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鸽—汇聚行业精英
  • 联系客服
  • 帮助中心
  • 投诉举报
  • 关注微信
400-006-1351
您的问题早鸽都有答案
3000+专业顾问
搜索
咨询

颈部损伤便携式多功能外固定支架制作方法

  • 专利名称
    颈部损伤便携式多功能外固定支架制作方法
  • 发明者
    梅继文, 王辉, 王宏伟, 黄锐, 穆尚强, 李坤, 王宇, 王军辉
  • 公开日
    2007年1月3日
  • 申请日期
    2005年11月16日
  • 优先权日
    2005年11月16日
  • 申请人
    吉林医药学院附属医院
  • 文档编号
    A61F5/048GK2853016SQ20052013288
  • 关键字
  • 权利要求
    1.一种颈部损伤便携式多功能外固定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前、后两个半体,各半体均包括颈托、胸背夹和支撑牵引装置,支撑牵引装置位于颈托、胸背夹之间,其两端分别与颈托、胸背夹相连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颈部损伤便携式多功能外固定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牵引装置包括活动连接的上支撑体和下支撑体,上、下支撑体分别与颈托、胸背夹相连,下支撑体内设有用于推动上支撑体的螺纹推杆,下支撑体外表面上开设有与螺纹推杆相对应的开口,开口内设有套装在螺纹推杆上并通过旋转带动其上下移动的加压螺母,上支撑体上设有与螺纹推杆相对应的承压孔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颈部损伤便携式多功能外固定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螺纹推杆与上支撑体之间设有弹簧,弹簧套装在位于上支撑体承压孔内的螺纹推杆的顶部,一端与螺纹推杆相抵,另一端与上支撑体相抵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颈部损伤便携式多功能外固定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螺纹推杆纵向设置,上支撑体的底部设有向下纵向延伸的滑柱,下支撑体上开设有与上支撑体滑柱相适配的滑孔,上、下支撑体通过滑柱和滑孔插接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颈部损伤便携式多功能外固定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支撑体外表面的一侧设有压力刻度,螺纹推杆上设有与之相对应的压力指针,上支撑体的外表面上设有一深至承压孔的凹部,该凹部的纵向长度与压力指针的上下移动范围相适配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颈部损伤便携式多功能外固定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支撑体外表面的一侧设有压力刻度,螺纹推杆上设有与之相对应的压力指针,上支撑体的外表面上设有一贯通至承压孔的滑槽,螺纹推杆上的压力指针经滑槽向外引出,滑槽长度与压力指针的上下移动范围相适配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所述的颈部损伤便携式多功能外固定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下支撑体分别与颈托、胸背夹铰接连接,两两之间设有相对应的铰接座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颈部损伤便携式多功能外固定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柱为两根,分列于螺纹推杆的两侧,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颈部损伤便携式多功能外固定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孔贯通下支撑体的顶部和底部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颈部损伤便携式多功能外固定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下支撑体均呈长方体状,两者贴合面为平面,颈托和胸背夹上设有用于将前、后半体对合的粘带或按扣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器械,更确切地说是一种对伤员颈部损伤起有效固定和牵引作用的固定支架
  • 背景技术
  • 专利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颈部损伤便携式多功能外固定支架,它包括前、后两个半体,各半体均包括颈托、胸背夹和支撑牵引装置,支撑牵引装置位于颈托、胸背夹之间,其两端分别与颈托、胸背夹铰接相连,支撑牵引装置由上下支撑体组成,下支撑体内设有用于推动上支撑体的螺纹推杆,螺纹推杆由加压螺母控制,螺纹推杆与上支撑体之间设有弹簧,上下支撑体之间还设置有滑柱。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固定可靠,可广泛应用于由各种突发事件引起的颈部损伤的住院、门诊治疗及现场救护,便于伤员搬运和后送,也适用于野战条件下所引起的同类伤病员现场救护和部分临床病人治疗,具有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
  • 专利详情
  • 全文pdf
  • 权力要求
  • 说明书
  • 法律状态
专利名称:颈部损伤便携式多功能外固定支架的制作方法目前,对伤员颈部损伤的治疗都需要借助颈托或支架等医疗器具,以使颈部相对固定,防止头部作过度的运动导致颈椎错位、损伤脊髓,减少致残率,尤其是在车祸、自然灾害等急救现场,对颈部损伤处理不当极易在急救搬运后送过程中造成或加重颈髓损伤,但现有的各种颈托、支架都只是起到临时的固定作用,其固定也不是很可靠,而且没有牵引作用,操作繁琐,无法满足急救现场的使用要求,美国Ace Medical公司制造的Halo-Vest架虽然对颈部损伤患者可以起到牵引和固定作用,但安装此架需通过头环螺钉与颅骨固定,要求无菌操作,是一种有创固定,不适合颈部损伤的现场救护,仅适合于临床应用。实用新型内容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的颈部损伤便携式多功能外固定支架。该固定架适于颈部损伤的现场救护,具有固定、牵引与调节颈椎伸屈旋转的功能。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颈部损伤便携式多功能外固定支架,包括前、后两个半体,各半体均包括颈托、胸背夹和支撑牵引装置,支撑牵引装置位于颈托、胸背夹之间,其两端分别与颈托、胸背夹相连。所述支撑牵引装置包括活动连接的上支撑体和下支撑体,上、下支撑体分别与颈托、胸背夹相连,下支撑体内设有用于推动上支撑体的螺纹推杆,下支撑体外表面上开设有与螺纹推杆相对应的开口,开口内设有套装在螺纹推杆上并通过旋转带动其上下移动的加压螺母,上支撑体上设有与螺纹推杆相对应的承压孔。所述螺纹推杆纵向设置,上支撑体的底部设有向下纵向延伸的滑柱,下支撑体上开设有与上支撑体滑柱相适配的滑孔,上、下支撑体通过滑柱和滑孔插接连接。所述滑柱为两根,分列于螺纹推杆的两侧,所述滑孔贯通下支撑体的顶部和底部。所述螺纹推杆与上支撑体之间设有弹簧,弹簧套装在位于上支撑体承压孔内的螺纹推杆的顶部,一端与螺纹推杆相抵,另一端与上支撑体相抵。所述上支撑体外表面的一侧设有压力刻度,螺纹推杆上设有与之相对应的压力指针,上支撑体的外表面上设有一深至承压孔的凹部,该凹部的纵向长度与压力指针的上下移动范围相适配。
所述上支撑体外表面的一侧设有压力刻度,螺纹推杆上设有与之相对应的压力指针,上支撑体的外表面上设有一贯通至承压孔的滑槽,螺纹推杆上的压力指针经滑槽向外引出,滑槽长度与压力指针的上下移动范围相适配。
所述上、下支撑体分别与颈托、胸背夹铰接连接,两两之间设有相对应的铰接座。
所述上、下支撑体均呈长方体状,两者贴合面为平面,颈托和胸背夹上设有用于将前、后半体对合的粘带或按扣。
本实用新型由结构相同的前、后半体对合而成,各半体主要由颈托、胸背夹及连接二者的支撑牵引装置组成,支撑牵引装置由通过滑柱、螺纹推杆和弹簧连接的上、下支撑体组成,转动加压螺母时,由于下支撑体与身体相固定,因此被螺纹推杆压缩的弹簧就会将上支撑体顶起,从而起到支撑牵引头颈部的作用,实现颈托与头部的无创伤固定,使用时,通过调整伤员身体前、后两半体的伸缩量可实现对颈椎伸屈度的调节,从而对伤员颈部损伤起有效固定和牵引作用,达到防止加重颈髓损伤之功效,减少伤员伤残和降低死亡率。此外,指针和压力刻度的设置,使得医护人员能根据伤员伤情准确地调整头颈部的牵引力量,防止过牵加重脊髓损伤或牵引力不够达不到牵引的目的,颈托和胸背夹设计有粘带和按扣结构,通过调节可适用于不同体型的伤员。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性能稳定等优点,可广泛应用于由各种突发事件引起的颈部损伤的住院、门诊治疗及现场救护,便于伤员搬运和后送,也适用于野战条件下所引起的同类伤病员现场救护和部分临床病人治疗。


图1为本实用新型颈部损伤便携式多功能外固定支架前半体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前半体处于延长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支撑牵引装置的结构及伸缩过程示意图;
图4为前半体固定在伤员身体前侧的状态示意图;图5为指针从上半体滑槽中向外引出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附图标记说明1——颈托2——胸背夹3——上支撑体4——下支撑体5——螺纹推杆6——开口7——加压螺母8——承压孔9——滑柱10——滑孔11——弹簧 12——凹部13——压力刻度 14——压力指针15——滑槽本实用新型由前、后半体对合而成,各半体主要由颈托、胸背夹及连接二者的支撑牵引装置组成,前、后半体的组成结构大致相同,只是在颈托及胸背夹的形状等处有所不同,以便更好地与人的身体相吻合,使其固定舒适、可靠,在此我们就以前半体为例对其结构进行描述(后半体结构以此类推)。
如图1、图2所示的前半体,它主要由颈托1、胸背夹2和支撑牵引装置组成。如图3所示,支撑牵引装置由上支撑体3和下支撑体4组成,上、下支撑体均呈长方体状,两者的贴合面为平面,上、下支撑体的两端分别与颈托1、胸背夹2铰接相连,两两之间设有相对应的铰接支座,下支撑体4内设有用于推动上支撑体3的螺纹推杆5,下支撑体4的外表面上开设有与螺纹推杆5相对应的开口6,开口6内设有套装在螺纹推杆5上并通过旋转带动其上下移动的加压螺母7,加压螺母7的一侧从开口中向外探出一定距离,以便于手指肌肉带动其旋转,上支撑体3上设有与螺纹推杆5相对应的承压孔8,螺纹推杆5从承压孔8插入上支撑体3内,螺纹推杆5纵向设置,上支撑体3的底部设有向下纵向延伸的滑柱9,滑柱9为两根,分列于螺纹推杆5的两侧,下支撑体4的两侧开设有与上半体滑柱9相适配的滑孔10,滑孔10贯通下支撑体的顶部和底部,滑柱9插入滑孔10内实现上、下支撑体的活动连接,上、下支撑体可沿滑柱平稳地相对滑动。螺纹推杆5与上支撑体3之间设有弹簧11,弹簧11套装在位于上支撑体承压孔内的螺纹推杆5的顶部,一端与螺纹推杆5相抵,另一端与上支撑体3相抵,这样旋转加压螺母就可通过螺纹推杆挤压弹簧压缩,进而推动上支撑体向上运动,弹簧的设置避免了整个固定架太过僵硬,在保证有效牵引的前提下,可起到很好的缓冲作用,较现有的各种颈托具有突出的有益效果。上支撑体3的外表面上设有一深至承压孔的凹部12,其内部四周呈斜壁状,凹部12的右侧设有压力刻度13,螺纹推杆5上设有与之相对应的压力指针14,凹部12的纵向长度与压力指针14的上下移动范围相适配。
如图4所示,完整的固定支架由前、后两半体组成,使用时分别固定在伤员身体的前后两侧,前、后胸背夹通过粘带或按扣连接固定,通过调节可适用于不同体型的伤员。
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最佳实施方式,任何人在本发明的启示下都可得出其他各种形式的产品。例如上支撑体的外表面上设置一贯通至承压孔8的滑槽15,螺纹推杆5上的压力指针14折弯后经滑槽向外引出(如图5所示)。但不论在形状或结构上作任何变化,凡是由颈托、胸背夹及连接两者的支撑牵引装置组成的颈部损伤固定支架,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查看更多专利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