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鸽—汇聚行业精英
  • 联系客服
  • 帮助中心
  • 投诉举报
  • 关注微信
400-006-1351
您的问题早鸽都有答案
3000+专业顾问
搜索
咨询

连体汤匙叉制作方法

  • 专利名称
    连体汤匙叉制作方法
  • 发明者
    杨益民
  • 公开日
    2009年12月23日
  • 申请日期
    2009年2月18日
  • 优先权日
    2009年2月18日
  • 申请人
    杨益民
  • 文档编号
    A47G21/02GK201365784SQ20092011408
  • 关键字
  • 权利要求
    1、连体汤匙叉,包括手柄(1)和汤匙体(2),其特征在于汤匙体(2)的底面制有餐叉(3)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体汤匙叉,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餐叉(3) 制在汤匙体(2)底面的前部,餐叉(3)头部向前或者向左或者向右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体汤匙叉,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汤匙叉 是塑料或者金属材料所制成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连体汤匙叉,属于食具领域,主要用于方便面等带 汤速食品或者果肉罐头配套,也可作为长期使用的食具
  • 背景技术
  • 专利摘要
    连体汤匙叉,包括手柄和汤匙体,其特征在于汤匙体的底面制有餐叉。手柄和汤匙体制成一个完整的汤匙,作为独立的打汤用,在汤匙体的底面制有餐叉,作为独立的餐叉用,两种功能齐全,互不影响,使用效果好,并且总体体积没有伸长,比较灵巧,外型美观。
  • 专利详情
  • 全文pdf
  • 权力要求
  • 说明书
  • 法律状态
专利名称:连体汤匙叉的制作方法人们在吃饭时,通常要使用筷子或者叉和汤匙,分体的叉和汤匙清 洗麻烦,存放占用场地多,特别是方便食品,例如方便面一般配有筷子 或者叉,但要喝汤时却很麻烦,又如吃果肉罐头或者果肉饮料更没有适 合的配套餐具。所以近年来不断设计了带叉汤匙,例如中国专利申请号90104499. 7,公开了一种在汤匙的一侧并列带叉,该技术的缺点为不仅 体积大,而且较难独立使用;又如中国专利号ZL02291213.4,提供了一 种在汤匙头部开叉,存在的缺点有汤匙不完整,使汤匙的作用降低,而 且叉又短使用效果也差;本发明人也曾设计了带叉汤匙,如中国专利号 200720303061. 0,是在完整的汤匙体的匙口前部延伸制有叉,叉的方向 向着匙底弯曲,虽然在使用时有完整的汤匙和独立的叉,但该技术方案 的缺点是在长度上包括汤匙加上叉,很长而土笨,外型不美观,并且在 使用汤匙中会受到叉的影响,使用效果不理想。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己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既有完整 的汤匙,又有叉,各自作用效果好,体积灵巧,既可与速食品配套,也 可作餐具长期使用的连体汤匙叉。本实用新型的连体汤匙叉的技术方案是包括手柄和汤匙体,其特 征在于汤匙体的底面制有餐叉。本实用新型的连体汤匙叉,包括手柄和汤匙体制成一个完整的汤 匙,作为独立的打汤用,在汤匙体的底面制有餐叉,作为独立的餐叉用, 两种功能齐全,互不影响,使用效果好,并且总体体积没有伸长,比较 灵巧,外型美观。本实用新型的连体汤匙叉,其所述的餐叉制在汤匙体底面的前部, 餐叉头部向前或者向左或者向右,其使用功能不变,可以适合于不同习惯的人使用。其所述的汤匙叉是塑料或者金属材料所制成。由塑料制成 汤匙叉可作为一次性使用,主要适用与方便面等配套,而金属材料所制 成则可作为餐具长期使用。图1是本实用新型连体汤匙叉的主视图2是本实用新型连体汤匙叉的左视图3是本实用新型连体汤匙叉的后视图4是本实用新型连体汤匙叉的立体图5是本实用新型叉在汤匙体底面的左向视图6是本实用新型叉在汤匙体底面的右向视图。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连体汤匙叉,如图1—6所示,包括手柄l和
汤匙体2,其特征在于汤匙体2的底面制有餐叉3。手柄1和汤匙体2 制成一个完整的汤匙,作为独立的打汤用,在汤匙体的底面制有餐叉3, 作为独立的餐叉用,两种功能齐全,互不影响,使用效果好,并且总体 体积没有伸长,比较灵巧,外型美观,完全克服了已有技术汤匙叉体积 过长等缺点。其所述的餐叉3制在汤匙体2底面的前部,餐叉头部向前 (如图l)或者向左(如图5)或者向右(如图6),其使用功能不变,可 以适合于不同习惯的人使用。其所述的汤匙叉是塑料或者金属材料所制 成。由塑料制成汤匙叉可作为一次性使用,主要适用与方便面等配套, 而金属材料所制成则可作为餐具长期使用。





查看更多专利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