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鸽—汇聚行业精英
  • 联系客服
  • 帮助中心
  • 投诉举报
  • 关注微信
400-006-1351
您的问题早鸽都有答案
3000+专业顾问
搜索
咨询

一种服装常规的翻驳、折驳、弯驳、弯折驳翻领的裁剪方法

  • 专利名称
    一种服装常规的翻驳、折驳、弯驳、弯折驳翻领的裁剪方法
  • 发明者
    葛俊康
  • 公开日
    2003年6月11日
  • 申请日期
    2001年11月25日
  • 优先权日
    2001年11月25日
  • 申请人
    葛俊康
  • 文档编号
    A41H3/00GK1422567SQ0113052
  • 关键字
  • 权利要求
    1.一种服装常规的翻驳、折驳、弯驳、弯折驳翻领的裁剪方法,首先确立领子后中心尺寸和颈侧处平行于后中心线的领形尺寸相等为原则,在前身领形与驳折线的关系中找到与后身外围线、领孔线连接的对应点,用圆心法画出后领外围长及后领孔弧长的必须尺寸,再根据领子后中心尺寸,连接各点即可后领孔弧长与后领孔宽、后领孔深和后领弧线凹势有关,可用皮尺测量,也可计算后领孔弧长=后领孔宽+0.7+(后领孔深-2)/2后领外围线长,主要与颈侧点领腰尺寸、后中心领腰尺寸、颈侧点领面宽、后中心领面宽、后领孔宽以及肩斜度、领腰构成的角度、面料的可塑性、面料厚度、加工工艺等因素有关根据颈根部斜面与领腰的关系,后中心领腰=颈侧领腰+0.7公分而本发明论述领的常规性原则是后中心领子尺寸和颈侧点处平行于后中心线的领形宽相等,所以颈侧处的领腰、领面宽同时决定了后中心领面的宽度,经过不同尺寸的放样,归纳得出后领外围线的长度=后领孔弧长+Δ设颈侧处的领腰为SA、颈侧处的领面宽为AM,Δ=1.2AM-3-(SA-2),通常SA取2.0时Δ=1.2AM-3;当SA=2,当AM≤6公分时,Δ≈AM-2公分如尺寸单位是市寸则后领孔弧长=后领孔宽+0.2+(后领孔深-0.6)/2后领外围线长=后领孔弧长+ΔΔ=1.2AM-0.9-(SA-0.6)当SA取0.6时,Δ=1.2AM-0.9当SA取0.6时,AM≤1.8时,Δ≈AM-0.6寸2.根据权利要求书1所述服装常规翻驳、折驳、弯驳、弯折驳翻领的裁剪方法,常规的翻驳领的裁剪方法是由前身领孔宽S点作肩线的延长线至A点,SA为颈侧处的领腰,A点为驳折点,根据领形确定驳折止点B,连接AB为驳折线在驳折线一边画出所需的领形,AM为颈侧处(肩线处)的领面宽,M为领外围线与肩线的交点以驳折线对称找到M点的对应点M′以S点为圆心,后领孔弧长为半径作弧,后领孔弧长=后领孔宽+0.7+(后领孔深-2)/2;以M′为圆心,后领外围线长为半径作弧,后领外围线长=后领孔弧长+Δ,Δ=1.2AM-3-(SA-2.0),通常SA=2.0时,Δ=1.2AM-3当AM≤6公分时,且SA=2时,Δ≈AM-2.0用直角三角尺的一条直角边通过S点,另一条直角边相切于两弧线画二条直线SC和CL,CL垂直于SC,CL直线与以M′点为圆心的弧线相切,通常可近似交至一段,取后中心尺寸CD=颈侧点S处平行后中心线的领面宽尺寸,光顺连接DM′即可,且使D点小范围内DM′垂直于CD延长前身领面分割线至F,F距驳折线AB1.5公分左右,连接SF为内分割线,最后在领子上光顺S点3.根据权利要求书1、2所述常规翻驳、折驳、弯驳、弯折驳翻领的裁剪方法和常规的翻驳领的裁剪方法,常规的翻驳领的反向裁剪方法的后领尺寸、后中心线的确定方法和常规的翻驳领相同,所不同的是领下口线与领孔S点的对应点S′,是以驳折线为对称的S点的对应点,以S′为圆心,后领孔弧线长为半径作弧;前身领面外围线与肩线处的交点为M点,以M点为圆心,后领孔外围线长为半径画弧,用直角三角尺的一条直角边通过S′点,另一条直角边相切于两弧线画二条直线S′C和CL,CL垂直于S′C,CL直线与以M点为圆心的弧线相切,通常可近似交至一段,取后中心尺寸CD=颈侧点S处平行后中心线的领面宽,光顺连接DM即可,且使D点小范围内DM垂直于CD延长前身领面分割线至F,F距驳折线AB1.5公分左右,连接SF为内分割线,F′是以驳线对称F的对应点,S′F′为SF的对应线,最后在领子上光顺S′点4.根据权利要求书1、3所述常规翻驳、折驳、弯驳、弯折驳翻领的裁剪方法和常规的翻驳领的反向裁剪方法,常规的折驳、弯驳、弯折驳翻领的后领确定方法和常规的翻驳领反向裁剪方法相同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于一种服装常规的翻驳、折驳、弯驳、弯折驳翻领的裁剪方法,特别是指领子后中心尺寸和颈侧处平行于后中心线的领形尺寸相等为原则,当颈侧处的领面宽、领腰及领孔宽等发生变化时领子外围尺寸的确定方法已有技术中的服装常规翻驳、折驳、弯驳、弯折驳翻领的裁剪方法,通常是以定数或比例、角度来确定后领底线、后中心线及领子的外围线,如(
  • 专利详情
  • 全文pdf
  • 权力要求
  • 说明书
  • 法律状态
专利名称:一种服装常规的翻驳、折驳、弯驳、弯折驳翻领的裁剪方法图1、图2)。由于这样确定没有直接以外围线的长度来计算,也没考虑到颈侧处领面的宽狭使外围发生变化的关系,所以做出的服装往往和效果相差甚远,领子外围尺寸产生多余或不足,影响领子的效果,因此发明一种合理而又精确、方便的服装常规的翻驳、折驳、弯驳、弯折驳翻领的裁剪方法,已成为服装制衣行业中必须解决的难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服装常规翻驳、折驳、弯驳、弯折驳翻领的裁剪方法,根据领形直接找出前后外围线的长度,方法合理、明了、运用方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下面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服装常规翻驳、折驳、弯驳、弯折驳翻领的裁剪方法,首先确立领子后中心尺寸与颈侧处平行于后中心线的领形尺寸相等为原则,在前身领形与驳折线的关系中找到与后身外围线、领孔线连接的对应点,用圆心法画出后领外围长及后领孔弧长的必须尺寸,再根据领子后中心尺寸,连接各点即可。本发明还可通过下述方案来进一步实现后领孔弧长与后领孔宽、后领孔深和后领弧线凹势有关,可用皮尺测量,也可计算。后领孔弧长=后领孔宽+0.7+(后领孔深-2)/2。后领外围线长,主要与颈侧点领腰尺寸、后中心领腰尺寸、颈侧点领面宽、后中心领面宽、后领孔宽以及肩斜度、领腰构成的角度、面料的可塑性、面料厚度、加工工艺等因素有关。根据颈根部斜面与领腰的关系,后中心领腰=颈侧领腰+0.7公分。而本发明论述领的常规性原则是后中心领子尺寸和颈侧点处平行于后中心线的领形宽相等,所以颈侧处的领腰、领面宽同时决定了后中心领面的宽度,经过不同尺寸的放样,归纳得出后领外围线的长度=后领孔弧长+Δ。设颈侧处的领腰为SA、颈侧处的领面宽为AM,Δ=1.2AM-3-(SA-2),通常SA取2.0时Δ=1.2AM-3;当SA=2,当AM≤6公分时,Δ≈AM-2公分。如尺寸单位是市寸则后领孔弧长=后领孔宽+0.2+(后领孔深-0.6)/2。后领外围线长=后领孔弧长+Δ。Δ=1.2AM-0.9-(SA-0.6)。当SA取0.6时,Δ=1.2AM-0.9。当SA取0.6时,AM≤1.8时,Δ≈AM-0.6寸。与现有技术中的服装常规翻驳、折驳、弯驳、弯折驳翻领的裁剪相比,本发明的服装常规翻驳、折驳、弯驳、弯折驳领的裁剪方法,强调了必须先由领型,再找到外围线的长。后身领子外围线的长度主要与领孔宽、颈侧处领面的宽,颈侧处领腰的高有关,并总结出了合理而又简便的计算方法,可直接找出所需的外围线长,条理清晰、易懂、易掌握。下面结合实施例并配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服装常规翻驳、折驳、弯驳、弯折驳翻领的裁剪方法的特点及使用作进一步说明。图3为常规的翻驳领裁剪方法。
图4为常规的翻驳领的反向裁剪方法。
图5为常规的折驳翻领的裁剪方法。
图6为常规的弯驳翻领的裁剪方法。
图7为常规的弯折驳翻领的裁剪方法。
首先请参阅图3为常规的翻驳领裁剪方法。由前身领孔宽S点作肩线的延长线至A点,SA为颈侧处的领腰,A点为驳折点,根据领形确定驳折止点B,连接AB为驳折线。在驳折线一边画出所需的领形,AM为颈侧处(肩线处)的领面宽,M为领外围线与肩线的交点。以驳折线对称找到M点的对应点M′。以S点为圆心,后领孔弧长为半径作弧,后领孔弧长=后领孔宽+0.7+(后领孔深-2)/2;以M′为圆心,后领外围线长为半径作弧,后领外围线长=后领孔弧长+Δ,Δ=1.2AM-3-(SA-2.0),通常SA=2.0时,Δ=1.2AM-3。当AM≤6公分时,且SA=2时,Δ≈AM-2.0。用直角三角尺的一条直角边通过S点,另一条直角边相切于两弧线画二条直线SC和CL,CL垂直于SC,CL直线与以M′点为圆心的弧线相切,通常可近似交至一段,取后中心尺寸CD=颈侧点S处平行后中心线的领面宽尺寸,光顺连接DM′即可,且使D点小范围内DM′垂直于CD。延长前身领面分割线至F,F距驳折线AB1.5公分左右,连接SF为内分割线,最后在领子上光顺S点。
再请参阅图4,为常规的翻驳领的反向裁剪方法。后领的尺寸和后中心线的确定方法和常规的翻驳领相同,所不同的是领下口线与领孔S点的对应点S′,是以驳折线为对称的S点的对应点,以S′为圆心,后领孔弧线长为半径作弧;以领面外围在肩线处的交点M点为圆心,后领孔外围线长为半径作弧。F′S′是以驳折线为对称的SF的对应线。
图5所示为常规的折驳翻领的裁剪方法,在前身上确定领孔宽S点,A点为肩线的延长线,SA为颈侧处的领腰,根据领形确定折驳线AB′、B′B及前身领形。肩线处领面宽为AM,以驳折线的AB′为对称,S′是S点的对应点。以S′为圆心,后领孔弧长为半径画弧;以M点为圆心,后领外围线长为半径画弧,后领的裁剪方法和常规的翻驳领的反向裁剪方法相同。SB′为内分割线,S′B′是以驳折线为对称的SB′的对应线,最后光顺S′。
图6所示为常规的弯驳翻领的裁剪方法,在前身上确定领孔宽S点,A点为肩线的延长线,SA为颈侧处的领腰,根据领形确定弯驳线AB及前身领形,取S点以弯驳线的对应点S′,SA=S′A、SB=S′B,以S′点为圆心,后领孔弧长为半径作弧;以M点为圆心,后领外围线长为半径作弧,后领的裁剪方法和常规翻驳领的反向裁剪方法相同,确定B1′、B2′,使B1A1=B1′A1、B2A2=A2B2′,再光顺连接CS′、B1′B2′、B点。
图7所示为常规弯折驳翻领的裁剪方法,在前身上确定领孔宽S点,A点为肩线的延长线,SA为颈侧处领腰,根据领形确定弯驳线的AB′、折驳线B′B,并画出前身领形,弯驳部分的领和后领连在一起,裁剪的方法和图6中的常规的弯驳领的裁剪方法相同。折驳部分依照驳领的裁剪方法,以折驳线对称找到前身领形的轮廓线。


一种服装常规的翻驳、折驳、弯驳、弯折驳翻领的裁剪方法,是以领子后中心尺寸和颈侧处平行于后中心线的领形尺寸相等为原则,直接从领子前后外围所需的长度尺寸为依据,根据驳折线与前身领形、领孔的关系,找到与后领相连接的对应点,用圆心法确定后领孔尺寸、后领外围的长度及后中心尺寸。本发明的后领外围的长的计算公式,可根据颈侧处的领面宽、领腰及领孔宽尺寸代入可得,是一种直接明了、又精确易懂的合理方法。



查看更多专利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