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防汽喷电热水壶的制作方法在现有技术中,电热水壶包括壶体,设置在壶体上的电加热器,在所述的壶体上设 有水嘴,所述的壶体的端口内设有壶盖。使用时将水放入在壶体内,使电加热器通电发热, 水便可以被烧开。其存在的缺点是当壶盖盖在壶体端口上后,壶体只有一个出水口,即水 嘴,当手拿持壶体倒水,特别是在快速倒水时,水会封堵住水嘴。由于电加热器尚在通电加 热,继续对壶体内的水进行加温。即使电加热器停止通电加热,其自身积聚的热能也将不断 地对壶体内的水进行加热,使水不断地产生蒸汽,该蒸汽会通过水嘴穿出,使得流出的水成 为汽水混合体,并且处于不断地翻滚状态。因此,倒出的水柱周边是一个不规则的,会四处 飞溅,很容易伤到使用者,而且也不容易对准热水瓶的瓶口或者水杯的杯口倒入。另外还有一种电热水壶,其壶体的侧壁是由塑料或者不锈钢制成的,水嘴的结构 是使壶体的侧壁上端部向外凸起,形成一个便于水倒出的V形水槽。该电热水壶存在的问 题是壶体端口不是一个完整的圆环,在水嘴部位存在着一个凹缺,在制造和使用时容易产 生变形,刚性不好。在倒水时,沸腾的水会从V形水槽的根部向上涌到出水口部,特别是在 V形水槽比较大的情况下,也会产生一定的气泡随着水一起倒出。为避免水嘴中倒出的水产生汽、水混合现象的发生,电热水壶的生产厂家往往在 使用说明书中要求使用者在壶体内盛水不要超过一定的界限,同时在设计水嘴时尽量使水 嘴的根部设置在壶体侧壁较高的位置,以便水嘴处于所盛水的水面上部。
附图的图面说明如下图1为本实用新型防汽喷电热水壶的结构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防汽喷电热咖啡壶的结构图。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防汽喷电热水壶的具体实施例作进一步详述如1图中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防汽喷电热水壶,包括壶体1,设置在壶体1上 的电加热器2,该电加热器2可以设置在壶体1的底面上,也可以悬置设置在壶体1的侧壁 上。在所述的壶体1上设有向外凸出水嘴3,所述的壶体1的端口内设有壶盖4,壶盖4盖 在壶体1的端口内使壶体1与壶盖4之间无法排汽。所述的壶体1的身部中间设有出水口 5,所述的水嘴3设置在出水口 5上,在壶体1水平端口上设有缺口 6。当壶体1盛有水后,该水覆盖在底面上或者浸没住悬置在壶体1的侧壁上的电加 热器2,一旦通电加热,壶体1中的水便会沸腾,产生蒸汽。若壶体1中的水无法浸没出水口 5,该蒸汽可以从缺口 6中排出,也可以从水嘴3中排出。若壶体1中的水浸没出水口 5,则 该蒸汽只能从缺口 6中排出。在一边加热一边倒水的过程中,壶体1中的水会充满整个水 嘴3通道,此时不断产生的蒸汽则从水面穿出,一旦缺口 6被封堵住,则蒸汽就会通过水嘴 3与水一起排出。这就是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正是因为设置了缺口 6,使得蒸 汽不会从水嘴3中排出。所述的出水口 5与壶体1端口之间为弧形悬壁7,所述的缺口 6设置在弧形悬壁7 的上方位置。使得在倒水的过程中,开水从壶嘴排出而蒸汽近乎是在倒出的水柱上端升起, 远离使用者的手,避免烫伤。如2图中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防汽喷电热咖啡壶,包括壶体1,复合在壶体1的 底面下的电加热器2,在所述的壶体1侧壁的上端部位设有向外凸出的水嘴3,所述的壶体1 的端口内设有壶盖4,所述的壶体1的身部中间设有出水口 5,所述的水嘴3设置在出水口 5上,在壶体1的底面上贴置有内容器8,所述的内容器8与壶体1侧壁之间形成外腔9,内容器8端口摆放有漏斗10,壶盖4上设有可密封在内容器8和漏斗10端口的过滤网11,所 述的过滤网11上面设有通向外腔9的通道12,在壶体1水平端口上设有缺口 6。所述的出水口 5与壶体1端口之间为弧形悬壁7,所述的缺口 6设置在弧形悬壁7 的上方位置。水嘴3根部的进水口至壶体1的端口之间的侧壁成为一个弧形悬壁6,该弧形悬壁 6,使壶体1的端口保持呈一个封闭的圆环结构,无论在制造还是使用时,壶体1周围受到一 定的挤压,该圆环结构使壶体口不容易产生变形。在壶体1水平端口上设有缺口 6。当壶体 1中的水被烧开后,蒸汽向上穿出水面,进入到壶体1上端的空腔内,通过缺口 6排出,使得 壶体1内的水汽得以分离。所述的缺口 6设置在水嘴3的上方位置。此时无论壶盖如何旋转,排气口始终处 在水嘴3的上方,避免了排出的蒸汽烫伤使用者的手。
防汽喷电热水壶制作方法
- 专利详情
- 全文pdf
- 权力要求
- 说明书
- 法律状态
查看更多专利详情
下载专利文献

下载专利
同类推荐
-
刘龙游陈圣春, 陈荣权李明阳张一驰, 王小芹张一驰, 王小芹
您可能感兴趣的专利
-
张一驰, 王小芹张一驰, 王小芹张一驰, 王小芹张一驰, 王小芹张一驰, 王小芹张一驰, 王小芹张一驰, 王小芹
专利相关信息
-
李运喜, 郭建刚李运喜, 郭建刚李运喜, 郭建刚李运喜, 郭建刚严巧女严巧女严巧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