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空气净化设备的制作方法一般的空气过滤器,仅在其中设置一些过滤材料,其仅过滤一般较大粒子的灰尘或烟雾,无法做到真正高效率的杀菌及分解病毒分子的效果,又坊间使用的光触媒杀菌,也仅限于具有光触媒(TiO2)表面发生杀菌作用,而且杀菌作用时间较长。再者一般室内的过滤器其底面积大,所占的地面面积大乃为其再一缺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空气净化设备,借着初级过滤网、空气离子化器、过滤材(HePa)、光触媒网板的过滤消毒所通过的气尘,以输出高洁净的空气供室内使用为主要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再一目的,即在提供一种空气净化设备,借着凸长条矩形的本体形状设计,可降低整体宽度,以达放置地面的占地面积。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空气净化设备,包含骨架,该骨架具有左侧板及右侧板及长条矩形的底板组成,其由上而下分别设有第一容槽、第二容槽、第三容槽及第四容槽,第一、二、三、四容槽彼此间形成一空气流动的通路;弧形的导流板固定于第四容槽中;矩形的光触媒网板插接定位于第三容槽中,UV灯管固定于光触媒网板附近区域;空气离子化器固定于第二容槽中; 涡形风扇固定于第一容槽中;矩形的过滤材纵向的卡掣定位于第四容槽的槽侧边,表面设有进气孔的前盖片固定于骨架的前侧边,以将第二、三、四容槽的一槽侧边封闭;后盖片固定于骨架的后侧边,将第二、三、四容槽的另一槽侧边封闭。所述的第三容槽的槽壁面分别设有至少一个以上的卡槽及插座,光触媒网板可滑接入卡槽中,UV灯管的导电接脚可插入插座中。所述的初级过滤网为矩形,卡接于第四容槽的一侧边,初级过滤网定位于矩形过滤材与前盖片所属的进气孔的间隙中。
所述的空气离子化器,包含有一中空容室的框体,中空容室容置下列构件左绝缘板及右绝缘板之间串接有第一组金属杆、第二组金属杆及包括上、下二支的第三组金属杆;复数集尘片串接固定于第一组金属杆上;复数小片体串接固定于第二组金属杆上,每一片小片体位于每相邻的集尘片之间等距排列;复数的放电线其上、下端分别连接于上、下相邻的二支第三组金属杆上。
所述的涡形风扇上方罩接一网状物,以形成出风口。
所述的左、右侧板为长方形的竖立状板体构成。
所述的矩形过滤材后侧连结有一层活性化碳材。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零件立体分解图。
图3为沿图1A-B线的截面图。
图4为沿图1C-D线的截面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空气离子化器的立体分解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空气离子化器的断面图。
图7为图6A区域的放大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空气离子化器的局部立体分解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空气离子化器的再一立体分解图。
附图标号说明骨架10;网状物11;左侧板12;出风口13;右侧板14;第一容槽15;底板16;第二容槽17;第三容槽18;卡槽181;插座182;第四容槽19;导流板20;光触媒网板30;灯管32;接脚321;空气离子化器40;右绝缘板41;左绝缘板42;第一组金属杆43;套筒431、441;第二组金属杆44;第三组金属杆45;集尘片46;小片体47;放电线48;框体49;中空容室491;风扇50;前盖片60;进气孔62;后盖片65;过滤材70;活性化碳材701;初级过滤网75;离子化区80;气尘91;正电荷气尘92;净空气95。
如图1、图2、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空气净化设备,包含骨架10,该骨架10具有左侧板12及右侧板14及长条矩形的底板16组成,其由上而下分别设有第一容槽15、第二容槽17、第三容槽18及第四容槽19,第一、二、三、四容槽15、17、18、19彼此间形成一空气流动的通路;弧形的导流板20固定于第四容槽19中;矩形的光触媒网板30插接定位于第三容槽18中,UV灯管32固定于光触媒网板30附近区域;空气离子化器40固定于第二容槽17中;涡形风扇50固定于第一容槽15中;矩形的过滤材70纵向的卡掣定位于第四容槽19的槽侧边,表面设有进气孔62的前盖片60固定于骨架10的前侧边,以将第二、三、四容槽17、18、19的一槽侧边封闭;后盖片65固定于骨架10的后侧边,将第二、三、四容槽17、18、19的另一槽侧边封闭。
根据前述的主要特征,其中第三容槽18的槽壁面分别设有至少一个以上的卡槽181及插座182,光触媒网板30可滑接入卡槽181中,UV灯管32的导电接脚321可插入插座182中(如图2、图3所示)。
根据前述的主要特征,其中初级过滤网75为矩形,卡接于第四容槽19的一侧边,初级过滤网75定位于矩形过滤材70与前盖片60所属的进气孔62的间隙中。
根据前述的主要特征,其中空气离子化器40(如图5、图6、图7、图8、图9所示),包含有一中空容室491的框体49,中空容室491容置下列构件左绝缘板42及右绝缘板41之间串接有第一组金属杆43、第二组金属杆44及包括上、下二支的第三组金属杆45;复数集尘片46串接固定于第一组金属杆43上;复数小片体47串接固定于第二组金属杆44上,每一片小片体47位于每相邻的集尘片46之间等距排列;复数的放电线48其上、下端分别连接于上、下相邻的二支第三组金属杆45上。
根据前述的主要特征,其中涡形风扇50上方罩接一网状物11,以形成出风口13。
根据前述的主要特征,其中左、右侧板12、14为长方形的竖立状板体构成。
根据前述的主要特征,其中矩形过滤材70后侧连结有一层活性化碳材701(如图1所示)。
本实用新型的整体构造,可放置于床头或电梯间或室内中,如图3、图4所示,当电源启动,提供电力给涡形风扇50、空气离子化器40,当涡形风扇50转动时,室内未处理的气尘91包含有灰尘、细菌、病毒、水分子、烟雾等等,被风扇50的吸风效应,由进气孔62被吸入,经由初级过滤网75的初步过滤,可将较大粒子的灰尘吸附,被初级过滤网75过滤后的气尘91再通过矩形过滤材70(HePa)再过滤以及活性化碳材701过滤去除异味,其中矩形过滤材70是由折迭状纸材或棉材所制成的过滤材,其可再过滤气尘91,气尘91较小粒子的尘粒或细菌再被吸附,经初级过滤网75及矩形过滤材70双重过滤的气尘91,仅剩下较小粒子的病毒、细菌的气尘91沿着第四容槽19向上进入第三容槽18中,此时上、下二支UV灯管32的紫外光激发上、下二层光触媒网板30上所镀上的二氧化钛(TiO2)以产生化学反应,进一步消毒杀菌、杀病毒的作用,留滞于光触媒网板30上的气尘91均进一步被消毒分解。
如图3、图6、图7所示,气尘91再向上通过第二容槽17中,此时第二容槽17中的空气离子化器40发挥作用,其原理如下如图5所示,第一组金属杆43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为三支,第一组金属杆43均串接有复数的套筒431,每相邻套筒431(431)均夹掣于每一片集尘片46的表面,第一组金属杆43接负电源,使每一片集尘片46的表面均带有负电荷(如图7所示);第二组金属杆44可为三支,第二组金属杆44均串接有复数的套筒441,每相邻套筒441(441)夹掣于小片体47的左、右表面,第二组金属杆44接有正电源,进一步使每一片小片体47的表面均带有正电荷;第三组金属杆45为上、下二支,被固定于左、右绝缘板42、41上,放电线48为复数,放电线48依等距固定于上、下二支的第三金属杆45、(45)上,第三组金属杆45、(45)被电源提供电力,使每一条放电线48形成高压电极线,由于每一条放电线48均位于集尘片46的前端间隔空间,此空间定义为离子化区80,放电线48乃在离子化区80形成均匀的电场。
气尘91带有正电荷或负电荷或同时带正、负电荷的微小粒子,该气尘91通过离子化区80时,被电场电解为均带有正电荷气尘92,此时集尘片46的表面均带有负电荷,乃将正电荷气尘92吸附于集尘片46的表面上,再者小片体47的表面均带有正电荷,乃将带正电荷气尘92推斥到集尘片46的表面上来被吸附。
任何病毒、细菌所构成的气尘91在通过离子化区80被电场电解而死亡,并形成带正电荷气尘92被收集于集尘片46的表面上,末从风扇50排出的净空气95乃从出风口13排出(如图3所示),此净空气95被消毒、过滤后乃排出于室内,人们于室内所吸到的空气均为洁净的空气。又本实用新型立体长四方体的设计呈一长条凸体,其宽度所占的地面面积减少,可装置于床头、电梯间及室内中供使用而不占地面面积,其特征所达的功效,已具备新颖性、进步性及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当不能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的范围,即大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及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皆应仍属本实用新型专利涵盖的范围内。
空气净化设备制作方法
- 专利详情
- 全文pdf
- 权力要求
- 说明书
- 法律状态
查看更多专利详情
下载专利文献

下载专利
同类推荐
-
孙方锦孙方锦孙方锦
您可能感兴趣的专利
-
孙方锦孙方锦孙建国, 袁越阳孙建国, 袁越阳庞邦永
专利相关信息
-
庞邦永苏国胜立石洁小椋敏彦, 成松清幸小椋敏彦, 成松清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