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鸽—汇聚行业精英
  • 联系客服
  • 帮助中心
  • 投诉举报
  • 关注微信
400-006-1351
您的问题早鸽都有答案
3000+专业顾问
搜索
咨询

一种消肿止痛药及制备方法

  • 专利名称
    一种消肿止痛药及制备方法
  • 发明者
    匡如, 任桂萍, 王勤学, 孙全伟, 吕希峰
  • 公开日
    2014年6月4日
  • 申请日期
    2014年3月19日
  • 优先权日
    2014年3月19日
  • 申请人
    胶州市人民中医医院
  • 文档编号
    A61P29/00GK103830392SQ201410101385
  • 关键字
  • 权利要求
    1.一种消肿止痛药,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按重量份计的组份丹参75重量份、赤芍75重量份、木香37.5重量份、土兀37.5重量份、冰片2重量份、兀胡37.5重量份、青皮7.5重量份、大黄22.5重量份、三七5.5重量份、当归75重量份2.—种权利要求1所述消肿止痛药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将三七、木香、土元、元胡、青皮、大黄粉碎成细粉过100目筛,混匀备用; (2)将丹参、赤芍、当归加水煎煮两遍,每次2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至成膏状药料备用; (3)将步骤2中膏状药料加入步骤I中的细粉,混匀,干燥,粉碎成细粉,过100目筛; (4)冰片研磨,过80目筛,用等量递增法与上述步骤3中的细粉混匀,装入胶囊,经环氧乙烷灭菌后,放置7 ~10天,即可得到所述消肿止痛药
  • 技术领域
    ,具体涉及一种消肿止痛药及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按重量份计的组份一种消肿止痛药,包括以下按重量份计的组份丹参75重量份、赤芍75重量份、木香37.5重量份、土元37.5重量份、冰片2重量份、元胡37.5重量份、青皮7.5重量份、大黄22.5重量份、三七5.5重量份、当归75重量份本方依据中医气血辨证理论,结合现代药理研究,运用丹参、当归、三七、土元、元胡等药物组成方剂,具有显著的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的疗效,经临床应用疗效明显,且为纯中药制剂,无明显毒副作用,制成成药可一次性大批量生产,携带服用方便
  • 专利摘要
    本发明属于中药【专利说明】一种消肿止痛药及制备方法
  • 发明内容
  • 专利详情
  • 全文pdf
  • 权力要求
  • 说明书
  • 法律状态
一种消肿止痛药及制备方法【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属于中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消肿止痛药及制备方法。[0002]中医认为: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气行则血到,血到则周身如贯,阴阳调和,身体健康。若肢体折伤,淤血阻滞,气血运行不畅,则;“不通则痛,不通则肿”。治疗以“活血化瘀,行气止痛”为主,淤血去则新血生,气血和顺,“通则不痛”。[0003]对于外伤后的组织肿痛主要有三七伤,等中药治疗为主或应用西药非留体类消肿止痛治疗,疗效不佳,且西医西药非留体类副作用大,尤其能引起上消化道严重的并发症,费用昂贵,而且长时间应用会导致药物性肝肾等重要脏器损害。
[0004]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副作用小、携带方便、疗效好的消肿止痛药。[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消肿止痛药,包括以下按重量份计的组份:丹参75重量份、赤芍75重量份、木香37.5重量份、土元37.5重量份、冰片2重量份、元胡37.5重量份、青皮7.5重量份、大黄22.5重量份、三七5.5重量份、当归75重量份。
[0006]一种所述消肿止痛药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三七、木香、土元、元胡、青皮、大黄粉碎成细粉过100目筛,混匀备用;
(2)将丹参、赤芍、当归加水煎煮两遍,每次2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至成膏状药料备用;
(3)将步骤2中膏状药料加入步骤I中的细粉,混匀,干燥,粉碎成细粉,过100目筛;
(4)冰片研磨,过80目筛,用等量递增法与上述步骤3中的细粉混匀,装入胶囊,经环氧乙烷灭菌后,放置7~10天,即可得到所述消肿止痛药。
[0007]本方依据中医气血辨证理论,结合现代药理研究,运用丹参、当归、三七、土元、元胡等药物组成方剂,具有显著的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的疗效,经临床应用疗效明显,且为纯中药制剂,无明显毒副作用,制成成药可一次性大批量生产,携带服用方便。
[0008]功能主治:活血化瘀、消肿止痛。
[0009]适应症:用于各部位淤血阻滞、软组织损伤引起的肿痛等症。
[0010]病因病机:中医认为: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气行则血到,血到则周身如贯,阴阳调和,身体健康。若肢体折伤,淤血阻滞,气血运行不畅,则;“不通则痛,不通则肿”。
[0011]治则:活血化瘀,消肿止痛。
[0012]用药原理
1、丹参:味苦、微辛,性微寒,心、脾、肝、肾血分之药;主治瘀血头、胸、胁、腹疼痛,积聚,月经不调,痛经经闭,产后瘀滞腹痛,关节痹痛,跌打瘀肿,温病心烦,血虚心悸,疮疡肿毒。
[0013]2、赤芍:赤芍味苦,性凉,具有化瘀、止痛、凉血、消肿的功效。用于温毒发斑,吐血衄血,目赤肿痛,肝郁胁痛,经闭痛经,症瘕腹痛,跌扑损伤,痈肿疮疡。赤芍能清血分实热,散瘀血留滞。只能用于血分实热,以活血散瘀见长。治瘀滞经闭,疝瘕积聚,腹痛,胁痛,衄血,血痢,肠风下血,目赤,痈肿。用于温热病,热入营血、发热、舌绛、身发斑疹,以及血热妄行等。
[0014]3、木香:辛味辛;苦;性温。归经:归脾;大肠、三焦经。功效:行气,止痛,健脾,消食主治:行气止痛;调中导滞。主胞胁胀满足;脘腹胀痛;嗳吐泄泻;痢疾后重。用于胸脘胀痛、泻痢后重、食积不消、不思饮食;中气不省;突发耳聋;蛇虫咬伤;牙痛。
[0015]4、土元:来源:本品为鳖蠊科昆虫地鳖或冀地鳖的雌虫干燥体。捕捉后,置沸水中烫死,晒干或烘干。性味与归经:咸,寒;有小毒。归肝经。功能与主治:破瘀血,续筋骨。用于筋骨折伤,瘀血经闭,症瘕痞块。注意:孕妇禁用。 [0016]5、冰片:是龙脑香科植物龙脑香的树脂和挥发油加工品提取获得的结晶,味辛苦,微寒。入心、肝经。归心、肝、肺经;清热散毒,明目退翳的功效,主治热病高热神昏,中风痰厥惊痫,暑湿蒙蔽清鸾,喉痹耳聋,□疮齿肿。
[0017]6、元胡:为罂粟科紫堇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性温,味辛苦,入心、脾、肝、肺,是活血化瘀、行气止痛之妙品,尤以止痛之功效而著称于世。有“活血,理气,止痛,通小便”四大功效,并推崇元胡“能行血中气滞,气中血滞,故专治一身上下诸痛”。元胡味辛、苦,性温。有活血散瘀,理气止痛的功能。主治用法用于全身各部气滞血瘀之痛,痛经,经闭,症瘕,产后瘀阻,跌扑损伤,疝气作痛。
[0018]7、青皮:正名:青梅,性味苦、辛,温。归经归肝、胆、胃经。功能主治疏肝破气;消积化滞。主肝郁气滞之胁肋胀痛;乳房胀痛;乳核;乳痈;疝气疼痛;食积气滞之胃脘胀痛;以及气滞血瘀所至的症瘕积聚;久疟癖块。
[0019]8、大黄:性味:苦,寒。归经:脾、胃、大肠、肝、心包经。功效:攻积滞;清湿热;泻火;凉血;祛瘀;解毒。主治:实热便秘;热结胸痞;湿热泻痢;黄疸;淋病;水肿腹满;小便不利;
9、三七:性味甘、微苦,温。归经归肝、胃经。功能主治:块根:活血祛淤,止血,消肿止痛。用于衄血,吐血,咯血,便血,功能性子宫出血,产后血瘀腹痛,跌打损伤。花:清热,平肝,降压。用于急性咽喉炎,头昏,目眩,耳鸣。注意:孕妇慎用。
[0020]10、当归:味甘而重,故专能补血,其气轻而辛,故又能行血,补中有动,行中有补,为血中之要药。因而,它既能补血,又能活血,既可通经,又能活络。凡妇女月经不调,痛经,血虚闭经,面色萎黄,衰弱贫血,子宫出血,产后瘀血,例经(月经来潮时,出现口鼻流血)等妇女的常见病,都可以用当归治疗。
[0021 ] 本方所治证候,外伤折伤,或情志不畅,致使机体气血运行受阻,血瘀气滞,气滞不通则疼痛,淤血阻滞则生肿块,血溢于外,则生瘀斑。治疗以活血化瘀,行气止痛为法,气血和顺则肿痛自消。故方用丹参活血化瘀,凉血消痛,养血安神,内达脏腑化瘀滞,外利骨节而通血脉。当归补血活血,调经止痛。三七为治疗伤科之要药,化瘀血而不伤新血,为理血妙品。大黄能下淤血、血闭,破血逐瘀,元胡行气止痛,能行血中气滞,气中血滞,配伍赤芍凉血活血,木香顺气开郁、温中和胃、土元破积逐瘀、续筋接骨、冰片开窍醒目散瘀止痛、元胡、青皮行气止痛、健胃和中。

[0022]下面,结合实例对本发明的实质性特点和优势作进一步的说明,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所列的实施例。
实施例
[0023]一种消肿止痛药,包括以下按重量份计的组份:丹参75重量份、赤芍75重量份、木香37.5重量份、土兀37.5重量份、冰片2重量份、兀胡37.5重量份、青皮7.5重量份、大黄22.5重量份、三七5.5重量份、当归75重量份。
[0024]一种所述消肿止痛药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三七、木香、土元、元胡、青皮、大黄粉碎成细粉过100目筛,混匀备用;
(2)将丹参、赤芍、当归加水煎煮两遍,每次2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至成膏状药料备用;
(3)将步骤2中膏状药料加入步骤I中的细粉,混匀,干燥,粉碎成细粉,过100目筛;
(4)冰片研磨,过80目筛,,用等量递增法与上述步骤3中的细粉混匀,装入O号胶囊,每粒含药粉0.3重量份,经环氧乙烷灭菌后,放置7~10天,即可得到所述消肿止痛药,分装,60粒/瓶。
[0025]本发明功能主治: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用于各部位淤血阻滞、软组织损伤引起的肿痛等症。
[0026]用法用量:每次6~8粒,每日三次,20天为一疗程,孕妇禁用。
[0027]临床资料
对200例外伤病人给予消肿止痛药治疗2周,较对照组(布洛芬和三七伤片)
治疗外伤性组织肿胀消肿止痛药与布洛芬、三七伤的疗效比较见下表:

查看更多专利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