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鸽—汇聚行业精英
  • 联系客服
  • 帮助中心
  • 投诉举报
  • 关注微信
400-006-1351
您的问题早鸽都有答案
3000+专业顾问
搜索
咨询

足踝运动负重袋制作方法

  • 专利名称
    足踝运动负重袋制作方法
  • 发明者
    林璋滢
  • 公开日
    2002年3月13日
  • 申请日期
    2001年4月18日
  • 优先权日
    2001年4月18日
  • 申请人
    林璋滢
  • 文档编号
    A63B21/06GK2481358SQ01219040
  • 关键字
  • 权利要求
    1.一种足踝运动负重袋,是包括有绑带本体,其为横向长形并能弯转的片体,外侧左右两边分别设有插置槽,插置槽内插置有负重条;绑固粘扣带,其端部固置在绑带本体外侧一定位置处,以固定环覆在足踝上的绑带本体;其特征在于该绑带本体在左右负重条插置槽上缘,分别安设有软质片状护盖片,以固定织带固结,且覆盖在插置槽的插置口上,该绑带本体在环覆后脚跟的下缘部位形成有凹形槽穴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运动健身器材……足踝运动负重袋当前,运动器材的使用已日益广泛,而时下有种内面可插置负重条而绑固在足踝上的绑带,其在跑步或行走运动时以增强腿力,为避免绑带旋动,不得不用绑固粘扣带加以束固,以致往往会促使负重条对脚部产生不舒适的触压感,此在运动时更为明显,另由于绑带的厚薄尺寸均一,然足踝则是上圆下后方脚跟处微尖且外凸,所以,绑固使用时,感觉并不舒服,且运动时易产生旋动位移,另欲调整绑带的荷重,则得卸除绑带调整后再穿上,使用上颇为不便有鉴于此,本创作人积数十年从事运动器材制造、使用的经验,悉心研究,竭尽心智,针对以上的缺点,寻求改进的方法并经过多次的实验与试做,而终于创作出此足踝运动负重袋的构造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足踝运动负重袋,使用时能快速方便增减负重条以变更为不同的负重,以达到增进环覆使用的舒适性及在运动时负重条不会产生旋动位移脱落现象的安全实用性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足踝运动负重袋,是包括有绑带本体,其为横向长形并能弯转的片体,外侧左右两边分别设有插置槽,插置槽内插置有负重条;绑固粘扣带,其端部固置在绑带本体外侧一定位置处,以固定环覆在足踝上的绑带本体;其特征在于该绑带本体在左右负重条插置槽上缘,分别安设有软质片状护盖片,以固定织带固结,且覆盖在插置槽的插置口上,该绑带本体在环覆后脚跟的下缘部位形成有凹形槽穴由此可见,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上的技术方案,在绑固足踝上使用时,由于绑固在足踝上的绑带,是在其外侧左右分别安设有插置负重条的插置槽,而且在其上缘分别安设有软质片状护盖片,且覆盖插置槽的插置口,以固定织带加以固结,在插置槽插置负重条后,以护盖片加以遮覆,避免了负重条对脚部产生不舒适的触压感,在使用时能快速方便增减负重条以变更为不同的负重,且由于凹形槽穴的设置,以使绑固在后脚跟上时,较符合人体工学的设计原理,达到增进环覆使用的舒适性及避免运动时会产生旋动位移现象的实用效果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
  • 专利摘要
    一种足踝运动负重袋,包括有绑带本体为横向长形并能弯转的片体,外侧左右两边分别设有插置槽;绑固粘扣带,其端部固置在绑带本体外侧一定位置处,以固定环覆在足踝上的绑带本体;该绑带本体插置槽上缘分别安设有软质片状护盖片,以固定织带固结,且覆盖在插置槽的插置口上,该绑带本体在环覆后脚跟的下缘部位形成有凹形槽穴,使用时,达到增进环覆使用的舒适性及避免运动时会产生旋动位移现象的实用效果。
  • 专利详情
  • 全文pdf
  • 权力要求
  • 说明书
  • 法律状态
专利名称:足踝运动负重袋的制作方法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立体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立体展开示意图。请参阅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主要是由绑带本体1、绑固粘扣带2及护盖片3所构成;其中绑带本体1为横向长形带体,在外侧一适当位置处设有绑固粘扣带2,而将环覆在足踝的绑带本体1加以固结在足踝上,而外侧左右两边分别设有插置槽4,以插置负重条5,且在左右负重条5插置槽4上缘,分别安设有软质片状护盖片3,并以固定织带7加以固结,以覆盖插置槽4的插置口,另绑带本体1在环覆后脚跟的下缘部位形成有凹形槽穴。实际使用时,使用者依据本身的体能与锻练的需求,选择不同重量与数量的负重条5,并将其插置入绑带本体1的插置槽4内,再以左右护盖片3与固定织带7加以固结,将负重条5加以遮覆在插置槽4中,而以凹形槽穴6安置在后脚跟下缘的位置,使绑带本体1环覆在足踝上,并以绑固粘扣带2加以绑固,即可做腿力训练使用;由于负重条5是在绑带本体1外,避免了负重条5对脚部产生不舒适的触压感,另使用时无需卸下,即能快速方便增减负重条5,以达到变更为不同负重的效用,且绑带本体1的凹形槽穴6恰嵌合在后脚跟上,致弯转时较为顺畅且能较为贴合足踝,而符合人体工学的设计原理,具有增进环覆使用的舒适性及避免运动时会产生旋动走位的实用性。综上所述,以上所举为本实用新型的部份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依本实用新型的创意精神及特征稍加变化修饰而成的,均应包括在本实用新型范围之内。




查看更多专利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