PTC塑料陶瓷发热体5位于U形空腔的底部,远红外线发射体13的U形空腔内壁上粘有远红外线陶瓷母粒3;远红外线发射体13为2-10个,2-10个远红外线发射体13由壳体23上的连接体12相互连接成一体,2-10个远红外线发射体13、电池盒15与佩带14固定连接;使用时,佩带14系在袖口上,远红外线发射体13的U形空腔腔口朝向手。
本实施例还可以采用电池盒15放在口袋中。
本实施例还可以远红外线发射体13只采用一个。
本实施例还可以采用佩带14系在手腕上。
实施例2远红外微型暖手器,它包括远红外线发射体13、佩带14、电池盒15、电池20,电池20位于电池盒15内,电池20的正负极输出端分别由导线与远红外线发射体13的PTC塑料陶瓷发热体5相连接,导线上设有开关17;远红外线发射体13内为U形空腔,PTC塑料陶瓷发热体5位于U形空腔的底部,远红外线发射体13的U形空腔内壁上粘有远红外线陶瓷母粒3;远红外线发射体13为2-10个,2-10个远红外线发射体13由壳体23上的连接体12相互连接成一体(连接体12可以为系带),2-10个远红外线发射体13、电池盒15与佩带14固定连接;所述的远红外线发射体13的U形空腔腔口处设有透镜2,透镜2的下端由透镜转轴6与远红外线发射体13的壳体23活动连接,透镜2的上端与滑杆24的下端相连接,滑杆24的上端位于壳体23上的透镜滑槽1内,连杆25的一端与滑杆24相连接,连杆25的另一端与透镜角度调节键16相连接,透镜角度调节键16与壳体23滑动连接。使用时,佩带14系在袖口上,远红外线发射体13的U形空腔腔口朝向手。
实施例3如图1、图2、图3、图4所示,远红外微型暖手器,它包括远红外线发射体13、佩带14、电池盒15、电池20,电池20位于电池盒15内,电池20的正负极输出端分别由导线与远红外线发射体13的PTC塑料陶瓷发热体5相连接,导线上设有开关17;远红外线发射体13内为U形空腔,远红外线发射体13的U形空腔内设有绝热层4,远红外线陶瓷母粒3粘在绝热层4上,PTC塑料陶瓷发热体5位于U形空腔的底部;所述的远红外线发射体13的U形空腔内设有井形反射框架10,井形反射框架10由水平导热板8、竖直导热板9构成,水平导热板8、竖直导热板9可以选用铜板或铝板;如图3所示,水平导热板8为一块,竖直导热板9为6块,竖直导热板9与水平导热板8固定连接构成井形反射框架10,井形反射框架10的内壁上粘有远红外线陶瓷母粒3,井形反射框架10由导线与电池20相连接,导线上设有开关17。所述的远红外线发射体13的U形空腔腔口处设有红外指示灯7。所述的远红外线发射体13的U形空腔腔口处设有透镜2,透镜2的下端由透镜转轴6与远红外线发射体13的壳体23活动连接,透镜2的上端与滑杆24的下端相连接,滑杆24的上端位于壳体23上的透镜滑槽1内,连杆25的一端与滑杆24相连接,连杆25的另一端与透镜角度调节键16相连接,透镜角度调节键16与壳体23滑动连接。
所述的远红外线发射体13的壳体23上设有佩带夹具11,远红外线发射体13由佩带夹具11插入佩带14中与佩带14固定连接。所述的电池盒15与佩带14固定连接。远红外线发射体13为2个,2个远红外线发射体13由壳体23上的连接体12分别与电池盒15相互连接成一体,使用时,佩带14系在袖口或手腕上,远红外线发射体13的U形空腔腔口朝向手。
本实用新型的PTC塑料陶瓷发热体5、远红外线陶瓷母粒3为现有技术。PTC塑料陶瓷发热体5具有电热转化率高、良好的恒温功能(当PTC塑料陶瓷发热体5温度升高时,PTC塑料陶瓷发热体5的电阻会相应增大,降低发热功率;反之,温度降低时则自动增大发热功率,从而保持温度的恒定),其发热温度可以选定在80-120℃,此外,还可以接通井形反射框架10的金属骨架,该金属骨架的发热温度高于PTC塑料陶瓷发热体5的发热温度,可以在非常低温的情况下紧急接通发热,提高发热体的功率。此外,远红外线发射体13还具有比较好的柔韧性,以方便佩带。远红外线陶瓷母粒3附着于井形反射框架10的金属骨架表面和绝热层4的内表面,在PTC塑料陶瓷发热体5提供的温度条件下,它可以发射出大量的远红外线(波长在7-14微米之间),红外线从井形反射框架10中射出,通过透镜2的定向调节后散发在用户手部的范围。滑动透镜角度调节键16,由连杆25带动滑杆24沿弧形透镜滑槽1移动,使透镜2前后倾斜,达到调节红外线发散方向的目的。在井形反射框架10的最外端的中心安装有一个红外指示灯7,红外指示灯7发射可见红外线,辅助透镜角度调节键16的调节,使红外线聚集到用户指定的部位。
电池盒15内的电池20为可重复充电式的块状电池,此外,还可以选用其它类型的电池,如可充电式的镍镉电池,选用该电池时,可以在衣袖先预设导线,一端延伸到用户的手腕部位,与远红外线发射体13接通,另一端延伸到用户上衣的某个衣袋,与所述的可充电式的镍镉电池接通。
开关17为档位开关,开关17控制着PTC塑料陶瓷发热体5、井形反射框架10的接通与断开。一般情况下选一档,即接通PTC塑料陶瓷发热体5产生热能;在非常规低温情况下,选择2档,即同时接通PTC塑料陶瓷发热体5和井形反射框架10的金属骨架,产生更多的热能取暖。如图4所示,共分两档,见空触头18、一档接头21和二档接头22,当开关下触头19接在空触头18上时,电路处于开路状态;当开关下触头19接通一档接头21时,则电路仅接通PTC塑料陶瓷发热体5,即远红外微型暖手器在正常工作时的情况;当开关下触头19接通二档接头22时,则电路同时接通PTC塑料陶瓷发热体5和井形反射框架10,即远红外微型暖手器在非常规低温工作时的情况。





查看更多专利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