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鸽—汇聚行业精英
  • 联系客服
  • 帮助中心
  • 投诉举报
  • 关注微信
400-006-1351
您的问题早鸽都有答案
3000+专业顾问
搜索
咨询

一种适用于直肠癌保肛术的直肠内隔离引流装置及该引流装置的置入装置制作方法

  • 专利名称
    一种适用于直肠癌保肛术的直肠内隔离引流装置及该引流装置的置入装置制作方法
  • 发明者
    吕春子, 邓海军
  • 公开日
    2012年8月15日
  • 申请日期
    2011年12月23日
  • 优先权日
    2011年12月23日
  • 申请人
    南方医科大学
  • 文档编号
    A61M1/00GK202376517SQ201120549050
  • 关键字
  • 权利要求
    1.一种适用于直肠癌保肛术的直肠内隔离引流装置,该装置具有管状的引流管(I)和设在引流管(I)外壁上的气囊(2),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气囊(2)套设在引流管(I)的上头,且二者的上端面平齐;所述引流管(I)的内壁上设有一充气管(3),该气管(3)的一头与气囊(2)连通,另一头设有充气嘴(4)并沿引流管(I)的内壁延伸出引流管(I)的下端口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适用于直肠癌保肛术的直肠内隔离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囊(2)的上端面的囊壁厚度大于其它面的囊壁厚度3.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一种适用于直肠癌保肛术的直肠内隔离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流管(I)的上端口上向内收缩形成凸缘(1-1)4.一种权利要求3所述的引流装置的置入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置入装置是在推杆(6)的一头设一球体(5)构成,所述球体(5)的直径小于等于引流管(I)的内径,大于所述凸缘(1-1)的内径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转移体液的器械,具体涉一种直肠内体液的引流装置
  • 背景技术
  • 专利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适用于直肠癌保肛术的直肠内隔离引流装置及该引流装置的置入装置,其中,所述的引流装置具有管状的引流管(1)和设在引流管(1)外壁上的气囊(2),所述的气囊(2)套设在引流管(1)的上头,且二者的上端面平齐;所述引流管(1)的内壁上设有一充气管(3),该气管(3)的一头与气囊(2)连通,另一头设有充气嘴(4)并沿引流管(1)的内壁延伸出引流管(1)的下端口;所述的置入装置是在推杆(6)的一头设一球体(5)构成。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引流装置与肠管之间无存留肠管内容物的空间,显著降低肠管内容物污染吻合口的风险。
  • 专利详情
  • 全文pdf
  • 权力要求
  • 说明书
  • 法律状态
专利名称:一种适用于直肠癌保肛术的直肠内隔离引流装置及该引流装置的置入装置的制作方法目前,直肠癌是消化道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通过外科手术切除病变肠段是直肠癌的重要治疗方式,但术后吻合口瘘的发生率较高,有文献报告该发生率可达3. 3% 23%。吻合口瘘的发生原因有很多,最常见的是吻合口张力过大、供血不足和引流管放置位置不恰当,导致吻合口脓肿或者周围脓肿,继而发生吻合口瘘。对于直肠癌术后吻合口瘘的预防治疗方法,现临床多采用术中预防性造瘘术,二期于2-3个月后再次手术进行造口还纳术。上述方案可以有效的预防吻合口瘘的发生及相应的剖腹探查的危险,但同时也存在着明显的不足1、从微创学角度讲,预防性造瘘术使病人腹部多了一道切口,影响美观;2、预防性造瘘需要保留2-3个月,患者的痛苦难以忍受,心理压力,生活质量低;3、上述预防方法后期要再次行二次手术还纳术,住院治疗时间延长同时还要承担二次手术风险;4、预防性造瘘术后,造口本身也存在着危险,如造口坏死、造口回缩、造口脱垂、造口旁疝、造口狭窄和造口周围皮炎等。为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公开号为CN102091359A的发明专利申请中公开了“一种应用在直肠肛门病中的肛管”,该肛管由伸缩囊、吸引器和冲洗器构成,其中,伸缩囊为管状,其横截面呈环形,其内可通过注入或抽出液体或气体实现膨胀和收缩;吸引器和冲洗器设在伸缩囊中,其中,吸引器用于吸出肠管内容物,冲洗器用于冲洗肠管。该发明的肛管置入于肠管的吻合口处,伸缩囊膨胀后可压迫伤口止血,同时将肠管内容物与伤口隔开,并由吸引器将肠管内容物吸出,可降低术后吻合口瘘的发生率。但是,上述专利申请所述的肛管存在着以下的缺点1、所述的吸引器和冲洗器的头部伸出伸缩囊的端面,因此所述伸出部分的外壁与肠管的内壁之间必然存有肠管内容物,该内容物很容易渗透至吻合口处,污染伤口 ;2、所述的方案中无向伸缩囊中注入或抽出气体或液体的结构,因此,当伸缩囊内已注入气体(或液体)时,手术中就不便于所述肛管置入或取出,当伸缩囊内未注入气体(或液体)时,手术中则无法注入气体或液体3、伸缩囊膨胀后压迫吻合口可能导致吻合口缺血或坏死。发明内容鉴于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适用于直肠癌保肛术的直肠内隔离引流装置,该引流装置与肠管之间无存留肠管内容物的空间,显著降低肠管内容物污染吻合口的风险,且可方便地从肛门置入或取出。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种适用于直肠癌保肛术的直肠内隔离引流装置,该装置具有管状的引流管和设在引流管外壁上的气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气囊套设在引流管的上头,且二者的上端面平齐;所述引流管的内壁上设有一充气管,该气管的一头与气囊连通,另一头设有充气嘴并沿引流管的内壁延伸出引流管的下端口。在上述的技术方案中,为了防止气囊膨胀后向引流管的上端口处延伸,减少引流管入口的直径,所述气囊的上端面的囊壁厚度大于其它面的囊壁厚度,这可通过在气囊的上端面上加设一层橡胶实现。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引流装置中,为了便于将该引流装置由肛门置入肠管内,所述引流管的上端口上向内收缩形成凸缘,这样可将一杆状的置入装置插入引流管内并支撑在所述的凸缘上,将引流装置推入肠管。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所述引流装置的置入装置,该置入装置是在推杆的一头设一球体构成,所述球体的直径小于等于引流管的内径,大于所述凸缘的内径。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引流装置,使用时将其由肛门置入直肠内,并使得气囊位于吻合口的上方约5-lOcm,通过充气嘴向气囊充气后,气囊膨胀并撑紧在直肠的内壁上,从而将肠管内容物和吻合口隔开,防止吻合口被感染;由于该装置中的气囊的上端面与引流管的 上端面平齐,因此,整个引流装置与肠管之间无存留肠管内容物的空间,不会有肠管内容物渗透至吻合口处,显著降低肠管内容物污染伤口的风险,进一步降低了吻合口瘘的发生率。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置入装置,使用时将球体一端从引流管的下端口插入,由于球体的直径大于引流管上端口的凸缘的内径,因此所述的球体可卡紧在所述的凸缘内,从而可以将所述的引流装置从肛门推入直肠内;推进过程中,由于球体外表圆滑,因此不会对肠壁造成损伤。图I和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引流装置的一个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图I为主视图,图2为俯视图。图3为图I和图2所不的引流装置中充气嘴的结构不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置入装置的一个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I和图2所示的引流装置和图4所示的置入装置组合在一起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I和图2所示的引流装置的使用状态图。图I 图3,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引流装置由气囊2、引流管I和充气管3构成,其中,所述的引流管I为一段由硅胶制成的外径为2. 5cm的圆柱形管,其上端口设有向内收缩形成的凸缘1-1。所述的气囊2的横截面为环形,其内环的直径与所述的引流管I的外径相等;该气囊2也由硅胶制成,气囊2的上壁的表面上加设有一层橡胶层,使得气囊2的上壁的囊壁厚比其他部分的囊壁厚略大;所述气囊2的内环表面与引流管I的外壁的上头粘合在一起,并且气囊2的上端面与引流管I的上端面平齐。所述的引流管I的内壁上固定有一充气管3,该充气管3的上头从引流管I的上部伸入气囊2并与气囊2连通,充气管3的下头沿引流管I的内壁延伸并从引流管I的下部伸出,该伸出部分的充气管3的末端设有充气嘴4,该充气嘴4为常见的球芯单向阀,由阀体4-1、球芯4-2和螺旋压缩弹簧4-3构成(参见图3)。参见图4,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置入装置由一推杆6和固定在该推杆6的一头的球体5构成,其中,所述球体5的直径略小于引流管I的内径,且大于引流管I上端口上的凸缘1-1的内径。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引流装置及其置入装置的使用作进一步的描述参见图5和图6,手术时,先吻合好肠管7,在术野的直视下将引流装置置入肠管7内引流装置在置入之前,气囊2处于非充气状态;置入时,置入装置中的球体5从引流管I的下端口插入,并使得球体5卡紧在引流管I上端口的凸缘1-1上,通过置入装置中的推杆6推动引流装置从人体的肛门进入肠管7内,并使得气囊2位于吻合口 8上方5-lOcm处,此时引流管I的下端及充气嘴4位于人体肛门外;取出置入装置,通过充气嘴4向气囊2内注入气体,使得气囊2撑紧在肠管7的内壁上。 当确定吻合口 8愈合后,将气囊2内气体抽出,从肛门处将引流装置取出。





查看更多专利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