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一种真空电热水壶的制作方法近年来,精美、实用、方便、快捷的电热水壶开始走进千家万户,成为日常生活小家 电用品。而就电热水壶的加热原理而言其主要是通过水壶底部的发热管或电热盘通电后发 热并同时对壶内的液体进行加热,就目前出现的电热水壶而言其结构原理普遍比其它电器 的结构相对简单。在日常生活中,保温瓶与电热水壶是两种不同的产品,在具体使用的时候也是分 开使用的,一般使用者都需要首先利用电热水壶将水烧开而后将烧开的水灌入保温瓶中才 能达到保温的效果。这种使用方式使用起来极不方便,市场上也出现了解决此类问题的产 品,但由于大部分的产品在保温功能上只是利用反复加热的方法来解决保温功能,而反复 加热又带来新的问题,那就是水安全问题。水被反复加热后,水质硬化,水质变差不能饮用。 就如上所述的问题,广大水壶生产厂家研究了大量的方法解决水壶热量散失的问题,比较 典型的方法是采用增加隔热层厚度的方式来提升保温效果,或者是采用提高保温层厚度的 方式来解决热量散失的问题,但是通过这样的传统方法,解决热量散失问题的效果都不十 分明显。发明内容本实新型提供一种真空电热水壶,其包括壶盖以及壶体,该壶体包括外煲身、内胆 身、发热盘以及通电底座,且该外煲身以及该内胆身围绕确定出一真空腔体,借助该真空腔 体使本实用新型达到隔热保温的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真空电热水壶,其包括壶盖以及壶体,其中, 该壶盖是盖设在该壶体上的,该壶体具有壶口以及壶嘴,该壶嘴连接设置在该壶口的边缘, 并且该壶嘴与该壶口相连通,该壶盖包括壶口盖块以及壶盖执手,该壶口盖块位于该壶盖 的下端,而该壶盖执手连接在该壶盖一端,该壶口盖块盖设在该壶体的该壶口上,相对于该 壶体的该壶嘴在该壶口盖块上设置有斜面。该壶体包括外煲身、内胆身以及发热盘,其中,该发热盘是与该内胆身固定连接 的,该内胆身具有内表面以及外表面,且借助该内表面围绕确定出一加热水腔,该外煲身套 设在该内胆身的外部,该外煲身具有内表面以及外表面。该外煲身的该内表面与该内胆身的该外表面之间间隔有距离,且借助该外煲身的 该内表面与该内胆身的该外表面围绕确定出一真空腔体,该真空腔体包裹在该加热水腔的 外侧。如上所述的该发热盘设置在该内胆身的下方,并且连接在该内胆身的外表面上。如上所述的该真空腔体上连接设置有抽真空管,该抽真空管的一端与该真空腔体相贯通。如上所述自上而下该发热盘还依次与发热丝以及隔热片连接成一体。如上所述的该壶体底部设有防干烧温控器以及水温感应温控器、沸点温控器、通 断电继电器。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是用两层有锈钢制成外壳与内胆的真空煲 体。外壳与内胆之间的密闭空间,抽成高度真空状态,使其拥有卓越的保温性能,而将发热 体放在壶底使其被包围,减少对外界传导热能。在加热的过程当中,水与外界几乎处于被隔 绝的状态,所以发热体的热能悉数用来加热水,与一般的电热水壶相比,起到节能减耗的功 能。而且壶外几乎与外界同一温度。当加热完毕之后,水壶便立刻处于保温状态当中,减少 因为水被加热后,由普通电热水壶放入保温壶过程中而损失的热能。因为本实用新型的产 品保温性能的卓越,水煮开后便不用再加热都可以满足日常人们的生活需要,而且水质不 会变差。图1为本实用的俯视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部分剖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外煲身与内胆身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至3所示,一种真空电热水壶,其包括壶盖10以及壶体20,其中,如图1所 示,该壶盖10是盖设在该壶体20上的。该壶体20具有壶口 21以及壶嘴22,该壶嘴22连接设置在该壶口 21的边缘,并且 该壶嘴22与该壶口 21相连通,该壶盖10包括壶口盖块11以及壶盖执手12。该壶口盖块11位于该壶盖10的下端,而该壶盖执手12连接在该壶盖10 —端。该壶口盖块11盖设在该壶体20的该壶口 21上,相对于该壶体20的该壶嘴22在 该壶口盖块11上设置有斜面111。通过上述的结构设计该壶盖10能通过45°的旋转动作从该壶体20上拿出及旋 入。如上所述因为该壶嘴22连接设置在该壶口 21的边缘,并且该壶嘴22与该壶口 21 相连通,所以当使用者用手按该壶盖10并作倾斜倒水动作的时候,该壶体20中的液体便可 以顺畅溢出。如图2所示,该壶体20包括外煲身30、内胆身40以及发热盘50,其中,该发热盘 50是与该内胆身40固定连接的。该内胆身40具有内表面41以及外表面42,且借助该内表面41围绕确定出一加热 水腔43。该内胆身40的该内表面41经过喷砂、电解及抛光处理,该外表面42经过镀铜处理。该发热盘50设置在该内胆身40的下方,并且连接在该内胆身40的外表面42上, 当该发热盘50通电并将电能转换为热能的时候,可以利用该发热盘50加热该内胆身40的该加热水腔43中的水。该外煲身30套设在该内胆身40的外部,该外煲身30具有内表面31以及外表面 32。进一步,如图3所示,该外煲身30的该内表面31与该内胆身40的该外表面42之 间间隔有距离A,且借助该外煲身30的该内表面31与该内胆身40的该外表面42围绕确定 出一真空腔体100,该真空腔体100包裹在该加热水腔43的外侧。该真空腔体100上连接设置有抽真空管90,该抽真空管90的一端与该真空腔体 100相贯通。自上而下该发热盘50还依次与发热丝60以及隔热片70连接成一体。该壶体20底部(发热盘区域)设有防干烧温控器80以及水温感应温控器81、沸 点温控器82、通断电继电器83。其中,当加热水腔43中的水被加热到接近沸腾的时候,水 温感应温控器81闭合,而此时沸点温控器82开始工作,并在水温精准控制在100°C以上时 断开电路,整个真空电热水壶工作状态结束。 如上所述的该壶体20底部发热盘位置设有感应水温温控器81、防干烧温控器80、 隔热片下方的沸点温控器82、及通断电继电器83的连接通路,并且采用简易一键式设计。本实用新型在具体使用的时候,该壶体20与通电座能做360°旋转。按下开关,指 示灯一亮即能通电煲水。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在具体加工的时候首先把该发热丝60与该发热盘50用钎焊连 接起来,该发热盘50与该内胆身40通过使用氩弧焊焊接的方式进行连接。而该隔热片70 与该发热盘50按一定的顺序用氩弧焊连接。之后将连接的整体与该外煲身30连接,从而 形成该真空腔体100。通过该抽真空管90把该真空腔体100抽成真空状态。
一种真空电热水壶制作方法
- 专利详情
- 全文pdf
- 权力要求
- 说明书
- 法律状态
查看更多专利详情
下载专利文献

下载专利
同类推荐
-
刘龙游陈圣春, 陈荣权李明阳滕少波, 滕腾
您可能感兴趣的专利
-
杨素华, 郭俊卿李启山, 李容毅张一驰, 王小芹张一驰, 王小芹张一驰, 王小芹张一驰, 王小芹
专利相关信息
-
张一驰, 王小芹张一驰, 王小芹张一驰, 王小芹段艳红, 程朝辉段艳红, 程朝辉陈以国, 成泽东陈以国, 成泽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