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鸽—汇聚行业精英
  • 联系客服
  • 帮助中心
  • 投诉举报
  • 关注微信
400-006-1351
您的问题早鸽都有答案
3000+专业顾问
搜索
咨询

一种可拆卸的免缝纽扣制作方法

  • 专利名称
    一种可拆卸的免缝纽扣制作方法
  • 发明者
    王建平
  • 公开日
    2000年8月9日
  • 申请日期
    1999年1月28日
  • 优先权日
    1999年1月28日
  • 申请人
    王建平, 黄笑红
  • 文档编号
    A44B1/00GK1262077SQ99101450
  • 关键字
  • 权利要求
    1.一种可拆卸的免缝纽扣,包括扣面(1)、扣体(2)、扣钉(3),其特征是扣面(1)卡入扣体(2)上,与扣体(2)紧密连接;扣体(2)背后有一扣柱(4),扣柱(4)中心设有一上大下小的长方形空腔(5),空腔(5)上口与扣体(2)相通,其内腔相对两面设有对称斜面(9),且底部中心设有一针孔(10)与扣柱(4)相通;在扣柱(4)长方形空腔(5)底部平行装配有二根圆形滚柱(11),滚柱(11)上设有一弹性物(14或15),弹性物(14或15)下端压住二根滚柱(11),上端顶至扣面(1)背面;与扣体(2)配合使用的还有一扣钉(3),扣钉(3)前端有一扣针(16),后端有一扣帽(17);扣钉(3)上的扣针(16)可经扣柱(4)底端针孔(10),插入扣柱(4)长方形空腔(5)内的二根滚柱(11)及弹性物(14或15)中间2.一种可拆卸的免缝纽扣,包括扣面(1)、扣体(2)、扣钉(3),其特征是扣面(1)卡入扣体(2)上,与扣体(2)紧密连接;扣体(2)背后有一扣柱(4),扣柱(4)中心设有一上大下小的空腔,空腔上口与扣体(2)相通,底部中心设有一针孔(10)与扣柱(4)相通该纽扣扣柱(4)空腔装配有至少3颗以上的滚珠(12),扣柱(4)空腔根据所装配滚珠(12)的数量而分为三种形状,一是当扣柱(4)空腔(6)装配有三颗滚珠(12)时,空腔(6)形状为上大下小的圆角三角形,且空腔(6)内腔三面均设有斜面(9),其三个圆角处均呈斜弧面(9);二是当扣柱(4)空腔(7)装配有四颗滚珠(12)时,空腔(7)形状为上大下小的圆角方形;且空腔(7)内腔四面均设有斜面(9),其四个圆角处均也呈斜弧面(9);三是当扣柱(4)空腔(8)装配有五颗滚珠(12)时,空腔(8)形状为上大下小的圆柱形;在上述三种扣柱(4)空腔(6、7、8)的滚珠(12)之上,均设有一弹性物(14或15),弹性物(14或15)的下端压住各滚珠(12),上端顶至扣面(1)的背面;与扣体(2)配合使用的是扣钉(3),扣钉(3)的前端有一扣针(16),后端有一扣帽(17);扣钉(3)上的扣针(16),可经扣柱(4)底端针孔(10),插入扣柱(4)空腔(6、7、8)内的3颗以上的滚珠(12)及弹性物(14或15)中间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可拆卸的免缝纽扣,其特征是在二根滚柱(11)与弹性物(14或15)之间,以及在3颗以上滚珠(12)与弹性物(14或15)之间设有一垫片(13),垫片(13)中心有一针孔(10)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可拆卸的免缝纽扣,其特征是弹性物(14)为一弹簧(14)5.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可拆卸的免缝纽扣,其特征是弹性物(15)为一弹性橡胶块(15)6.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可拆卸的免缝纽扣,其特征是扣体(2)由扣盘(18)和扣柱(4)组合而成,扣柱(4)插入扣盘(18)中心的通孔(19)内7.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可拆卸的免缝纽扣,其特征是扣面(1)大于扣体(2)面,扣体(2)上端卡入扣面(1)后背,与扣面(1)紧密连接8.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可拆卸的免缝纽扣,其特征是扣面(1)大于扣体(2)面,扣体(2)由扣盘(18)和扣柱(4)组合而成,扣柱(4)下部插入扣盘(18)中心的通孔(19),上端顶至扣面(1)后背,扣面(1)将扣盘(18)包入扣面(1)背后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服装纽扣领域,尤其是一种无需用针线缝订的可拆卸免缝纽扣目前,公知的纽扣主要有三种,一是纽扣中心带有2或4个缝线孔的纽扣;二是纽扣后背带有一缝线环的纽扣;三是扣背带有一道横向缝线孔的纽扣这类纽扣在使用时,必须借助针和线才能缝订在衣物上,很费时费力尤其是对于大批量生产服装的厂商而言,更显繁琐另外,有些纽扣由于采取注塑工艺制成,在干洗服装时纽扣会与洗涤液发生化学反应而被溶化,因此,需要在干洗服装时经常拆缝,这就给人们带来了许多麻烦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可拆卸和免缝功能的纽扣这种纽扣在使用时,不需要任何辅助工具,只须将扣面与扣帽一捏,就可轻松快速地装订在任何布料薄厚不一的衣物上,并且在洗熨衣物时可以拆卸自如,能重复多次使用,十分方便实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该可拆卸的免缝纽扣由扣面(1)、扣体(2)和扣钉(3)构成其特征是扣面(1)可卡入扣体(2)上,与扣体(2)紧密连接在扣体(2)的背后有一扣柱(4),扣柱(4)内设有一上大下小的长方形空腔(5),空腔(5)上口与扣体(2)相通,其内腔相对两面设有斜面(9),而另外相对的两面为平行的直面在扣柱(4)长方形空腔(5)底部,平行装配有二根圆形滚柱(11),滚柱(11)之上有一弹性物(14或15),弹性物(14或15)的下端压住二根滚柱(11),上端顶至扣面(1)背面在扣柱(4)底端还设有一针孔(10),与扣柱(4)长方形空腔(5)底部相通与扣体(2)配合使用的还有一扣钉(3),扣钉(3)前端有一扣针(16),后端有一扣帽(17)扣针(16)可经扣柱(4)底端针孔(10),插入扣柱(4)长方形空腔(5)内的二根滚柱(11)及其之上的弹性物(14或15)中间本发明的另一技术方案是该可拆卸的免缝纽扣也是由扣面(1)、扣体(2)与扣钉(3)构成其特征是扣面(1)可卡入扣体(2)上,与扣体(2)紧密相连在扣体(2)的背后有一扣柱(4),扣柱(4)内设有一上大下小的空腔,空腔上口与扣体(2)相通,底部中心设有一针孔(10)该纽扣扣柱空腔装配有至少3颗以上的滚珠(12),因此扣柱(4)空腔形状,根据所装配滚珠(12)的数量而分为三种形状一是当扣柱(4)空腔(6)装配有三颗滚珠(12)时,空腔(6)形状为上大下小的圆角三角形,且空腔三面均呈斜面(9),其三个圆角处也呈斜弧面(9);二是当扣柱(4)空腔(7)装配有四颗滚珠(12)时,空腔(7)形状为上大下小的圆角方形,且空腔(7)内腔四面均呈斜面(9),其四个圆角处均也呈斜弧面(9);三是当扣柱(4)空腔(8)装配有五颗滚珠(12)时,空腔(8)形状为上大下小的圆柱形在上述三种不同扣柱(4)空腔(6、7、8)的滚珠(12)之上,均设有一弹性物(14或15),弹性物(14或15)的下端压住各滚珠(12),上端顶至扣面(1)的后背与该可拆卸免缝纽扣扣体(2)配套使用的还有一扣钉(3),扣钉(3)前端有一扣针(16),后端有一扣帽(17),扣针(16)可经扣柱(4)底端针孔(10)插入扣柱(4)空腔(6、7、8)内的3颗以上滚珠(12)及其之上的弹性物(14或15)中间本发明的特征是在弹性物(14或15)和滚柱(11)之间,以及在弹性物(14或15)和滚珠(12)之间设有一垫片(13),垫片(13)中心设有一针孔(10),以便扣针(16)穿过本发明的特征是弹性物(14)设定为一弹簧(14)本发明的特征是弹性物(15)还可设定为一弹性橡胶块(15)本发明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它在使用时,只须将扣针(16)穿过衣物的布料,然后将扣体扣柱(4)底端针孔(10)对准扣针(16),用力将扣面(1)和扣帽(17)一捏,就可将该纽扣快速方便地装订在任何布料薄厚不一的衣物上,并且十分牢固、稳定、挺立、美观该纽扣的另一优点是,它可以在洗熨衣物时任意折卸,能重复多次使用,十分方便因此,这种免缝纽扣可以广泛适用于各类西装、时装、大衣、军装、皮衣等服装,是现有普通纽扣缝订技术的一次创造性突破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详细阐述
  • 专利详情
  • 全文pdf
  • 权力要求
  • 说明书
  • 法律状态
专利名称:一种可拆卸的免缝纽扣的制作方法图1、2是本发明第一个实施例的纵剖面构造图。图3是图1、2的I-I剖视图。图4、5是本发明第二个实施例的纵剖面构造图。图6是图4、5的I-I剖视图。图7、8是本发明第三个实施例的纵剖面构造图。图9是图7、8的I-I剖视图。图10、11是本发明第四个实施例的纵剖面构造图。
图12是图10、11的I-I剖视图。
图13、14是本发明第五个实施例的纵剖面构造图。
图15是图13、14的扣盘示意图。
图16是本发明第六个实施例的纵剖面构造图。
图17是本发明第七个实施例的纵剖面构造图。
图18是图17的扣盘示意图。
在图1-18中,1、扣面;2、扣体;3、扣钉;4、扣柱;5、长方形空腔;6、三角形空腔;7、方形空腔;8、圆柱形空腔;9、斜面(斜弧面);10、针孔;11、滚柱;12、滚珠;13、垫片;14、弹簧;15、弹性橡胶块;16、扣针;17、扣帽;18、扣盘;19、通孔。
图1、2给出了本发明的第一个实施例。该纽扣由扣面(1)、扣体(2)、扣钉(3)构成。扣面(1)可制成各种形状、图案、花纹和颜色,可卡入扣体(2)上,与扣体(2)紧密连接。扣体(2)是免缝纽扣的主体,它可制成与扣面(1)相匹配的各种形状等,其后背有一扣柱(4),扣柱(4)内设有一上大下小的长方形空腔(5),空腔(5)上口与扣体(2)相通,底部有一针孔(10)与扣柱(4)相通。该纽扣扣柱(4)长方形空腔(5)内腔的相对两面设有斜面(9),而另外相对两面则为平行的直面,形成扣柱(4)空腔(5)上大下小之形状。在扣柱(4)长方形空腔(5)底端,沿两个对称斜面(9)平行装配有二根圆形滚柱(11),滚柱(11)之上设有一长方形垫片(13),垫片(13)中心有一针孔(10)。设置垫片(13)的目的是使两根滚柱(11)在扣柱(4)空腔(5)内始终保持上下平行运动状态。在垫片(13)之上,设有一弹性物(14或15),弹性物(14或15)可以是一弹簧(14),也可以是一弹性橡胶块(15)。如图1、2所示,图1为弹性物(14)为一弹簧(14)的纽扣,图2为弹性物(15)为一弹性橡校块的纽扣。总之,扣柱(4)空腔(5)内的弹性物(14或15)下端压住二根滚柱(11),上端顶至卡入扣体(2)上的扣面(1)背面。扣钉(3)是用于在布料上固定纽扣的装置,它类似图钉状,扣钉(3)前端有一扣针(16),后端有一扣帽(17)。扣钉(3)上的扣针(16)可经扣柱(4)底端的针孔(10),插入扣柱空腔(5)内二根滚柱(11)及其之上的弹性物(14或15)中间被夹紧锁定。
该纽扣在使用时,先将扣针(16)穿过布料,然后将扣体(2)扣柱(4)底端的针孔(10)对准扣针(16),用力将扣面(1)与扣帽(17)一捏,扣针(16)就会进入扣柱空腔(5),将二根滚柱(11)向上顶,二根滚柱(11)则沿空腔(5)两斜面(9)向上向外滚动并挤压弹性物(14或15)上移,且二根滚柱(11)间距分开,扣针(16)就会插入二根滚柱(11)之间,并经垫片(13)中心针孔(10),进而插入弹性物(14或15)中间。当扣针(16)依布料薄厚插入到位时,弹性物(14或15)回弹,顶压二根滚柱(11)沿空腔(5)两斜面(9)将扣针(16)在空腔(5)内夹紧锁定。这样,就可将该纽扣方便地装订在布料上。此时,若将扣钉(3)直行外拉,在弹性物(14或15)的作用下,扣针(16)针体就会带动二根滚柱(11)沿空腔(5)两斜面(9)向下滚动,由于空腔(5)对称两斜面(9)形成空腔(5)呈上大下小形状,因此,当二根滚柱(11)向下滚动时,就会沿空腔(5)两斜面(9)向里将扣针(16)针体紧紧夹住,而且越是将扣钉(3)往外拉,两根滚柱(11)将扣针(16)则夹得越紧,使扣针(16)无法从扣体(2)空腔(5)内直行拉出。但是,如果想将扣针(16)从扣体(2)空腔(5)卸出,只须固定住扣体(2)将扣钉(3)一边旋转,一边外拉,扣针(16)就会从扣体(2)空腔(5)内卸出。这是因为扣针(16)与二根滚柱(11)在扣柱(4)空腔(5)内是点接触,即接触点是扣针(16)针体圆与滚柱(11)柱体圆的切点,因此,只要固定住扣体(2),将扣针(16)360°旋转外拉,二根滚柱(11)与扣针(16)的接触点就会象螺纹一样,在扣针(16)针体上一圈圈外移,最后将扣针(16)从扣体(2)内旋转出来,从而使该纽扣扣体(2)与扣针(16)分离,实现可拆卸的功能。
图4、5给出了本发明的第二个实施例。该纽扣也是由扣面(1)、扣体(2)、扣钉(3)构成。同样,该免缝纽扣扣面(1)可制成各种形状、图案、花纹,并卡入扣体(2)上,与扣体紧密连接。扣体(2)是该纽扣的主体,可制成与扣面(1)相匹配的各种形状等,其后背有一扣柱(4),扣柱(4)内设有一圆角三角形空腔(6),空腔(6)上口与扣体(2)相通,底部中心有一针孔(10),且圆角三角形空腔(6)内腔三面均设有斜面(9),三个圆角处均呈斜弧面(9),形成上大下小之空腔。在三角形空腔(6)底端的三个圆角处,装配有三颗圆形滚珠(12),滚珠(12)之上有一三角形垫片(13),垫片(13)中心有一针孔(10)。在垫片(13)之上设有一弹性物(14或15),弹性物设定为弹簧(14),也可设定为一弹性橡胶块(15)。如图4、5如示,图4为弹性物为一弹簧(14)的纽扣;图5为弹性物为一弹性橡胶块的纽扣。总之,扣柱(4)空腔(6)内的弹性物(14或15)下端压住3颗滚珠(12),上端顶至卡入扣体(2)的扣面(1)背面。与该纽扣扣体(2)配合使用的还有一扣钉(3),扣钉(3)前端有一扣针(16),后端有一扣帽(17)。扣钉(3)上的扣针(16)可经扣柱(4)底端的针孔(10),插入扣柱(4)空腔(6)内3颗滚珠(12)及弹性物(14或15)中间被夹紧锁定。
该纽扣在使用时,也是先将扣针(16)穿过布料,然后将扣体(2)扣柱(4)底端针孔(10)对准扣针(16)用力一捏,扣针(16)便进入扣柱空腔(6),将3颗滚珠(12)沿三角形空腔(6)的三个圆角斜弧面(9)上顶,3颗滚珠向外上滚动时,挤压弹性物(14或15)上移,且间距分开,扣针(16)就会插入3颗滚珠(12)之间,并经过垫片(13)中心针孔(10),进而插入弹性物(14或15)中间。当扣针(16)依布料薄厚插入到位时,弹性物(14或15)回弹,顶压3颗滚珠(12)沿圆角三角形空腔(6)的三个圆角斜弧面,将扣针在空腔(6)内夹紧锁定。这样,就可将该纽扣方便地装订在布料上。此时,若将扣钉(3)直行外拉,在弹性物(14或15)的顶压下,扣针(16)针体就会带动3颗滚珠(12)沿圆角三角形空腔(6)的三个圆角斜弧面(9)向下并向里滚动,将扣针(16)针体紧紧夹住,使之难以从扣体(3)空腔(6)内直行拉出。但是,如果想将该纽扣从布料上卸下,由于扣针(16)与3颗滚珠(12)在扣体空腔(6)内是点接触,即接触点是扣针(16)针体圆与滚珠(12)珠体圆的切点,因此,只要固定住扣体(2)将扣钉(3)旋转外拉,3颗滚珠(12)与扣针(16)针体的接触点就会象螺纹一样一圈圈外移,最后使扣体(2)与扣针(16)分离,从而实现将该纽扣从布料上拆卸下来的目的。
图7、8给出了本发明的第三个实施例。该纽扣也是由扣面(1)、扣体(2)、扣钉(3)构成。与实施例二所不同的是,该纽扣扣体(2)扣柱(4)空腔(7)为上大下小的圆角正方形,且在正方形空腔(7)底端四个圆角处装配有四颗圆形滚珠(12),滚珠(12)之上是一方形垫片(13),垫片中心有针孔(10)。在垫片(13)之上设有一弹性物(14或15),弹性物(14或15)为一弹簧(14)或方形弹性橡胶块(15),如图7、8所示。除此之外,本实施例其它方面与实施例二完全相同,不再赘述。
图10、11给出了本发明的第四个实施例。该纽扣也是由扣面(1)、扣体(2)、扣钉(3)构成。与实施例二所不同的是,该纽扣扣体(2)扣柱(4)空腔(8)为上大下小的圆柱形,且在圆柱形空腔(8)底端装配有五颗圆形滚珠(12),滚珠(12)之上是一圆形垫片(13),垫片中心有一针孔(10)。在垫片(13)之上设有一弹性物(14或15),弹性物(14或15)为一弹簧(14)或圆形弹性橡胶块(15),如图10、11所示。除此之外,本实施例其它方面与实施例二完全相同,不再赘述。
图13、14给出了本发明的第五个实施例。该纽扣由扣面(1)、扣体(2)、扣钉(3)组成。与上述实施例所不同的是,该纽扣扣体(2)采用组合式结构,即扣体(2)由扣盘(18)和扣柱(4)套装组成。扣盘(18)面设有一可供扣面(1)卡入的凹面,且其中心还设有一通孔(19),如图15所示。而扣柱(4)上端设有一外边,扣柱(4)可插入扣盘(18)中心的通孔(19),形成一组合式扣体(2),如图13、14所示。除此之外,本实施例其它方面与实施例一、二、三、四完全相同,不在赘述。
图16给出了本发明的第六个实施例。该纽扣由扣面(1)、扣体(2)、扣钉(3)构成。与上述实施例所不同的是,该纽扣扣面(1)大于扣体(2)面,扣体(2)卡入扣面(1)背面,与扣体(2)紧密连接。除此之外,本实施例其它方面与实施例一、二、三、四完全相同,不在赘述。
图17给出了本发明的第七个实施例。该纽扣由扣面(1)、扣体(2)和扣钉(3)组成。与上述实施例所不同的是,扣面(1)大于扣体(2)面,而扣体(2)也采用组合式结构,由扣盘(18)和扣柱(14)套装组成。扣盘(18)中心设有一通孔(19),而扣柱(4)为一独立的空腔柱,其上部比下部粗,扣柱(4)较细的下部可插入扣盘(18)中心之通孔(19),与扣盘(18)共同形成组合式扣体(2)。该纽扣扣面(1)将扣盘(18)包入其后背,而插入扣盘(18)中心通孔(19)的扣柱(4)上端顶至扣面(1)背面。除此之外,本实施例其它方面与实施例一、二、三、四完全相同,不再赘述。


一种可拆卸的免缝纽扣,它由扣面、扣体、扣钉构成。扣面可卡入扣体上,在扣体后背设有一扣柱,扣柱中心有一空腔,内装配有两根滚柱(或3颗以上滚珠)、垫片和弹性物。扣钉上的扣针可经扣柱底端针孔,插入扣柱空腔内的滚柱(或滚珠)及其弹性物中间被锁定。



查看更多专利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