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一种真空采血负压显示装置及多功能真空静脉采血器的制作方法近年来广泛使用的真空静脉采血器是一种在临床替代传统针管采血的主要采血器械,与传统针管采血相比,具有很多优点和进步,因此说它是静脉采血领域的一次革命与飞跃也不过分,进而在多年的临床使用上受到了世界各国医生和患者的普遍认可和欢迎。 但是,正是因为真空静脉采血器的大量临床使用,除了它具有诸多优点外,还发现它存在两个难以解决的技术缺陷,给临床采血工作带来了诸多不便和增加少数病人在采血时,因护士的误判导致二次穿刺静脉而带来了不必要的痛苦和恐惧。上述所说的第一个缺陷,当因某种原因导致病人血容量或静脉压力弱及血液粘稠度变高的病人(例如贫血病人、失血病人、老年人、三高人群)采血时,会出现静脉血回流不畅,血液不能顺利通过不锈钢针体和针柄部分而流入到透明采血软管内,使护士根本不能观察到血线,即而引起采血护士的判断困难,无法确定什么原因引起的静脉回流不好,是病人原因引起的,还是针头未进入静脉血管内没有回血,或者是针头刺穿整个血管导致血液难以回流。以上三种情况,有时即使是经验丰富的老护士,也存在判断困难的问题,但如果是第一种原因引起,而护士误判为第二或第三种原因引起的,必导致重新扎静脉,这样不但额外增加了病人不必要的痛苦,同时也增加了护士的采血时间,如果此种现象连续二次以上不能成功采血,一方面影响患者的情绪和护士门的自信心,另一方面影响在患者家属心目中威信。对于上述采血时不容易出现满意回血的少数患者群体,在若干年以前的针管采血年代,因在采血时如果见不到回血,护士们可以通过回抽针管内的针芯,形成人工负压将血液顺利抽出,但因现在的真空静脉采血器在未将穿刺针刺入真空采血管之前,其穿刺针上固定密封的橡胶套,整个采血器只有静脉穿刺针针头与外界相通的,而采血器内的空气容积只有O. 3毫升左右,相对较小,平时在采血器内是一种与空气相通的常态压力,也就是一个大气压,而一旦针头刺入静脉血管内,与静脉血接通,此时采血器内的常态压力因受静脉压的影响,必将血液压注到采血针内腔和/或部分针柄内,但此时采血器的常态压力虽然变成了正向压力,因血液流速过慢或者压差较小,即不能将O. 3毫升左右的空气压缩到可使血液流入透明采血软管内而被护士发现的状态,更不能使采血软管因扩张内径而使血液流入透明软管。经实际磨开采血针体和切开塑料针柄孔,并用10倍放大镜观察其血液流入采血针和塑料针柄内孔的情况发现,经烘干箱烘干,只要采血针刺入血管内,血液都可以流入采血针总长加上塑料针柄总长度之和过半的距离,甚至个别的只差几毫米的距离即可注入透明采血软管而被护士观察到回血,此种现象的出现,即是一种遗憾,也是一种无奈。针对上述缺陷目前主要采用解决办法,因为采血器的硬件不具有扩张变形能力, 而静脉的压力太小,不能将采血器上的透明采血软管扩张,而且真空静脉采血器在穿刺针没有刺入真空采血管时,固定在穿刺针上的保护橡胶套是封闭的,总之这些都是无法改变的。而解决的办法可在真空静脉采血器制造时,设计加入一段具有理想弹性的软管,该弹性软管具有满意的低压变形特性,即使在给上面提到的少数特殊病人群体采血时,也具有相当于0.01毫升(是血液能够顺利流动到透明采血软管的最大毫升量)血液容积的扩张变形量,从而消除血液不能顺利流入到透明采血软管的内阻因素,即可确保血液能够顺利流入到透明采血软管最短5mm的长度处,实现护士方便看到回血的目的,但在实施上因功能单一和增加较高的成本,不易实现广泛推广。第二个缺陷,就是现在真空采血管,从外观上观察,根本无法判断管内有无负压存在,当临床采血时,护士将穿刺针刺入真空采血管内,一旦无血液经透明采血管流入到真空采血管内,必导致护士难以正确判断,是真空采血管在生产、运输、保存的某个环节出现了真空消失而导致无负压存在,还是静脉内的针头因固定不好或病人的误动,使针尖脱离了血管,另外的第三种可能,就是第二种原因导致针头刺穿了整个血管,上述三种原因皆不能使血液经采血软管而进入真空采血管内。其结果又是一个难以做出正确判断的难题,而临床上采血时,一旦遇到此情况发生,护士的第一个动作就是旋转静脉针头的角度,如还无血液流出,护士就会另取一支带针头的针管刺入真空采血管内用抽动针芯的方法来判断采血管内有无负压,不管护士的判断对错与否,其结果都是增加了护士的工作量和延长了护士的采血时间。最佳的改造方案应是当采血穿刺针刺入真空采血管的瞬间,就能使护士立即感觉到采血管内负压是否消失,如果是负压消失,就立即重新更换一支新的真空采血管,如果还是负压消失(此种现象往往在同一批次的产品中,出现的概率是很大的),那就再更换第三支真空采血管,而其速度和操作的方便性都是最佳的。如果新换上的真空采血管有正常的负压存在,并有血液流入真空采血管内,那就进入下步的正常采血程序,如果还是无血液流出,护士就可果断重新选静脉二次采血,这时可以确定是针头与血管的问题。为能够解决上述缺陷,本申请提供一种在不改变现有真空静脉器所具有的优点、 提高采血效率、而且使用时无须增加任何多余动作、对少数特殊病人群体皆可观察到回血, 并能够瞬间显示有无负压的真空采血负压显示装置及多功能真空静脉采血器。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为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面、 易于制作,而且使用时无须增加任何多余动作、对少数特殊病人群体皆可观察到回血,并能够瞬间显示有无负压、提高采血效率的真空采血负压显示装置及多功能真空静脉采血器。本实用新型为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真空采血负压显示装置,包括与采血软管连接的管座、与穿刺针组件连接的穿刺针座,所述管座和穿刺针座内均设有孔,其特征在于所述管座和穿刺针座之间还设有与真空容器连通后显示有负压的负压显示室,所述负压显示室分别与管座和穿刺针座的孔相连通。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如下技术措施所述管座和穿刺针座为一体结构。所述管座和穿刺针座米用分体结构,所述管座与穿刺针座米用插接结构。[0015]所述负压显示室包括设置在管座上的负压腔,所述负压腔的外侧套装有弹性软管,其两端分别密封固定在管座和穿刺针座上,所述弹性软管与管座上的负压腔形成密闭的负压显示室。所述负压腔至少设置在管座的一侧壁上,所述负压腔的深度大于管座的壁厚。所述负压腔至少设置在管座的一侧壁上,所述负压腔的深度小于管座的外径,且在负压腔的底部两端分别设有与管座和穿刺针座孔相连通的孔,形成负压通路。所述负压腔为环形腔,环形负压腔两端设有与管座内孔相连通的内孔,进而形成负压通路。所述管座和穿刺针座采用分体结构,在管座和穿刺针座之间直接套装有弹性软管,所述弹性软管的内腔形成负压显示室。所述负压腔的上端部设有便于弹性软管套装的坡面。本实用新型为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多功能真空静脉采血器,包括采血针组件、采血软管、刺穿针组件以及真空采血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该真空静脉采血器还包括采用上述负压显示装置。本实用新型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本装置是利用负压显示室来判定真空容器内是否含有负压,进而排查不回血或者血液不能顺利流入真空容器内的原因。判断真空容器内负压是否存在时,本装置只要与真空容器连通,瞬间就可以感知或者观察到由于负压存在而带来的变化,从而可以更加直观、方便的判断真空容器内负压情况,因此本装置可广泛应用于利用负压提出液体的技术领域,更可以广泛应用到真空静脉采血器上,为此设计一种多功能真空静脉采血器,该多功能真空静脉采血器更便于护士的采血操作、节约采血时间和提高采血效率。另外本实用新型还具有结构简单、设计合理、易于制造、成本低廉等优点。图I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I的立体分解图;图3是管座与穿刺针座一体结构示意图;图4是穿刺针座结构示意图;图5至图13是管座的结构示意图;图14是管座与穿刺针座之间直接安装有弹性软管结构示意图;图15是多功能真空静脉采血器结构示意图;图16是现有真空静脉采血器结构示意图。图中1、管座;1_1、负压腔;1_2、孔;1_3、坡面;1_4、孔;1_5、凸台;2、穿刺针座; 2-1、孔;3、负压显示室;3-1、弹性软管;4、采血针组件;5、采血软管;6、刺穿针组件;7、真空采血管。为能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发明内容、特点及功效,兹例举以下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0034]请参阅图I、图2和图4, 一种真空米血负压显不装置,包括与米血软管连接的管座 I、与穿刺针组件连接的穿刺针座2,所述管座I和穿刺针座2内均设有孔1-4,所述管座I 和穿刺针座2之间还设有与真空容器连通后显示有负压的负压显示室3,所述负压显示室 3分别与管座I和穿刺针座2的孔相连通,形成负压回路,本装置是利用负压显示室来判定真空容器内是否含有负压,进而排查不回血或者血液不能顺利流入真空容器内的原因。判断真空容器内负压是否存在时,将在本装置只要与真空容器连通,瞬间就可以感知或者观察到由于负压存在而带来的变化,从而可以更加直观、方便的判断真空容器内负压情况,因此本装置可广泛应用于利用负压提出液体的技术领域,更可以广泛应用到真空静脉采血器上,从而进一步提高真空静脉采血器优点,更便于护士的采血操作、节约采血时间和提高采血效率。上述结构中,请参阅图3,所述管座I和穿刺针座2既可以采用一体结构;也可以采用分体结构,所述管座I与穿刺针座2采用插接结构,采用插接结构既方便又容易,而且还可以实际需要合理更换穿刺针组件。上述结构中,请参阅图2,所述负压显示室3包括设置在管座I上的负压腔1-1, 所述负压腔1-1的外侧套装有弹性软管3-1,该弹性软管可以选用医用硅胶、橡胶、乳胶、聚酯、PVC等材料制成,所述弹性软管3-1与管座上的负压腔1-1形成密闭的负压显示室3。上述结构的负压腔可以设计成不同的结构形式如下请参阅图5和图6,所述负压腔1-1设置在管座的一侧壁上,所述负压腔1-1的深度大于管座I的壁厚,进而使得管座内部的孔1-4裸露在负压腔内,与穿刺针座的孔2-1形成负压回路;在管座I的下端部也还可以设凸台。请参阅图7和图8,所述负压腔1-1也可以设置在管座的两侧,并成对称分布,两侧的负压腔1-1的深度分别大于管壁的厚度,所述两负压腔通过管座I内部的孔1-4相连通,两侧形成条状支撑筋,即能保证内构件的采血通路和连接固定,又形成了足够的负压室有效空间;在管座I的下端部也还可以设凸台1-5。请参阅图9至图11,所述负压腔1-1至少设置在管座I的一侧壁上,所述负压腔 1-1的深度小于管座的外径,且在负压腔1-1的底部两端分别设有与管座I和穿刺针座2孔相连通的孔1-2,形成负压通路;在管座I的下端部也还可以设凸台1-5。请参阅图12和图13,所述负压腔1-1为环形腔,环形负压腔两部设有与管座内 1-4相连通的孔1-2,进而形成负压通路,所述孔1-2可以是一个贯通孔。请参阅图14,在保证弹性软管特殊要求和增加真空采血管的额外负压值,负压显示室可以做成中空状,即在管座I和穿刺针座2之间直接套装弹性软管,弹性软管内腔即为负压显示室。为了便于套装弹性软管的套装,在所述负压腔1-1的上端部设有坡面1-3,该坡面还便于在弹性软管的收缩变形。将上述负压显示装置运用在真空静脉采血器上,从而构成一种多功能真空静脉采血器,请参阅图15和图16,该多功能真空静脉采血器主要包括采血针组件4、采血软管5、刺穿针组件6以及真空采血管7,上述结构中采血针组件主要包括采血针、针柄以及保护套, 所述穿刺针针组件主要包括穿刺针和密封橡胶套,上述结构均属于现有技术,再此不做更详细的结构描述,所述该真空静脉采血器还包括采用上述负压显示装置。[0045]本申请人是一位退休的老中医,经过长时间攻关,多次失败,历时三年时间,最终研制成功了 “真空采血负压显示装置”,该负压显示装置可以使难见回血的特殊少数病人群体皆可见到回血,并在插入真空采血管得瞬间显示有无负压。并且将该“真空采血负压显示装置”运用到“多功能真空静脉采血器”上,在不改变现有真空静脉采血器的情况下,彻底解决了现有的真空静脉采血器存在的两个缺陷,并减轻了护士的工作量,缩短了采血时间,避免因护士误判给病人造成了不必要的额外采血痛苦和恐惧。采用上述的真空静脉采血器具有如下功能和优点I、在主流病人群采血时,可能增加回血量,通过透明采血软管,可以看到血线长度显著变长;2、在上面提到的采血时,对现有采血器观察不到回血的少数特殊病人群体,可使其绝大多数病人出现令人满意的回血,便于护士的观察和判断;3、当穿刺针刺入真空采血管内,如果管内负压正常,即可看到负压室上的弹性软管会瞬间出现显著的凹陷变形,进而可以判断负压存在,这样判断既简便、快捷、准确,又一目了然。4、当穿刺针刺入真空采血管内的瞬间,即便是不用眼睛观察,也可以用指腹轻轻放置在负压腔上,这样在瞬间指腹可以感知道弹性软管的瞬间凹陷变形,进而判断真空采血管内的负压是否正常。本发明在实施过程中,所用原料成本低廉,按市场原料价格在3飞分钱来算,只具有2分钱差价,其原因是材料成本的不同所引起的,本实用新型制造简单、组装方便快捷等特点,在实际采血时,即无血液在负压显示装置内存留凝固现象,更无血液的二次污染的风险。带有负压显示装置的多功能真空静脉采血器与现有的真空静脉采血器相比,其总长度一样,双头针一样,透明采血软管一样,从远处看其外观几乎一样,所不同的是用负压显示装置彻底取代了现有真空采血器上针头与软管之间的连接座,并且不改变现有真空采血器其它部件结构和规格,易于推广应用。多功能真空静脉采血器在临床实际采血时,其方法与现有的方法一模一样,不用增加任何额外动作,所以不改变护士的操作程序和已经养成的采血习惯,因而给护士的使用带来极大的方便,更容易让护士掌握使用方法,操作简单方便,而且更加直观、一看就懂, 拿来就用的特点,因此可以广泛推广应用。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施例,并非用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即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的内容所做的等效变化与修饰,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
一种真空采血负压显示装置及多功能真空静脉采血器制作方法
- 专利详情
- 全文pdf
- 权力要求
- 说明书
- 法律状态
查看更多专利详情
下载专利文献

下载专利
同类推荐
-
刘玉花刘梦龙峰 华, 杜连军峰 华, 杜连军峰 华, 杜连军峰 华, 杜连军
您可能感兴趣的专利
-
张志强孔庆美, 王明珠洪范宗, 周金生洪范宗, 周金生吴林元
专利相关信息
-
吴林元滕少波, 滕腾钟永华, 陈跃森钟永华, 陈跃森郝鹏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