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鸽—汇聚行业精英
  • 联系客服
  • 帮助中心
  • 投诉举报
  • 关注微信
400-006-1351
您的问题早鸽都有答案
3000+专业顾问
搜索
咨询

自重式牵引床制作方法

  • 专利名称
    自重式牵引床制作方法
  • 发明者
    王善华
  • 公开日
    2014年5月28日
  • 申请日期
    2014年3月13日
  • 优先权日
    2014年3月13日
  • 申请人
    王善华
  • 文档编号
    A61F5/042GK103816000SQ201410093061
  • 关键字
  • 权利要求
    1.一种自重式牵引床,包括床架⑴和设置在所述床架⑴上的床身(2),所述床身(2)与水平呈倾斜,其特征在于,所述床身(2)的上表面呈一曲线,所述曲线包括依次相切而圆滑过渡的第一圆弧(AB)、第二圆弧(BC)和第三圆弧(CD),所述第一圆弧(AB)的起始点(A)为三段圆弧的最低处,所述第一圆弧(AB)呈上凸;所述第二圆弧(BC)呈下凹;所述第三圆弧(⑶)呈上凸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重式牵引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圆弧(AB)的长度为25~30cm,半径为40~50cm,所述第二圆弧(BC)的长度为39~45cm,半径为165~175cm,所述第三圆弧(⑶)的长度为10~16cm,半径为150~160cm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重式牵引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床身(2)的前部与所述床架(I)转动连接,所述床身(2)的后部能相对所述床架(1)调节高度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重式牵引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床架(1)包括均为左、右对称设置的前支腿(11)和后支腿(12),所述床身(2)的后部设有调节杆(22),两条所述后支腿(12)的上部对称开设有纵向间隔排列的调节孔(121),所述调节杆(22)的两端分别插入到相应的调节孔(121)内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自重式牵引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床身(2)的前部通过转轴(21)与两侧的前支腿(11)转动连接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重式牵引床,所述床身(2)的后端两侧分别设有支架(23),所述支架(23)之间设有横梁(24),所述横梁(24)下表面设有定滑轮(25)
  •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腰椎和颈椎的牵引床,尤其是一种利用患者自重的牵引床
  • 专利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自重式牵引床,包括床架和设置在所述床架上的床身,所述床身与水平呈倾斜,其特征在于,所述床身的上表面呈一曲线,所述曲线包括依次相切而圆滑过渡的第一圆弧、第二圆弧和第三圆弧,所述第一圆弧的起始点为三段圆弧的最低处,所述第一圆弧呈上凸;所述第二圆弧呈下凹;所述第三圆弧呈上凸。牵引床的床身上表面符合人体的生理曲线,在牵引时可起到双重的作用,牵引作用和拗的作用,从而使得椎间盘和纤维环恢复的程度与关节夹和韧带恢复的程度达到合适的比例,尽可能恢复到正常的范围;床身可以调节倾斜的角度,从而适应患者病情的各种阶段。
  • 发明内容
  • 专利说明
    自重式牵引床
  • 专利详情
  • 全文pdf
  • 权力要求
  • 说明书
  • 法律状态
自重式牵引床的制作方法[0002]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工作压力的增大,以车代步,久坐办公室、电脑前或打麻将等,运动量减少,促使腰椎病、腰痛、坐骨神经痛、颈椎病的发病率逐步上升。在颈椎、腰椎病的非手术疗法中,牵引治疗是最常用的方法之一,牵引主要以机械的力量牵引椎间隙、椎间小关节,从而改变椎间盘的内压和间隙,使突出物对神经的压迫稍减轻,恢复椎间小关节结构,从而改善或消除症状。[0003]目前常用的牵引器械为牵引床,其采用机械传动实现牵引,应用人体生理学与机械物理力学科学结合特点,广泛应用于各种急、慢性损伤引起的腰椎间盘突出、腰痛、放射性腿脚麻木、行走无力而引起腿脚肌肉萎缩,以及外伤性颈椎骨折、错位、脱位等症状;也可适用于颈椎性头晕目眩、头痛耳鸣、血压异常等临床症状。[0004]常用的牵引床有平牵式的和自重式的,平牵式的如申请号为201110024233.1的中国专利申请公开的一种多功能颈椎、脊柱顺势牵引理疗床,在床身一端设置弧形枕,或在床身中部设置弧形腰架,或同时设置,且弧形枕、弧形腰架或以固定形式,或以非固定形式设置在床身上,这种理疗床通过弧形腰架支撑腰部,然而在弧形腰架的前后两端和人体之间却留有间隙(即人体背部、臀部悬空),这使得理疗床的床身不符合人体的生理曲线,无法沿着腰椎自然的曲线方向进行牵引,导致患者在牵引治疗结束后长时间都不能行动自如;又如申请号为200620029196.8的中国专利公开的一种带有摇摆功能的牵引床,床铺的中部设有左右摇摆的摆动仪,通过电机驱动摇板左右摆动,保证牵引过程中脊椎骨骼尽可能的舒张,边舒展骨骼边牵引,这种牵引床存在着同上述理疗床同样的问题,腰部或腰部上下位置悬空,不符合人体的生理曲线,牵引治疗的效果仍然不理想。 [0005]自重式的牵引床如申请号为89219427.8的中国专利公开的一种弓形牵引治疗器,具有牵引支架,牵引支架上用轴装有支撑垫壳体(表面为弓形)、牵引固定架和支持杆,患者仰卧于支持垫壳体上;又如申请号为93207459.6的中国专利公开的一种拱形自重式腰椎牵引治疗床,将床面设计为弧形,且中部设有一活动晃板,利用人体的自重做后伸弯曲牵引和轴向牵引治疗,并可用电机驱动活动晃板左右回旋,使下部躯体随之转动达到在牵引状态下做旋转治疗的目的;上述这两种牵引床,由于与人体接触的面为弓形或拱形,只能间断性地在特定部位如腰椎前凸个别节段才能贴合,而在腰部上下级背部等部位仍然不符合人体的生理曲线,在牵引的过程中会影响脊椎的其他部位,使腰部上下级背部肌肉紧张,对腰椎的恢复产生一个反作用力,影响病情的愈合。
[0006]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符合人体生物力学、提高治疗效果的自重式牵引床。[0007]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自重式牵引床,包括床架和设置在所述床架上的床身,所述床身与水平呈倾斜,其特征在于,所述床身的上表面呈一曲线,所述曲线包括依次相切而圆滑过渡的第一圆弧、第二圆弧和第三圆弧,所述第一圆弧的起始点为三段圆弧的最低处,所述第一圆弧呈上凸;所述第二圆弧呈下凹;所述第三圆弧呈上凸。
[0008]在本发明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圆弧的长度为25~30cm,半径为40~50cm,所述第二圆弧的长度为39~45cm,半径为165~175cm,所述第三圆弧的长度为10~16cm,半径为150~160cm,由此使得圆弧可以符合人体生理曲线,提高治疗效果。
[0009]所述床身的前部与所述床架转动连接,所述床身的后部能相对所述床架调节高度,由此可针对病情不同的阶段进行相应的调整,提高治疗的针对性。
[0010]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一种优选的调整方式为,所述床架包括均为左、右对称设置的前支腿和后支腿,所述床身的后部设有调节杆,两条所述后支腿的上部对称开设有纵向间隔排列的调节孔,所述调节杆的两端分别插入到相应的调节孔内。
[0011]所述床身的前部通过转轴与两侧的前支腿转动连接,床身前端高度变化较小,避免影响患者的正常使用。
[0012]所述床身的后端两侧分别设有支架,所述支架之间设有横梁,所述横梁下表面设有定滑轮,由此以便绕设固定颈部的牵引带,以对颈椎进行牵引治疗。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牵引床的床身上表面符合人体的生理曲线,在牵引时可起到双重的作用,牵引作用和拗的作用,从而使得椎间盘和纤维环恢复的程度与关节囊和韧带恢复的程度达到合适的比例,尽可能恢复到正常的范围,起到完全的整骨作用;床身可以调节倾斜的角度,从而适应患者病情的各种阶段。`


[0014]图1为本发明的牵引床的一种使用状态示意图;
[0015]图2为本发明的牵引床的另一种使用状态示意图;
[0016]图3为本发明的牵引床的床身上表面的曲线投影图;
[0017]图4为腰椎示意图。

[0018]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0019]参见图1-图2,一种自重式牵引床,包括床架I和床身2,床架I包括左、右对称设置的前支腿11和同样左、右对称设置的后支腿12,前支腿11的高度低于后支腿12,前支腿11和后支腿12通过多个连接杆13连接并使得位置相对固定。
[0020]在本发明中,使用前人体背对牵引床时,牵引床靠近人体的一端为前、而远离人体的一端为后。
[0021]床身2在前、后方向上延伸,其前部位于两条前支腿11之间,后部位于两条后支腿12之间。床身2的前部通过转轴21与两侧的前支腿11转动连接,后部则设有调节杆22,调节杆22的两端分别穿入到两侧的后支腿12,两条后支腿12的上部对称开设有多个纵向间隔排列的调节孔121,与调节杆22配合,由此,可以通过调节杆22插入到不同的调节孔121内而调节床身2与水平方向的倾斜角度。
[0022]床身2的后端两侧分别设有支架23,支架23之间设有横梁24,横梁24下表面设有定滑轮25,用于穿过牵引带。床身2的两侧设有扶手26,可供患者在牵引时握持,以便保持与牵引床相对位置固定。
[0023]参见图3,为床身2上表面的曲线,该曲线包括依次相切而圆滑过渡的第一圆弧AB、第二圆弧BC、第三圆弧⑶,其中,第一圆弧AB的起始点A为上述三段圆弧的最低处,第一圆弧AB呈上凸,对应于患者的臀腰部,第一圆弧AB越平缓则越适用于病情较重的患者,A点继续向前延伸到达上表面的前端E点(也是最低点);第一圆弧AB和第二圆弧BC的相交处、以及与该相交处相邻的区域对应于患者的腰部最前凸;第二圆弧BC呈下凹,对应于患者的背部;第二圆弧BC和第三圆弧CD的相交处、以及与该相交处相邻的区域对应于患者的颈部;而第三圆弧CD则又呈上凸,对应于患者的头部;第三圆弧CD的终点到床身2的后端F点还延伸有一段,由于其对牵引过程不起直接的作用,故不限定特定的形状,将第三圆弧CD终点和床身2后端连接即可。由上可知,该床身2上表面的曲线可较好的贴合人体的生理曲线(臀部、腰部、背部和颈部),从而达到较好的牵引效果。
[0024]在本发明中,优选的,第一圆弧AB的长度为25~30cm,半径为40~50cm,第二圆弧BC的长度为39~45cm,半径为165~175cm,第三圆弧CD的长度为10~16cm,半径为150~160cm,可适应不同体型的患者。
[0025]本发明的牵引床的工作原理及过程如下:牵引时,患者背部朝向床身2,仰卧在床身2上,双脚须离地,从臀部开始与床身2上表面接触贴合,牵引带固定在肋下、胸部或腋下后与横梁24固定,并且另有一牵引带固定头部后绕设过定滑轮25后向下延伸,可在该牵引带端部设置牵引砣,腿部也可以绑缚重物以增加重力而加大牵引力。
[0026]由于床身2上表面的曲线可以贴合人体的生理曲线,因此,在牵引时可起到双重的作用:1、牵引作用,倾斜的床身2使得牵引时可利用人体的自然重力进行曲线牵引,并且床身2上表面的作用力点都作用在需要的部位,对腰椎、颈椎起到较好的牵引效果;2、拗的作用,这是指对腰椎作用了一个朝向人体前部的力,是所有腰部疾病患者都需要的作用力,参见图4,由于腰椎有个生理前凸,在牵引力F的作用下,椎骨31被向上、下两个方向拉伸,腰椎前部的椎间盘和纤维环32的椎内压逐渐减小而恢复,而在拗力T的作用下,腰椎后部的相邻的关节囊和韧带33也能被顶开而拉大间距,从而使得椎间盘和纤维环32恢复的程度与关节囊和韧带33恢复的程度达到合适的比例,尽可能恢复到正常的范围,起到完全的整骨作用。而在现有的牵引床中,却达不到这样的效果,由于不能完全贴合脊椎的曲线,因此不能施加牵和拗的最佳比例作用力,使得腰椎(颈椎)仅受到牵引力,关节囊和韧带33牵引力过大,而椎间盘和纤维环32则牵引力过小。
[0027]本发明的床身2也可以调节倾斜的角度,从而适应患者病情的各种阶段。当病情较重时,将调节杆22插入到最上方的调节孔121内,床身2倾斜角度达到40~55度,脊椎收到的力以牵引为主,拗力较小,随着病情好转而逐渐调小角度;当病情恢复期时,将调节杆22插入到最下方的调节孔121内,床身2倾斜角度达到15~20度,拗力为主,牵引力较小。在这一调节的过程中,随着床身2绕 转轴21的转动,对应腰部的支撑点B点高度在100~106cm之间变动。

查看更多专利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