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鸽—汇聚行业精英
  • 联系客服
  • 帮助中心
  • 投诉举报
  • 关注微信
400-006-1351
您的问题早鸽都有答案
3000+专业顾问
搜索
咨询

土壤打孔器的制造方法

  • 专利名称
    土壤打孔器的制造方法
  • 发明者
    屈涛, 杨晓清, 楼爱玲, 崔继武, 吴默涵, 张爰浩, 段晓兰, 赵慧
  • 公开日
    2015年3月18日
  • 申请日期
    2014年10月14日
  • 优先权日
    2014年10月14日
  • 申请人
    屈涛
  • 文档编号
    A01C5/04GK204206742SQ201420589698
  • 关键字
  • 权利要求
    1.一种土壤打孔器,其特征在于打孔器由结构相同的第一主体及与第一主体通过铆钉相活动铆接在一起的第二主体构成,其中,每一个主体包括手握部、与手握部相垂直的钳臂、焊接于钳臂下端的铆接部、及焊接于钳臂末端的半弧形刨部,铆钉嵌套于铆接部,每一个半弧形刨部上端垂直向外延伸扁平的挡止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土壤打孔器,其特征在于第一主体的钳臂和第二主体的钳臂之间活动连接有限位部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土壤打孔器,其特征在于第一主体的半弧形刨部和第二主体的半弧形刨部之间活动连接有限位部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土壤打孔器,其特征在于半弧形刨部的底端为锯齿状
  •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农业土壤专用打孔器,尤指一种土壤打孔器
  • 具体实施方式
    的附图标号说明
  • 专利摘要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土壤打孔器,打孔器由结构相同的第一主体及与第一主体通过铆钉相活动铆接在一起的第二主体构成,其中,每一个主体包括手握部、与手握部相垂直的钳臂、焊接于钳臂下端的铆接部、及焊接于钳臂末端的半弧形刨部,铆钉嵌套于铆接部,且每一个半弧形刨部上端向外垂直延伸扁平的挡止部。本实用新型通过于半弧形刨部设有挡止部,可以有效控制打孔器开孔的深度,且半弧形刨部底端为锯齿状,更利于半弧形刨部插入土壤里,减轻了人们操作打孔器的下压力,提高了工作效率,且打孔器通过设置两个半弧形刨部,既控制了开孔的大小,又方便了取土和放土。
  • 专利说明
    土壤打孔器
  • 专利详情
  • 全文pdf
  • 权力要求
  • 说明书
  • 法律状态
土壤打孔器的制造方法 [0002]地膜即地面覆盖薄膜,通常是透明或黑色PE薄膜,也有绿、银色薄膜,是用于地面覆盖,以提高地壤温度,保持土壤水分,抑制杂草,促进作物生长。维持土壤结构,防止害虫侵袭作物和某些微生物引起的病害植物生长的功能。 [0003]现有技术中,针对本地区主栽作物加工辣椒、加工番茄钵盘育苗,移栽时由于根系带有育苗基质,根部较大,移栽的地块面积较小,不利于机械作业,为便于种苗移栽,提高成活率和工作效率而设计的。两个半弧形刨部形成的圆筒打孔器的大小可以根据种苗根系的大小设置。本打孔器也可以适用于马铃薯、红薯等块根(茎)的播种。 [0004]使用常规的地膜打孔装置,利用打孔装置尖锐的穿刺头直接穿透地膜,这种打孔方式存在着一些隐患,在打较小孔的地膜时不明显,当需要打出在且深的地膜孔时,使用穿刺头直接刺穿地膜,形成的地膜的撕裂口呈不规则的放射状,这些不规则的撕裂口在受到外力时极易扩大,例如为了穿刺头刺得更深,将穿刺头旋转刺入,但由于撕裂口呈发散状,穿刺头带动与其接触的地膜,然后这些地膜孔受力沿放射状的开口继续扩大,如此便无法形成需要的规则的圆形地膜孔。 [0005]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新的土壤打孔器,以克服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0006]针对前景技术中面临的种种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控制开孔的大小及深度的土壤打孔器。
[0007]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一种土壤打孔器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土壤打孔器,其由结构相同的第一主体及与第一主体通过铆钉相活动铆接在一起的第二主体构成,其中,每一个主体包括手握部、与手握部相垂直的钳臂、焊接于钳臂下端的铆接部、及焊接于钳臂末端的半弧形刨部,铆钉嵌套于铆接部,每一个半弧形刨部上端向外垂直延伸扁平的挡止部。
[0008]进一步地,第一主体的钳臂和第二主体的钳臂之间活动连接有限位部。
[0009]进一步地,第一主体的半弧形刨部和第二主体的半弧形刨部之间活动连接有限位部。
[0010]进一步地,半弧形刨部的底端为锯齿状。
[0011]本实用新型的特点是:打孔器通过于半弧形刨部设有挡止部,可以有效控制打孔器开孔的深度,且半弧形刨部底端为锯齿状,更利于半弧形刨部插入土壤里,减轻了人们操作打孔器的下压力,提高了工作效率,且打孔器通过设置两个半弧形刨部,既控制了开孔的大小,又方便了取土和放土。
[0012]为便于贵审查委员能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形状、特征及其功效皆能有进一步的认识与了解,并结合实施例与附图作详细说明。




[0013]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土壤打孔器的结构简图;
[0014]图2为图1的底视剖示图。
[0015]
[0016]1-第一主体;11_手握部;12_钳臂;13_铆接部;14_半弧形刨部;15挡止部;2-第二主体;21_手握部;22_钳臂;23_铆接部;24_半弧形刨部;25_挡止部;3_铆钉;4_限位部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一种土壤打孔器。
[0018]请参阅图1和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土壤打孔器。打孔器由结构相同的第一主体I及与第一主体I通过铆钉3相活动铆接在一起的第二主体2构成。
[0019]第一主体I包括手握部11、与手握部11相垂直的钳臂12、焊接于钳臂12下端的铆接部13、及焊接于钳臂12末端的半弧形刨部14。其中,半弧形刨部14的底端为锯齿状,半弧形刨部14顶表面侧向向外延伸形成半弧形的挡止部15,挡止部15与其相连接的半弧形刨部14相垂直。
[0020]第二主体2包括手握部21、与手握部21相垂直的钳臂22、焊接于钳臂22下端的铆接部23、及焊接于钳臂22末端的半弧形刨部24。其中,半弧形刨部24的底端为锯齿状,半弧形刨部24顶表面侧向向外延伸形成半弧形的挡止部25,挡止部25与其相连接的半弧形刨部24相垂直。
[0021]铆钉3嵌套于第一主体I之铆接部13和第一主体2之铆接部23,使得第一主体I和第二主体2可以相对向位移。
[0022]第一主体I的钳臂12和第二主体2的钳臂22之间活动连接有限位部3,该限位部3可以限止第一主体I和第二主体2无限位移。
[0023]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于第一主体I的半弧形刨部14和第二主体2的半弧形刨部24之间活动连接有所述限位部3。
[0024]在操作时,握住打孔器的第一主体I之手握部11和第二主体2之手握部21,第一主体I之半弧形刨部14和第二主体2之半弧形刨部24闭合从而形成桶状圆环,插入土壤中,然后土壤进入第一主体I之半弧形刨部14和第二主体2之半弧形刨部24之间,接着握住打孔器的第一主体I之手握部11和第二主体2之手握部21把整个打孔器抽出,反方向分离第一主体I和第二主体2,今第一主体I之半弧形刨部14和第二主体2之半弧形刨部24通过铆钉3活动,从而处于分开状态,这时土壤被取出,得到种植孔,再把种子放进去,至此完成作物的种植。
[0025]本实用新型的土壤打孔器可以用于播种加工辣椒、加工番茄等育苗移栽;也可以用作地膜马铃薯的土壤打孔。
[0026]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一种土壤打孔器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打孔器通过于半弧形刨部设有挡止部,可以有效控制打孔器开孔的深度,且半弧形刨部底端为锯齿状,更利于半弧形刨部插入土壤里,减轻了人们操作打孔器的下压力,提高了工作效率,且打孔器通过设置两个半弧形刨部,既控制了开孔的大小,又方便了取土和放土。
[0027]以上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具体实施例。应当理解,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无需创造性劳动就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构思作出诸多修改和变化。因此,凡本【技术领域】中技术人员依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通过逻辑分析、推理或者有限的实验可以得到的技术方案,皆应在由权利要求书所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查看更多专利详情

下载专利文献

下载专利

您可能感兴趣的专利

专利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