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鸽—汇聚行业精英
  • 联系客服
  • 帮助中心
  • 投诉举报
  • 关注微信
400-006-1351
您的问题早鸽都有答案
3000+专业顾问
搜索
咨询

筷子的结构制作方法

  • 专利名称
    筷子的结构制作方法
  • 发明者
    蔡秀珍
  • 公开日
    2010年6月23日
  • 申请日期
    2009年5月25日
  • 优先权日
    2009年5月25日
  • 申请人
    俊颉兴业有限公司
  • 文档编号
    A47G21/10GK201510052SQ200920147099
  • 关键字
  • 权利要求
    一种筷子的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弹性组件,该弹性组件具有一扭力部,于该扭力部两端分别延伸有一固定件;第一筷体,该第一筷体于一端的壁面上制成有一供该扭力部定位的第一凹槽,且邻近该第一凹槽并于同一壁面处则延伸有一定位件,另对应于上述壁面的预定位置处制成有一供该固定件固定的第一固定槽;及第二筷体,该第二筷体于一端的壁面上制成有一与该第一凹槽相对应,且供该扭力部定位的第二凹槽,而邻近该第二凹槽并于同一壁面处则制成有一供该定位件置入的定位槽,另对应于上述壁面的预定位置处制成有一供该固定件固定的第二固定槽2. 依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筷子的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筷体系呈渐縮的态样3. 依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筷子的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筷体于截面积较小端的周壁上系制成有复数刻纹4. 依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筷子的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筷体进一步为木质、塑料或金属材料其中之一者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生活用品类,特别涉及筷子的结构,尤指一种便于初学者顺利夹取或释放待取物的筷子的结构
  • 背景技术
  • 专利摘要
    本实用新型有关一种筷子的结构,属于生活用品类。一种筷子的结构其主要是由第一筷体、第二筷体及弹性组件所组成,其中第一筷体与第二筷体于对应壁面上分别制成有第一凹槽及第二凹槽,而于第一筷体上有一定位件,并将此定位件置入第二筷体上的定位槽内,以达到固定该等筷体位置作用,另外,当弹性组件通过第一凹槽及第二凹槽固定位置后,再利用各筷体上的第一固定槽及第二固定槽,使弹性组件能完全固定并连接该等筷体,这样,当使用者欲利用该等筷体夹取或释放物体时,亦可通过弹性组件的弹性能更便于使用者的操作使用。
  •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合于不善于使用筷子和初学使用筷子的人员 方便使用的筷子,同时由于此种结构能连接两根筷体在一起,以避免因筷子遗失其中一根 而造成无法使用的问题 筷子的结构,其主要是由第一筷体、第二筷体及弹性组件所组构而成,而该等筷体
  • 专利详情
  • 全文pdf
  • 权力要求
  • 说明书
  • 法律状态
专利名称:筷子的结构的制作方法随着中西文化交流日趋频繁,不仅在科技、文化、生活上的交流极为普遍,尤其在 饮食习惯方面更是十分普及,然而饮食习惯及使用器皿会随着各国食物种类的不同而有所 差异,其中以东方人所使用的器皿为例,由于东方人主要的饮食种类是以米食为主食,且其 主要烹调方式是以烹煮为主,而不同于西方人的煎烤油炸,因此,东方人所惯用的器皿则以 碗、筷、匙为主要使用的器皿,相对于西方人则以刀、叉、匙为主,两者比较显然大大不同,然 而随着东西方饮食文化的交流,西方人亦逐渐习惯东方人的饮食习惯及文化,因此目前许 多的西方人则逐渐接受以碗、筷为饮食工具,由于筷子是利用两根粗细、长度相同的筷体搭 配而成,并利用手部力量将两筷体进行夹合及展开的动作,以夹取或释放食物,然而筷子早 已是东方人使用超过千年的工具之一,因此对于东方人而言操作起来十分顺手,但对于西 方人来说,因用惯于无需利用手部夹取方式的刀叉为主要工具,所以使用筷子相对成为较 困难的使用工具。 所以,如何解决上述习用的问题与缺失,即为本实用新型之创作人与从事此行业 的相关厂商所亟欲研究改善的方向所在。
可为木质、塑料或金属材料,且系呈渐縮的形态,而位于筷体截面积较小端的周壁上制成有复数刻纹,其中第一筷体与第二筷体于对应壁面上分别制成有第一凹槽及第二凹槽,而于第一筷体上有一定位件,并将此定位件置入第二筷体上的定位槽内,以达到固定该等筷体位置的作用,另外,当弹性组件通过第一凹槽及第二凹槽固定位置后,再利用各筷体上的第一固定槽及第二固定槽,使弹性组件能完全固定并连接该等筷体。 —种筷子的结构,具体结构包括 —弹性组件,该弹性组件具有一扭力部,于该扭力部两端分别延伸有一固定件; 第一筷体,该第一筷体于一端的壁面上有一供该扭力部定位的第一凹槽,且邻近 该第一凹槽并于同一壁面处则延伸有一定位件,另对应于上述壁面的预定位置处形成有一 供该固定件固定的第一固定槽;及 第二筷体,该第二筷体于一端的壁面上有一与该第一凹槽相对应,且供该扭力部 定位的第二凹槽,而邻近该第二凹槽并于同一壁面处则有一供该定位件置入的定位槽,另对应于上述壁面的预定位置处有一供该固定件固定的第二固定槽,藉此,该等筷体夹取或 释放物体时,通过该弹性组件能更便于使用人操作使用;同时此种结构能连接该等筷体,可 以避免因筷子遗失其中 一根而造成无法使用的困惑。
图1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筷体夹取食物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筷体释放食物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如附图1、2所示,其筷子1主要是由第一筷体10、第二筷体12及弹性组件14所 构成,而该等筷体10、 12为木质或塑料或金属材料制成,且呈渐縮的形态,而位于筷体10、 12截面积较小端的周壁上制成有复数刻纹16,其中第一筷体10与第二筷体12于对应壁面 上分别形成有第一凹槽104及第二凹槽124,而于第一筷体10上有一定位件106,并将此定 位件106置入第二筷体12上的定位槽126内,以固定该等筷体10、 12的位置,另外,当弹性 组件14通过第一凹槽104及第二凹槽124固定位置后,再利用各筷体10、 12上的第一固定 槽108及第二固定槽128,使弹性组件14能完全固定并连接该等筷体10、12,如此,当使用 者欲利用该等筷体10、12夹取或释放物体时,亦可通过弹性组件14的弹性性质能更便于使 用者的操作和使用。 如附图3、4所示,于筷子1尚未夹取食物时,藉由弹性组件14使筷体10、12于截 面积较小端相互背离,当使用者欲夹取食物时,则须手持筷体10、 12并分别对筷体10、12施 加一定的作用力,亦可通过筷体10、12夹取欲夹的食物,倘若需释放食物时,则无需对筷体 10、 12施力,此时筷体10、 12能通过弹性组件14回复到原先位置,如此反复上述动作,使用 者则可通过弹性组件14的弹性轻易地夹取或释放食物,方便于使用人操作使用。





查看更多专利详情

下载专利文献

下载专利

您可能感兴趣的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