搅拌沼气罐体的制作方法[0002]沼气主要是依靠人畜粪便、秸杆、污水等各种有机物在密闭的沼气罐内,在厌氧条件下发酵,通过沼气发酵微生物分解转化,从而产生沼气。[0003]在沼气罐内具有液体、杂质、固体和多种发酵微生物,为了使沼气罐内的发酵菌与液体、杂质、固体等有机物搅拌均匀,通常在罐体内设有搅拌器,搅拌器在电机的带动下转动,从而搅拌沼气罐内的原料和发酵菌。但是,一方面,搅拌器通常需要电能带动其转动,因此,需要消耗电能,成本高,另一方面,搅拌器通常位于沼气罐的上部或者中部,仅能搅拌上部和中部的物质,而沼气罐底部的物质则很难得到充分的搅拌,因此,搅拌效果差。实用新型内容[0004]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的沼气罐体依靠搅拌器进行搅拌,消耗能量大、成本高,搅拌效果差的缺陷,提供一种消耗能量小,成本低,搅拌效果好的搅拌沼气罐体。[000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搅拌沼气罐体,包括罐体和进料管道,进料管道包括主管道和一组分支管道,主管道垂直于罐体底部,一组分支管道分别与主管道下端连通,分支管道与罐体底部之间设有夹角或者平行,分支管道的开口靠近罐体底部。[0006]采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搅拌沼气罐体,进料管道包括主管道和一组分支管道,主管道和分支管道用于加入原料,将原料输送至罐体内;主管道垂直于罐体底部,一组分支管道分别与主管道下端连通,原料从主管道加入,经过分支管道加入至罐体底部;分支管道与罐体底部平行或者之间设有夹角,分支管道的开口靠近罐体底部,原料从分支管道流出,由于主管道垂直于罐体底部设置,分支管道与罐体底部平行或者之间设有夹角,分支管道的开口靠近罐体底部,原料经过主管道的管口加料经过垂直的加速度,流入分支管道,依靠惯性力量从分支管道冲出,将沉入罐体底部的杂质、固体和发酵菌向上冲起,向上冲起的原料再进一步搅拌罐体内部的原料和发酵菌,从而实现搅拌功能;从而,在此基础上,可适当降低搅拌器的功率,降低能量消耗,降低成本,并且搅拌效果相对于现有的只利用搅拌器搅拌的罐体而言,搅拌效果好。[0007]进一步,所述的分支管道设有四个。从四个方向实现搅拌功能,搅拌效果更好。
[0008]进一步,所述的分支管道与罐体底部之间设有夹角,夹角为10-45°。在实现原料从主管道经过分支管道流出时,受到阻力最小,保持原有的惯性情况下,又能将罐体底部的固体向上冲起,避免向下的冲击力。
[0009]再进一步,所述的分支管道的管口下边沿与罐体底部接触。保证原料加入至罐体底部,将罐底的固体向上冲起,搅拌。
[0010]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进一步说明:
[0011]图1是本实用新型搅拌沼气罐体实施例的示意图。
[0012]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搅拌沼气罐体,包括罐体I和进料管道,进料管道包括主管道2和一组分支管道3,主管道2垂直于罐体I罐底,一组分支管道3分别连接于主管道2下端,分支管道3的开口靠近罐体I罐底;所述的分支管道3设有四个;所述的分支管道3与罐体I罐底之间设有夹角,夹角为10-45° ;所述的分支管道3的管口下边沿与罐体I罐底接触。
[0013]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分支管道3与罐体I罐底之间的夹角为30°,罐体I上设有密封盖,主管道2穿过密封盖,且主管道2的管口位于密封盖上,罐体I的上部与罐壁呈45°夹角设有搅拌器4。在使用时,人畜粪水、秸杆等原料从主管道2的管口加入,原料经过垂直于罐底的主管道2流入主管道2下端的分支管道3,具备加速度,从分支管道3的管口冲出,由于冲出时具备惯性,因此,将罐体I罐底的固体和杂质冲起,起到向上的搅拌作用,冲起的原料进一步搅拌罐体I内部的原料和发酵菌,同时,可开启搅拌器4,从上部搅拌。
[0014]当然,若罐体I上去掉搅拌器4,分支管道3与罐体I罐底平行,分支管道3与罐体I罐底的夹角为10°、15°、20°、25°、35°、40°或45°,分支管道3的管口下边沿与罐体I罐底有一定高度,均在保护范围之内。
[0015]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结构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实用新型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
搅拌沼气罐体制作方法
- 专利详情
- 全文pdf
- 权力要求
- 说明书
- 法律状态
查看更多专利详情
下载专利文献

下载专利
同类推荐
-
余平余平于明勇张栩张栩黄天祥, 黄慧敏
您可能感兴趣的专利
-
吕雪军顾国勋, 顾超顾国勋, 顾超顾国勋, 顾超顾国勋, 顾超顾国勋, 顾超
专利相关信息
-
颜培江, 赵立伟颜培江, 赵立伟颜培江陈文宇, 廖光吉陈文宇, 廖光吉郭建刚, 陈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