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鸽—汇聚行业精英
  • 联系客服
  • 帮助中心
  • 投诉举报
  • 关注微信
400-006-1351
您的问题早鸽都有答案
3000+专业顾问
搜索
咨询

捞网框架结构制作方法

  • 专利名称
    捞网框架结构制作方法
  • 发明者
    杨介犹
  • 公开日
    2012年9月12日
  • 申请日期
    2011年12月13日
  • 优先权日
    2011年12月13日
  • 申请人
    杨介犹
  • 文档编号
    A01K77/00GK202425473SQ2011205192
  • 关键字
  • 权利要求
    1.ー种捞网框架结构,其特征在于,其包含有 ー组接件,其具有一前侧部、一相对该前侧部设置的后侧部以及ニ个连接于该前侧部与该后侧部的侧边部,另,该组接件在该前侧部与该侧边部的连接处各凹设有ー组接槽,且该组接槽的一端连接于对应的侧边部,而另一端则朝两组接槽彼此互相靠近延伸,又,该组接件在每ー组接槽内更各设有ー第一限位部,且该第一限位部相对该组接槽的延伸方向呈横向设置; 一外框,其呈中空,并具有一位于内侧的内壁,且该内壁之间围成有一容置空间,另,该外框弯折成一圈状而形成有两个自由端,且该自由端上各设有ー组接头,该组接头上分別对应该第一限位部横向设有ー第二限位部,第二限位部与该第一限位部相组接限位,又,该外框上沿该外框所围绕形成的中心轴轴向方向朝下剖设有ー长形剖槽; 一限位体,其穿设限位于该容置空间内; ー网袋,其具有ー开ロ端,且该开ロ端穿过该长形剖槽结合于该限位体上; 一固定件,其设置于该组接件上,且盖设于该组接槽外側2.依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捞网框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组接头一体成型于所述外框的自由端,并横向弯折形成有所述第二限位部3.依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捞网框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组接头套设固定于所述外框的自由端4.依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捞网框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部由至少ー个凹槽所构成,而所述第二限位部则由至少ー个凸块所构成5.依据权利要求I或4所述的捞网框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部由两个朝不同方向延伸设置的凹槽所构成,而所述第二限位部则由两个朝不同方向延伸设置的凸块所构成6.依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捞网框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组接件在所述前侧部设有一锁孔,而所述固定件上则设有对应该锁孔的一穿孔,同时所述捞网框架结构更包含有一能将所述固定件固设于所述组接件的前侧部的锁固件,且该锁固件穿过该穿孔锁固于该锁孔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有关ー种捞网框架结构,特别是指ー种外框不易发生脱落的捞网框架结构
  • 背景技术
  • 专利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捞网框架结构,其具有一组接件,且该组接件上设有两个组接槽,并于该组接槽内各横向设置一第一限位部,同时该捞网框架结构更具有一外框,且该外框的两端各设有一组接头,该组接头上各对应该第一限位部横向设有一第二限位部,借此,当该组接头组接于该组接槽时,此时通过横向设置的该第一限位部与该第二限位部将可增加该组接头朝该组接槽外方向移动的抗拉力,使该组接头不易由该组接槽内脱落,而能提升该捞网框架结构的耐用度。
  •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外框不易由组接件上发生脱落、且承重能力较佳的捞网框架结构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ー种捞网框架结构,其包含有ー组接件,且该组接件具有一前侧部、一相对该前侧部设置的后侧部以及ニ个连接于该前侧部与该后侧部的侧边部,另,该组接件在该前侧部与该侧边部的连接处各凹设有ー组接槽,且该组接槽的一端连接于对应的侧边部,而另一端则朝两组接槽彼此互相靠近延伸,又,该组接件在每ー组接槽内更各设有ー第一限位部,且该第一限位部相对该组接槽的延伸方向呈横向设置;以及一外框,其呈中空,并具有一位于内侧的内壁,且该内壁之间围成有一容置空间,另,该外框弯折成一圈状而形成有两个自由端,且该自由端上各设有ー组接头,该组接头上分别对应该第一限位部横向设有ー第二限位部,第二限位部可与该第一限位部相组接限位,又,该外框上沿该外框所围绕形成的中心轴轴向方向朝下剖设有ー长形剖槽;以及ー限位体,其穿设限位于该容置空间内;以及ー网袋,其具有ー开ロ端,且该开ロ端穿过该长形剖槽结合于该限位体上;还有ー固定件,其设置于该组接件上,且盖设于该组接槽外側作为优选方案,其中,该组接头一体成型于该外框的自由端,并横向弯折形成有该第二限位部作为优选方案,其中,该组接头套设固定于该外框的自由端作为优选方案,其中,第一限位部由至少ー个凹槽所构成,而该第二限位部则由至少ー个凸块所构成[0009]作为优选方案,其中,该第一限位部由两个朝不同方向延伸设置的凹槽所构成,而该第二限位部则由两个朝不同方向延伸设置的凸块所构成作为优选方案,其中,该组接件在该前侧部设有ー锁孔,而该固定件上则设有对应该锁孔的一穿孔,同时该捞网框架结构更包含有一能将所述固定件固设于所述组接件的前侧部的锁固件,且该锁固件穿过该穿孔锁固于该锁孔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捞网框架结构,当该外框的组接头组设于该组接件的组接槽内后,此时因为该第一限位部相对该组接槽的延伸方向呈横向设置,而该第二限位部则横向设置于该组接头,所以不仅可増加该组接头朝该组接槽外方向移动的抗拉力,使该组接头不易由该组接槽内脱落,且可提升该组接头以该组接槽的延伸方向为中心轴转动的抗扭矩力,使该外框会具有较高的承重能力,从而使本实用新型的捞网框架结构,与公知捞网相比较会具有较佳的耐用度
  • 专利详情
  • 全文pdf
  • 权力要求
  • 说明书
  • 法律状态
专利名称:捞网框架结构的制作方法请參阅图I所示,其为ー种公知捞网的分解图,该公知捞网主要具有一外框1,且外框I弯折成一圈状并形成有两个自由端2,同时该自由端2更固设于ー组接件3,该组接件3则连接有ー杆体4,另,该外框I内形成有一容置空间5,且该外框I的底侧中间位置处剖设有一与该容置空间5相通的长形剖槽6,又,该容置空间5内设有ー限位体7,同时该捞网更具有ー网袋8,且该网袋8的开ロ端穿过该长形剖槽6结合于该限位体7,借此,当使用者使用该公知捞网捞取水中生物吋,该限位体7将可同时抵接于该外框I邻近长形剖槽6的两侧,而能够分散该外框I所承受的重量,使该外框I不易发生变形。 然而,请继续參阅图I所示,由于该公知捞网的外框I采用紧配的方式直接迫紧固定于该组接件3,因此该公知捞网在长期使用后,该外框I不仅容易由该组接件3上发生脱落,且当该公知捞网捞取较重的物体吋,该外框I也容易相对该组接件3产生弯折变形,而使该公知捞网的耐用性与承重能力备受使用者所诟病。
图I为公知捞网的分解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捞网框架结构的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捞网框架结构的较佳实施例的分解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捞网框架结构的较佳实施例的外框位置处的局部放大剖视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捞网框架结构的较佳实施例的沿图2中的A-A割面线的剖视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捞网框架结构的较佳实施例的沿图2中B-B割面线的剖视图;图7为本实用新型捞网框架结构的另ー较佳实施例的分解图;图8为本实用新型捞网框架结构的另ー较佳实施例的剖视图。附图标记说明I外框2 自由端3组接件4 杆体5容置空间 6 长形剖槽7限位体8 网袋100 捞网框架结构10 组接件 11前侧部12后侧部 13侧边部14 组接槽 15第一限位部151 凹槽16螺纹部17锁孔20外框21 内壁22外壁23容置空间24自由端 25组接头26第二限位部261凸块27长形剖槽30限位体[0037]40网袋41 开ロ端50 固定件 51穿孔60锁固件200杆体。请同时參阅图2以及图3所示,其分别为本实用新型捞网框架结构的较佳实施例 的立体图以及分解图,并请配合參阅图4、图5以及图6所示,其分别为本实用新型捞网框架结构的较佳实施例的外框位置处的局部放大剖视图、沿图2中A-A割面线的剖视图以及沿图2中B-B割面线的剖视图,其揭露有ー种捞网框架结构100,且该捞网框架结构100包含有一组接件10,其具有一前侧部11、一相对该前侧部11设置的后侧部12以及ニ个连接于该前侧部11与该后侧部12的侧边部13,另,该组接件10在该前侧部11与该侧边部13的连接处各凹设有ー组接槽14,且该组接槽14的一端连接于对应的侧边部13,而另一端则朝两组接槽14彼此互相靠近延伸,又,该组接件10在每ー组接槽14内更各设有一第一限位部15,且该第一限位部15由至少ー个凹槽151所构成,并相对该组接槽14的延伸方向呈横向设置,在本实施例中,该第一限位部15如图5以及图6所不,由两个朝不同方向延伸设置的凹槽151所构成,同时该组接件10在该后侧部12位置处更设有一螺纹部16,可供如图2所示与ー杆体200相螺设结合,此外该组接件10在该前侧部11更设有ー锁孔17。一外框20,其如图4所示为一矩形的中空管体,并具有一位于内侧的内壁21,以及一位于外侧的外壁22,且该内壁21之间围成有一容置空间23,另,该外框20弯折成ー圈状而形成有两个自由端24,且该自由端24上各设有ー组接头25,该组接头25上分別对应该第一限位部15横向设有ー第二限位部26,第二限位部26由至少ー个凸块261所构成并可与该第一限位部15相组接限位,在本实施例中,该组接头25套设固定于该外框20的自由端24,而该第二限位部26是由两个朝不同方向延伸设置的凸块261构成,又,该外框20上沿该外框20所围绕形成的中心轴轴向方向朝下剖设有ー长形剖槽27。一限位体30,其穿设限位于该容置空间23内,在本实施例中,该限位体30由ー实心圆柱体所构成。ー网袋40,其具有一开ロ端41,且该开ロ端41穿过该长形剖槽27结合于该限位体30上。—固定件50,其设置于该组接件10上,且盖设于该组接槽14外侧,可供将该中空框体20的组接头25限位固定于该组接槽14内,在本实施例中,该固定件50对应该锁孔17设有ー穿孔51,同时该捞网框架结构100更包含有一锁固件60,且该锁固件60穿过该穿孔51锁固于该锁孔17,以将该固定件50固设于该组接件10的前侧部11。请再继续參阅图2至图6所示,在组装该捞网框架结构100吋,使用者只要先将该网袋40结合于该限位体30,再将该限位体30沿该外框20穿设于该容置空间23内,之后再将该外框20的组接头25组设于该组接件10的组接槽14,并让该第一限位部15与第二限位部26相组接限位,最后再将该固定件50锁固于该组接件10的前侧部11,便可将该组接头25限位固定于该组接槽14内,以完成该捞网框架结构100的组装,其中,因为该第一限位部15相对该组接槽14的延伸方向呈横向设置,而该第二限位部26则横向设置于该组接头25,所以不仅可增加该组接头25朝该组接槽14外方向移动的抗拉力,使该组接头25不易由该组接槽14内脱落,且可提升该组接头25以该组接槽14的延伸方向为中心轴转动的抗扭矩力,使该外框20会具有较高的承重能力,从而使本实用新型的捞网框架结构100与公知捞网相较会具有较佳的耐用度。请再同时參阅图7以及图8所示,其分别为本实用新型的另ー较佳实施例的分解图以及剖视图,该捞网框架结构100与前述较佳实施例不同之处在于,该组接件10在每ー组接槽14内各设有ー第一限位部15,且该第一限位部15相对该组接槽14的延伸方向呈横向设置,同时该外框20的自由端24则一体成型有该组接头25,且该组接头25上横向弯折形成有该第二限位部26,借此,当该组接头25组设于该组接槽14内时,通过该横向设置 的第二限位部26将可增加该组接头25朝该组接槽14外方向移动的抗拉力,并提升该组接头25以该组接槽14的延伸方向为中心轴转动的抗扭矩力,从而使该捞网框架结构100能够达到与前述较佳实施例相同的效果。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查看更多专利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