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一种可拆卸的免缝纽扣的制作方法图1、2是本发明第一个实施例的纵剖面构造图。图3是图1、2的I-I剖视图。图4、5是本发明第二个实施例的纵剖面构造图。图6是图4、5的I-I剖视图。图7、8是本发明第三个实施例的纵剖面构造图。图9是图7、8的I-I剖视图。图10、11是本发明第四个实施例的纵剖面构造图。
图12是图10、11的I-I剖视图。
图13、14是本发明第五个实施例的纵剖面构造图。
图15是图13、14的扣盘示意图。
图16是本发明第六个实施例的纵剖面构造图。
图17是本发明第七个实施例的纵剖面构造图。
图18是图17的扣盘示意图。
在图1-18中,1、扣面;2、扣体;3、扣钉;4、扣柱;5、长方形空腔;6、三角形空腔;7、方形空腔;8、圆柱形空腔;9、斜面(斜弧面);10、针孔;11、滚柱;12、滚珠;13、垫片;14、弹簧;15、弹性橡胶块;16、扣针;17、扣帽;18、扣盘;19、通孔。
图1、2给出了本发明的第一个实施例。该纽扣由扣面(1)、扣体(2)、扣钉(3)构成。扣面(1)可制成各种形状、图案、花纹和颜色,可卡入扣体(2)上,与扣体(2)紧密连接。扣体(2)是免缝纽扣的主体,它可制成与扣面(1)相匹配的各种形状等,其后背有一扣柱(4),扣柱(4)内设有一上大下小的长方形空腔(5),空腔(5)上口与扣体(2)相通,底部有一针孔(10)与扣柱(4)相通。该纽扣扣柱(4)长方形空腔(5)内腔的相对两面设有斜面(9),而另外相对两面则为平行的直面,形成扣柱(4)空腔(5)上大下小之形状。在扣柱(4)长方形空腔(5)底端,沿两个对称斜面(9)平行装配有二根圆形滚柱(11),滚柱(11)之上设有一长方形垫片(13),垫片(13)中心有一针孔(10)。设置垫片(13)的目的是使两根滚柱(11)在扣柱(4)空腔(5)内始终保持上下平行运动状态。在垫片(13)之上,设有一弹性物(14或15),弹性物(14或15)可以是一弹簧(14),也可以是一弹性橡胶块(15)。如图1、2所示,图1为弹性物(14)为一弹簧(14)的纽扣,图2为弹性物(15)为一弹性橡校块的纽扣。总之,扣柱(4)空腔(5)内的弹性物(14或15)下端压住二根滚柱(11),上端顶至卡入扣体(2)上的扣面(1)背面。扣钉(3)是用于在布料上固定纽扣的装置,它类似图钉状,扣钉(3)前端有一扣针(16),后端有一扣帽(17)。扣钉(3)上的扣针(16)可经扣柱(4)底端的针孔(10),插入扣柱空腔(5)内二根滚柱(11)及其之上的弹性物(14或15)中间被夹紧锁定。
该纽扣在使用时,先将扣针(16)穿过布料,然后将扣体(2)扣柱(4)底端的针孔(10)对准扣针(16),用力将扣面(1)与扣帽(17)一捏,扣针(16)就会进入扣柱空腔(5),将二根滚柱(11)向上顶,二根滚柱(11)则沿空腔(5)两斜面(9)向上向外滚动并挤压弹性物(14或15)上移,且二根滚柱(11)间距分开,扣针(16)就会插入二根滚柱(11)之间,并经垫片(13)中心针孔(10),进而插入弹性物(14或15)中间。当扣针(16)依布料薄厚插入到位时,弹性物(14或15)回弹,顶压二根滚柱(11)沿空腔(5)两斜面(9)将扣针(16)在空腔(5)内夹紧锁定。这样,就可将该纽扣方便地装订在布料上。此时,若将扣钉(3)直行外拉,在弹性物(14或15)的作用下,扣针(16)针体就会带动二根滚柱(11)沿空腔(5)两斜面(9)向下滚动,由于空腔(5)对称两斜面(9)形成空腔(5)呈上大下小形状,因此,当二根滚柱(11)向下滚动时,就会沿空腔(5)两斜面(9)向里将扣针(16)针体紧紧夹住,而且越是将扣钉(3)往外拉,两根滚柱(11)将扣针(16)则夹得越紧,使扣针(16)无法从扣体(2)空腔(5)内直行拉出。但是,如果想将扣针(16)从扣体(2)空腔(5)卸出,只须固定住扣体(2)将扣钉(3)一边旋转,一边外拉,扣针(16)就会从扣体(2)空腔(5)内卸出。这是因为扣针(16)与二根滚柱(11)在扣柱(4)空腔(5)内是点接触,即接触点是扣针(16)针体圆与滚柱(11)柱体圆的切点,因此,只要固定住扣体(2),将扣针(16)360°旋转外拉,二根滚柱(11)与扣针(16)的接触点就会象螺纹一样,在扣针(16)针体上一圈圈外移,最后将扣针(16)从扣体(2)内旋转出来,从而使该纽扣扣体(2)与扣针(16)分离,实现可拆卸的功能。
图4、5给出了本发明的第二个实施例。该纽扣也是由扣面(1)、扣体(2)、扣钉(3)构成。同样,该免缝纽扣扣面(1)可制成各种形状、图案、花纹,并卡入扣体(2)上,与扣体紧密连接。扣体(2)是该纽扣的主体,可制成与扣面(1)相匹配的各种形状等,其后背有一扣柱(4),扣柱(4)内设有一圆角三角形空腔(6),空腔(6)上口与扣体(2)相通,底部中心有一针孔(10),且圆角三角形空腔(6)内腔三面均设有斜面(9),三个圆角处均呈斜弧面(9),形成上大下小之空腔。在三角形空腔(6)底端的三个圆角处,装配有三颗圆形滚珠(12),滚珠(12)之上有一三角形垫片(13),垫片(13)中心有一针孔(10)。在垫片(13)之上设有一弹性物(14或15),弹性物设定为弹簧(14),也可设定为一弹性橡胶块(15)。如图4、5如示,图4为弹性物为一弹簧(14)的纽扣;图5为弹性物为一弹性橡胶块的纽扣。总之,扣柱(4)空腔(6)内的弹性物(14或15)下端压住3颗滚珠(12),上端顶至卡入扣体(2)的扣面(1)背面。与该纽扣扣体(2)配合使用的还有一扣钉(3),扣钉(3)前端有一扣针(16),后端有一扣帽(17)。扣钉(3)上的扣针(16)可经扣柱(4)底端的针孔(10),插入扣柱(4)空腔(6)内3颗滚珠(12)及弹性物(14或15)中间被夹紧锁定。
该纽扣在使用时,也是先将扣针(16)穿过布料,然后将扣体(2)扣柱(4)底端针孔(10)对准扣针(16)用力一捏,扣针(16)便进入扣柱空腔(6),将3颗滚珠(12)沿三角形空腔(6)的三个圆角斜弧面(9)上顶,3颗滚珠向外上滚动时,挤压弹性物(14或15)上移,且间距分开,扣针(16)就会插入3颗滚珠(12)之间,并经过垫片(13)中心针孔(10),进而插入弹性物(14或15)中间。当扣针(16)依布料薄厚插入到位时,弹性物(14或15)回弹,顶压3颗滚珠(12)沿圆角三角形空腔(6)的三个圆角斜弧面,将扣针在空腔(6)内夹紧锁定。这样,就可将该纽扣方便地装订在布料上。此时,若将扣钉(3)直行外拉,在弹性物(14或15)的顶压下,扣针(16)针体就会带动3颗滚珠(12)沿圆角三角形空腔(6)的三个圆角斜弧面(9)向下并向里滚动,将扣针(16)针体紧紧夹住,使之难以从扣体(3)空腔(6)内直行拉出。但是,如果想将该纽扣从布料上卸下,由于扣针(16)与3颗滚珠(12)在扣体空腔(6)内是点接触,即接触点是扣针(16)针体圆与滚珠(12)珠体圆的切点,因此,只要固定住扣体(2)将扣钉(3)旋转外拉,3颗滚珠(12)与扣针(16)针体的接触点就会象螺纹一样一圈圈外移,最后使扣体(2)与扣针(16)分离,从而实现将该纽扣从布料上拆卸下来的目的。
图7、8给出了本发明的第三个实施例。该纽扣也是由扣面(1)、扣体(2)、扣钉(3)构成。与实施例二所不同的是,该纽扣扣体(2)扣柱(4)空腔(7)为上大下小的圆角正方形,且在正方形空腔(7)底端四个圆角处装配有四颗圆形滚珠(12),滚珠(12)之上是一方形垫片(13),垫片中心有针孔(10)。在垫片(13)之上设有一弹性物(14或15),弹性物(14或15)为一弹簧(14)或方形弹性橡胶块(15),如图7、8所示。除此之外,本实施例其它方面与实施例二完全相同,不再赘述。
图10、11给出了本发明的第四个实施例。该纽扣也是由扣面(1)、扣体(2)、扣钉(3)构成。与实施例二所不同的是,该纽扣扣体(2)扣柱(4)空腔(8)为上大下小的圆柱形,且在圆柱形空腔(8)底端装配有五颗圆形滚珠(12),滚珠(12)之上是一圆形垫片(13),垫片中心有一针孔(10)。在垫片(13)之上设有一弹性物(14或15),弹性物(14或15)为一弹簧(14)或圆形弹性橡胶块(15),如图10、11所示。除此之外,本实施例其它方面与实施例二完全相同,不再赘述。
图13、14给出了本发明的第五个实施例。该纽扣由扣面(1)、扣体(2)、扣钉(3)组成。与上述实施例所不同的是,该纽扣扣体(2)采用组合式结构,即扣体(2)由扣盘(18)和扣柱(4)套装组成。扣盘(18)面设有一可供扣面(1)卡入的凹面,且其中心还设有一通孔(19),如图15所示。而扣柱(4)上端设有一外边,扣柱(4)可插入扣盘(18)中心的通孔(19),形成一组合式扣体(2),如图13、14所示。除此之外,本实施例其它方面与实施例一、二、三、四完全相同,不在赘述。
图16给出了本发明的第六个实施例。该纽扣由扣面(1)、扣体(2)、扣钉(3)构成。与上述实施例所不同的是,该纽扣扣面(1)大于扣体(2)面,扣体(2)卡入扣面(1)背面,与扣体(2)紧密连接。除此之外,本实施例其它方面与实施例一、二、三、四完全相同,不在赘述。
图17给出了本发明的第七个实施例。该纽扣由扣面(1)、扣体(2)和扣钉(3)组成。与上述实施例所不同的是,扣面(1)大于扣体(2)面,而扣体(2)也采用组合式结构,由扣盘(18)和扣柱(14)套装组成。扣盘(18)中心设有一通孔(19),而扣柱(4)为一独立的空腔柱,其上部比下部粗,扣柱(4)较细的下部可插入扣盘(18)中心之通孔(19),与扣盘(18)共同形成组合式扣体(2)。该纽扣扣面(1)将扣盘(18)包入其后背,而插入扣盘(18)中心通孔(19)的扣柱(4)上端顶至扣面(1)背面。除此之外,本实施例其它方面与实施例一、二、三、四完全相同,不再赘述。
一种可拆卸的免缝纽扣,它由扣面、扣体、扣钉构成。扣面可卡入扣体上,在扣体后背设有一扣柱,扣柱中心有一空腔,内装配有两根滚柱(或3颗以上滚珠)、垫片和弹性物。扣钉上的扣针可经扣柱底端针孔,插入扣柱空腔内的滚柱(或滚珠)及其弹性物中间被锁定。
一种可拆卸的免缝纽扣制作方法
- 专利详情
- 全文pdf
- 权力要求
- 说明书
- 法律状态
查看更多专利详情
下载专利文献

下载专利
同类推荐
-
孔德峰孔德峰孔德峰坂本真一刘冬福, 陈敏铭刘冬福, 陈敏铭余婧雯, 萍 孙
您可能感兴趣的专利
-
余婧雯, 萍 孙余婧雯, 萍 孙余婧雯, 萍 孙余婧雯, 萍 孙余婧雯, 萍 孙余婧雯, 萍 孙余婧雯, 萍 孙
专利相关信息
-
杨宝田, 任立县杨宝田, 任立县杨宝田, 任立县杨宝田, 任立县孙成龙孙成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