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鸽—汇聚行业精英
  • 联系客服
  • 帮助中心
  • 投诉举报
  • 关注微信
400-006-1351
您的问题早鸽都有答案
3000+专业顾问
搜索
咨询

新成行水稻抛秧机制作方法

  • 专利名称
    新成行水稻抛秧机制作方法
  • 发明者
    王德庆
  • 公开日
    2004年4月7日
  • 申请日期
    2003年8月23日
  • 优先权日
    2003年8月23日
  • 申请人
    王德庆
  • 文档编号
    A01C11/00GK1486585SQ03155229
  • 关键字
  • 权利要求
    1.一种新成行水稻抛秧机,它由动力转接轮轴、齿轮箱、往复轴、横向驱动和纵向送秧机构、秧爪工作机构,以及输送轮、输送带、秧爪升降控制器、秧爪开合控制器、秧爪、支架、秧船等部件组成其特征是齿轮箱固定在大支架的中间部位,其间的往复轴上,两端(齿轮箱的两边)各装有横向驱动和纵向送秧机构,而横向驱动和纵向送秧机构又与横向驱动臂相固定,驱动臂再通过轴套和横长轴与输送轮作配合联接;两只秧爪通过支架装在输送轮的后上方2.其特征2是齿轮箱内装有单爪槽轮33、小齿轮34,它们共同装在往复轴6上;间歇控制轮36上装有扇形齿轮35,拨销39,间歇控制轮36装在常转轴5上;带轮37、链轮38分别装在常转轴5的两端3.其特征3是往复轴6上设定的极限位置处,各装有1件拨动指销48,同时2件横向驱动和纵向送秧机构7分别装在往复轴6的两端(齿轮箱的两旁);横向驱动和纵向送秧机构内,装有正、反棘轮54和所对应的滑键42;滑键42上装有小滚轮57,小滚轮与缺口控制轮56配合;缺口控制轮装在小长轴44上,小长轴的两端各装1件拔动轮40,还装有驱动轮41;小长轴装在横向驱动安装座7的孔内,并可转动;纵向送秧推杆10,一端通过滚轮46与驱动轮41配合,另一端推着输送轮13上的棘轮,纵向送秧推杆上还装有回位拉簧50;横向驱动安装座7上装有横向驱动臂8,横向驱动臂8通过台阶轴套52与输送轮13配合,并通过横长轴51装在大支架上4.其特征4是输送带12套装在前后输送轮13的外面,输送带的两边装有纵向送秧导向板9,输送带的下面装有托轮115.其特征5是秧爪16通过支架安装在输送轮13的后上方;秧爪16、护秧器14共同安装在活动座22上,活动座的两边装有导轨23,活动座的长方孔内装有凸轮21;凸轮21、斜边凸轮19都装在凸轮轴20上,凸轮轴的下端还装有锥齿轮24;锥齿轮24与横轴25上的锥齿轮啮合,横轴的中间部位还装有链轮32,再通过链条26将前面的动力转接过来秧爪升降控制器18固定在秧爪16的臂上,它的侧面装有上、下两个小滚轮,一个小滚轮在斜边凸轮19的斜边的上面,一个在斜边的下面秧爪16上有2孔,孔内分别装有上、下两根控制轴59,秧爪之间用间隔套61、弹簧62将其隔开;控制轴59的两端装在控制座60的孔内,控制轴59的一端还装有滚轮58,它们都装在秧爪开合控制器15内;秧爪开合控制器15固定在护秧器14的杆上6.其特征6是秧爪16的两旁装有弧形的横向送秧导向板177.其特征7是秧爪16的后下方装有抛秧滑道28,它们按“小”形安装,并可调整抛秧行距8.其特征8是抛秧机通过支架27固定在秧船30上,秧船上装有行走轮31(可拆卸),还装有连接架1和调节架2
  • 专利详情
  • 全文pdf
  • 权力要求
  • 说明书
  • 法律状态
专利名称:新成行水稻抛秧机的制作方法新成行水稻抛秧机是在99年申请的(申请号为99110210.X)基础上,进行了一些必要地改进和完善,使它更加合理,适用性更强。几年来,我们经过无数次地试验,边试验、边改进,现在可以说是一项比较成熟的技术了。从理论构思到设计出图纸,又从图纸到研制开发出样机产品,我们走过了一段漫长而又艰难的路程……由于99年申请的《成行水稻抛秧机》,在附图中有些地方反映得不够清楚,按专利法规定,又不能作补充修改,只好重新申请。在题目前加了一个“新”字,以区别于99年的申请文件。这种抛秧机是一种新型的水稻种植机械。它采用槽轮间歇机构控制往复轴、横向驱动和纵向送秧机构、输送轮、输送带、秧爪工作机构的互相配合,很好地解决了机器自动送秧、分秧和抛秧。近年来发展的抛秧机,工作效率较高,结构也比较简单。如离心式抛秧机,它是在动力机部分(一般可通用)后面连接有秧船,秧船上用支架固定有储秧箱,一只离心式凹面抛秧盘通过轴承固定在中间,抛秧盘的凹面内有六根螺旋形凸筋,秧盘前上方有续秧漏斗,秧盘下面有一根轴,轴下端装有锥齿轮,锥齿轮与动力传递轴锥齿轮啮合,动力传递轴再与动力机连接。机器工作时,由人工把秧苗丢入漏秧斗内,秧苗随即落入秧盘,秧盘旋转,秧苗在秧盘内随着旋转产生离心力而被抛出并散开落到水田。这种抛秧机存在如下问题1.需要两个人不停地往秧盘内添加秧苗。2.抛出的秧苗不成行,不利于田间管理和机械化收割。3.抛出的秧苗不均匀,需要人工补抛。4.秧苗倒伏较多。5.还要人工拔秧、分秧,劳动强度大。
还有一种斜面槽式抛秧机,它是在动力机部分的后面连接有秧船,秧船上装有六个送秧V形槽,槽的下部装有棘齿形输送链,输送链与下面的传动轴齿轮啮合,传动轴再通过锥齿轮与动力机轴连接,同时V形槽后部下方装有秧苗漏斗,机器工作时,由人工将秧苗丢入送秧V形槽内,棘齿形输送链再将秧苗送入秧苗漏斗,秧苗在漏斗内很快落到水田。这种机器可以抛秧成行,但它仍需人工拔秧、分秧,机器作业时,也要两个人不停地往机器上添加秧苗,劳动强度大;有时会出现同一个穴位有两撮秧苗,有的穴位无秧苗(缺棵)现象。
设计新成行水稻抛秧机的目的是采用槽轮间歇机构控制往复轴、横向驱动和纵向送秧机构、秧爪工作机构以及输送轮、输送带,使它们之间先后有序的间歇互动配合,能解决背景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此种成行水稻抛秧机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抛秧机安装在秧船后部的三分之二处,秧船前部三分之一的地方,为添加秧苗的工作人员的工作场地,动力转接轮安装在抛秧机的下部,齿轮箱(槽轮间歇机构)装在动力转接轮的上部,齿轮箱(槽轮间歇机构)内装有间歇轮、槽轮、小齿轮、往复轴,其中小齿轮和槽轮装在往复轴上,往复轴两端(在齿轮箱外面的部分)各装一件横向驱动机构和纵向送秧机构,间歇轮的中间轴的两端伸出在齿轮箱的外面,此轴的一头装有带轮,另一头装有链轮;输送轮的横向驱动臂与横向驱动和纵向送秧机构相固定,输送轮装在横长轴上并形成滑动配合,它们由大支架支撑,后面的两个输送轮的内端各装有一个棘轮,纵向送秧机构的驱动轮装在横向驱动和纵向送秧机构的侧面,拨动轮与驱动轮共一根轴,在横向驱动和纵向送秧机构的两侧各装一件。推杆的一端受驱动轮驱动,另一端推动输送轮的棘轮,输送带套装在前后输送轮上,秧爪控制器固定在护秧器的杆上,秧爪装在秧爪控制器内,秧爪、护秧器共同装在活动座上,活动座外面装有导轨,并作滑动配合。凸轮装在活动座中间的长方孔内,斜边凸轮与凸轮共一根轴,并且轴的下端装有锥齿轮,锥齿轮通过横轴、链轮、链条将动力转接过来,秧爪的后下方装有抛秧滑道,一只秧爪对应三个抛秧滑道,三个滑道按 形安装,改变滑道安装的角度,可以使所抛秧苗的行距增大或减小,调整机器行走速度,可使株距增大或减小。
秧船平衡调节器的一端连结在秧船的前部,另一端连结在秧船与动力机连接的主架上。根据秧田的水土情况,适当调节秧船平衡调节架,可保持秧船的平衡,减小阻力,便于行走。行走轮安装在秧船的安装轴上。
新成行水稻抛秧机与背景技术相比,所具有的有益效果是1.本机能够自动完成送秧、分秧和抛秧。
2.采用带土秧片,省去了人工拔秧、分秧等工序。
3.抛种的秧苗成行、不缺棵、不倒伏、秧苗直立于田中。
4.秧苗带原土(育苗土)抛种,不会损伤根系,便于秧苗生长。
5.抛秧行距可以调整,能满足不同地区的种植需要。
6.机器作业时,只需一个人2分钟左右往输送带上添加一次(片)秧苗,节省了劳动力,减轻了劳动强度。
7.结构紧凑轻巧,成本较低,有利于系列化和成批生产。
8.适用于不同地区,便于推广。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成行水稻抛秧机的主视图。
图2,是
图1的俯视图。
图3,抛秧滑道的安装图。
图4,齿轮箱(槽轮间歇机构)图。
图5,是图4的A-A剖视图。
图6,横向驱动和纵向送秧机构图。
图7,是图6的俯视图。
图8,是图7的A-A局部剖视图。
图9,秧爪工作机构图。
图10,是图9的俯视图。
图11,秧爪开合控制机构图,也是图9的局部左视图。
图1、图2
图1是成行水稻抛秧机的主视图,图2是
图1的俯视图,将图2和
图1结合起来,能清楚地反映成行水稻抛秧机的结构和各部件的位置情况。连接架1前端有一圆环,可与动力机进行连接,调节架2是用于调节连接架1的高低的。这样,抛秧机就可与不同型号的动力机进行连接,并保持秧船的平衡。也可以在秧船上装一台0.8~1KW的小小型动力机,通过减速,单独作动力。这样,就可以与各种牵引动力机挂接,很方便。动力转接轮轴3上装有带轮或链轮,它可用带有万向节的传动轴,也可用皮带或链条将前面动力机的动力转接过来,并再将动力通过皮带或链条传递给齿轮箱(槽轮间歇机构)4的常转轴5。当常转轴5转动时,通过间歇控制机构控制往复轴6作间歇转动。(齿轮箱,槽轮间歇机构,在图4、图5中再作详细说明,其他附图也都在后面分别进行说明)往复轴6作间歇转动时,就驱动装在往复轴6上的横向驱动和纵向送秧机构7作横向间歇运动;横向驱动和纵向送秧机构是装在一起的,横向驱动臂8固定在横向驱动安装座7上,而两端又与输送轮13配合,这样,横向驱动和纵向送秧机构作横向间歇运动时,通过横向驱动臂8驱动输送轮13、输送带12也同时作横向间歇运动;它们每运动一次,就为秧爪16提供一次可抓秧苗(一只秧爪一次抓抛三穴,两只秧爪抓抛六穴,即抛秧六行);横向驱动机构驱动输送轮、输送带横向移动七次到极限位置,到极限位置间歇后,即向相反方向驱动,在极限位置间歇的时间是中间位置间歇时间的二倍,这是因为横向送秧一次(指单边),只送三株(穴)秧苗,正好供一只秧爪抓抛一次;当横向送秧到极限位置时,第一排(正在抓抛的这一排)还剩最后三株(穴)秧苗,待到秧爪16将第一排的最后三株(穴)秧苗抓抛后,纵向送秧推杆10就推动输送轮13内端的棘轮使输送轮13转动一齿,输送带12纵向送秧一排。这时,须等秧爪16将新一排的头三株(穴)秧苗抓抛后,横向驱动和纵向送秧机构才能向相反方向间歇驱动,继续横向送秧,横向送秧两端极限位置的情况相同,间歇时间都是中间位置间歇时间的二倍,并如此循环,达到纵向送秧与横向送秧的正确配合,保证了机器连续不断地送秧和抛秧。秧爪开合控制器15固定在护秧器14的杆上,秧爪16、秧爪升降控制器18都装在活动座22上,凸轮21装在活动座22的长方孔内,斜边凸轮19与凸轮21同装在凸轮轴20上,凸轮轴20的下端装有锥齿轮24,通过锥齿轮24与横轴25连接,横轴25的中部装有链轮32,通过轮条26与齿轮箱常转轴5上的前链轮38啮合,这样,就可以通过链轮、链条、横轴和锥齿轮把动力传递到秧爪工作机构。
当凸轮轴20有了动力转动时,凸轮21就驱动活动座22沿导轨23作纵向往复间歇运动,护秧器14,秧爪开合控制器15,秧爪16也同时作纵向往复间歇运动,秧爪16在斜边凸轮19的控制下,作上下往复间歇运动,同时又在秧爪开合控制器15的控制下,作开合往复间歇运动。秧爪向上运动时张开,向下运动时收合,在向前运动的过程中,秧爪16贴合在护秧器14的下面,不会损伤秧苗;秧爪向前运动到设定的位置时,停下来间歇,这时,秧爪16受斜边凸轮19的驱动向下运动,同时在秧爪开合控制器15的控制下收合、切土(分秧)、抓秧,随即凸轮21又驱动活动座22使秧爪16向后运动,秧爪16在向后运动的同时,受斜边凸轮19的驱动也向上运动,并且秧爪开合控制器15使秧爪16张开,将秧苗抓抛到抛秧滑道28中,秧苗在抛秧滑道28中很快落到水田。秧爪向后运动到设定的位置时,停下来间歇,为前面的送秧提供时间,接着又向前运动,如此循环。抛秧机上装有六个抛秧滑道,它们按 按装,调整滑道安装角度,可使秧苗的行距增大或减小。
大支架27两边留有较大的空间,供储放备用秧苗。
图36根抛秧滑道28,分2组,分别按 形安装。抛秧滑道安装架29上有不同尺寸的安装孔,孔旁标有数值,如200、235、265、300,这些数值是表示抛秧的行距。
当你需要秧苗的行距为六寸时,将6根抛秧滑道的下部的安装螺钉均安装在标有200的孔内,如需7寸行距,就安装在标有235的孔内,其他行距类推。
图4、图5齿轮箱4内装有槽轮33、小齿轮34,它们同时装在往复轴6上,扇形齿轮35、拨销39都固定在间歇控制轮36上,这样,若把间歇控制轮36上的拨销39定为0°,其后面空开15°左右(需根据齿轮的模数而定)为一段135°范围的扇形齿轮35,再空开30°,随后是一段130°范围的光圆弧轮。间歇控制轮36装在常转轴5上,常转轴5的两端又分别装有带轮37和前链轮38。
当带轮37有了动力,常转轴5、间歇控制轮36、前链轮38都同时转动,拨销39就拨动槽轮33转动,往复轴6、小齿轮34也同时转动,转动45°后小齿轮34与间歇控制轮上的扇形齿轮35啮合,使往复轴6继续转动。当往复轴6转动360°时,扇形齿轮35与小齿轮34脱开,同时间歇控制轮36上的光圆弧面很快与槽轮33上的凹圆弧面作滑动配合,并锁定槽轮33停止转动,往复轴6也就停止转动,而间歇控制轮36继续转动,待拨销39转到与槽轮33的长爪接触时,又拨动槽轮33转动,往复轴6也同时转动,转动一周停歇一次,停歇时间与转动时间基本相等。
图6、图7、图82件拨动轮40分别装在小长轴44的两端,驱动轮41与拨动轮40共轴。2件缺口控制轮56装在小长轴44的中间部位,并使它们分别与滑键42贴靠,同时,2件缺口控制轮56的缺口错开180°。小滚轮57装在滑键42上部的侧面,与缺口控制轮56滚动配合。2件滑键42分别装在2件滑键槽53内,滑键槽53固定在横向驱动安装座7上,滑键拉簧43一头拉住滑键42的上端,另一头拉住滑键槽53。2件棘轮54分左右(一件内孔有左螺旋凸筋,一件内孔有右螺旋凸筋,分别与往复轴6配合)装在往复轴6上,端面轴承55装在两个棘轮的中间。小长轴44串装在横向驱动安装座7的孔内,并可转动。推杆滚轮46、纵向送秧推杆10,通过推杆轴47与滑槽块45装在一起,滑槽块45固定在横向驱动臂8上。限位块49固定在横向驱动臂8的另一位置,推杆拉簧50一头拉住纵向送秧推杆10,另一头拉住限位块49。输送轮13的外面装有输送带12,并通过台阶轴套52与横长轴51同时装在横向驱动臂8的孔内,输送轮13既可在横长轴51上作横向移动,又可在横长轴51上作纵向转动。4件拨动指销48分别装在往复轴6上的设定极限位置,输送带托轮11在输送带12的下面,并通过小支架固定在横向驱动臂8上,纵向送秧导向板9,装在输送带12的两侧。
图7、图8中,横向驱动和纵向送秧机构处在往复轴6(靠齿轮箱4这边)的内极限位置,并且左边的小滚轮57处在缺口控制轮56的缺口处,滑键拉簧43已将滑键42拉下,锁定左边的棘轮54,往复轴6转动时,就驱动左边棘轮54,推着端面轴承55,端面轴承的另一面推着右边棘轮54,右边棘轮54未被锁定,可以沿往复轴6的另一螺旋槽倒转,在倒转的同时,推着横向驱动安装座7,使整个横向驱动和纵向送秧机构在往复轴6上作横向移动。因往复轴6转动一周间歇一次,所以,横向驱动和纵向送秧机构横向移动一个导程间歇一次。当横向驱动和纵向送秧机构横向移动到极限位置时,右边极限位置的拨动指销48就拨动右边的拨动轮40转动90°,缺口控制轮56也转动90°,左边的缺口控制轮就驱动小滚轮57使滑键42上升,与左边的棘轮54脱开,这时,横向驱动和纵向送秧机构停止移动,往复轴6也随即停止转动。这是横向送秧在外极限(靠往复轴6外端头)的位置的第一次间歇,当往复轴6又转一周时,右端的拨动指销48就拨动右边的拨动轮40又转动90°,右边的缺口控制轮56也转90°,缺口正对右边的小滚轮57,右边的滑键42在滑键拉簧43的作用下,被拉向下,锁定右边棘轮54。这时,往复轴6又停止转动,这是横向送秧在外极限位置的第二次间歇,这两次间歇是横向送秧和纵向送秧的正确配合所必须的。当往复轴6再次转动时,横向驱动和纵向送秧机构又开始向相反方向移动了。
再说纵向送秧,上面说过,横向驱动和纵向送秧机构在内、外极限位置时,有两次间歇。第一次间歇拨动指销48拨动拨动轮40转动90°,驱动轮41也转90°,而纵向送秧没有动,因为驱动轮41这90°的一段圆弧是在同一圆周上,不能驱动纵向送秧。待秧爪16将前一排的最后三株(穴)秧苗抓抛后,往复轴6再转一周时,拨动轮40又被拨动90°,驱动轮41也转90°,在转动的同时,凸爪就驱动推杆滚轮46,使纵向送秧推杆10推动输送轮13的棘轮,并带动输送带12纵向送秧一排,这时,秧爪抓抛的是新一排的头三株(穴)秧苗。随后,横向驱动和纵向送秧机构又向相反方向间歇移动,达到纵向送秧与横向送秧的正确配合,并保证机器连续不断地送秧和抛秧。
图9,秧爪工作机构图。
图10,是图9的俯视11,秧爪开合控制机构图,也是图9的局部左视图。
图中,护秧器14、秧爪开合控制器15、秧爪16安装在活动座22上,秧爪升降控制器18安装在秧爪16的臂上,并且秧爪升降控制器18的侧面装有两个小滚轮,这两个小滚轮,一个在斜边凸轮19的斜边的上面,一个在斜边的下面,与斜边凸轮滚动配合,同时,斜边凸轮19、凸轮21和锥齿轮24装在同一根凸轮轴20上,凸轮21装在活动座22的长方孔内,导轨23在活动座22的两边,作滑动配合,横轴25通过另一个锥齿轮24与凸轮轴20上的锥齿轮24啮合,横轴25的中部装有链轮32,通过链条26与前面齿轮箱上的前链轮38链接,控制轴59的端头装有控制轴滚轮58,控制轴59串装在秧爪16的孔内,并用间隔套61和弹簧62将其间隔,同时,控制轴59的两端装在控制座60的孔内,小端头装有卡簧63限位。控制座60的孔,一边为圆孔,一边为方孔,控制轴59与其滑动配合,使控制轴只能在孔内作轴向移动,不能转动,这样,就能使控制轴滚轮58按照要求的方向在秧爪开合控制器15的内型面作上下滚动。控制轴59有上下两根,分别控制左、右各2片秧爪16,合起来可抓三株(穴)秧苗。它们共同装在秧爪开合控制器15的内面。带有弧形的横向送秧导向板17,装在秧爪16的两边,抛秧滑道28,装在秧爪16的后下方。
当链轮32将动力传递过来时,锥齿轮24通过凸轮轴20使凸轮21、斜边凸轮19同时转动,并驱动活动座22、护秧器14、秧爪16作前后运动,在向前运动时,秧爪16是张开的,并且秧爪16贴合在护秧器14的后面,秧苗沿护秧器14的导向,进入秧爪16内。当它们向前运动到设定的位置时,停下来间歇,在间歇的时间内,斜边凸轮19通过秧爪升降控制器18使秧爪16向下运动,秧爪16在向下运动的同时,控制轴滚轮58滚过秧爪开合控制器15的斜面,这时,秧爪16在弹簧62和间隔套61的作用下收合,秧爪16继续向下运动,开始切土(分秧),抓秧,待凸轮21转动90°后,秧爪16在斜边凸轮19的驱动下又向上运动,并且秧爪16很快张开,把秧苗抛进抛秧滑道28,秧苗在抛秧滑道28中很快落到大田。秧爪16向后运动到设定的位置时,也停下来间歇,为前面的送秧提供时间,接着,又向前运动,如此循环。完成了机器的抛秧种植任务。


新成行水稻抛秧机是在99年申请的《成行水稻抛秧机》基础上,进行了一些必要地改进和完善,使它更加合理,实用性更强。它是一种新型的水稻种植机械,采用槽轮间歇机构控制往复轴、横向驱动和纵向送秧机构、秧爪工作机构、输送轮、输送带,并使它们间歇互动配合,很好地解决了机器连续不断地自动送秧、分秧和抛秧。机器作业时,只需一个人2分钟左右往输送带上添加一次(片)秧苗,秧苗带原土(育秧土)抛种,不会损伤根系,便于秧苗生长,抛秧行距可以调整,能满足不同地区的种植需要。



查看更多专利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