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鸽—汇聚行业精英
  • 联系客服
  • 帮助中心
  • 投诉举报
  • 关注微信
400-006-1351
您的问题早鸽都有答案
3000+专业顾问
搜索
咨询

发光浮漂制作方法

  • 专利名称
    发光浮漂制作方法
  • 发明者
    田德浩
  • 公开日
    2004年9月29日
  • 申请日期
    2003年8月8日
  • 优先权日
    2003年8月8日
  • 申请人
    浙江利生实业有限公司
  • 文档编号
    A01K93/02GK2643660SQ03209
  • 关键字
  • 权利要求
    1.一种发光浮漂,包括水位标管(1)、浮漂壳体(2),其特征是水位标管(1)上设置有发光体,浮漂壳体(2)内设置有电源(4),发光体与电源(4)通过贯穿水位标管(1)的导线(5)的连接导通形成闭合回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浮漂,其特征是所述浮漂壳体(2)由浮漂上壳体(6)和浮漂下壳体(7)构成,浮漂上壳体(6)与浮漂下壳体(7)相互连接共同形成电源储放室(8),电源(4)设置在电源储放室8中;所述导线(5)由连接导线(9、10)和导电片(11、12)构成,导电片(11、12)分别与电源(4)的正负极连接,所述发光体为发光二极管(3),连接导线(9、10)分别与发光二极管(3)的正负极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光浮漂,其特征是所述电源储放室(8)的侧壁与电源(4)紧配合,所述电源(4)的负极同导电片(11)连接,导电片(11)通过连接导线(9)与发光二极管(3)的负极连接,发光二极管(3)的正极通过连接导线(10)连接导电片(12),导电片(12)与电源的正极连接由此形成闭合回路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发光浮漂,其特征是所述浮漂上壳体(6)与浮漂下壳体(7)以套接的方式相互连接,所述电源储放室(8)的底部由浮漂下壳体(7)构成,电源储放室(8)的底部设置有电源接触顶头(13)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发光浮漂,其特征是所述浮漂上壳体(6)与浮漂下壳体(7)的相互套接处设置有橡胶密封圈(14)6.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发光浮漂,其特征是所述发光二极管(3)设置在水位标管(1)的顶端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发光浮漂,其特征是所述发光二极管(3)设置在水位标管(1)的顶端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发光浮漂,其特征是所述发光二极管(3)设置在水位标管(1)的顶端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钓具上的浮漂,特别是可以发光的浮漂
  • 背景技术
  • 专利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发光浮漂,它主要包括水位标管、浮漂壳体,水位标管上设置有发光体,浮漂壳体内设置有电源,发光体与电源可以通过贯穿水位标管的导线的连接导通形成闭合回路。由于本实用新型发光浮漂上设置有发光体以及连接发光体同电源的闭合回路,所以使用带有这种发光浮漂的钓具钓鱼的时候,在发光体的照明作用下可以很容易的发现浮漂上水位标管的变化,进而观察鱼是否上钩。
  • 专利详情
  • 全文pdf
  • 权力要求
  • 说明书
  • 法律状态
专利名称:发光浮漂的制作方法目前市场上销售的浮漂主要包括水位标管、浮漂壳体等,这种浮漂本身不具有发光的功能。如果使用配备这种浮漂的钓具在夜晚的时候钓鱼,就很难看清浮漂的浮沉变化,也就很难掌握鱼是否上钩。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以自己发光的发光浮漂。为此,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发光浮漂包括水位标管、浮漂壳体,水位标管上设置有发光体,浮漂壳体内设置有电源,发光体与电源可以通过贯穿水位标管的导线的连接导通形成闭合回路。由于本实用新型发光浮漂上设置有发光体以及连接发光体同电源的闭合回路,所以使用带有发光浮漂的钓具钓鱼的时候,在发光体的照明作用下可以很容易的发现浮漂上水位标管的变化,进而观察鱼是否上钩。图1为本实用新型电子发光浮漂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处局部放大视图。
各附图中1、水位标管,2、浮漂壳体,3、发光二极管,4、电源,5、导线,6、浮漂上壳体,7、浮漂下壳体,8、电源储放室,9、连接导线,10、连接导线,11、导电片,12、导电片,13、电源接触顶头,14、橡胶密封圈。

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发光浮漂包括水位标管1、浮漂壳体2,水位标管1上设置有发光体,浮漂壳体2内设置有电源4,发光体与电源4可以通过贯穿水位标管1的导线5的连接导通形成闭合回路。在本实施例中电源4可以采用圆片电池。
如图1、图2所示,浮漂壳体2由浮漂上壳体6和浮漂下壳体7构成,浮漂上壳体6与浮漂下壳体7相互连接共同形成电源储放室8,电源4设置在电源储放室8中;导线5由连接导线9、10和导电片11、12构成,导电片11、12分别与电源4的正负极连接,前面所述发光体为发光二极管3,连接导线9、10分别与发光二极管3的正负极连接。在本实施例中由于浮漂上壳体6与浮漂下壳体7连接共同形成电源储放室8,所以只要分离浮漂上壳体6与浮漂下壳体7就可以方便的更换电池。
如图1、图2所示电源储放室8的侧壁与电源4紧配合,至少使电源4不易相对电源储放室8的侧壁有滑移,电源4的负极同导电片11连接,导电片11通过连接导线9与发光二极管3的负极连接,发光二极管3的正极通过连接导线10连接导电片12,导电片12与电源的正极连接由此形成闭合回路。在本实施例中导电片11设置在电源储放室8的上端,导电片12设置在电源储放室8的侧壁上,电源储放室8的侧壁与电源紧配合以此保证电源的正极与导电片12连接导通。
如图1、图2所示,浮漂上壳体6与浮漂下壳体7以套接的方式相互连接,电源储放室8的底部由浮漂下壳体7构成,电源储放室8的底部设置有电源接触顶头13。在本实施例中如果要断开电路,可以先把浮漂上壳体6与浮漂下壳体7在套接在一起的情况下拉开一定距离,然后敲击浮漂壳体2就可以使电源4落下进而断开导电片11与电源4的连接,如果要再次闭合回路使发光二极管3发光,只须把浮漂上壳体6与浮漂下壳体7套紧即可,另外在本实施例中电源储放室8的底部设置有电源接触顶头13,这种设置可以使电源4同导电触头11的连接更加紧密。
如图1、图2所示,浮漂上壳体6与浮漂下壳体7相互套接处设置有橡胶密封圈14。橡胶密封圈14的设置可以密封浮漂壳体2,使整个电路不会浸水。
如图1所示,为了使发光体的照明效果更好,发光二极管3可以设置在水位标管1的顶端。





查看更多专利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