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鸽—汇聚行业精英
  • 联系客服
  • 帮助中心
  • 投诉举报
  • 关注微信
400-006-1351
您的问题早鸽都有答案
3000+专业顾问
搜索
咨询

一种利于水貂母性发挥、提高仔貂成活率的窝箱制作方法

  • 专利名称
    一种利于水貂母性发挥、提高仔貂成活率的窝箱制作方法
  • 发明者
    张琳, 杨福合
  • 公开日
    2012年8月1日
  • 申请日期
    2012年4月10日
  • 优先权日
    2012年4月10日
  • 申请人
    杨福合
  • 文档编号
    A01K1/03GK102613098SQ20121010119
  • 关键字
  • 权利要求
    1.一种利于水貂母性发挥且提高仔貂成活率的窝箱,其特征在于 窝箱本体的中部设有一横隔板分成双层窝箱结构,上层窝箱上开设有出入洞口 ;横隔板上距出入洞口远端开有进入下层窝箱的窝内洞口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利于水貂母性发挥且提高仔貂成活率的窝箱,其特征在于 窝箱本体的长为31cm、宽为28cm、高为40cm ;洞口的下缘距底16cm,直径为14cm ;窝内洞口为直径14cm
  • 技术领域
  • 背景技术
  • 具体实施例方式
    实施例I
  • 专利详情
  • 全文pdf
  • 权力要求
  • 说明书
  • 法律状态
专利名称:一种利于水貂母性发挥、提高仔貂成活率的窝箱的制作方法 新生水貂出生于每年的4月下旬至5月上旬,为典型晚成性哺乳动物。初生仔貂发育未完全,眼睛未睁开,几乎无毛且运动能力有限,直肠温度仅为成年母貂的77%,个体间差异较大。晚成性哺乳动物从出生到恒温机制的建立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期间常有一个体温调节能力迅速发育成熟的阶段。晚成性哺乳动物产热能力差主要有四个原因一是仔兽与产热有关的神经调节机制发育不完善;二是心肺向产热组织输送氧气和糖类及脂肪酸的能力较弱;三是产热组织的亚细胞结构和酶代谢等处理营养物质的能力有限;四是产热组织的总量较少。产热能力弱是初生仔貂体温调节的重要特征。低温环境下O 29日龄的单只仔紹不能形成稳定的产热机制。窝箱是水貂养殖过程中不可缺少的设备之一,它是妊娠母貂休息、取暖、仔貂出生及生长的重要场所。水貂的笼舍与仔貂前3周的死亡有一定关系,仔貂受冻是导致其早期死亡的原因。产箱温度过低会导致仔貂体温过低而死亡。哺乳期内,窝箱空间缩小使得仔貂聚拢可有效地防止仔貂体温过低。有研究报道,为防止仔貂掉出笼外而饥饿或脱水死亡,通常在每个笼子底部放置一个活动的细网,超过一层报纸和稻草的距离。也可以有几厘米高的垂直边缘。但是传统窝箱采用箱式结构,空间很大但保温性能差,不利于仔貂的成活,明显影响养殖效益。
本发明提供一种利于水貂母性发挥且提高仔貂成活率的窝箱,克服了传统窝箱保温性差,不利于仔貂成活的缺欠。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如下 在窝箱本体的中部设有一横隔板分成双层窝箱结构,上层窝箱上开设有出入洞口 ;横隔板上距出入洞口远端开有进入下层窝箱的窝内洞口。所述的利于水貂母性发挥且提高仔貂成活率的窝箱,其特征在于 窝箱本体的长为31cm、宽为28cm、高为40cm ;洞口的下缘距底16cm,直径为14cm ;窝内洞口为直径14cm。本发明的积极效果在于窝箱采用上下双层结构,更有利于下层窝箱的保暖,湿度波动小,母貂在窝箱外时间最短,仔貂1-7日龄死亡率最低,窝箱卫生状况最好;ld时在窝箱外的时长最短,5d仔貂取回时间最短,能明显降低1-21日龄仔貂的死亡率。从而可以大大提闻养殖效益。图I为本发明窝箱的结构原理 图2为试验A组窝箱的结构原理图;图3为试验AB组窝箱的结构原理 图4为试验AD组窝箱的结构原理图; 图5为试验E组窝箱的结构原理 图中,I、窝箱本体;2、出入洞口 ;3、上层窝箱;4、横隔板;5、下层窝箱;6、窝内洞口。

根据图I所示,窝箱本体I为封闭箱式结构,长为31cm、宽为28cm、高为40cm ;在窝箱本体I的中部设有一横隔板4将其分成上层窝箱3和下层窝箱5的双层窝箱结构,上层窝箱3上开设有出入洞口 2 ;出入洞口 2的下缘距底16cm,直径为14cm ;横隔板4上距出入洞口 2远端开有进入下层窝箱5的窝内洞口 6,窝内洞口 6为直径14cm。通过以下相同条件下进行的不同因素试验来表明本发明的优点 参加试验的窝箱制作材料均为木材,结构如下
A组窝箱长、宽、高分别为31cm、28cm、40cm,洞口直径14cm,其下缘距底16cm,水平方向偏于一侧,参见图2。 AB组窝箱在原A箱洞口近下缘处添加一横隔板,并在隔板中间开直径24cm的圆形口,安装一个深Ilcm铁丝编制的碗状人工窝,窝上沿与隔板持平,参见图3。AC组窝箱(本发明实施例I)在原A箱洞口近下缘处添加一横隔板,将整个窝箱分成上、下两个小室,并在横隔板上距洞口较远处开一个直径14cm的圆形口,参见图I。AD组在原A组窝箱洞口外附加一个开口朝下的挡风板,档风板开口外的其它4个侧面都设有档板,参见图4。E组传统窝箱,长、宽、高分别为37cm、45cm、40cm,参见图5。试验例I :
不同窝箱环境内温湿度的研究
试验选用130只健康初产母貂,按单因子试验设计随机分为5组,即A、AB、AC、AD、E组。每组中母貂配种日期和体重差异不显著(P>0. 05),前4组每组25个重复;E组采用传统窝箱,每组30个重复,每个重复I只母貂。所有的水貂都在相同的笼舍环境下饲养;A、AB、AC、AD窝箱内的稻草量相同,E窝箱内稻草量按窝箱空间体积比是前四种的约I. 92倍。试验基础日粮蛋白质含量40%,脂肪24%,碳水化合物36%,能量是104kcal/100g,鲜料中干物质含量占20%。每天饲喂两次,自由饮水。试验动物接受正常光照,为均衡环境因素所造成的影响,将各组平均分配在毛皮动物
养殖基地单元中。通过用TTH-008温湿度计测定母貂妊娠后期(距预产期约5d)窝箱内温湿度和将USB温度记录仪测量窝温,采集窝箱内温湿度和窝温及统计仔貂的死亡率的数据,用SPSS16. O单因素分析比较各组窝箱温度的差异显著性。结果显示妊娠期本发明的窝箱内温度高于传统窝箱,尤其在外界环境温度较低时差异显著(P〈0.05);传统窝箱内的相对湿度(RH)波动大于本发明窝箱,组间RH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泌乳期新型窝箱内温度同样高于传统窝箱,组间窝箱内RH值相近。哺乳期的窝箱温度高于妊娠期。窝箱温度维持在12°C以上能明显降低仔貂因体温过低而死亡的概率。试验例2
不同窝箱环境对母性行为和O 28日龄仔貂生产性能的影响 试验动物及饲养管理同试验例I。数据和样品的采集
(O妊娠后期窝的客观描述预产期前三天对窝进行具体描述,包括窝内高度,窝的最大直径,窝的封闭性。窝内高度即窝顶部至窝底部的距离;窝的最大直径为窝侧壁间的最大距离;窝的封闭性用窝顶部覆盖水平表示,分为三个水平,即0指窝顶部基本无草,能看到窝侧壁和底部,I指窝顶部有少量草,仅能看到窝底部,2指窝顶部严实,几乎看不到窝内部。(3)仔貂的出生及发育记录1-4周龄仔貂的个数及窝重,用UT301C红外测温仪测量仔貂的体表温度。距离仔貂腹部Icm处垂直测量。
(4)仔貂的取回实验仔貂的取回实验即母兽对笼内5d仔貂的反应,从窝内随机取出一只5日龄仔貂并放在笼子正中间,仔貂头部朝向窝箱洞口,用插板封闭洞口以限制母貂进入笼子。实验从拿开插板的时刻开始,记录母貂到达仔貂所在位置的时间和取回仔貂的总时间。若总时间超出240s,终止实验并把仔貂送回窝箱内。取回时间给定的是50%(25%,75%)的比率,时间超过240s则做为分析的截尾数据处理。数据分析数据整理采用Excel进行,数据分析采用SPSS16. O统计软件分析,窝箱内母紹做窝行为的耗草量和窝的封闭性米用1-Sample Kolmogorov-Smirnov test柯尔莫哥洛夫-斯米诺夫检验泊松分布检测,仔貂的体重和死亡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检测(AN0VA),仔貂的取回实验用生存分析Kaplan-Meier分析和Cox回归分析。窝的高度、位置和最大直径用单因素方差分析(ANOVA),均值的多重比较采用Duncan’s法进行。生存分析数据的显著水平设为P〈0. I,其它数据的显著性水平设为P〈0. 05。结果(I)窝箱的封闭性在各组间不存在显著差异(P>0. 05),窝的封闭性均较好。其中AC组的窝内空间最小。(3)仔貂的体重变化。7日龄和14日龄时传统窝箱E组仔貂体重明显低于新型窝箱(P〈0. 05) ;28日龄时新型窝箱体重均高于传统窝箱,但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 05)。(4)仔貂的死亡原因及死亡率。I 28日龄新型窝箱中仔貂死亡率低于传统窝箱。I 7日龄AC组仔貂的死亡率最低,与E组差异极显著(P〈0.01) ;(6)新型窝箱中母貂取回5d仔貂的时间少于传统窝箱,其中AC组取回时间最短,与E组呈现显著性差异(Ρ〈0· 05);
实施例3
不同窝箱环境对水貂行为和28 45日龄仔貂生产性能的影响试验动物来自研究一。从ΑΒ、AC、AD、A组分别选取I日龄仔貂6窝。各组中仔貂个数和出生日期大体一致,其中仔貂个数为4-6只,出生日期相差2日以内,组间均无显著性差异(Ρ>0. 05)。泌乳后期行为采样的试验动物为研究一中泌乳后期的试验动物,即窝内仔貂28日龄及以上,每组窝数在14-16窝之间。仔貂28日龄时撤掉AB中的碗状人工窝和AC组中的隔板,即AB组变为AB*组,AC组变为AC*组。其他的饲养管理与研究一相同。数据采集(I)仔貂I日龄时母貂的行为观察。仔貂I日龄时24h连续录像,晚上提供低照度补光。行为观察仔貂I日龄母貂的行为。(2)水貂笼内行为的观察。试验从6月3号至6月14日结束,一天观察四次,分别为8:00,11:00,14:00,17:00。时间偏差不超过15min。记录各行为的仔紹个数及窝数。
(3)泌乳后期仔貂生长性能及死亡率。测量仔貂第4、5周龄和分窝时的体重、体长、毛长。体长是用精确度O. Icm的软尺测量仔貂伸长身体时鼻尖到尾根的长度。毛长是用精确度为O. Olmm游标卡尺测量仔貂脊背相同位置的被毛纤维长度。试验数据用SPSS 16. O进行统计分析。行为数据用Nonparametric Tests下的One Sample Kolmogorov一Smimov Test过程进行正态检验,如数据不呈现正态分布,通过对数、反正弦、平方根、倒数等方式对数据进行相应的转换。把仔貂出生时间作为协变量进行Compare Means下的协方差分析,分析不同组间的水貂行为状态差异。仔貂的生产性能(体重、体长、毛长)进行Compare Means下的单因素方差分析和协方差分析(仔紹个数或体重作协变量)。结论(1)不同窝箱环境对I日龄母貂行为的影响在连续24小时里,母貂在窝箱外停留时间先增大后减小,四组中AC组母貂在窝箱外停留时间最短,并且在不同的时间段里窝箱外停留时长变化不大,有利于母性的发挥。(2)不同窝箱环境对泌乳后期水貂行为的影响各组新型窝箱均与传统窝箱呈现显著性差异(P〈0. 05),AB*、AC*和AD组之间差异性不显著(P>0. 05)。AB*、AC*和AD组笼内水貂的窝比重都在一半以上。AB*、AC*、AD和A组笼内睡觉的仔貂占总仔貂的比率组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 05)。(3)不同窝箱环境对泌乳后期仔貂生长性能的影响28日龄时公、母貂体重组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 05)。28日龄的公貂毛长组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 05),但28日龄的母貂毛长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28日龄的公、母貂的体长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 05),其中AB*组与A组公母仔貂体长差异性均显著(P〈0. 05)。把仔貂体重作为协变量进行方差分析,得出各组间体长和毛长差异性均不显著(P>0. 05)。综上所述,本发明的AC组窝箱环境最有利于母貂母性的发挥,保温性能好,湿度波动小,母貂在窝箱外时间最短,仔貂1-7日龄死亡率最低,窝箱卫生状况最好;ld时在窝箱外的时长最短,5d仔貂取回时间最短,能明显降低1-21日龄仔貂的死亡率。从而本发明可以大大提高养殖效益。


本发明提供一种利于水貂母性发挥、提高仔貂成活率的窝箱,在窝箱本体的中部设有一横隔板分成双层窝箱结构,上层窝箱上开设有出入洞口;横隔板上距出入洞口远端开有进入下层窝箱的窝内洞口。窝箱采用上下双层结构,更有利于下层窝箱的保暖,湿度波动小,母貂在窝箱外时间最短,仔貂1-7日龄死亡率最低,窝箱卫生状况最好;1d时在窝箱外的时长最短,5d仔貂取回时间最短,能明显降低1-21日龄仔貂的死亡率。从而可以大大提高养殖效益。



查看更多专利详情

下载专利文献

下载专利

您可能感兴趣的专利

专利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