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鸽—汇聚行业精英
  • 联系客服
  • 帮助中心
  • 投诉举报
  • 关注微信
400-006-1351
您的问题早鸽都有答案
3000+专业顾问
搜索
咨询

软组织缺陷装置以及相关方法

  • 专利名称
    软组织缺陷装置以及相关方法
  • 发明者
    K·亨里希森, D·文纳尔德
  • 公开日
    2013年5月1日
  • 申请日期
    2011年5月6日
  • 优先权日
    2010年5月6日
  • 申请人
    斯恩蒂斯有限公司
  • 文档编号
    A61B17/04GK103079479SQ201180021938
  • 关键字
  • 权利要求
    1.一种双向缝合线通过仪器,其设置成接近软组织缺陷,所述双向缝合线通过仪器包括 本体,所述本体限定了槽道;构架臂,所述构架臂从本体伸出,构架臂具有与本体间隔开的构架臂壳体,构架臂还具有偏离臂部分,所述偏离臂部分在本体和构架臂壳体之间延伸,以使得组织接收间隙在构架臂壳体和本体之间延伸; 针头,所述针头可在槽道内在前进位置和缩回位置之间往复平移,在所述前进位置中,针头至少伸入构架臂壳体内,在所述缩回位置中,针头从构架臂壳体缩回;以及 梭动元件,所述梭动元件设置成承载横跨组织接收间隙的缝合线; 其中,梭动元件相对于构架臂壳体和针头的运动使得梭动元件将I)锁定在构架臂壳体上和从针头开锁,或者2)从构架臂壳体开锁和锁定在针头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向缝合线通过仪器,其中梭动元件沿第一方向相对于构架臂壳体和针头的运动使得梭动元件锁定在构架臂壳体上和从针头开锁,梭动元件沿与第一方向不同的第二方向相对于构架臂壳体和针头的运动使得梭动兀件锁定在针头上和从构架臂壳体开锁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向缝合线通过仪器,其中梭动元件沿第一方向的运动与梭动元件沿第二方向的运动相反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向缝合线通过仪器,其中梭动元件的运动是旋转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双向缝合线通过仪器,其中槽道沿纵向轴线是细长的,梭动元件的旋转绕所述纵向轴线进行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双向缝合线通过仪器,还包括至少一个促动器,所述至少一个促动器设置成(i )使得针头在槽道内在前进位置和缩回位置之间平移;以及(ii )使得梭动元件绕纵向轴线旋转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双向缝合线通过仪器,其中针头相对于本体旋转地锁定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双向缝合线通过仪器,其中本体还包括引导部件,所述引导部件限制促动器的运动,使得当针头处于前进位置时,梭动元件只能够旋转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双向缝合线通过仪器,其中梭动元件总是与针头或构架臂壳体中的至少一个形锁合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双向缝合线通过仪器,其中引导部件包括轨道,促动器包括设置成沿轨道行进的从动件,所述轨道设置成使得促动器的旋转受到限制,除非针头处于前进位置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双向缝合线通过仪器,其中促动器包括 旋钮,所述旋钮至少局部从本体伸出;以及 护套,所述护套至少局部位于槽道内,并与旋钮连接,使得(i )旋钮沿纵向轴线的平移导致护套沿纵向轴线平移;以及(ii)旋钮绕纵向轴线的旋转导致护套绕纵向轴线旋转; 其中,护套设置成与梭动元件选择地接合,使得当梭动元件和护套接合时,旋钮的旋转将使得梭动元件绕纵向轴线旋转12.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向缝合线通过仪器,其中构架臂壳体具有第一接合部件,针头具有第二接合部件,梭动元件具有第三接合部件和第四接合部件,沿第一方向的运动使得第一接合部件和第三接合部件接合,以使得构架臂壳体和梭动元件锁定,沿第一方向的运动还使得第二接合部件和第四接合部件脱开,以使得针头和梭动元件开锁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双向缝合线通过仪器,其中沿第二方向的运动使得第二接合部件和第四接合部件接合,以使得针头和梭动元件锁定,沿第二方向的运动还使得第一接合部件和第三接合部件脱开,以使得构架臂壳体和梭动元件开锁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双向缝合线通过仪器,其中当构架臂壳体和梭动元件锁定时,构架臂壳体和梭动元件只能通过所述梭动元件相对于构架臂壳体的旋转而分离,当针头和梭动元件锁定时,针头和梭动元件只能通过所述梭动元件相对于针头的旋转而分离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双向缝合线通过仪器,其中当构架臂壳体和梭动元件开锁时,构架臂壳体和梭动元件可通过所述梭动元件相对于构架臂壳体的平移而分离,当针头和梭动元件开锁时,针头和梭动元件可通过所述针头相对于梭动元件的平移而分离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双向缝合线通过仪器,还包括 构架臂壳体具有内表面,所述内表面限定了伸入构架臂壳体中的孔,构架臂壳体的内表面包括所述第一接合部件; 针头具有外表面,所述外表面包括所述第二接合部件;以及 梭动元件具有包括所述第三接合部件的外表面,梭动元件具有限定内部孔的内表面,所述梭动元件的内表面包括所述 第四接合部件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双向缝合线通过仪器,其中第一接合部件和第三接合部件包括第一凸起和相应的第一槽18.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双向缝合线通过仪器,其中第二接合部件和第四接合部件包括第二凸起和相应的第二槽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双向缝合线通过仪器,其中第二凸起和相应的第二槽分别包括凸出的平坦部分和凹入的平坦部分20.一种双向缝合线通过仪器,其设置成接近软组织缺陷,所述双向缝合线通过仪器包括 本体,所述本体限定了槽道,所述槽道沿纵向轴线延伸; 构架臂,所述构架臂从本体伸出,所述构架臂具有与本体间隔开的构架臂壳体,所述构架臂还具有偏离臂部分,所述偏离臂部分在本体和构架臂壳体之间延伸,以使得组织接收间隙在构架臂壳体和本体之间延伸; 针头,所述针头可在槽道内在前进位置和缩回位置之间往复平移,在所述前进位置中,针头至少伸入构架臂壳体内,在所述缩回位置中,针头从构架臂壳体缩回;以及 梭动元件,所述梭动元件设置成承载横跨组织接收间隙的缝合线; 其中,梭动元件相对于构架臂壳体和针头的单个旋转运动使得梭动元件将I)锁定在构架臂壳体上和从针头开锁,或者2)从构架臂壳体开锁和锁定在针头上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双向缝合线通过仪器,还包括引导部件,所述引导部件与本体连接,以使得引导部件只在针头处于前进位置时才允许梭动元件旋转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双向缝合线通过仪器,其中引导部件包括轨道,促动器包括设置成沿轨道行进的从动件,所述轨道设置成使得促动器的旋转受到限制,除非针头处于前进位置23.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双向缝合线通过仪器,还包括至少一个促动器,所述至少一个促动器设置成(i )使得针头在槽道内在前进位置和缩回位置之间平移;以及(ii )使得梭动元件绕纵向轴线旋转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双向缝合线通过仪器,其中针头相对于本体旋转地锁定25.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双向缝合线通过仪器,其中梭动元件总是与针头或构架臂壳体中的至少一个形锁合26.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双向缝合线通过仪器,其中促动器包括 旋钮,所述旋钮至少局部从本体伸出;以及 护套,所述护套至少局部位于槽道内并与旋钮连接,使得(i)旋钮沿纵向轴线的平移导致护套沿纵向轴线平移;以及(ii)旋钮绕纵向轴线的旋转导致护套绕纵向轴线旋转; 其中,护套设置成与梭动 元件选择性地接合,使得当梭动元件和护套接合时,旋钮的旋转将引起梭动元件的旋转运动27.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双向缝合线通过仪器,其中当构架臂壳体和梭动元件锁定时,构架臂壳体和梭动元件只能通过所述梭动元件相对于构架臂壳体的旋转而分离,当针头和梭动元件锁定时,针头和梭动元件只能通过所述梭动元件相对于针头的旋转而分离28.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双向缝合线通过仪器,其中当构架臂壳体和梭动元件开锁时,构架臂壳体和梭动元件可通过所述梭动元件相对于构架臂壳体的平移而分离,当针头和梭动元件开锁时,针头和梭动元件可通过所述针头相对于梭动元件的平移而分离29.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双向缝合线通过仪器,其中构架臂壳体具有第一接合部件,针头具有第二接合部件,梭动元件具有第三接合部件和第四接合部件,旋转运动使得第一接合部件和第三接合部件接合,以使得构架臂壳体和梭动元件锁定,旋转运动还使得第二接合部件和第四接合部件脱开,以使得针头和梭动元件开锁30.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双向缝合线通过仪器,其中旋转运动使得第二接合部件和第四接合部件接合,以使得针头和梭动元件锁定,旋转运动还使得第一接合部件和第三接合部件脱开,以使得构架臂壳体和梭动元件开锁31.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双向缝合线通过仪器,其中使得第一接合部件和第三接合部件接合的旋转运动沿第一方向,使得第二接合部件和第四接合部件接合的旋转运动沿与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32.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双向缝合线通过仪器,其中当构架臂壳体和梭动元件锁定时,构架臂壳体和梭动元件能只通过所述梭动元件相对于构架臂壳体的旋转而分离,当针头和梭动元件锁定时,针头和梭动元件能只通过所述梭动元件相对于针头的旋转而分离33.根据权利要求32所述的双向缝合线通过仪器,其中当构架臂壳体和梭动元件开锁时,构架臂壳体和梭动元件可通过所述梭动元件相对于构架臂壳体的平移而分离,当针头和梭动元件开锁时,针头和梭动元件可通过所述针头相对于梭动元件的平移而分离34.根据权利要求33所述的双向缝合线通过仪器,还包括 构架臂壳体具有内表面,所述内表面限定了伸入构架臂壳体中的孔,构架臂壳体的内表面包括所述第一接合部件;针头具有外表面,所述外表面包括所述第二接合部件;以及 梭动元件具有包括所述第三接合部件的外表面,梭动元件具有限定内部孔的内表面,所述梭动元件的内表面包括所述第四接合部件35.根据权利要求34所述的双向缝合线通过仪器,其中第一接合部件和第三接合部件包括第一凸起和相应的第一槽36.根据权利要求34所述的双向缝合线通过仪器,其中第二接合部件和第四接合部件包括第二凸起和相应的第二槽37.根据权利要求36所述的双向缝合线通过仪器,其中第二凸起和相应的第二槽分别包括凸出的平坦部分和凹入的平坦部分38.一种双向缝合线通过仪器,包括 本体,所述本体限定了槽道;以及从本体伸出的构架臂,所述构架臂包括 构架臂壳体,所述构架臂壳体与本体间隔开,构架臂壳体具有限定孔的内部表面,所述内部表面具有第一接合部件;以及 偏离臂部分,所述偏离臂部分在本体和构架臂壳体之间延伸,以使得组织接收间隙布置在构架臂壳体和本体之间; 针头,所述针头可在槽道内在前进位置和缩回位置之间往复平移,在所述前进位置中,针头至少伸入构架臂壳体内,在 所述缩回位置中,针头从构架臂壳体缩回,所述针头限定了第二接合部件;以及 梭动元件,所述梭动元件设置成承载横跨组织接收间隙的缝合线,所述梭动元件具有 外表面,所述外表面包括第三接合部件;以及 内表面,所述内表面限定了内部孔,并包括第四接合部件; 其中,在第一角度方位中,第一接合部件和第三接合部件配合,以使得构架臂壳体和梭动元件能够只通过梭动元件相对于构架臂壳体的旋转而分离,而在第二角度方位中,第二接合部件和第四接合部件配合,以使得针头和梭动元件能够只通过梭动元件相对于针头的旋转而分尚39.根据权利要求38所述的双向缝合线通过仪器,其中在第一角度方位中,梭动元件可平移至构架臂壳体的孔中40.根据权利要求39所述的双向缝合线通过仪器,其中在第二角度方位中,针头可平移至梭动元件的内部孔中41.根据权利要求40所述的双向缝合线通过仪器,其中第一接合部件和第三接合部件包括第一凸起和相应的第一槽42.根据权利要求40所述的双向缝合线通过仪器,其中第二接合部件和第四接合部件包括第二凸起和相应的第二槽43.根据权利要求42所述的双向缝合线通过仪器,其中第二凸起和相应的第二槽分别包括凸出的平坦部分和凹入的平坦部分44.一种使得缝合线穿过软组织缺陷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使得针头和梭动元件穿过软组织缺陷前进至构架臂壳体中,所述梭动元件和针头可拆卸地连接,缝合线固定在梭动元件上;使得梭动元件相对于针头和构架臂壳体旋转,以使得梭动元件锁定在构架臂壳体上和从针头开锁;以及 使得针头从构架臂壳体往回穿过软组织缺陷缩回,同时梭动元件保持与构架臂壳体连接45.根据权利要求44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使得针头横跨软组织缺陷前进至构架臂壳体中; 使得梭动元件相对于针头和构架臂壳体旋转,以使得梭动元件从构架臂壳体开锁和锁定在针头上;以及 使得针头和梭动元件穿过软组织缺陷从构架臂壳体缩回46.一种使得缝合线穿过软组织缺陷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使得针头穿过软组织缺陷前进至梭动元件和构架臂壳体中,所述梭动元件和构架臂壳体可拆卸地连接,缝合线固定在梭动元件上; 使得梭动元件相对于针头和构架臂壳体旋转,以使得梭动元件锁定在针头上和从构架臂壳体开锁;以及 使得针头和梭动元件从构架臂壳体往回穿过软组织缺陷缩回47.根据权利要求46所述 的方法,还包括 使得针头和梭动元件横跨软组织缺陷前进至构架臂壳体中; 使得梭动元件相对于针头和构架臂壳体旋转,以使得梭动元件从针头开锁和锁定在构架臂壳体上;以及 使得针头穿过软组织缺陷从构架臂壳体和梭动元件缩回
  • 技术领域
    本发明通常涉及矫形术更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修复纤维化环或椎间盘的系统和方法以及其它软组织修复用途
  • 背景技术
  •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的说明书中使用的某些术语只是为了方便,而不是限定词语“右”、“左”、“下部”和“上部”表示所参考的图中的方向词语“内侧”或“远侧”和“外侧”或“近侧”是指分别朝向和远离病人身体或者双向缝合线通过仪器和它的相关部件的几何中心的方向词语“前面”、“后面”、“上面”、“下面”和相关词语和/或短语是指所参考的人体的优选位置和方位,而不是进行限制术语包括上述词语、衍生词和类似意思的词另外,三维坐标系用于介绍双向缝合线通过仪器的部件的位置和方位坐标系包括纵向方向L、侧向方向A和横向方向T,其中,各方向垂直于另外两个方向参考图1A-1D,双向缝合线通过仪器10沿纵向方向L延伸,并包括近端12和远端
  • 专利详情
  • 全文pdf
  • 权力要求
  • 说明书
  • 法律状态
专利名称:软组织缺陷装置以及相关方法穿过缝合线用于修复软组织缺陷。缝合线通常附接在自由针头上或单向缝合线通过仪器(使得缝合线只沿一个方向穿过组织的仪器)上,用于在外科手术中使用。能够使得缝合线沿向前方向(远离用户)和向后方向(朝着用户)穿过组织的双向缝合线通过仪器能够有优于单向缝合线通过仪器的多个优点。很多单向缝合线通过器需要附加步骤来人工使得缝合线沿相反方向退回和通过,因此增加了外科手术的技术复杂性和处理过程时间。一些单向缝合线通过器设计允许仪器退回和重新装载缝合线;不过,这些设计需要组织有足够柔性,以使得它能够升高,从而使得组织的第一侧和第二侧暴露于仪器的远端,以便缝合线沿相反方向通过,且还需要附加步骤来重新装载缝合线。双向缝合线通过仪器消除了人工退回步骤,降低了外科手术的技术复杂性和处理过程时间,提高了能够使用的缝针结构的多样性,并增加了能够外科手术修复的身体组织数目。在本领域中已知的一些双向缝合线通过器设计需要大致平行于组织来接近组织缺陷,这对于很多外科手术处理过程都很困难,例如对于椎间盘环的治疗(由于外科手术进入椎间盘空间)。因此,大 致垂直地接近组织缺陷的双向缝合线通过仪器能够用于另外平行进入的双向缝合线通过仪器并不合适的处理过程情况。还有,其它的双向缝合线通过器设计需要尖锐针尖沿两个方向穿过组织。该穿过的针头将沿一个方向可见,而沿另一方面不可见,当在与神经根、血管、肠或其它敏感解剖结构相邻的区域中工作时,这可能导致外科手术复杂。使得尖锐针头在它每次经过组织时都可见、从而当在敏感解剖结构区域中工作时将增加外科手术安全性的双向缝合线通过仪器是有利的。而且,当前的双向缝合线通过器设计并没有使得缝合线与针头有效地进行可拆卸的连接。因此,还希望用于使得缝合线与针头可拆卸地连接的结构将提高仪器的效率。
本申请公开了设置成接近软组织缺陷的双向缝合线通过仪器的各种实施例。在一个实施例中,双向缝合线通过仪器包括:本体,该本体限定了槽道;以及构架臂,该构架臂从本体伸出。构架臂有构架臂壳体,该构架臂壳体与本体间隔开,构架臂还有偏离臂部分,该偏离臂部分在本体和构架臂壳体之间延伸,以使得组织接收间隙在构架臂壳体和本体之间延伸。针头能够在槽道内在前进位置和缩回位置之间往复平移,在该前进位置中,针头至少伸入构架臂壳体内,在该缩回位置中,针头从构架臂壳体缩回。双向缝合线通过仪器还能够包括梭动元件,该梭动元件设置成承载缝合线横跨组织接收间隙。梭动元件相对于构架臂壳体和针头的运动使得梭动元件将锁定在构架臂壳体上和从针头开锁,或者从构架臂壳体开锁和锁定在针头上。在另一实施例中,该双向缝合线通过仪器能够包括本体,该本体限定了槽道,该槽道沿纵向轴线延伸。构架臂从本体伸出,该构架臂有与本体间隔开的构架臂壳体。构架臂还有偏离臂部分,该偏离臂部分在本体和构架臂壳体之间延伸,以使得组织接收间隙在构架臂壳体和本体之间延伸。针头能够在槽道内在前进位置和缩回位置之间往复平移,在该前进位置中,针头至少伸入构架臂壳体内,在该缩回位置中,针头从构架臂壳体缩回。双向缝合线通过仪器还能够包括梭动元件,该梭动元件设置成承载缝合线横跨组织接收间隙。梭动元件相对于构架臂壳体和针头的单个旋转运动使得梭动元件将锁定在构架臂壳体上和从针头开锁,或者从构架臂壳体开锁和锁定在针头上。在另一实施例中,双向缝合线通过仪器包括:本体,该本体限定了槽道;以及构架臂,该构架臂从本体伸出。该 构架臂能够包括构架臂壳体,该构架臂壳体与本体间隔开,构架臂壳体有限定孔的内表面,该内表面有第一接合部件。构架臂壳体还能够有偏离臂部分,该偏离臂部分在本体和构架臂壳体之间延伸,以使得组织接收间隙布置在构架臂壳体和本体之间。针头能够在槽道内在前进位置和缩回位置之间往复平移,在该前进位置中,针头至少伸入构架臂壳体内,在该缩回位置中,针头从构架臂壳体缩回,该针头限定了具有第二接合部件的外表面。双向缝合线通过仪器还能够包括梭动元件,该梭动元件设置成承载缝合线横跨组织接收间隙,该梭动元件有:外表面,该外表面包括第三接合部件;以及内表面,该内表面限定了内部孔,并包括第四接合部件。在双向缝合线通过仪器的第一角度方位中,第一接合部件和第三接合部件配合,以使得构架臂壳体和梭动元件能够只通过梭动元件相对于构架臂壳体的旋转而分离,而在双向缝合线通过仪器的第二角度方位中,第二接合部件和第四接合部件配合,以使得针头和梭动元件能够只通过梭动元件相对于针头的旋转而分离。还公开了使得缝合线穿过软组织缺陷的方法。例如,在一个实施例中,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使得可拆卸地连接的针头和梭动元件穿过软组织缺陷前进至构架臂壳体中。然后,梭动元件相对于针头和构架臂壳体旋转,以使得梭动元件锁定在构架臂壳体上和从针头开锁。然后,针头从构架臂壳体和梭动元件往回穿过软组织缺陷缩回,同时梭动元件保持与构架臂壳体连接。在另一实施例中,使得缝合线穿过软组织缺陷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使得针头穿过软组织缺陷前进至可拆卸地连接的梭动元件和构架臂壳体中。然后,梭动元件相对于针头和构架臂壳体旋转,以使得梭动元件锁定在针头上和从构架臂壳体开锁。然后,针头和梭动元件从构架臂壳体往回穿过软组织缺陷缩回。当结合附图阅读时将更好地理解前面的概述以及后面对本申请的双向缝合线通过仪器的示例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为了示例说明本申请的双向缝合线通过仪器,附图中表示了示例实施例。不过应当知道,本申请并不局限于所示的确切结构和手段。附图中:图1A是根据一个实施例的双向缝合线通过仪器的侧视透视图,该双向缝合线通过仪器包括本体、手柄、构架臂、针头、梭动元件、护套和促动器;图1B是图1A中所示的双向缝合线通过仪器的俯视平面图;图1C是图1B中所示的双向缝合线通过仪器沿线1C-1C的侧剖图;图1D是图1A中所示的本体、构架臂、针头、护套和梭动元件的放大透视图;图2A是位于图1A中所示的双向缝合线通过仪器附近的软组织缺陷的剖视图,其中针头在本体内处于缩回位置,梭动元件位于构架臂壳体内并锁定于该构架臂壳体上;图2B是图1A中所示的双向缝合线通过仪器的剖视图,其中针头在梭动元件和构架臂壳体内处于前进位置,且梭动元件锁定在构架臂壳体上;图2C是图1A中所示的双向缝合 线通过仪器的剖视图,其中针头在梭动元件和构架臂壳体内处于前进位置,且梭动元件锁定在针头上;图2D是图1A中所示的双向缝合线通过仪器的剖视图,其中针头在梭动元件和本体内处于缩回位置,且梭动元件锁定在针头上;图2E是图2A中所示的软组织缺陷的剖视图,其中缝合线穿过软组织缺陷延伸;图3A是根据本发明的、图1D中所示的梭动元件的透视图;图3B是图3A中所示的梭动元件的正视图;图3C是图3A中所示的梭动元件的侧视图;图3D是图3A中所示的梭动元件的俯视图;图4A是图1A中所示的构架臂的侧视透视图;图4B是图4A中所示的构架臂的正视图;图4C是图4A中所示的构架臂的剖视图;图4D是图4A中所示的构架臂的俯视图;图5A是图1D中所示的梭动元件和构架臂在开锁结构中的正视图;图5B是图5A中所示的梭动元件和构架臂在开锁结构中的剖视图;图6A是图1D中所示的梭动元件和构架臂在锁定结构中的正视图;图6B是图6A中所示的梭动元件和构架臂在锁定结构中的剖视图;图7A是图1D中所示的针头的侧视图;图7B是图7A中所示的针头的俯视图;图7C是图7A中所示的针头的正视图;图8A是图1D中所示的梭动元件和针头在开锁结构中的剖视图;图8B是图8A中所示的梭动元件和针头在锁定结构中的剖视图;图9A是双向缝合线通过仪器的护套的俯视图;图9B是图9A中所示的护套的侧视图;图10是图1D中所示的护套、梭动元件和针头的侧视图;图1lA是根据另一实施例的、图1D中所示的梭动元件的正视图;图1lB是图1lA中所示的梭动元件的剖视图;图12A是图1D中所示的针头根据另一实施例的俯视平面图;图12B是图12A中所示的针头的侧视图13A是图1lA中所示的梭动元件和图12A中所示的针头在开锁结构中的剖视图;图13B是图13A中所示的梭动元件和针头在锁定结构中的剖视图;图14A是图1A中所示的促动器的透视图;图14B是连接器的透视图;图14C是图14A中所示的促动器和图14B中所示的连接器在装配结构中的透视图;图15A是图1A中所示的手柄和本体以及连接该手柄和本体的壳体的透视图;图15B是图15A中所示的手柄、本体和壳体的侧剖图;图15C是图15A中所示的手柄、本体和壳体的俯视剖视图;图MD是图15A中所示的手柄、本体和壳体以及图14中所示的促动器的俯视图;图16是图1A中所示的双向缝合线通过仪器的近侧部分的侧剖图;图17A是根据另一实施例的、图1D中所示的梭动元件的透视图;图17B是图17A中所示的梭动元件的正 视图;图18是根据另一实施例的、图17A中所示的梭动元件和图1D中所示的构架臂壳体的剖视图;图19A是图18中所示的梭动元件和构架臂壳体在开锁结构的正视图;图19B是图19A中所示的梭动元件和构架臂壳体在锁定结构的正视图;图20A是图18中所示的梭动元件和构架臂壳体以及辅助锁定机构的侧剖图;图20B是图20A中所示的梭动元件、构架臂壳体和辅助锁定机构的正剖图;以及图20C是图20A中所示的辅助锁定机构和图1A中所示的护套20的侧剖图。14。如图所示,仪器10包括:具有槽道17的本体16,该本体16和槽道17能够在纵向方向L上沿纵向轴线I是细长的;手柄18,该手柄18能够与本体16连接;以及构架臂22,该构架臂22能够与本体16连接,并与手柄18间隔开。构架臂22包括臂24,该臂24与本体16连接,并承载构架臂壳体26,以便限定在本体16和构架臂壳体26之间的组织接收间隙28。仪器10还能够包括促动器30和针头32,该针头32通过护套20而与促动器30连接。促动器30和针头32可在本体16的槽道17内在缩回(后部)位置和伸出或前进(前部)位置之间往复平移。仪器10还包括梭动元件40,该梭动元件40设置成承载要穿过组织缺陷插入的一股缝合线。如后面更详细所述,当梭动元件40与针头32连接时,该梭动元件40可以穿过组织缺陷。一旦梭动元件40穿过组织缺陷,梭动元件40可以与构架臂壳体26可拆卸地连接。参考图2A-2E,双向缝合线通过仪器10能够如图所示用于使得缝合线4穿过软组织缺陷2。在图2A中,双向缝合线通过仪器10位于软组织缺陷2附近,以使得软组织缺陷2布置在构架臂22的组织接收间隙28中。如图所示,针头32处于缩回位置,以使得针头32的尖端34容纳于本体16内,并不凸出至组织接收间隙28中。当双向缝合线通过仪器10定位时,针头32在本体16内的这种结构防止对软组织缺陷2的任何不希望的损伤。也可选择,针头32的缩回位置能够包括针头布置成至少局部在组织接收间隙28内,但是还与构架臂壳体26间隔开。还如图所示,梭动元件40定位在构架臂壳体26内并锁定在该构架臂壳体26上。参考图2B,针头32处于前进位置。从缩回位置,针头从本体16穿过组织接收间隙28和软组织缺陷2平移,然后,针头32接收于梭动元件40和构架臂壳体26中。针头32的前进位置能够包括针头32的尖端34 —直穿过构架臂壳体26延伸,以使得尖端34从仪器10的远端14凸出,如图所示。也可选择,在前进位置中,针头32的尖端34可以容纳于构架臂壳体26内,以使得尖端34并不从远端14凸出,从而防止对软组织缺陷2附近的组织产生任何不希望的损伤。如图所示,针头32自由地穿过梭动元件40和构架臂壳体26平移,同时梭动元件40和构架臂壳体26保持锁定在一起。参考图2C,梭动元件40能够相对于针头32和构架臂壳体26运动,以便使得梭动元件40从构架臂壳体26上开锁和将该梭动元件40锁定在针头32上。如图所示,梭动元件40相对于针头32和构架臂壳体26旋转,从而针头32穿过组织接收间隙28和软组织缺陷2往回平移将使得梭动元件40也穿过组织接收间隙28和软组织缺陷2平移。针头32和梭动元件40自由地穿过构架臂壳体26平移。参考图2D,针头32穿过组织接收间隙28和软组织缺陷2向后平移,且梭动元件40锁定在针头上。当梭动元件经过软组织缺陷2时,固定在梭动元件40上的缝合线4也穿过软组织缺陷2。如图所示,针头32再次与梭动元件40 —起处于缩回位置中。参考图2E,缝合线4穿过软组织缺陷2。缝合线4能够固定在软组织缺陷2上,以便将缝合线4保持就位。缝合线4能够通过使得缝合线4打结而固定。例如,缝合线可以包含在其一端上的、预先打结的滑结(未示出)。也可选择,缝合线4的相对端能够系在一起形成绳结。因此,再参考图2A-2E,使得缝合线4穿过软组织缺陷2的方法包括:使得针头32穿过软组织缺陷2前进和进入梭动元件40和构架臂壳体26中,该梭动元件40和构架臂壳体26可拆卸地连接,且缝合线4固定在梭动元件40上;使得梭动元件40相对于针头32和构架臂壳体26旋转,以使得梭动元件40锁定在针头32上和从构架臂壳体26上开锁;以及使得针头32和梭动元件40从构架臂壳体26穿过软组织缺陷2往后缩回。该方法的其它步骤能够包括使得针头32和梭动元件40横跨软组织缺陷2前进和进入构架臂壳体26中;使得梭动元件40相对于针头32和构架臂壳体26旋转,以使得梭动元件40从针头32上开锁和锁定在构架臂壳体26上;以及使得针头32从构架臂壳体26和梭动元件40穿过软组织缺陷2缩回。

也可选择,使得缝合线4穿过软组织缺陷2的方法包括步骤:使得针头32和梭动元件40穿过软组织缺陷2前进和进入构架臂壳体26中,该梭动元件40和针头32可拆卸地连接,且缝合线4固定在梭动元件40上;使得梭动元件40相对于针头32和构架臂壳体26旋转,以使得梭动元件40锁定在构架臂壳体26上和从针头32上开锁;以及使得针头32从构架臂壳体26穿过软组织缺陷2往后缩回,同时梭动元件40保持与构架臂壳体26连接。该方法的其它步骤能够包括使得针头32横跨软组织缺陷2前进和进入构架臂壳体26中;使得梭动元件40相对于针头32和构架臂壳体26旋转,以使得梭动元件40从构架臂壳体26上开锁和锁定在针头32上;以及使得针头32和梭动元件40从构架臂壳体26穿过软组织缺陷2缩回。参考图3A-3D,梭动元件40能够包括本体42,该本体42从远侧尖端44延伸至近端46。本体42能够有内表面48,该内表面48限定了穿过本体42的长度LI延伸的孔50,该长度LI从远侧尖端44至近端46测量。孔50的尺寸和形状设置成可滑动地接收线(例如针头32,该针头32将在后面详细介绍)。如图所示,孔50为D形,使得该孔50的高度Hl小于孔50的宽度W1,其中,高度Hl和宽度Wl以彼此偏离的角度测量。如图所示,高度Hl和宽度Wl相互垂直地测量,且高度Hl沿横向方向T测量,而宽度Wl沿侧向方向A测量。也可选择,孔50能够为任意形状,以使得孔50有不同的高度Hl和宽度Wl。本体42的内表面48能够包括接合部件52 (也称为第四接合部件52)。如图所示的第四接合部件52是凸出平坦部分54。也可选择,第四接合部件52可以是凹口、槽、凸起、凹槽、有凹口的平坦部分、或者可与针头32的相应接合部件37 (下面更详细介绍,也称为第二接合部件37)匹配的任意其它结构。梭动元件40的本体42也有外表面56。外表面56能够包括顶表面58和底表面60。梭动元件40的高度H2沿横向方向T从顶表面58至底表面60测量。外表面56还能够包括第一侧表面62和第二侧表面64。梭动元件的宽度W2沿侧向方向A从第一侧表面62至第二侧表面64测量。如图所7^,顶表面58和底表面60弯曲,而第一侧表面62和第二侧表面64是平的。也可选择,顶表面58、底表面60、第一侧表面62和第二侧表面64能够为都弯曲、局部弯曲、都平坦、或者弯曲、局部弯曲和平坦的任意组合。外表面56还能够包括接合部件66 (也称为第三接合部件66)。如图所示的第三接合部件66为凹入径向槽68。凹入径向槽68在相对保持壁70`之间延伸。也可选择,第三接合部件66可以是线性凹口、槽、凸起、凹槽、凹入平坦部分或者可与构架臂壳体26的相应接合部件94 (后面将更详细解释,也称为第一接合部件94)匹配的任意其它结构。梭动元件40还能够包括固定部件71,该固定部件71能够在双向缝合线通过仪器10工作和梭动元件40经过软组织缺陷2的过程中使得缝合线4固定在梭动元件40上。如图所示,固定部件71能够是在外表面56中的凹口。也可选择,固定部件能够是槽、凸起、凹槽、钩或者允许缝合线4固定在梭动元件40上的任意其它结构。在使用中,缝合线4能够布置在固定部件71中,然后在缝合线4中系上绳结,以使得缝合线在不解开绳结或切断缝合线4的情况下不能从梭动元件上松开。双向缝合线通过仪器10能够与固定在梭动元件40上的缝合线4或者与单独提供或没有缝合线4的梭动元件40预先装配。也可选择,仪器10可以提供有多个梭动元件40,各梭动元件40有固定于其上的一股缝合线4。梭动元件40的本体42还能够包括邻近远侧尖端44的远侧部分72和邻近近端46的近侧部分74。远侧部分72能够为渐缩的,以使得梭动元件40在远侧尖端44处较窄,并逐渐变得更宽。梭动元件40的这种渐缩结构能够导致梭动元件40在通过软组织缺陷2时受到更小力,并对软组织缺陷2的损伤更小。近侧部分74可以包括限定出驱动狭槽78的凸缘76。驱动狭槽78设置成接收驱动部件(例如在后面更详细介绍的护套20),该驱动部件能够用于使得梭动元件40沿纵向方向L平移或使得梭动元件40绕纵向方向L旋转。参考图4A-4D,构架臂22从本体16伸出。构架臂22能够包括臂24,该臂24与本体16连接,并沿纵向方向L向远侧延伸至构架臂壳体26。构架臂壳体26设置成接收梭动元件40。臂24沿横向方向T偏离本体16,以使得组织接收间隙28布置在构架臂壳体26和本体16之间。组织接收间隙28设置成接收要由缝合仪器10修复的软组织缺陷2,例如在皮肤或半月板中的裂口。另外,双向缝合线通过仪器10能够用于修复在各种软组织(例如但不局限于:纤维化环、半月板、肌腱套、筋膜、皮肤、脉管、软骨、韧带、腱和关节囊)中或穿过各种软组织的其它撕裂、裂缝、缺陷、裂口或切口。构架臂壳体26限定了圆柱形或可选形状的槽道或孔90,该槽道或孔90与形成于本体16中的槽道17对齐。构架臂壳体26包括第一接合部件94,该第一接合部件94设置成当梭动元件40要保持在构架臂壳体26中时使得梭动元件40选择性地和可拆卸地连接于构架臂壳体26中。如图所示,第一接合部件94可以是从构架臂壳体26的内表面98上伸出的凸缘96。构架臂壳体26的孔90具有高度H3,该高度H3沿横向方向T从相对内表面98来测量。孔有高度H4,该高度H4在凸缘96的位置处沿横向方向T从相对内表面98来测量。高度H4能够小于高度H3。构架臂壳体26能够包括单件材料,或者如图所示包括两个相对的构架臂壳体部分100,这两个构架臂壳体部分100限定了在它们之间的间隙102。构架臂壳体部分100用作片簧,以使得它们可沿侧向方向A相互分离,从而加宽间隙102。不过,一旦分离,构架臂壳体部分100将施加力以试图使得间隙102闭合返回它的初始状态。构架臂壳体部分100的使用能够向双向缝合线 通过仪器10的操作者提供触觉反馈。参考图5A和5B,梭动元件40和构架臂壳体26处于开锁结构。在开锁结构中,梭动元件40沿纵向方向L相对于构架臂壳体26自由地平移。如图所示,梭动元件40的宽度W2与构架臂壳体26的孔90的高度H3和H4对齐。因为宽度W2小于高度H3和H4,因此梭动元件40在构架臂壳体26的孔90内自由地平移。参考图6A和6B,梭动元件40和构架臂壳体26处于锁定结构。在锁定结构中,梭动元件40不能沿纵向方向L与构架臂壳体26分离。如图所示,一旦第三接合部件66与第一接合部件94对齐,梭动元件40能够旋转,以使得梭动元件40的高度H2与构架臂壳体26的孔90的高度H3和H4对齐。该旋转导致第一接合部件94和第三接合部件66配合。如图所示,凸缘96布置在凹入径向槽68内,以使得凸缘96处于相对的保持壁70之间。因为高度H2小于高度H3,但是大于高度H4,因此梭动元件40锁定在构架臂壳体26的孔90内,以使得梭动元件40和构架臂壳体26不能通过该梭动元件40沿纵向方向L的平移而分离。梭动元件40相对于构架臂壳体26的平移通过与凸缘96干涉的相对保持壁70而阻止。参考图7A-7C,针头32能够包括本体33,该本体33具有尖端34、杆部分35和接合部分36。杆部分35限定了外径D1,该外径Dl的尺寸和形状设置成装配在本体16的槽道17中和在该槽道17中平移。接合部分36的尺寸和结构设置成装配在梭动元件40的孔50中和在该孔50内平移,且接合部分36还设置成与梭动元件40选择地接合,以使得针头32和梭动元件40锁定。接合部分36还能够包括第二接合部件37。如图所示,第二接合部件37有凹入的平坦部分38,该凹入的平坦部分38由相对侧壁39来限定。也可选择,第二接合部件37可以是凹口、槽、凸起、凹槽、凸出的平坦部分、或者可与梭动元件40的相应接合部件52匹配的任意其它结构。接合部分36限定了高度H5和宽度W3,该高度H5和宽度W3以彼此偏离的角度测量。如图所示,高度H5和宽度W3相互垂直地测量,且高度H5沿横向方向T测量,而宽度W3沿侧向方向A测量。如图所示,宽度W3在具有外径Dl的杆部分35的两部分之间延伸,且沿横向方向测量的外径Dl大于沿横向方向测量的宽度W3。如图所示,高度H5没有本体33的这样的远侧部分,该远侧部分具有比高度H5大的外径Dl。参考图8A,梭动元件40和针头32处于开锁结构。在开锁结构中,针头32沿纵向方向L相对于梭动元件40自由地平移。如图所示,针头32的接合部分36的高度H5与梭动元件40的孔50的高度Hl对齐。因为高度H5小于高度H1,因此针头32在梭动元件40的孔50内自由地平移。参考图8B,梭动元件40和针头32处于锁定结构。在锁定结构中,梭动元件40不能沿纵向方向L与针头32分离。如图所示,一旦第二接合部件37与第四接合部件52对齐,梭动元件40就能够相对于针头32旋转,以使得梭动元件40的孔50的高度Hl与第二接合部件37的宽度W3对齐。该旋转使得第二接合部件37和第四接合部件52配合。如图所示,凸出的平坦部分54布置在凹入的平坦部分38内,以使得凸出的平坦部分54处于相对侧壁39之间。因为高度Hl大于宽度W3,但是小于外径D1,因此针头32锁定在梭动元件40的孔50内,以使得针头32和梭动元件40不能通过针头32沿纵向方向L的平移而分离。针头32相对于梭动元件40的平移通过与升高的平坦部分54干涉的相对侧壁39而阻止。参考图9A-10,护套20包括本体122,该本体122具有近侧部分124、远侧部分126以及在该近侧部分124和远侧部分126之间延伸的中间部分128。本体122沿纵向方向L是细长的,并限定了穿过整个本体122从近侧部分124延伸至远侧部分126的孔或槽道(未示出),该孔或槽道设置成可滑动地接收针头32。本体122还有外表面130,该外表面130限定了外径D2,以使得护套20设置成可滑动地接收于本体16的槽道17内(如图1D中所示)。再参考图9A-10,远侧部 分126能够包括凸起132,该凸起132限定了至少一个凹口 134。凸起132的尺寸和结构能够设置成装配至梭动元件40的驱动狭槽78内,且凹口 134的尺寸和结构能够设置成接收梭动元件40的凸缘76。如图所示,凸起132和凹口 134能够与驱动狭槽78和凸缘76匹配,以使得护套的任何平移运动(例如平移或旋转)将传递给梭动元件
40,从而使得梭动元件40平移或旋转。参考图11A-11B和12A-12B,根据另一实施例的梭动元件40和根据另一实施例的针头32各自有与上述类似的多个特征。这里只详细介绍不同的那些特征。如图所示,梭动元件40的第四接合特征52包括至少一个凸起55。针头的第二接合特征37包括槽160。槽有纵向部分162和径向部分164。槽160的尺寸和结构设置成接收凸起55,使得当凸起55与槽160对齐时,针头32能够沿纵向方向相对于梭动元件40平移。参考图13A-13B,在使用中,梭动元件40与针头32角度定向为使得槽160的纵向部分162与凸起55对齐。然后使针头32前进,直到凸起55到达纵向部分162的端部。然后,梭动元件40能够旋转,这使得凸起55能够沿着槽160的径向部分164。一旦凸起55到达径向部分164的端部,针头32和梭动元件40锁定在一起。
参考图14A,促动器30包括抓紧部分170和固定部分172,该固定部分172相对于抓紧部分170平移和旋转地锁定。抓紧部分170的尺寸和结构设置成由人的手操纵成进行平移和旋转。如图所示,抓紧部分170能够是旋钮174。固定部分170能够包括:第一凹口176,该第一凹口 176设置成接收第一固定螺钉;以及第二凹口 178,该第二凹口 178设置成接收第二固定螺钉,该第二凹口 178布置在径向槽180内。径向槽180有沿纵向方向L测量的长度L2。固定部分170也能够包括孔182,该孔182设置成接收护套20。另外,固定部分能够包括凸起(例如固定螺钉184或者其它用于轨道212的从动件,如后面参考图16所述)。参考图14B,连接器230包括本体232和凸起234。本体232限定了孔236,该孔236的尺寸和结构设置成接收针头32。针头32能够固定在孔236中,例如通过插入凹口238内的固定螺钉。凸起234限定了外径D3。参考图14C,连接器230定位在促动器30中。如图所示,凸起234的外径D3小于径向槽180的长度L2,因此凸起234能够在径向槽180内绕纵向方向L旋转,但是凸起不能在径向槽180内沿纵向方向L平移。这种结构使得促动器30、护套20和针头32 (图中未示出,位于护套20中)相对于沿纵向方向L的平移锁定,同时促动器30和护套20能够相对于针头32绕纵向方向L旋转。参考图15A-15D,双向缝合线通过仪器10还能够包括壳体200。壳体200使得本体16与手柄18连接,还能够包括限制针头32、护套20和促动器30的相对运动的结构,如后面更详细所述。壳体200 能够与本体16成一体,或者也可选择能够与本体16分离。壳体200能够包括固定部件202和引导部件204。壳体200的固定部件202有孔206,该孔206设置成接收本体16,并使得本体16相对于固定部件202固定。固定螺钉能够插入第一凹口208中,以便使得本体16相对于固定部件202固定。固定部件202还能够包括纵向槽210。引导部件204能够设置成限制促动器30的运动,以使得梭动元件40在针头32处于前进位置时只能旋转。如图所示,引导部件204能够包括轨道212,该轨道212具有第一纵向部分214、第二纵向部分216以及在该第一纵向部分214和第二纵向部分216之间延伸并使得第一纵向部分214与第二纵向部分216连接的侧向部分218。轨道212设置成使得促动器30的旋转受到限制,除非针头处于前进位置。参考图16,针头32和护套20各自定位在本体16的槽道17内,以使得针头32、护套20和本体16各自伸入壳体200内。本体16固定在固定部件202上,以使得本体16和固定部件202不能相对彼此平移或旋转。如图所示,本体16和固定部件202能够通过固定螺钉220来固定。护套20穿过固定部件202伸入孔182中。护套20固定在促动器30上,以使得护套20和促动器30不能相对彼此平移或旋转。如图所示,护套20和促动器30能够通过固定螺钉222来固定。针头32穿过固定部件202伸入孔182内。针头32固定在促动器30上,以使得针头32和促动器30不能沿纵向方向L相对彼此平移,但是它们能够绕纵向方向L相对彼此旋转。如图所示,凸起234穿过促动器30的径向槽180伸入固定部件202的纵向槽210中。纵向槽210设置成接收凸起234,以使得凸起能够沿纵向方向L在纵向槽210内滑动,但是不能在纵向槽210中绕纵向方向L旋转。连接器230和针头32能够通过固定螺钉224来固定。参考图2A-2D和14A-16,在使用中,促动器30定位在壳体200内并在固定部件202和引导部件204之间,以使得促动器30可相对于壳体200平移和旋转。固定螺钉184能够附接在促动器30上并定位在轨道212中。当固定螺钉184在第一纵向部分214中定位于近侧时,针头32处于缩回位置,促动器30能够沿纵向方向L平移。当固定螺钉184沿第一纵向部分214行进时,促动器30、护套20和针头32在针头32运动至前进位置时都一起平移。然后,当固定螺钉184沿轨道212的侧向部分218行进时,促动器30能够绕纵向方向L旋转。护套20与促动器30 —起旋转,同时由于在凸起234和纵向槽210之间的干涉,针头32并不旋转。护套20的旋转使得梭动元件40旋转,从构架臂壳体26上开锁和锁定至针头32上。然后,促动器30能够在固定螺钉184沿第二纵向部分216行进时向近侧运动,直到针头32再次处于缩回位置。参考图17A和17B,根据另一实施例的梭动元件40具有与上述梭动元件类似的很多特征。这里只详细介绍了不同的这些特征。如图所示,梭动元件40的第三接合部件66包括第一凸缘266和第二凸缘268以及在第一凸缘266和第二凸缘268之间延伸的间隙270。第一凸缘266和第二凸缘268各自沿限定高度H6的横向方向T从梭动元件40的外表面56伸出。第二凸缘268能够包括附接部件267,该附接部件267设置成将缝合线4固定在梭动元件40上。如图所示, 附接部件267能够是孔269。参考图18,根据另一实施例的构架臂壳体26具有与上述类似的的多个特征。这里只详细介绍了不同的那些特征。第一接合部件94能够包括第一主锁定机构294。第一主锁定机构294设置成接收于间隙270中,以使得梭动元件40沿纵向方向的平移通过在第一凸缘266和第一主锁定机构294之间沿一个方向的干涉以及在第二凸缘268和第一主锁定机构294之间沿另一方向的干涉而阻止。第二主锁定机构296能够包括为限定在第一主锁定机构294和第二主锁定机构296之间的间隙298,该间隙298设置成一旦它们处于锁定结构中就接收和固定第一凸缘266。参考图19A,梭动元件40和构架臂壳体26处于开锁结构。在开锁结构中,梭动元件40沿纵向方向L相对于构架臂壳体26自由地平移。如图所示,梭动元件40的第一凸缘266和第二凸缘268 (未示出)与构架臂壳体26的孔90对齐,以使得孔的外径D4大于梭动元件40的高度H6,从而允许梭动元件40在构架臂壳体26的孔90内平移。参考图18和19B,梭动元件40和构架臂壳体26处于锁定结构。在锁定结构中,梭动兀件40不能沿纵向方向L与构架臂壳体26分离。如图所不,一旦第一凸缘266与间隙298对齐,梭动元件40能够旋转,以使得第一凸缘266接收和固定在构架臂壳体26的间隙298内。这种旋转导致第一接合部件94和第三接合部件66配合。参考图20A和20B,双向缝合线通过仪器10能够包括第二锁定机构300。该第二锁定机构300设置成提供了防止梭动元件40的不希望旋转的附加防护措施,该不希望旋转可能导致梭动元件40和构架臂壳体26的过早锁定或开锁。如图所示,第二锁定机构300能够为轴部件302。轴部件302能够处于锁定位置或开锁位置。在锁定位置中,轴部件302布置在第一凸缘266的旋转通路中,而在开锁位置,轴部件302离开第一凸缘266的旋转通路。轴部件302能够被偏压向锁定位置,或者也可选择偏压向开锁位置,或者还可选择既不偏压向锁定位置也不偏压向开锁位置。参考图20A-20C,第二锁定机构300能够锁定在护套20上,使得当护套20和针头32沿纵向方向L平移至本体16内时,第二锁定机构300也沿纵向方向L平移。如图所示,第二锁定机构300能够包括凸片304,该凸片304设置成接收于护套20的凹口 306中。当护套20向远侧平移时,轴部件302的前表面308与第二主锁定机构296接触。前表面308能够设置成这样,护套20的进一步平移使得前表面308沿第二主锁定机构296行进,以使得轴部件302从锁定位置运动至开锁位置。第二锁定机构300还能够包括锁定部件310,该锁定部件310设置成将第二锁定机构300固定在构架臂22内的锁定位置。如图所示,锁定部件能够是阻止第二锁定机构300沿纵向方向L平移的销或轴部件。参考图1A-20C,设置成接近软组织缺陷2的双向缝合线通过仪器10能够包括:本体16,该本体16限定了槽道17 ;构架臂22,该构架臂22从本体16伸出,构架臂22有构架臂壳体26,该构架臂壳体26与本体16间隔开,构架臂22还有偏离臂部分24,该偏离臂部分24在本体16和构架臂壳体26之间延伸,以使得组织接收间隙28在构架臂壳体26和本体16之间延伸;针头32,该针头32可在槽道17内在前进位置和缩回位置之间往复平移,在该前进位置中,针头32至少伸入构架臂壳体26内,在该缩回位置中,针头32从构架臂壳体26缩回;以及梭动元件40,该梭动元件40设置成承载缝合线4横跨组织接收间隙28 ;其中,梭动元件40相对于构架臂壳体26和针头32的运动使得梭动元件40将I)锁定在构架臂壳体26上和从针头32开锁,或者2)从构架臂壳体26开锁和锁定在针头32上。也可选择,双向缝合线通过仪器10设置成接近软组织缺陷2,该缝合线通过仪器10能够包括:本体16,该本体16限定了槽道17,该槽道17沿纵向轴线I延伸;构架臂22,该构架臂22从本体16伸出,该构架臂22有与本体16间隔开的构架臂壳体26,该构架臂22还有偏离臂部分24,该偏离臂部分24在本体16和构架臂壳体26之间延伸,以使得组织接收间隙28在构架臂壳体26和本体16之间延伸;针头32,该针头32可在槽道17内在前进位置和缩回位置之间往复平移,在该前进位置中,针头32至少伸入构架臂壳体26内,在该缩回位置中,针头32从构架臂壳体26缩回;以及梭动元件40,该梭动元件40设置成承载缝合线4横跨组织接收间隙28 ;其中,梭动元件40相对于构架臂壳体26和针头32的单个旋转运动使得梭动元件40将I)锁定在构 架臂壳体26上和从针头32开锁,或者2)从构架臂壳体26开锁和锁定在针头32上。在另一可选实施例中,双向缝合线通过仪器10能够包括:本体16,该本体16限定了槽道17 ;以及构架臂22,该构架臂22从本体16伸出,该构架臂22包括:1)构架臂壳体
26,该构架臂壳体26与本体16间隔开,构架臂壳体26有限定孔90的内表面98,该内表面98有第一接合部件94 ;以及2)偏离臂部分24,该偏离臂部分24在本体16和构架臂壳体26之间延伸,以使得组织接收间隙28布置在构架臂壳体26和本体16之间;针头32,该针头32可在槽道16内在前进位置和缩回位置之间往复平移,在该前进位置中,针头32至少伸入构架臂壳体26内,在该缩回位置中,针头32从构架臂壳体26缩回,该针头32限定了第二接合部件37 ;以及梭动元件40,该梭动元件40设置成承载缝合线4横跨组织接收间隙28,该梭动元件40有:外表面56,该外表面56包括第三接合部件66 ;以及内表面48,该内表面48限定了内部孔50,并包括第四接合部件52 ;其中,在第一角度方位中,第一接合部件和第三接合部件94、66配合,以使得构架臂壳体26和梭动元件40能够只通过梭动元件40相对于构架臂壳体26的旋转而分离,而在第二角度方位中,第二接合部件和第四接合部件37,52配合,以使得针头32和梭动元件40能够只通过梭动元件40相对于针头32的旋转而分离。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知道,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广义概念的情况下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因此,应当知道,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所述的特殊实施例,而是将覆盖在由权利要求限定的本发明精神和范 围内的变化。


本发明提供了用于基于缝合线的软组织修复的仪器和相关方法。本发明的仪器设置成使得缝合线穿过组织、重新定位仪器和使得缝合线退回,从而产生缝针。这些步骤能够重复任意次数,以便产生穿过组织的多个缝针。仪器(10)包括本体(16)、构架臂(22)和组织接收间隙(28)。它还包括可往复平移的针头(32)以及梭动元件(40)。在梭动元件运动时,它锁定在构架臂壳体或针头上或者从构架臂壳体或针头开锁。



查看更多专利详情

下载专利文献

下载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