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可调角度采光顶的制作方法现有技术中,采光顶玻璃I的玻璃副框2是通过两端的螺栓3、螺栓4(通过压块41)直接固定于主骨架5上。当这些部件有一定的加工或安装误差时,则不能够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从而使得采光顶可能无法安装到设计位置,导致材料浪费,工时拖迟。再者,当设计采光顶需要呈一定角度时,如果采用这种螺栓固定连接的方式,则由于承受不同角度的外力,容易产生应力集中等问题,导致采光顶容易破坏、变形,其连接用的结构胶老化变形快,使用寿命降低。为此,需要提供一种可调角度的采光顶。
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采光顶安装在建筑物骨架上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可调角度采光顶安装在建筑物骨架上的示意图。图3为图2中所示可调角度采光顶的局部示意图,其中显示了球头和凹部。下面将结合附图详细介绍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如图2、图3所示,该实施例的可调角度采光顶包括玻璃单元90以及粘接玻璃单元90的玻璃副框单元30。多个玻璃单元90拼成整个采光顶,在相邻两块玻璃单元90之间设置适合大小的泡沫棒10并用密封胶密封,从而防止水进入两块玻璃单元之间的空隙中。玻璃单元90通过结构胶20粘接在玻璃副框单元30的顶面上,玻璃副框单元30的移动会带动相应的玻璃单元90的移动。玻璃副框单元30的远离玻璃单元90端部的一端(亦即图2中左端部)设有球头32,球头32的表面沿竖直面设有第一牙口,在本实施例中,每个牙口的横截面为三角形,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牙口的间距、厚度等技术参数根据实际受力情况和调节幅度等选择。当然在本实用新型其他的实施例中,牙口的横截面也可以采用其他合适形状,只是需要有一定的咬合能力。相应地,建筑物骨架的立柱50的顶部相应位置设有凹部51 (当然,立柱50的其他适合位置也可以),凹部51与球头32适应,从而让球头32能伸入凹部51中;而且凹部51的凹面上设有第二牙口,第二牙口能与第一牙口咬合,使得球头32能在凹部51中咬合旋转。在安装时,先将球头32放入凹部51中,旋转使第一牙口和第二牙口咬合旋转,便能调整副框单元30顶面相对于水平面的角度,从而能调节玻璃单元90的倾斜角度。玻璃副框单元30的靠近玻璃单元90端部的一端(即图2中的中部)设有压接部31,相应的建筑物骨架的横梁40上设有螺栓连接部41,螺栓80通过压接板70压紧在压接部31上并固定在螺栓连接部41中,栓紧,从而将玻璃副框单元30的这一端固定。在上述将球头32放入凹部51中,调整好玻璃单元90的角度后,便通过螺栓80压紧玻璃副框单元30的另一端即压紧部31,从而将整个玻璃副框单元30固定,即将玻璃单元90的位置固定。球头32的第一牙口和凹部51的第二牙口具有一定的咬合强度,使得螺栓80压紧压接部31时,第一牙口和第二牙口不会相对转动,从而不会使调整好的角度被破坏。以上描述的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任何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等同变换和替换,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可调角度采光顶制作方法
- 专利详情
- 全文pdf
- 权力要求
- 说明书
- 法律状态
查看更多专利详情
下载专利文献

下载专利
同类推荐
-
龚金泉龚金泉龚金泉谭启厚姜钟久, 李中华
您可能感兴趣的专利
-
徐传超杨仲雄卢国强
专利相关信息
-
卢国强何涛, 张常健何涛, 张常健王宏伟邓兰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