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鸽—汇聚行业精英
  • 联系客服
  • 帮助中心
  • 投诉举报
  • 关注微信
400-006-1351
您的问题早鸽都有答案
3000+专业顾问
搜索
咨询

串联式导灌管制作方法

  • 专利名称
    串联式导灌管制作方法
  • 发明者
    马庆安
  • 公开日
    2004年3月24日
  • 申请日期
    2003年1月28日
  • 优先权日
    2003年1月28日
  • 申请人
    福建亚通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文档编号
    A01G25/00GK2607015SQ03202770
  • 关键字
  • 权利要求
    1.一种由外壳(1)、芯体(2)、导灌管(3)等组成的串联式导灌器,其特征是芯体(2)上设有主水流出口(5)和微灌曲型流道(6),外壳(1)上设有进水口(4)和微灌水出口(7),芯体(2)插装在外壳(1)内,连接管(10)装在外壳(1)进水口(4)和芯体(2)主水流出口(5)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串联式导灌器,其特征是芯体(2)上的微灌曲型流道(6)、外壳(1)上的微灌水出口(7)和导灌管(3)设置成对应的1-4个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串联式导灌器,其特征是芯体(2)与外壳(1)通过芯体(2)上的卡口(8)与外壳(1)上的卡扣(9)进行扣紧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节水灌溉用滴水导灌器,特别是一种能够串联连接的节水灌溉用串联式导灌器目前,公知的节水灌溉用滴灌器材,都是采用分枝单个连接,且导灌管都是铺设在地表表面,有着灌溉面积小,灌溉深度浅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串联连接的串联式导灌器本实用新型的任务是这样完成的串联式导灌器由外壳、芯体、导灌管组成,芯体上设有主水流出口和微灌曲型流道,外壳上设有进水口和微灌水出口,导灌管管壁上设有分布均匀的微灌出水孔有压灌溉水从外壳进水口流入,大部分流向芯体上主水流出口,再通过管道流向下个串联连接的串联式导灌器;小部分流向芯体上微灌曲型流道,通过曲型流道消能,从外壳上微灌水出口流向导灌管,由可插入土层的导灌管管壁上的微灌出水孔导入土壤,灌溉深度由导灌管插入土层的深度来调节芯体上的微灌曲型流道、外壳上的微灌水出口和导灌管可设置成对应的1-4个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连接方便,可拆洗,灌溉深度可调,能够串联连接,灌溉面积大的优点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 专利摘要
    本实用新型节水灌溉用串联式导灌器由外壳、芯体、导灌管组成,芯体上设有主水流出口和微灌曲型流道,外壳上设有进水口和微灌水出口,导灌管管壁上设有分布均匀的微灌出水孔。有压灌溉水从外壳进水口流入,大部分流向芯体上主水流出口,再通过管道流向下个串联连接的串联式导灌器;小部分流向芯体上微灌曲型流道,从外壳上微灌水出口流向导灌管,由可插入土层的导灌管管壁上的微灌出水孔导入土壤。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连接方便,可拆洗,灌溉深度可调,能够串联连接,灌溉面积大的优点。
  • 专利详情
  • 全文pdf
  • 权力要求
  • 说明书
  • 法律状态
专利名称:串联式导灌管的制作方法图1为一种设有两个导灌管的串联式导灌器装配结构图。图2为一种设有两个导灌管的串联式导灌器外壳剖视图。图3为一种设有两个导灌管的串联式导灌器芯体剖视图。图4为一种设有两个导灌管的串联式导灌器芯体主视图。图5为一种设有两个导灌管的串联式导灌器芯体后视图。根据图1、图2、图3、图4、图5所示一种设有两个导灌管(3)的串联式导灌器由外壳(1)、芯体(2)、导灌管(3)组成,芯体(2)上设有主水流出口(5)和两个微灌曲型流道(6);外壳(1)上设有进水口(4)和两个微灌水出口(7);两个导灌管(3)管壁上设有分布均匀的微灌出水孔(12)。有压灌溉水经连接管(10)从外壳(1)进水口(4)流入,大部分流向芯体(2)上主水流出口(5),再通过连接管(10)流向下一个串联连接的串联式导灌器;小部分流向芯体(2)上微灌曲型流道(6),通过微灌曲型流道(6)的消能,从外壳(1)上微灌水出口(7)流向导灌管(3),由可插入土层的导灌管(3)管壁上的微灌出水孔(12)导入土壤,灌溉深度由导灌管(3)插入土层的深度来调节。
这种串联式导灌器的外壳(1)、芯体(2)、导灌管(3)都由塑胶材料制成,组装时,把芯体(2)插入外壳(1)内,转动芯体(2),使芯体(2)上的卡口(8)与外壳(1)上的卡扣(9)扣紧,再在外壳(1)上的微灌水出口(7)装上导灌管(3),外壳(1)进水口(4)和芯体(2)主水流出口(5)装上连接管(10)既可。





查看更多专利详情

下载专利文献

下载专利

您可能感兴趣的专利

专利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