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鸽—汇聚行业精英
  • 联系客服
  • 帮助中心
  • 投诉举报
  • 关注微信
400-006-1351
您的问题早鸽都有答案
3000+专业顾问
搜索
咨询

弯曲机构制作方法

  • 专利名称
    弯曲机构制作方法
  • 发明者
    上野晴彦, 正木豊
  • 公开日
    2012年5月23日
  • 申请日期
    2011年3月30日
  • 优先权日
    2010年7月29日
  • 申请人
    奥林巴斯医疗株式会社
  • 文档编号
    A61B1/00GK102469919SQ201180003022
  • 关键字
  • 权利要求
    1.一种弯曲机构(81),其配设于基板(51)上,使弯曲部(13)朝上下左右方向弯曲,所述弯曲部(13)配设于插入体腔内的插入部(10)中,其中,所述弯曲机构(81)具备上下驱动部(83UD),其以自身的中心轴(83c)沿着所述插入部(10)的长度方向的方式配设于所述基板(51)的表面(51c),产生使所述弯曲部(1 朝上下方向弯曲的上下驱动力;左右驱动部(83LR),其以自身的中心轴(83c)沿着所述长度方向且在与所述长度方向正交的正交方向上与所述上下驱动部(83UD)相邻的方式配设于所述表面(51c),产生使所述弯曲部(1 朝左右方向弯曲的左右驱动力;上下旋转部(85UD),其配设于所述表面(51c)侧,与所述上下驱动部(83UD)连接,通过所述上下驱动力而旋转;左右旋转部(85LR),其以在所述正交方向上与所述上下旋转部(85UD)相邻的方式配设于所述表面(51c)侧,与所述左右驱动部(83LR)连接,通过所述左右驱动力而旋转,上下操作线缆(500UD),其卷绕于所述上下旋转部(85UD)上,从所述上下旋转部 (85UD)朝所述基板(51)的背面(51d)延伸,在所述背面(51d)沿所述长度方向配设,并与所述弯曲部(1 连接,在所述上下旋转部(85UD)通过所述上下驱动力而旋转时,所述上下操作线缆(500UD)牵引所述弯曲部(13),使所述弯曲部(13)朝上下方向弯曲;左右操作线缆(500LR),其卷绕于所述左右旋转部(85LR)上,从所述左右旋转部 (85LR)朝所述背面(51d)延伸,在所述背面(51d)沿所述长度方向配设,并与所述弯曲部 (13)连接,在所述左右旋转部(85LR)通过所述左右驱动力而旋转时,所述左右操作线缆 (500LR)牵引所述弯曲部(13),使所述弯曲部(1 朝左右方向弯曲;和保持部(101),其在所述上下操作线缆(500UD)和所述左右操作线缆(500LR)朝所述背面(51d)延伸时,按照如下的方式对从所述上下旋转部(85UD)延伸出的所述上下操作线缆 (500UD)和从所述左右旋转部(85LR)延伸出的所述左右操作线缆(500LR)进行保持使所述上下操作线缆(500UD)从所述上下旋转部(85UD)延伸到配设有所述左右旋转部(85LR) 的一侧的所述背面(51d),使所述左右操作线缆(500LR)从所述左右旋转部(85LR)延伸到所述上下旋转部(85UD)侧的所述背面(51d),并且与所述上下操作线缆(500UD)交叉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弯曲机构(81),其中,所述上下驱动部(83UD)和所述左右驱动部(83LR)具有相同的形状, 所述上下旋转部(85UD)具有上下轴承部(851UD),其供所述上下驱动部(83UD)的驱动轴(83c)嵌入;和上下卷绕部(853UD),其与所述上下轴承部(851UD)形成为一体,具有比所述上下轴承部(851UD)和所述上下驱动部(83UD)大的直径,用于卷绕所述上下操作线缆(500UD), 所述左右旋转部(85LR)具有左右轴承部(851LR),其供所述左右驱动部(83LR)的驱动轴(83c)嵌入;和左右卷绕部(853LR),其与所述左右轴承部(851LR)形成为一体,具有比所述左右轴承部(851LR)和所述左右驱动部(83LR)大的直径,用于卷绕所述左右操作线缆(500LR),所述上下卷绕部(853UD)和所述左右卷绕部(853LR)中的任意一方按照所述上下卷绕部(853UD)的一部分(853UDa)和所述左右卷绕部(853LR)的一部分(853LRa)在所述插入方向上重叠的方式,配设得比另一方更靠近所述驱动部(83UD,83LR)侧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弯曲机构(81),其中,在所述正交方向上,所述上下卷绕部(853UD)与所述左右轴承部(851LR)相邻,所述左右卷绕部(853LR)与所述上下轴承部(851UD)相邻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弯曲机构(81),其中,在所述上下卷绕部(853UD)的外周面(853d)形成有用于配设所述上下操作线缆 (500UD)的螺旋状的槽部(853e),在所述左右卷绕部(853LR)的外周面(853d)形成有用于配设所述左右操作线缆 (500LR)的螺旋状的槽部(853e)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弯曲机构(81),其中,所述保持部(101)具有上下限制部(103UD),其将所述上下操作线缆(500UD)的延伸方向限制成使所述上下操作线缆(500UD)从所述上下卷绕部(853UD)向相对于所述正交方向倾斜的所述上下卷绕部(853UD)的切线方向延伸;上下引导部(105UD),其通过插入受所述上下限制部(103UD)限制的所述上下操作线缆(500UD),防止所述上下操作线缆(500UD)和所述左右操作线缆(500LR)之间产生干涉, 所述上下引导部(105UD)按照使所述上下操作线缆(500UD)从所述上下卷绕部(853UD) 延伸到所述左右旋转部(85LR)侧的所述背面(51d)的方式,引导所述上下操作线缆 (500UD);左右限制部(103LR),其将所述左右操作线缆(500LR)的延伸方向限制成使所述左右操作线缆(500LR)从所述左右卷绕部(853LR)向相对于所述正交方向倾斜的所述左右卷绕部(853LR)的切线方向延伸;左右引导部(105LR),其通过插入受所述左右限制部(103LR)限制的所述左右操作线缆(500LR),防止所述上下操作线缆(500UD)和所述左右操作线缆(500LR)之间产生干涉, 所述左右引导部(105LR)按照使所述左右操作线缆(500LR)从所述左右卷绕部(853LR)延伸到所述上下旋转部(85UD)侧的所述背面(51d)并与所述上下操作线缆(500UD)交叉的方式,引导所述左右操作线缆(500LR);和支承部件(107),其固定于所述基板(51)上,对所述上下限制部(103UD)和所述左右限制部(103LR)进行支承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弯曲机构(81),其中,所述上下引导部(105UD)和所述左右引导部(105LR)是可弯曲的软质部件7.一种弯曲机构(81),其配设于基板(51)上,使弯曲部(13)弯曲,所述弯曲部(13) 配设于插入体腔内的插入部(10)中,所述弯曲机构(81)具备驱动部(83UD),其以自身的中心轴(83c)沿着所述插入部(10)的长度方向的方式配设于所述基板(51)的表面(51c),产生使所述弯曲部(13)弯曲的驱动力;旋转部(85UD),其配设于所述表面(51c)侧,与所述驱动部(83UD)连接,通过所述驱动力而旋转;操作线缆(500UD),其卷绕于所述旋转部(85UD)上,从所述旋转部(85UD)朝所述基板(51)的背面(51d)延伸,在所述背面(51d)沿所述长度方向配设,并与所述弯曲部(13)连接,在所述旋转部(85UD)通过所述驱动力而旋转时,所述操作线缆(500UD)牵引所述弯曲部(13),使所述弯曲部(13)弯曲;和保持部(101),其在所述操作线缆(500UD)朝所述背面(51d)延伸时,按照所述操作线缆(500UD)的一端(300U)侧和另一端(300D)侧交叉的方式对从所述旋转部(85UD)延伸出的所述操作线缆(300UD)进行保持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使弯曲部弯曲的弯曲机构
  • 背景技术
  •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的说明参照图1至图17,对本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为了简化图示,例如,如在图4中省略操作线缆400U、400D、400R、400L那样,在一部分附图中省略了构成部件的一部分另外,以下将插入部10的长度方向、把持部33的长度方向、基板51的长度方向、 操作线缆300UD、300LR、400U、400D、400R、400L的长度方向、驱动部83的轴方向以及旋转部 85的轴方向设为X轴方向另外,将与X轴方向正交的方向、把持部33的宽度方向以及基板51的宽度方向设为Y轴方向将与X轴方向和Y轴方向正交的方向设为Z轴方向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电动弯曲内窥镜1 (以下,简称内窥镜1)具备插入体腔内的插入部10、与插入部10的基端部连接并且操作内窥镜1的操作部30从末端部侧向基端部侧,插入部10具备末端硬质部11、弯曲部13以及可挠管部 15末端硬质部11的基端部与弯曲部13的末端部连接,弯曲部13的基端部与可挠管部15 的末端部连接末端硬质部11是插入部10的末端部,较硬弯曲部13通过后述的弯曲操作部33c的操作,例如,向上下左右的所希望的方向弯曲通过弯曲部13的弯曲,末端硬质部11的位置和朝向发生变化,将观察对象物捕捉在观察视野内,将照明光照明到观察对象物弯曲部13与穿插可挠管部15的内部的后述的操作线缆 400U、400D、400L、400R 连接可挠管部15具有所希望的挠性,通过外力发生弯曲可挠管部15是从操作部30 中的主体部31延伸出的管状部件操作部30具备延伸出可挠管部15的主体部31、与主体部31的基端部连接并且由操作内窥镜1的操作者把持的把持部33、以及与把持部33连接的通用软线(universal cord)35主体部31配设有处置器具插入口 31a处置器具插入口 31a与处置器具穿插通道 31b的基端部连接处置器具穿插通道31b在插入部10内从可挠管部15配设到末端硬质部11处置器具插入口 31a是用于将未图示的内窥镜用处置器具插入处置器具穿插通道 31b的插入口未图示的内窥镜用处置器具从处置器具插入口 31a插入处置器具穿插通道 31b,并插入至末端硬质部11侧并且,内窥镜用处置器具从配设于末端硬质部11的处置器具穿插通道31b的末端开口部31c突出通用软线35具备与未图示的视频处理器或光源装置连接的连接部35a
  • 专利详情
  • 全文pdf
  • 权力要求
  • 说明书
  • 法律状态
专利名称:弯曲机构的制作方法通常,例如,电动弯曲内窥镜具备插入体腔内的插入部和操作内窥镜的操作部。插入部具备具有挠性的可挠管部、会弯曲的弯曲部以及末端硬质部。操作部具有使弯曲部弯曲的弯曲机构。这种电动弯曲内窥镜,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得到公开。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医疗用机械手(Manipulator),其能够使驱动部的构造简单化,能够使医疗用机械手小型化。该医疗用机械手的弯曲机构具备与弯曲部连接的操作线缆、卷绕操作线缆的滑轮、以及与滑轮连接的例如电动机等驱动部。驱动部通过自身的驱动力使滑轮卷绕,牵引操作线缆使弯曲部弯曲。专利文献1 日本特开平8-224241号公报。
在上述的医疗用机械手中,为了使其小型化,驱动部的轴方向和插入部的长度方向配设在同一方向上。因此,操作线缆从滑轮伸出之后,呈大致90度弯曲,与弯曲部连接。因此,当从滑轮伸出的操作线缆被牵引时,在操作线缆上产生巨大的负载,操作线缆有可能发生断裂。因此,本发明是鉴于上述课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在不施加负担的情形下牵引操作线缆的小型的弯曲机构。本发明的弯曲机构的一个技术方案是一种弯曲机构,其配设于基板上,使弯曲部朝上下左右方向弯曲,所述弯曲部配设于插入体腔内的插入部中,其中,所述弯曲机构具备上下驱动部,其以自身的中心轴沿着所述插入部的长度方向的方式配设于所述基板的表面,产生使所述弯曲部朝上下方向弯曲的上下驱动力;左右驱动部,其以自身的中心轴沿着所述长度方向且在与所述长度方向正交的正交方向上与所述上下驱动部相邻的方式配设于所述表面,产生使所述弯曲部朝左右方向弯曲的左右驱动力;上下旋转部,其配设于所述表面侧,与所述上下驱动部连接,通过所述上下驱动力而旋转;左右旋转部,其以在所述正交方向上与所述上下旋转部相邻的方式配设于所述表面侧,与所述左右驱动部连接,通过所述左右驱动力而旋转,上下操作线缆,其卷绕于所述上下旋转部上,从所述上下旋转部朝所述基板的背面延伸,在所述背面沿所述长度方向配设,并与所述弯曲部连接,在所述上下旋转部通过所述上下驱动力而旋转时,所述上下操作线缆牵引所述弯曲部,使所述弯曲部朝上下方向弯曲;左右操作线缆,其卷绕于所述左右旋转部上,从所述左右旋转部朝所述背面延伸, 在所述背面沿所述长度方向配设,并与所述弯曲部连接,在所述左右旋转部通过所述左右驱动力而旋转时,所述左右操作线缆牵引所述弯曲部,使所述弯曲部朝左右方向弯曲;和保持部,其在所述上下操作线缆和所述左右操作线缆朝所述背面延伸时,按照如下的方式对从所述上下旋转部延伸出的所述上下操作线缆和从所述左右旋转部延伸出的所述左右操作线缆进行保持使所述上下操作线缆从所述上下旋转部延伸到配设有所述左右旋转部侧的所述背面,使所述左右操作线缆从所述左右旋转部延伸到所述上下旋转部侧的所述背面,并且与所述上下操作线缆交叉。本发明的弯曲机构的一个技术方案是一种弯曲机构,其配设于基板上,使弯曲部弯曲,所述弯曲部配设于插入体腔内的插入部中,所述弯曲机构具备驱动部,其以自身的中心轴沿着所述插入部的长度方向的方式配设于所述基板的表面,产生使所述弯曲部弯曲的驱动力;旋转部,其配设于所述表面侧,与所述驱动部连接,通过所述驱动力而旋转;操作线缆,其卷绕于所述旋转部上,从所述旋转部朝所述基板的背面延伸,沿所述长度方向与所述弯曲部连接,在所述旋转部通过所述驱动力而旋转时,所述操作线缆牵引所述弯曲部,使所述弯曲部弯曲;和保持部,其在所述操作线缆朝所述背面延伸时,按照所述操作线缆的一端侧和另一端侧交叉的方式对从所述旋转部延伸出的所述操作线缆进行保持。图1是本实施方式的电动弯曲内窥镜的立体图。图2是基板的立体图。图3是弯曲机构配设在基板时的驱动部侧的弯曲机构的立体图。图4是弯曲机构配设在基板时的操作线缆侧的把持部的立体图。图5是弯曲机构配设在基板时的操作线缆侧的把持部的立体图。图6是以保持部作为中心的弯曲机构的立体图。图7是图6的主视图。图8是图6的俯视图。图9是从正面侧观察的弯曲机构的立体图。图10是操作线缆处于卷绕状态的旋转部的立体图。图11是从其他角度观察图10时的立体图。图12是操作线缆将要卷绕到旋转部上时的图。图13是表示长度L3、长度L4、弯曲半径R3和弯曲半径R4之间的关系的图。图14是说明操作线缆的一个端部的结构的图。图15是说明基板的背面结构的立体图。图16是说明操作线缆的两个端部的结构的图。图17是连接部件的剖面图。图18是电动弯曲鞘的立体图。图19是表示处置部和末端硬质部中的标记的图。图20是处置部(高频刀)的立体图。图21是表示在把持电动弯曲鞘的同时操作内窥镜用处置器具的状态的立体图。图22是弯曲操作部是控制杆的情形时的电动弯曲内窥镜的立体图。
把持部33的基端部3 上配设有用于将弯曲部13朝上下左右方向弯曲操作的弯曲操作部33c。弯曲操作部33c例如是触摸开关(夕々卜X〉f 注册商标)等开关。如图1所示,把持部33具有朝末端部逐渐变细的锥状。把持部33具备图2所示的基板51和覆盖基板51的图1所示的罩部53。基板51的末端部51a配设有主体部31, 基板51的基端部51b配设有弯曲操作部33c。如图2和图3所示,基板51例如是底板(夕〃夕板)金属。如图2所示,基板51 的两侧从XY平面向Z轴方向弯折,基板51在Y轴方向的剖面上具有凹字形状的剖面。另夕卜,基板51的基端部51b也和两侧同样地向Z轴方向弯折。S卩,基板51由底板55、从底板 55上直立设置并与底板55形成一体的侧板57、从底板55上直立设置并与底板55形成一体的上板59形成。另外,如图2所示,将直立设置有侧板57和上板59侧的底板55的面设为基板51的表面51c,如图4和图5所示,将表面51c背侧的底板55的面设为基板51的背面 51d0如图2所示,与底板55的基端部55b即上板59相比,侧板57的基端部57b更朝向把持部33的基端部3 侧延伸设置,并从底板55的基端部5 突出。与侧板57的末端部57a侧相比,侧板57的基端部57b侧更厚,并且在侧板57的基端部57b侧与侧板57的末端部57a侧之间形成有台阶部。如图2和图6所示,上板59配设在侧板57的基端部57b侧之间的Y轴方向上。上板59具备与后述的加强部件71抵接的抵接面59c。如图2至图5所示,底板55在底板55的末端部55a(末端部51a)上具备从末端部5 朝插入部10侧突出的1对突出部61。突出部61与底板55形成为一体,末端部55a 的一部分朝插入部10延伸设置。通过形成突出部61,在底板55的末端部5 侧具有凹状。 由此,在末端部5 侧配设有朝插入部10开口的开口部61a。包含突出部61的底板55可弹性变形。另外,如图2至图5所示,在突出部61上配设有壁部63。壁部63具有U字形状, 以使壁部63的端部63c与1对突出部61各自抵接。因此,在壁部63上如图3和图5所示形成有槽部63d。壁部63的端部63c从背面51d侧例如通过螺钉等固定部件65分别固定于突出部61。另外,在U字形状的壁部63、换言之槽部63d即端部63c之间,如图2至图5所示, 嵌入对把持部33和主体部31进行连接的大致圆筒形状的连接部件67。连接部件67的基端部67b嵌入壁部63,并通过例如螺钉等固定部件65固定于壁部63。另外,连接部件67的末端部67a嵌入主体部31,并通过例如螺钉等未图示的固定部件固定于主体部31。由此, 连接部件67对把持部33和主体部31进行连接。如图4和图5所示,大致圆筒形状的连接部件67具有朝向背面51d切开的缺口部 67d。缺口部67d从连接部件67的基端部67b配设至末端部67a侧,在连接部件67固定于壁部63时,缺口部67d与配置于突出部61之间的开口部61a连通。缺口部67d的宽度与开口部6Ia的宽度即突出部61的间隔大致相等。另外,缺口部67d的长度比开口部6Ia的长度即突出部61的长度长。另外,如图2所示,在壁部63的上表面6 形成有凹状的缺口部63f。缺口部63f 朝向壁部63的基端部6 侧开口。缺口部63f的内表面形成为加强部件71所抵接的抵接面63g。抵接面63g配设成在X轴方向上与抵接面59c在同一直线上。如图2所示,在抵接面59c和抵接面63g之间,1张长板状的加强部件71沿X轴方向配设成与抵接面59c和抵接面63g相抵接。加强部件71对基板51的强度进行加强,使基板51产生翘曲。详细而言,加强部件71的长度Ll比从抵接面59c至抵接面63g的长度L2微长。 在加强部件71被配设成与抵接面59c和抵接面63g相抵接时,如图2所示,基板51向箭头 A方向翘曲(弯曲(curve))以使L2变成Li,由此,加强部件71嵌入抵接面59c和抵接面 63g之间。更详细而言,虽然Ll比L2微长,但要将加强部件71配设于抵接面59c和抵接面 63g之间时,基板51朝箭头的方向翘曲,因此,加强部件71会嵌入抵接面59c和抵接面63g 之间。该翘曲以形成有开口部61a且强度比其它部分低的突出部61为中心而产生。由于把持部33具有锥状,因此,通过产生翘曲,基板51仿照成把持部33的形状。如图3所示,在加强部件71上配置有对加强部件71和壁部63进行支承的支承部件73。支承部件73通过螺钉等固定部件65固定于加强部件71,还通过螺钉等固定部件65 固定于壁部63。另外,如图6所示,把持部33具备配设于基板51并使弯曲部13朝上下左右方向弯曲的弯曲机构81。弯曲机构81与基板51 —起被罩部53覆盖,与弯曲操作部33c的操作连动地使弯曲部13朝上下左右方向弯曲。如图3和图6至图9所示,弯曲机构81具备产生使弯曲部13弯曲的驱动力的驱动部83 ;以及与驱动部83连接并通过从驱动部83产生的驱动力而进行旋转的旋转部 85。另外,如图3和图6至图9所示,弯曲机构81具备操作线缆500UD、500LR,该操作线缆 500UD、500LR卷绕于旋转部85,从旋转部85向背面51d延伸,并在背面51d沿X轴方向配设,并与弯曲部13连接,在旋转部85通过驱动力旋转时牵引弯曲部13,使弯曲部13弯曲。如图3、图6和图7所示,驱动部83配设于表面51c。驱动部83被上板59、侧板 57、壁部63和加强部件71包围,通过它们防止从基板51脱落。如图6所示,驱动部83具有上下驱动部83UD和左右驱动部83LR。上下驱动部83UD产生使弯曲部13朝上下方向弯曲的上下驱动力。另外,如图3 和图6所示,上下驱动部83UD以自身的驱动轴83c (中心轴)沿着X轴方向(插入部10的长度方向)的方式配设于基板51的表面51c。左右驱动部83LR产生使弯曲部13朝左右方向弯曲的左右驱动力。另外,如图3 和图6所示,左右驱动部83LR以自身的驱动轴83c (中心轴)沿着X轴方向(插入部10的长度方向)且在Y轴方向与上下驱动部83UD相邻的方式配设于表面51c。上下驱动部83UD和左右驱动部83LR以把持部33的中心轴为中心对称配设。另夕卜,驱动轴83c的轴方向为驱动部83的轴方向,也是旋转部85的轴方向,也是插入部10的长度方向。它们配设在相同方向。由于上下驱动部83UD和左右驱动部83LR具有相同的构造和形状,因此,参照图6 以上下驱动部83UD为例进行说明。上下驱动部83UD具有圆筒形状。上下驱动部83UD例如为具有电动机、齿轮以及位置检测部的致动器。如图3、图6和图7所示,旋转部85配设于表面51c侧。旋转部85配设得比上板 59靠近把持部33的基端部3 侧,并比上板59突出。旋转部85具有上下旋转部85UD和左右旋转部85LR。上下旋转部85UD与上下驱动部83UD的驱动轴83c连接,通过从上下驱动部83UD 产生的上下驱动力而旋转。上下旋转部85UD配设在表面51c侧。左右旋转部85LR与左右驱动部83LR的驱动轴83c连接,通过从左右驱动部83LR 产生的左右驱动力而旋转。左右旋转部85LR以在Y轴方向与上下旋转部85UD相邻的方式配设在表面51c侧。如图6所示,在上下旋转部85UD上卷绕有作为使弯曲部13朝上下方向弯曲的把持部33侧上下操作线缆的操作线缆300UD。操作线缆300UD配设在把持部33内,从上下旋转部85UD经由底板55的基端部5 朝背面51d侧延伸。另外,操作线缆300UD在背面51d 沿X轴方向配设。如图5所示,操作线缆300UD的一端300U在背面51d侧与作为使弯曲部 13朝上方弯曲的插入部10侧向上操作线缆的操作线缆400U连接。另外,操作线缆300UD 的另一端300D在背面51d侧与作为使弯曲部13朝下方弯曲的插入部10侧向下操作线缆的操作线缆400D连接。操作线缆400U和操作线缆400D穿插在插入部10内,与弯曲部13 连接。操作线缆300UD、操作线缆400U和操作线缆400D是使弯曲部13朝上下方向弯曲的上下操作线缆500UD。这样,上下操作线缆500UD卷绕于上下旋转部85UD,并从上下旋转部85UD朝基板51的背面51d延伸,在背面51d沿长度方向配设,与弯曲部13连接。此外, 在上下旋转部85UD通过上下驱动力旋转时,上下操作线缆500UD牵引弯曲部13使弯曲部 13朝上下方向弯曲。另外,如图6所示,在左右旋转部85LR上卷绕有作为使弯曲部13朝左右方向弯曲的把持部33侧左右操作线缆的操作线缆300LR。操作线缆300LR配设在把持部33内,并从左右旋转部85LR经由底板55的基端部朝背面51d侧延伸。此外,操作线缆300LR在背面51d沿X轴方向配设。如图5所示,操作线缆300LR的一端300L在背面51d侧与作为使弯曲部13朝左方弯曲的插入部10侧向左操作线缆的操作线缆400L连接。另外,操作线缆 300LR的另一端300R在背面51d侧与作为使弯曲部13朝右方弯曲的插入部10侧向右操作线缆的操作线缆400R连接。操作线缆400L和操作线缆400R在插入部10内穿插,与弯曲部13连接。操作线缆300LR、操作线缆400L和操作线缆400R是使弯曲部13朝左右方向弯曲的左右操作线缆500LR。这样,左右操作线缆500LR卷绕于左右旋转部85LR,并从左右旋转部85LR朝基板51的背面51d延伸,在背面51d沿长度方向配设,与弯曲部13连接。此外, 在左右旋转部85LR通过左右驱动力旋转时,左右操作线缆500LR牵引弯曲部13,使弯曲部 13朝左右方向弯曲。在此,对上下旋转部85UD和左右旋转部85LR进行说明。如图7所示,上下旋转部85UD配设得比上下驱动部83UD靠近把持部33的基端部 33b侧,左右旋转部85LR配设得比左右驱动部83LR靠近把持部33的基端部33b侧。上下旋转部85UD和左右旋转部85LR以把持部33的中心轴为中心对称配设。上下旋转部85UD的中心轴和左右旋转部85LR的中心轴沿X轴方向配设。上下旋转部85UD的中心轴与上下驱动部83UD的中心轴(驱动轴83c)同轴,左右旋转部85LR的中心轴与左右驱动部83LR 的中心轴(驱动轴83c)同轴。由于上下旋转部85UD和左右旋转部85LR具有相同的构造和形状,因此,参照图6 至图11以上下旋转部85UD为例对其构造进行说明。另外,在图10和图11中,为了使图示简化,省略了图7所示的螺旋状的槽部85 以及如图7所示线缆300UD在槽部853上卷绕多周的状态。上下旋转部85UD具备上下轴承部851UD,其供上下驱动部83UD的驱动轴83c嵌入;以及上下卷绕部853UD,其与上下轴承部85IUD形成一体且具有比上下轴承部85IUD和上下驱动部83UD大的直径并供上下操作线缆500UD卷绕。另外,在附图上,将左右旋转部85LR中的轴承部作为左右轴承部851LR、将卷绕部作为左右卷绕部853LR进行示出。在左右卷绕部853LR上卷绕有左右操作线缆500LR。左右轴承部851LR与上下轴承部851UD为相同的构造,左右卷绕部853LR与上下卷绕部853UD 为相同的构造。如图10至图12所示,上下轴承部851UD具有圆筒形状,具有供上下驱动部83UD的驱动轴83c嵌入的孔851a。上下轴承部851UD形成为轴套(boss)。上下轴承部851UD比上下卷绕部853UD高。上下卷绕部853UD具有大致环形状,上下卷绕部853UD的外径比上下驱动部83UD 的外径大。在上下卷绕部853UD的一个端面配设底面853a。在该底面853a上立着设置有上下轴承部85IUD。如图6所示,在底面853a上配设有供驱动轴83c贯通并与孔851a同轴的孔853c。上下卷绕部853UD与上下轴承部851UD同轴,如图10所示,上下卷绕部853UD 的周壁部85 包围上下轴承部851UD。因此,在周壁部85 和上下轴承部851UD之间,形成空间部855。在该空间部855中配设有操作线缆300UD。此外,如图6所示,在周壁部85 的外周面853d形成有用于配设操作线缆300UD 的螺旋状的槽部85 。另外,在图10和图11中,将槽部85 简化地进行了图示。螺旋状的槽部85 例如为螺纹槽。槽部85 防止操作线缆300UD在外周面853d 在ζ轴方向和X轴方向上重叠。这样的上下卷绕部853UD例如为滑轮。此外,如图10和图11所示,在槽部85 上形成有开口部853g,该开口部853g与空间部855连通,并能供操作线缆300UD朝空间部855穿插。为了减轻因与槽部85 的摩擦而产生的操作线缆300UD的磨耗,在槽部85 侧的开口部853g处形成有曲面部85池。如图11所示,在上述空间部855中配设有将穿插开口部853g并配设在空间部855 内的操作线缆300UD固定于上下轴承部851UD的固定机构857。固定机构857例如为卡夹装置。更详细而言,固定机构857具备配设于空间部855的板857a ;和将板857a固定于上下轴承部85IUD的例如螺钉等固定部件857b。当板857a在板857a与上下轴承部85IUD 之间夹入操作线缆300UD时,固定部件857b将板857a固定于上下轴承部851UD。由此,在板857a和上下轴承部851UD之间夹入的操作线缆300UD被固定。固定机构857例如以上下轴承部851UD为中心相对于开口部853g对称地配设。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操作线缆 300UD不是通过焊锡等固定,而是通过固定机构857固定,因此,容易更换。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7所示,以上下卷绕部853UD的一部分853UDa和左右卷绕部853LR的一部分853LRa在X轴方向重叠的方式,使上下卷绕部853UD和左右卷绕部 853LR中任意一方配设得比另一方靠近驱动部83 (插入部10的末端部侧)侧。因此,在X 轴方向上,例如,上下轴承部85IUD配设得比上下卷绕部853UD靠近上下驱动部83UD侧,左右卷绕部853LR配设得比左右轴承部851LR靠近左右驱动部83LR侧。由此,Y轴方向的弯曲机构81的宽度减少,因此,弯曲机构81变得小型化。另外,此时,在Y轴方向上,上下卷绕部853UD与左右轴承部851LR相邻。由此,例如,左右轴承部851LR防止卷绕于上下卷绕部853UD的操作线缆300UD从槽部85 脱落, 作为操作线缆300UD的引导件发挥功能。同样,在Y轴方向,左右卷绕部853LR与上下轴承部851UD相邻。由此,例如,上下轴承部851UD防止卷绕于左右卷绕部853LR的操作线缆300LR从槽部85 脱落,作为操作线缆300LR的引导件发挥功能。在此,参照图10至图12,对将操作线缆300UD卷绕于上下旋转部85UD的卷绕方法进行说明。在直线状的操作线缆300UD上,如图12所示,形成环状(loop)部301。环状部301 以从上下卷绕部853UD的外部朝向空间部855的方式穿插在开口部853g中,并如图10和图11所示,以包围上下轴承部851UD的方式钩挂于上下轴承部851UD。此时,如图10所示, 位于上下轴承部851UD的右侧的操作线缆300UD的一端300U侧和位于上下轴承部851UD 的左侧的操作线缆300UD的另一端300D侧从开口部853g中伸出。并且,如图10所示,一端300U侧以与开口部853g的左侧的曲面部85 抵接的方式嵌入槽部85 。此外,另一端 300D侧以与开口部853g的右侧的曲面部85 抵接的方式嵌入槽部85;3 这样,操作线缆300UD在上下轴承部85IUD和上下卷绕部853UD上以成为I字形状 (Y形状)的方式卷绕。即,插入开口部853g的操作线缆300UD卷绕于上下轴承部851UD 并在与插入方向交叉的方向上从开口部853g伸出。即,插入开口部853g的操作线缆300UD 和从开口部853g伸出的操作线缆300UD在开口部853g周边交叉。另外,操作线缆300UD没有以形成为Ω形状的方式卷绕上下轴承部851UD和上下卷绕部853UD。因此,防止操作线缆300UD在开口部853g处弯曲成锐角,防止在开口部853g 的边缘产生应力集中。另外,由于形成曲面部85池,减轻了操作线缆300UD的磨耗。此外,在上述中,为了防止操作线缆300UD的组装精度的偏差,在后述的线缆管嘴 151、施力部件153、连接部件155以及止脱部件157预先配设于操作线缆300UD上的状态下,形成环状部301并卷绕操作线缆300UD。然后,操作线缆300UD通过固定机构857固定于上下轴承部851UD。并且,操作线缆300UD从上下旋转部85UD经由底板55的基端部55b向背面51d侧延伸。另外,将操作线缆300LR卷绕于左右旋转部85LR的卷绕方法与操作线缆300UD中的上述卷绕方法相同。另外,操作线缆300LR与操作线缆300UD同样,从左右旋转部85LR 经由底板55的基端部55b向背面51d侧延伸。另外,如图6和图8所示,弯曲机构81具备保持部101,该保持部101保持从上下旋转部85UD朝背面51d延伸的操作线缆300UD和从左右旋转部85LR朝背面51d延伸的操作线缆300LR。保持部101配设于上板59上。详细而言,保持部101将操作线缆300UD和操作线缆300LR保持成使操作线缆300UD从上下旋转部85UD朝配设左右旋转部85LR侧的背面51d延伸,使操作线缆300LR从左右旋转部85LR朝上下旋转部85UD侧的背面51d延伸且与上下操作线缆500UD交叉。在本实施方式中,操作线缆300UD未从上下卷绕部853UD沿Z轴方向延伸到背面 51d,也未延伸到配设上下驱动部83UD侧的背面51d。换言之,背面51d的操作线缆300UD 并未在Z轴方向上隔着底板55与上下驱动部83UD相邻。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6和图8所示,保持部101将操作线缆300UD保持成使操作线缆300UD从上下卷绕部853UD向与Z(Y)轴方向倾斜的方向延伸,且使操作线缆300UD 延伸到配设左右驱动部83LR侧的背面51d。即,保持部101将操作线缆300UD保持成使背面51d的操作线缆300UD在Z轴方向上隔着底板55与左右驱动部83LR相邻。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操作线缆300LR未从左右卷绕部853LR沿Z轴方向延伸到背面51d,也未延伸到配设左右驱动部83LR侧的背面51d。换言之,背面51d的操作线缆 300LR并未在Z轴方向上隔着底板55与左右驱动部83LR相邻。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6和图8所示,保持部101将操作线缆300UD保持成使操作线缆300LR从左右卷绕部853LR向与Z(Y)轴方向倾斜的方向延伸,且使操作线缆300LR 延伸到配设上下驱动部83UD侧的背面51d。即,保持部101将操作线缆300LR保持成背面51d的操作线缆300LR在Z轴方向上隔着底板55与上下驱动部83UD相邻。另外,保持部101将操作线缆300UD和操作线缆300LR保持成使从上下卷绕部 853UD如上述那样延伸到背面51d的操作线缆300UD和从左右卷绕部853LR如上述那样延伸到背面51d的操作线缆300LR在上板59上交叉。即,操作线缆300UD和操作线缆300LR 在保持部101上交叉。另外,保持部101将操作线缆300UD和操作线缆300LR保持成使从上下卷绕部 853UD延伸的操作线缆300UD的延伸方向和从左右卷绕部853LR延伸的操作线缆400LD的延伸方向与Y轴方向倾斜。另外,背面51d侧的操作线缆300UD的长度方向和左右驱动部83LR的轴方向,相对于背面51d侧的操作线缆300LR的长度方向和上下驱动部83UD的轴方向在Z轴上对称。在此,参照图13对L3和L4的关系进行说明。L3表示在操作线缆300UD从上下卷绕部853UD沿Z轴方向延伸到背面51d时,从上下卷绕部853UD弯曲至背面51d的操作线缆300UD的长度。L4表示在如本实施方式那样操作线缆300UD从上下卷绕部853UD向与 Z(Y)轴方向倾斜的方向延伸时,从上下卷绕部853UD弯曲至背面51d的操作线缆300UD的长度。通常而言,长度L4比长度L3长,长度L4的弯曲半径R4比长度L3的弯曲半径R3 大。由此,在弯曲的操作线缆300UD中,在长度L4的情况下操作线缆300UD被牵引时施加于操作线缆300UD的负担比在长度L3的情况下操作线缆300UD被牵引时施加于操作线缆 300UD的负担小。因此,保持部101如上述那样保持操作线缆300UD。就这一点而言,操作线缆300LR 也是同样的。如图6所示,这样的保持部101具备上下限制部103UD、上下引导部105UD、左右限制部103LR、左右引导部105LR、支承部件107。上下限制部103UD将操作线缆300UD的延伸方向限制成使操作线缆300UD从上下卷绕部853UD向与Y轴方向倾斜的上下卷绕部853UD的切线方向延伸。上下限制部103UD 是供操作线缆300UD穿插的圆筒形状的例如线缆管嘴。在上下引导部105UD中插入受上下限制部103UD限制的操作线缆300UD。由此, 上下引导部105UD防止操作线缆300UD与其他构成部件例如操作线缆300LR产生干涉。此夕卜,上下引导部105UD按照使操作线缆300UD从上下卷绕部853UD朝左右旋转部85LR侧的背面51d延伸的方式引导操作线缆300UD。另外,上下引导部105UD例如从H平面朝XY平面弯曲。由此,上下引导部105UD使操作线缆300UD弯曲成将从上下卷绕部853UD延伸出的配设于TL平面的操作线缆300UD 朝背面51d配设于XY平面。上下引导部105UD例如为引导管。另外,上下引导部105UD由可弯曲的软质部件形成。若上下引导部105UD由硬质部件形成,则加工难,花费成本,并花费使操作线缆300UD 穿插的劳力和时间,另外,限制了操作线缆300UD的弯曲方向,减小了自由度。然而,通过用软质部件形成上下引导部105UD,则操作线缆300UD穿插后也能够弯曲。由此,上下引导部 105UD能够增加操作线缆300UD的弯曲方向的自由度。上下引导部105UD配设于上下限制部103UD和通过后述的保持部件161保持的线缆管嘴151之间。上下引导部105UD既可在操作线缆300UD的轴方向上自由移动,又可固定于上下限制部103UD上。上下限制部103UD和上下引导部105UD为了操作线缆300UD的一端300U侧和操作线缆300UD的另一端300D侧而分别配设。左右限制部103LR将操作线缆300LR的延伸方向限制成使操作线缆300LR从左右卷绕部853LR向与Y轴方向倾斜的左右卷绕部853LR的切线方向延伸。左右限制部103LR 是供操作线缆300LR穿插的圆筒形状的例如线缆管嘴。在左右引导部105LR中插入受左右限制部103LR限制的操作线缆300LR。由此, 左右引导部105LR防止操作线缆300LR与其他构成部件例如操作线缆300UD产生干涉。此夕卜,左右引导部105LR按照使操作线缆300LR从左右卷绕部853LR向上下旋转部85UD侧的背面51d延伸并与操作线缆300UD交叉的方式引导操作线缆300LR。此外,左右引导部105LR例如从TL平面朝XY平面弯曲。由此,左右引导部105LR使操作线缆300LR弯曲成使从左右卷绕部853LR延伸出的配设于TL平面的操作线缆300LR 朝背面51d配设于XY平面。左右引导部105LR例如为引导管。此外,左右引导部105LR与上下引导部105UD 同样地是可弯曲软质部件。左右引导部105LR配设于左右限制部103LR和通过后述的保持部件161保持的线缆管嘴151之间。左右引导部105LR既可在操作线缆300LR的轴方向上自由移动,又可固定于左右限制部103LR上。左右限制部103LR和左右引导部105LR为了操作线缆300LR的一端300L侧和操作线缆300LR的另一端300R侧而分别配设。支承部件107将上下限制部103UD和左右限制部103LR支承为使上下限制部 103UD和左右限制部103LR与上下卷绕部853UD和左右卷绕部853LR接近。支承部件107 固定于上板59上。
另外,如图7至图9所示,驱动部83的基端部8 侧、旋转部85、保持部101、包含上板59的基板51的基端部51b侧通过作为第1凸缘部件的周壁部件121包围。周壁部件121的上表面121a配设有第2凸缘部件123。第2凸缘部件123具有在第2凸缘部件123配设于上表面121a时如图9所示嵌入周壁部件121的内部的壁部123a。 壁部123a在嵌入时与槽部85 相邻,作为防止操作线缆300UD从上下卷绕部853UD脱落以及操作线缆300LR从左右卷绕部853LR脱落的防止壁发挥功能。接下来,参照图14至图16对背面51d中的操作线缆300UD和操作线缆300LR进行说明。由于操作线缆300UD和操作线缆300LR具有相同的构造,因此,以操作线缆300UD 为例进行说明。如图14和图15所示,在操作线缆300UD的一端300U侧,从另一端300D侧至一端300U侧依次配设有线缆管嘴151、施力部件153、连接部件155、止脱部件157。操作线缆 300UD穿插线缆管嘴151、施力部件153、及连接部件155。线缆管嘴151、施力部件153和连接部件155在操作线缆300UD的长度方向上自由移动,止脱部件157固定于一端300U。这样的线缆管嘴151、施力部件153、连接部件155及止脱部件157如图16所示也同样地配设于另一端300D侧。如图4至图6和图15所示,线缆管嘴151被保持部件161保持和定位。由此,线缆管嘴151防止从保持部101延伸出的操作线缆300UD松弛和蛇行,操作线缆300UD维持在被拉伸至插入部10侧的状态。另外,线缆管嘴151在背面51d限制操作线缆300UD的牵引方向,以使背面51d中的操作线缆300UD的牵引方向沿着X轴方向。另外,为了防止由于线缆管嘴151引起的操作线缆300UD的磨耗,线缆管嘴151的硬度比操作线缆300UD的硬度大。这样,操作线缆300UD穿插的线缆管嘴151被保持部件161定位,从保持部101至线缆管嘴151为止的操作线缆300UD不发生松弛及蛇行,被拉伸至插入部10侧。如图6和图15所示,保持部件161的一端部161a具有嵌入线缆管嘴151的凹状的缺口部161c。为了保持线缆管嘴151,该保持部件161的一端部161a配设于背面55d侧的基端部55b。另外,为了保持部件161的定位,另一端部161b如图2所示经由配设于基端部55b的开口部55c从背面51d穿插至表面51c,在表面51c弯折。另外,线缆管嘴151通过嵌入缺口部161c,在X轴方向和Y轴方向上被定位。另夕卜,如图4和图15所示,背面51d配设有用于防止线缆管嘴151从缺口部161c向Z轴方向脱落的防止板163。防止板163以覆盖缺口部161c的方式沿Y轴方向配设。如图15所示, 防止板163的Y轴方向的大致中央部的一部分163a向背面51d弯折成L字形状,进而,以抵接背面51d的方式弯折成L字形状。防止板163在与背面51d抵接的弯折部16 处,例如通过螺钉等固定部件65固定。弯折部16 沿X轴方向延伸,与后述的间隔板187和定位板185成为一体。施力部件153例如是螺旋弹簧等,其环绕操作线缆300UD。施力部件153相对于操作线缆300UD的端部侧至少配设1个。施力部件153被线缆管嘴151和连接部件155夹持。 施力部件153相对于线缆管嘴151,隔着连接部件155将止脱部件157向一端300U侧施力, 由此,将固定有止脱部件157的操作线缆300UD向插入部10侧施力,使操作线缆300UD密接槽部85;3e。由此,能够防止上下卷绕部853UD的空转,上下驱动部83UD的驱动力不会浪
15费地传达至操作线缆300UD。另外,操作线缆300UD的弯曲载荷<施力部件153的最小载荷,且施力部件153的最大载荷<操作线缆300UD的切断强度/100。另外,施力部件153的弯曲长>操作线缆300UD的牵引长X2。止脱部件157防止线缆管嘴151、施力部件153和连接部件155从操作线缆300UD脱落。连接部件155例如连接操作线缆300UD的一端300U和操作线缆400U。这种连接部件155如图17所示,具有圆筒形状。如图17所示,连接部件155的孔155c (内部)配设有固定于操作线缆300UD的一端300U的止脱部件157。连接部件155的基端部15 配设有从周面15 向连接部件155的中心轴方向大致垂直形成的平面状的端面M5g。端面155g配设有操作线缆300UD可穿插的开口部15证。 开口部15 与孔155c同轴,开口部15 的直径比孔155c的直径小。端面155g成为防止止脱部件157从连接部件155的内部向外部脱落的防止面,防止连接部件155、线缆管嘴 151及施力部件153从操作线缆300UD脱落。另外,端面155g通过上述的施力部件153施力。该作用力经由端面155g将端面155g中的止脱部件157向插入部10侧施力。由此,施力部件153如上所述那样将操作线缆300UD向插入部10侧施力。另外,在连接部件155的周面15 上配设有贯通至连接部件155的内部(孔155c) 的贯通孔155j。贯通孔155j在周方向上大致等间隔地配设有多个。另外,这种贯通孔155j 沿着连接部件巧5的中心轴方向等间隔地配设有多个。最基端部15 侧配设的贯通孔155j 中配设有将止脱部件157定位于基端部15 的定位部件159。另外,连接部件155的末端部15 的外周面1551上形成有螺纹槽155m。在螺纹槽155m上卡定有例如螺母等卡定部件171。该卡定部件171在卡定部件171的末端部171a 上具有从周面171e向连接部件155的中心轴方向大致垂直形成的平面状的端面171g。端面171g上配设有操作线缆400U可穿插的开口部171h。开口部171h与孔155c同轴,开口部171h的直径比孔155c的直径小。端面171g成为防止后述的覆盖部167、止脱部件169 和操作线缆400U从连接部件155的内部(孔155c)向外部脱落的防止面,防止操作线缆 400U从连接部件155脱落。操作线缆400U的基端部400 被覆盖部167覆盖。覆盖部167比开口部171h稍大。覆盖部167的基端部的外周面上形成有凹状的槽部167a。槽部167a形成在外周面的整个周向的表面上。覆盖部167上嵌入具有C字形状的止脱部件169。详细而言,在止脱部件169的内周面全周上形成有凸部169a,凸部169a嵌入槽部167a中。止脱部件169的外径与孔155c 的直径大致相同。包含覆盖部167和止脱部件169的操作线缆400U配设于孔155c中。在卡定部件171的端面171g和止脱部件169之间配设有经由覆盖部167和止脱部件169将操作线缆400U向连接部件155的基端部15 侧施力的施力部件175。施力部件 175通过将操作线缆400U向连接部件155的基端部15 侧施力,能够防止操作线缆400U 的松弛而使其张紧。施力部件175环绕操作线缆400U和覆盖部167,例如是螺旋弹簧。艮口, 施力部件175的直径比操作线缆400U的直径和覆盖部167的直径大,比止脱部件169的直径小。施力部件153可更换。施力部件175向操作线缆400U等施力时,在贯通孔155j中配设有对操作线缆 400U等进行定位的定位部件177。定位部件177贯穿贯通孔155 j挤压止脱部件169,由此, 对操作线缆400U等进行定位。这样,操作线缆400U的定位根据贯通孔155j的位置进行调整,另外,不需要钎焊等作业。连接部件155通过定位部件159对止脱部件157 (操作线缆300UD)进行定位,通过定位部件177对操作线缆400U进行定位,由此,不进行钎焊等而间接地连接操作线缆300UD 和操作线缆400U。另外,与操作线缆400U、400D、400L、400R的容许张力相比,操作线缆300UD、300LR
的容许张力与其相同,或者比其大。另外,操作线缆300UD的另一端300D侧、操作线缆300LR的一端300L侧、操作线缆300LR的另一端300R侧、以及它们与操作线缆400D、400L、400R的连接,与上述相同。另外,如图15所示,在Y轴方向上,在操作线缆300UD的一端300U侧与操作线缆 300UD的另一端300D侧之间配设有防止操作线缆300U、300D彼此间的干涉的间隔板181。 间隔板181是在背面51d中沿X轴方向配设的长板。另外,在操作线缆300LR的一端300L 侧和操作线缆300LR的另一端300R侧之间也配设有与间隔板181同样结构的间隔板183。间隔板181的基端部181b以与Y轴方向大致平行的方式相对于X轴方向弯折成 L字形状。弯折部181c上配设有嵌入线缆管嘴151的缺口部181d。在弯折部181c抵接保持部件161的状态下,通过使线缆管嘴151嵌入缺口部161c和缺口部181d中,防止间隔板 181的基端部181b在X轴方向、Y轴方向和Z轴方向上摇动,并且在X轴方向、Y轴方向和 Z轴方向上被定位。该方面,对于间隔板183的基端部也是同样。另外,间隔板181的末端部181a具备在Z轴方向上突出的突起部181f。在间隔板 181的末端部181a和间隔板183的末端部183a上载置有具有缺口部185c的定位板185。 缺口部185c中嵌入间隔板181中的突起部181f和间隔板183中的突起部183f。定位板 185沿Y轴方向载置于末端部181a、183a,缺口部185c嵌入突起部181f、183f,由此,防止末端部181a、183a向X轴方向、Y轴方向和Z轴方向摇动,在X轴方向、Y轴方向和Z轴方向上被定位。定位板185的Y轴方向的大致中央部的一部分18 与防止板163同样地,向背面 51d弯折成L字形状,进而,以与背面51d抵接的方式弯折成L字形状。定位板185在与背面51d抵接的弯折部18 上,例如通过螺钉等固定部件65固定。另外,在Y轴方向上,在操作线缆300UD的另一端300d侧和操作线缆300LR的一端 300L侧之间配设有间隔板187。间隔板187与防止板163(弯折部163b)和定位板185(弯折部185b)构成一体。另外,如图5所示,操作线缆400U上配设有与线缆管嘴151同样的线缆管嘴451。 该线缆管嘴451与上述的线缆管嘴151同样地,被与保持部件161同样的保持部件461保持并定位。该保持部件461的一端部具备嵌入线缆管嘴451的凹状的缺口部461c。为了保持线缆管嘴451,该保持部件461的一端部461a配设在背面51d侧的末端部55a。另外,为了保持部件161的定位,如图2所示,另一端部461b经由配设于末端部55a的开口部55c, 从背面51d穿插到表面51c,在表面51c弯折。
线缆管嘴451通过嵌入缺口部46Ic,防止向X轴方向和Y轴方向摇动,在X轴方向和Y轴方向上被定位。另外,线缆管嘴451通过定位板185,防止在Z轴方向上脱落。如图5所示,操作线缆400U穿插线圈管401,通过线圈管401防止与其他的构成部件产生干涉。操作线缆400U与线圈管401经由开口部61a和缺口部67d配设在连接部件 155的内部。操作线缆400U和线圈管401进一步配设在主体部31的内部和插入部10的内部,与弯曲部13连接。另外,操作线缆400D、400L、400R的结构与操作线缆400U相同。
接下来,对本实施方式的工作方法进行说明。操作线缆300UD通过上述的卷绕方法卷绕在上下旋转部85UD上,从上下旋转部 85UD延伸。此时,操作线缆300UD通过左右轴承部851LR和壁部121b防止脱落。另外,操作线缆300UD通过槽部85 卷绕多周。操作线缆300UD的延伸方向通过上下限制部103UD限制为在与Y轴方向倾斜的上下旋转部85UD的切线方向上延伸。上下限制部103UD被支承部件107支承,因此,防止操作线缆300UD在延伸方向上摇晃。操作线缆300UD进一步穿插上下引导部105UD,通过上下引导部105UD防止与操作线缆300LR等其他的构成部件产生干涉。另外,操作线缆300UD通过上下引导部105UD进行引导,使其从^平面向XY平面弯曲,从上下旋转部85UD向配设有左右旋转部85LR侧的背面5Id延伸。由此,长度L4比长度L3长,长度L4中的弯曲半径R4比长度L3中的弯曲半径R3 大。因此,在上下驱动部83UD的轴方向和插入部10的长度方向配置在同一方向上,且操作线缆300UD从上下旋转部85UD延伸后,即使发生弯曲而经由操作线缆400U、400D与弯曲部13连接,也能减少操作线缆300UD中的负载。另外,上下卷绕部853UD的一部分853UDa和左右卷绕部853LR的一部分853LRa 在插入方向上重叠,因此,使弯曲机构81小型化。另外,在Y轴方向上,上下卷绕部853UD与左右轴承部851LR相邻。由此,操作线缆300UD通过左右轴承部851LR防止从槽部85 脱落,在防止脱落的状态下被引导。另外,为了配设于螺旋状的槽部85 中,操作线缆300UD卷绕多周。另外,旋转部 85比驱动部83大。由此,确保弯曲量。另外,操作线缆300UD通过槽部85 防止在外周面 853d中在Z轴方向和X轴方向上发生重叠。另外,在上述中,对操作线缆300UD进行了说明,但是,在该方面,操作线缆300LR 也是同样。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将插入部10的长度方向、上下操作线缆500UD的长度方向、左右操作线缆500LR的长度方向、驱动部83的轴方向以及旋转部85的轴方向配设于相同的方向,与驱动部83的轴方向和插入部10的长度方向正交的情形相比,能够使弯曲机构81小型化。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保持部101按照如下方式对操作线缆300UD和操作线缆 300LR进行保持从旋转部85延伸出的操作线缆300UD、300LR朝向背面51d弯曲时,使操作线缆300UD从上下旋转部85UD向配设有左右旋转部85LR侧的背面51d延伸;使操作线缆300LR从左右旋转部85LR向上下旋转部85UD侧的背面51d延伸,进而,与操作线缆300UD交叉。由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3所示,长度L4比长度L3长,长度L4的弯曲半径R4 比长度L3的弯曲半径R3大。由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即使是由于弯曲部13弯曲而牵引把持部33中的操作线缆300UD、300LR,也能够减少施加在操作线缆300UD、300LR上的负担,能够防止操作线缆300UD、300LR的断裂。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以上下卷绕部853UD的一部分853UDa和左右卷绕部 853LR的一部分853LRa在X轴方向重叠的方式进行配设,能够使弯曲机构81小型化。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Y轴方向上,通过使上下卷绕部853UD与左右轴承部 851LR相邻,使左右卷绕部853LR与上下轴承部851UD相邻,能够防止操作线缆300UD、 300LR从槽部85 脱落,能够在防止脱落的状态下引导操作线缆300UD、300LR。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形成螺旋形状的槽部85 ,能够使操作线缆300UD、 300LR在卷绕部853UD、853LR上卷绕多周,能够确保操作线缆300UD、300LR的牵引量,能够确保弯曲部13的弯曲量。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槽部85 能够防止操作线缆300UD、300LR在X轴方向上的重叠。由此,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防止旋转部85的空转。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加强部件71,能够使基板51翘曲,能够使基板51仿照成把持部33的形状。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用侧板57、上板59、壁部63以及加强部件71包围驱动部83,能够防止驱动部83从基板51脱落。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在轴承部851UD、851LR和卷绕部853UD、853LR上按照呈I字形状(Y形状)的方式卷绕操作线缆300UD、300LR,能够防止将操作线缆300UD、 300LR弯曲成锐角,能够防止在开口部853g的边缘形成应力集中,能够防止操作线缆 300UD、300LR的破损。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开口部853g上形成曲面部85池,因此,能够减轻操作线缆300UD、300LR的磨耗。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轴承部851UD、851LR上不是通过焊锡等固定操作线缆 300UD、300LR,而是通过固定机构857固定,因此,能够容易地更换操作线缆300UD、300LR。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将操作线缆300UD、300LR卷绕至旋转部85UD、85LR时, 通过预先将线缆管嘴151、施力部件153、连接部件155以及止脱部件157配设于操作线缆 300UD、300LR,能够防止操作线缆300UD、300LR的组装精度的偏差。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线缆管嘴151和保持部件161,能够防止从旋转部 85UD、85LR至线缆管嘴151为止的操作线缆300UD、300LR的松弛和蛇行,能够将操作线缆 300UD.300LR向插入部10侧牵拉。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线缆管嘴151,能够限制操作线缆300UD、300LR的牵引方向。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使线缆管嘴151比操作线缆 300UD、300LR硬,能够防止由线缆管嘴151产生的操作线缆300UD、300LR的磨耗。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施力部件153将操作线缆300UD、300LR向插入部10 侧施力,能够使操作线缆300UD、300LR与槽部85 密接,能够防止卷绕部853UD、853LR的空转,能够使驱动部83的驱动力不浪费地传达至操作线缆300UD、300LR。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连接部件155,能够不实施钎焊等而容易且快速地将操作线缆300UD、300LR和操作线缆400U、400D、400L、400R连接。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更换施力部件175,因此,能够高品质地保持操作线缆 400U、400D、400L、400R 的张力。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与操作线缆400U、400D、400L、400R的容许张力相比,操作线缆300UD、300LR的容许张力与其相同或比其大,由此,能够缓和由于基端部中的操作线缆300UD、300LR的弯曲而引起的应力集中,能够防止操作线缆300UD、300LR的破损。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间隔板181、183、187,能够防止操作线缆300U、300D、 300L、300R彼此之间的干涉。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保持部件161、线缆管嘴151、防止板163、突起部181f以及定位板185,能够将间隔板181、183在X轴方向、Y轴方向和Z轴方向上定位。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壁部121b能够防止操作线缆300UD、300LR从卷绕部 853UD、853LR 上脱落。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弯曲部13例如仅在上下方向上弯曲时,弯曲机构81具备上下驱动部83UD、上下旋转部85UD以及上下操作线缆500UD。此时,保持部101在操作线缆 500UD(300UD)向背面51d延伸时,只要按照操作线缆300UD的一端300U侧和另一端300D 侧交叉的方式,保持从上下旋转部85UD延伸出的操作线缆300UD即可。另外,该情形下,保持部101将操作线缆300UD保持成操作线缆300UD从上下卷绕部853UD向与Z (Y)轴方向倾斜的方向延伸,操作线缆300UD向配设于与Z(Y)轴方向倾斜的方向侧的背面51d延伸。另外,本实施方式的弯曲机构81也可以用于具有与上述的内窥镜1大致相同结构的图18所示的电动弯曲鞘(sheath)2中。该情形下,内窥镜用处置器具600具备处置患部并嵌入末端开口部31c的处置部601 ;与处置部601的基端部601b连接,从末端开口部 31c插入并通过处置器具穿插通道31b从处置器具插入口 31a伸出的线缆603 ;与从处置器具插入口 31a伸出的线缆603的基端部60 装卸自如地连接并操作处置部601的操作部 605。处置部601例如是图18和图19所示的开闭式的把持钳子或图20所示的钩刀 (hook knife)或未图示的IT刀(IT knife)等。如图19所示,在处置部601和末端硬质部 11上具有在将处置部601嵌入末端开口部31c时显示处置部601的嵌入位置的标记611。由此,在本实施方式中,电动弯曲鞘2相对于各种的内窥镜用处置器具600是可以共用的,能够减少成本。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处置器具穿插通道31b中仅配设有连接处置部601和操作部605的线缆603。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与内窥镜用处置器具600整体穿插处置器具穿插通道31b的情形相比,能够使处置器具穿插通道31b细径化,其结果是,能够使电动弯曲鞘2细径化。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将处置部601嵌入末端开口部31c中,因此,在使电动弯曲鞘2在圆周方向上旋转时,能够旋转处置部601,能够使处置部601的操作性提高。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21所示,能够在把持把持部33的同时操作操作部605,能够提高操作性。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使用后,将处置部601从末端开口部31c卸下,仅废弃内窥镜用处置器具600,洗涤电动弯曲鞘2,由此,能够再利用电动弯曲鞘2。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标记611,能够容易地将处置部601在定位的状态下嵌入末端开口部31c中。另外,在电动弯曲鞘2具有未图示的摄像单元的情形下,从末端开口部31c突出的处置部601通过摄像单元进行摄像,也可以具有显示上下左右位置的标记。标记配设于处置部601的上下左右各位置,分别显示上侧、下侧、左侧、右侧。由此,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确认由摄像单元摄像的标记,能够容易地把握电动弯曲鞘2的弯曲方向。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弯曲操作部33c例如为触摸开关,但是,并不限定于此,如图22所示,例如也可以是控制杆。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那样,在实施阶段中,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能够将构成要素进行变形而使其具体化。另外,通过适当地组合上述实施方式中所公开的多个构成要素,能够形成各种的发明。


弯曲机构(81)具有驱动轴(83c)沿X轴方向配设的上下驱动部(83UD);驱动轴(83c)沿X轴方向配设且在Y轴方向上与上下驱动部(83UD)相邻的左右驱动部(83LR);与上下驱动部(83UD)连接并旋转的上下旋转部(85UD);与左右驱动部(83LR)连接并旋转且在Y轴方向上与上下旋转部(85UD)相邻的左右旋转部(85LR)。弯曲机构(81)还具有保持部(101),该保持部(101)将操作线缆(300UD)和操作线缆(300LR)保持成使操作线缆(300UD)从上下旋转部(85UD)延伸到配设有左右旋转部(85LR)侧的背面(51d),使操作线缆(300LR)从左右旋转部(85LR)延伸到上下旋转部(85UD)侧的背面(51d),并与上下操作线缆(500UD)交叉。



查看更多专利详情

下载专利文献

下载专利

您可能感兴趣的专利

专利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