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鸽—汇聚行业精英
  • 联系客服
  • 帮助中心
  • 投诉举报
  • 关注微信
400-006-1351
您的问题早鸽都有答案
3000+专业顾问
搜索
咨询

一种基于生态场效应的平原区农田林网林带更新方法

  • 专利名称
    一种基于生态场效应的平原区农田林网林带更新方法
  • 发明者
    夏江宝, 李传荣, 胡丁猛, 许景伟
  • 公开日
    2012年7月11日
  • 申请日期
    2012年2月7日
  • 优先权日
    2012年2月7日
  • 申请人
    山东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 文档编号
    A01G23/00GK102550362SQ20121002658
  • 关键字
  • 权利要求
    1.一种基于生态场效应的平原区农田林网林带更新方法,其特征在于 其林带树种为杨树;采用半带更新和/或带内更新方式,其中,所述半带更新是将老林带一侧的数行伐掉, 留下半带,在伐去的半带上营造新的林带;所述带内更新方式是在原林带内的树木行间或伐除树木的空隙地上更新林带; 林带更新间隔期为3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生态场效应的平原区农田林网林带更新方法,其中,带内更新方式适于沟路沟类型的宽林带更新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农田林网维护方法,尤其涉及一种平原区高标准农田林网的维护方法
  • 背景技术
  • 专利详情
  • 全文pdf
  • 权力要求
  • 说明书
  • 法律状态
专利名称:一种基于生态场效应的平原区农田林网林带更新方法农田林网是平原农区构成农田防护林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改善农田小气候、 土壤、水文等条件,抗御自然灾害,保证农牧业稳产高产,提供各种林副产品都具有重要作用。但由于现有平原区农田林网存在树龄过大、生长衰退、树种单一、结构不善、品种老化、 病虫害严重等问题,特别是对其更新方式、间伐林龄的科学定量确定存在不足,严重地影响高标准林网整体防护效能和林木经济价值。发明内容针对上述现有技术,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生态场效应的平原区农田林网林带更新方法,采用该更新方法进行维护的平原区农田林网不但具有较佳的防风效能,而且还具有良好的生态气候场效应。本发明的林网林带更新方法对现有农田林网进行科学地更新改造,促进其完成更新和健全生长,提高林网更新质量和经营水平,实现其防护效能和综合效益的持续性和稳定性都具有重要意义。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基于生态场效应的平原区农田林网林带更新方法予以实现的技术方案是其林带树种为杨树;采用半带更新和/或带内更新方式,其中,所述半带更新是将老林带一侧的数行伐掉,留下半带,在伐去的半带上营造新的林带;所述带内更新方式是在原林带内的树木行间或伐除树木的空隙地上更新林带;林带更新间隔期为 3年。进一步讲,其中的带内更新方式适于沟路沟类型的宽林带更新。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1)带内更新方式既不多占土地,又可使林带发挥较好的防护作用,其防风效能为 21. 23% ;而且非常适于沟路沟类型的宽林带更新;半带更新方式在林木长势和防风效能上均较佳,其防风效能为22. 87%。(2)具有良好的生态气候场效应,具体如下(2-1)风速场效应对于同一结构的林带,从林带的迎风面到背风面,随距林带距离的变化,防风效能均存在很大差异,呈波浪形变化。具体表现为空间上从迎风面到背风面,风速先下降,至主林带边缘降至最低,林带内又迅速增加,甚至超过对照的风速,风通过主林带后,背风面风速迅速降低,而后风速逐渐恢复到最初水平。同时还可以看出,随着林龄的增加,迎风面和背风面的降风区范围逐渐增加,表明随树高的增加防风作用提高。
不同林龄林带的有效防风距离差异较大,明显表现出随林龄的增加而增加。2年生林带,在林带背风面30m后风速开始回升,50m之后的范围内风速值达到对照区的水平,4年生以上林带背风面90m之后风速开始回升,特别是在林带背风面30-130m处范围内,2年生林带的防风效能与其他5条林带相比,分别低出了约15-40 %,差异极为显著。
(2-2)温度场效应不同林龄的主林带气温变化也有一定规律可循,从林带的迎风面到背风面,降温效能均存在很大差异,呈“V”字型变化,明显表现出随林龄的增加降温能力加强,而且靠近副林带的降温幅度增加。
不同林带平均防护降温效能明显不同,特别是在林带背风面IO-IlOm处范围内,2 年生林带的降温程度与其他5条林带相比,分别低出了约2-8°C,差异极为显著。表明小林龄林带防护效能明显低于大林龄林带。
(2-3)湿度场效应不同林带的调控湿度的有效距离差异较大,2年生和4年生林带均在背风面90m之后空气湿度达到定值,基本不再变化,而6、8、10、1 四条林带的空气湿度均保持一个较高的数值并呈现相同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林带的调控湿度的有效距离随林带年龄的增加逐渐增大。
(3)林带更新的间隔期
通过林带防护效能和林网综合气候场研究表明,随着更新林带林龄增加,其林带防风效能明显提高,在杨树林带更新第3年后基本上恢复其林网的整体防风效能,即达到此年龄时林带隔带更新的林网内的小气候效应保持一定稳定性,不至于影响农作物的产量。因此确定林带更新间隔期为3年。


图1是对本发明林网林带更新方法进行监测评价的试验设计布置图2是试验模型中不同更新方式对中林46杨林带1-20H处平均防风效能的影响;
图3(a)至图3(f)为不同林龄的主林带风速效应场分布特征示意其中图3(a)为加主林带风速效应场分布特征示意图3 (b)为如主林带风速效应场分布特征示意图;
图3 (c)为6a主林带风速效应场分布特征示意图3 (d)为8a主林带风速效应场分布特征示意图3 (e)为IOa主林带风速效应场分布特征示意图3 (f)为1 主林带风速效应场分布特征示意图4为不同林龄主林带平均风速的空间变化示意图5为不同林龄主林带相同区段上垂直方向的风速变化曲线图6为不同林龄主林带的空气温度变化曲线图7为不同林龄主林带平均温度示意图8为不同林龄主林带平均湿度比较曲线图9为不同林带相同区段上垂直方向空气湿度变化示意图。

本发明一种基于生态场效应的平原区农田林网林带更新方法,其林带树种为杨树;采用半带更新和/或带内更新方式,其中,所述半带更新是将老林带一侧的数行伐掉, 留下半带,在伐去的半带上营造新的林带;所述带内更新方式是在原林带内的树木行间或伐除树木的空隙地上更新林带,带内更新方式适于沟路沟类型的宽林带更新;林带更新间隔期为3年。
下面通过一研究材料对本发明林网林带更新方法进行监测评价,从而体现本发明技术方案有效、可行,充分表明本发明林网林带更新方法对现有农田林网进行科学地更新改造,促进其完成更新和健全生长,提高林网更新质量和经营水平,实现其防护效能和综合效益的持续性和稳定性均具有重要意义。
1、研究区概况及实验方法
1. 1研究区概况
山东的平原主要位于山东的北部、西部和西南部,统称鲁西北平原。因由黄河泛滥冲积而成,常称黄泛平原,是华北平原的组成部分。鲁西北平原因形成时间、海拔高度及地表形态的不同,又常细分为鲁西南平原、鲁西北平原和黄河三角洲三个部分。此外,散存在鲁中南、鲁东山丘区的还有河谷平原。如胶莱平原介于鲁中山丘区与胶东丘陵区之间,系潍河、胶莱河、大沽河诸河流冲积而成。在南四湖尚有湖沼平原。山东平原占全省总面积的 67. 6%。其中黄泛平原占总面积的39. 1 %,山前、河谷平原占0%,湖沼平原占4. 5%。 我省平原面积大大超过我国平原约占国土总面积10%的比例。山东平原历来是我省重要的粮棉油产区,也是我省适于农林牧综合发展的基地。
1.2自然条件
山东省平原区地处暖温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春旱多风,夏热多雨,秋爽易旱, 冬冷干燥。光照充足,年日照时数2100-2600。热量丰富,年平均气温11. 0-14. 0°C。鲁西北、鲁西南平原多在13°C以上,黄河三角洲则在12°C以下;彡10°C积温3800-4600°C,以鲁西南平原积温最高,热量资源之优越居全省之首。无霜期180-220天。年降水量550-960mm, 鲁西北、黄河三角洲一般在400mm以下。降水分配不均,60%左右集中在7、8两月。雨热同期。平原地区雨季易受涝,而秋季又干旱。年蒸发量为1840-2212mm。鲁西北平原位于太行山和太沂山系所形成的通道之间,大风较多。全年大风日(8级以上)平均20天左右,最多年份可达40天,最高风速达24m/s。
2研究方法
2. 1调查方法
(1)林带调查方法
在各个林带中选取20m长的林带。记录各个林带的网格大小、疏透度、长度、宽度、 株行距、行数等。对乔木树种进行每木检尺,分别记录种类、树高、胸径、冠幅及生长状况。
(2)小气候效应的测定
每年的5月至8月份,对所研究模式进行同步测定。在网格内按1H、4H、7H、10H、 15H依次布设5个测点,每个测点分0. 5m、1. 0m、1. 5m三个高度梯度,每个梯度实测2次,求其平均数。对照点设在林带迎风面5H处。从8:00到16:00每池测1次,每次重复3次, 最终取其平均值。用Krestra13000风速仪分别测定距地面1. 5m处的空气温度、相对湿度和风速。
2. 2试验设计
(1)林带更新试验
林带更新是在中林46杨林带中进行。具体设计方式为全带更新是将整个林带全部皆伐,重新栽植。带内更新是在原林带中,隔一株伐去一株杨树,伐去的地方重新栽植。半带更新是在原林带的4行树,伐去一侧的2行,留下半带,伐去的半带重新栽植。
(2)观测点设置
研究地点主导风向为南风,少有东南风和西南风。据主导风向网格的南侧和北侧林带分别定义为主林带1和主林带2,同理东侧和西侧林带定义为副林带1和副林带2。设置观测点时,将主林带等分为8个点,副林带等分为12个点,然后沿主林带和副林带上的点分别做副林带和竹林带的平行线,所交叉的点即为观测点的位置,林网内合计测点60个, 四条林带内合计测点36个,如图1所示。
(3)数据的采集
本研究中,五月份选择晴朗的天气,测定农田林网的小气候。由于网格测点过多, 难以实现同步测定各项小气候指标。在实际操作中,将林网划分为四块,利用4台Kestrel 3000手持气象站,采用回线法,依据图1所示,在1. 5m树高处,从08 00至18 00连续观测各测点温度、湿度、风速(即时风速、平均风速、最大风速);TES数字式照度计测定林内1.5m 处光照,每点重复3次,每次间隔lmin。在对照网格内距离迎风面主林带中心垂直线的20H 树高处为对照点,同步观测上述因子。
单条林带的观测选择在东西走向的200m主林带上,每50m设置一个观测点,共5 个。然后以该主林带上的5个点为起点,测定起点,主林带迎风面10、30、50和70m处,以及主林带背风面以10、30、50、70、90、110、130和150m处的小气候因子,合计65个测点。测定高度及指标同上。
2. 3数据处理
根据当地气候情况,本研究选择对照点风速为3m/s、空气温度27. 5°C和空气湿度 50%情况下试验网格各样点的同步数据进行分析。以最大风速为自变量,计算各测定样地的防风效能,计算公式如下防风效能=100% X (对照-林内)/对照
3结果与分析
3. 1林带更新方式的确定
林网更新的基本原则是在最小降低林网防护效益的前提下,取得最大的直接经济效益。同时,两代林网前后要衔接上,不中断其效益,达到永续利用。根据该区林网的生长状况和防护要求,因地因林制宜,主要采取全带更新、半带更新、带内更新、断带更新等方式,并进行了定位观测和调查研究,其结果见表1、表2和图2。
根据该区农田林网的生长状况和防护要求,因地因林制宜,主要采取全带更新、半带更新、带内更新、断带更新等方式,并进行了定位观测和调查研究。
表1不同更新方式对中林46杨林带防风效能的影响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生态场效应的平原区农田林网林带更新方法,其林带树种为杨树;采用半带更新和/或带内更新方式,其中,所述半带更新是将老林带一侧的数行伐掉,留下半带,在伐去的半带上营造新的林带;所述带内更新方式是在原林带内的树木行间或伐除树木的空隙地上更新林带;林带更新间隔期为3年。其中的带内更新方式适于沟路沟类型的宽林带更新。采用该更新方法进行维护的平原区农田林网不但具有较佳的防风效能,而且还具有良好的生态气候场效应。本发明的林网林带更新方法对现有农田林网进行科学地更新改造,促进其完成更新和健全生长,提高林网更新质量和经营水平,实现其防护效能和综合效益的持续性和稳定性都具有重要意义。



查看更多专利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