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鸽—汇聚行业精英
  • 联系客服
  • 帮助中心
  • 投诉举报
  • 关注微信
400-006-1351
您的问题早鸽都有答案
3000+专业顾问
搜索
咨询

袜子及袜子的制造方法

  • 专利名称
    袜子及袜子的制造方法
  • 发明者
    武田大辅, 武田进
  • 公开日
    2011年1月5日
  • 申请日期
    2009年6月29日
  • 优先权日
    2009年6月29日
  • 申请人
    武田袜业株式会社
  • 文档编号
    D04B9/46GK101933667SQ20091015095
  • 关键字
  • 权利要求
    一种袜子的制造方法,该袜子的制造方法具备部分编织工序,该部分编织工序用来织入部分编织部,该部分编织部是拇趾侧容积大于小指侧容积的袜子的前端部,其特征在于,所述部分编织部的开始位置及终止位置在脚背侧和脚掌侧的编针数相同,所述脚尖部的拇趾侧上下针的操作数总数,大于所述脚尖部的小指侧的上下针的操作数总数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袜子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脚尖部的拇趾侧及/或所述脚尖部的小指侧的编针数变化数,是一次或者多次重 复编针数的增加及减少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袜子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脚尖部的小指侧的编针数的减少数,大于所述脚尖部的拇趾侧的编针数的减少数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袜子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脚尖部脚掌侧和脚尖部脚背侧的所述编针数的增加与减少是非对称的5.一种袜子,该袜子是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造方法所制造的6.一种袜子,该袜子是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造方法所制造的7.一种袜子,该袜子是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造方法所制造的8.一种袜子,该袜子是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造方法所制造的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袜子的制造方法,特别是涉及穿着时束缚感较小的袜子
  • 背景技术
  •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为了对本发明进行更详细的描述,下面参照附图进行说明关于本发明的编织的
  • 专利详情
  • 全文pdf
  • 权力要求
  • 说明书
  • 法律状态
专利名称:袜子及袜子的制造方法袜子是自脚的插入部向脚尖部的方向进行圆筒编织后,对在圆筒编织部的脚背侧 所形成的开口部的端部进行缝合而制成的。袜子的脚尖部,呈尖顶状,由包住脚趾下半部分 的脚掌部和包住脚趾上半部分的脚背部组成。该脚掌部和脚背部被织成为略呈平面状而一 体化,从整体上被形成为前端闭塞的扁平圆筒状。袜子的脚尖部的形状,一般来说被形成为沿着脚的宽度方向左右对称,在此情况 下,会在拇趾一侧产生压迫感,而且由于脚尖部的拇趾一侧经常被拉伸,所以拇趾一侧会出 现磨损较快的现象。为此,申请人提出一种适合于非对称形状的脚的袜子及其制造方法,在脚尖部的 最前端位置采取偏向拇趾侧的非对称结构,脚尖部的偏向拇趾一侧织入有用于增加厚度的 增加用编织部分(专利文献1、2)。专利文献1W0 2004/004496A专利文献2W0 2004/012537A1但是,专利文献1、2中的袜子,其形状是厚度增加用编织部分偏向拇趾侧,因此, 适合袜子的脚仅仅被特定为脚尖部中拇趾侧较厚的脚形。其问题在于,如果拇趾侧有部分 突出或者小指侧和拇趾侧具有同样的厚度等脚形的脚,就不能够灵活对应了。
鉴于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袜子及袜子的制造方法。该方法可以 制造出“量身订做”(TaylorMade)的袜子,特别适合于不同人的脚尖部分形状,缓和穿着感, 减轻穿着后的束缚感。本发明的袜子的制造方法具备部分编织工序用来织入部分编织部,即拇趾侧的容 积大于小指侧的容积的袜子的前端部,其特征在于所述部分编织部的开始位置及终止位 置在脚背侧和脚掌侧的编针数相同,所述脚尖部的拇趾侧上下编针的操作数总数,大于所 述脚尖部的小指侧的上下编针的操作数总数。此外,本发明的袜子的制造方法的特征是,所述脚尖部的拇趾侧及/或所述脚尖 部的小指侧的编针数的变化,是将编针数的增加或者减少重复一次或者多次。此外,本发明的袜子的制造方法的特征是,所述脚尖部的小指侧的编针数减少数 大于所述脚尖部的拇趾侧的编针数减少数。此外,本发明的袜子的制造方法的特征是,所述编针数的增加和减少,在所述脚尖 部的脚掌侧和脚尖部的脚背侧是不对称的。此外,本发明的袜子的特征是按照上述的制造方法而制造。发明效果根据本发明制造出的袜子,被形成为在脚尖部的拇趾侧比小指侧容积大,适合不 同人的脚的形状,使脚部的插入变得容易,穿着时的束缚感得到缓解。图1是本发明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袜子制造方法中所使用的圆形编织机织针101以 及针筒105的说明图。图2是本发明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袜子的制造方法的概要图。图3是本发明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袜子X的边缘部织入例的示意图。图4是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袜子的制造方法而制成的袜子X的例示图。图5是将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袜子制造方法而制成的袜子X从脚尖部脚 背侧62的方向描绘而成的图。 图6是将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袜子制造方法制成的袜子X从脚尖前端部 70的方向描绘而成的图。符号说明1-1、1-2:圆筒编织工序;
la-l、la_2 圆筒编织部;
2-1>2-2 部分编织工序;
2a_l、2a-2 部分编织部;
3 缝合工序;
3a缝合部
10插入部
20腿肚部
30脚跟部
40脚掌部
50脚背部
60脚尖部
61脚尖部脚掌侧;
62脚尖部脚背侧;
70脚尖前端部;
71部分编织部的开始位置
72部分编织部的终止位置
80边缘部
81边缘部拇趾侧;
82边缘部/卜指侧;
101织针;
102钩部;
103针钩;
104钉;
105针筒;
4
106 筒状构件;107 纵向槽;108 线;109 编针;W 拇趾侧;V:小指侧;ff(N)拇趾侧针的位置;V(N)小指侧针的位置;C:中心位置。

,采用被普遍用做袜子编织机的圆形编织机进 行说明。图1所示为本发明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袜子制造方法中使用的圆形编织机。一般的圆形编织机,可以进行旋转织入操作和部分织入操作,旋转织入操作是通 过朝一定方向反复旋转在其周围配有多个织针101的针筒105来织成,部分编织操作是将 该针筒105朝正反方向反复交替旋转半圈来织成。如图1中的(a)图所示,圆形编织机的织针101形成为如下在其前端设有钩部 102,一端部可以开闭的针钩103的另一端被钩部102的头部所设有的钉104定轴,且转动 自如。如图1中的(b)图所示,针筒105的主体筒状构件106的外周面,形成多条纵向槽 107,图1中的(a)图所示的编针101可上可下地被插入到该各个纵向槽107中。该针筒 105按照一定方向转动时,织针101可以在指定处顺次进行上下运动,通过钩部102拉入要 织入的线108。然后,被钩部102拉入的线108,如图1中的(c)图所示,形成新的环状单针 109,穿过其之前形成的环状单针109,连续进行各编织操作。图1中的(c)图的方框表示单 针109,粗线表示通过针筒105旋转编织操作而编织出的线108。另外,一般的圆形编织机 的织入操作,请参照日本专利特开2002-173858的图7等。而且,圆形编织机的旋转方向,可以为任意方向,例如既可以是顺时针方向,也可 以是逆时针方向。另外,只要能够实施本发明的袜子的缝制方法,当然可以使用横编织机及袜子编 织机等任意编织机。图2所示的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袜子X制造方法的概要,是使用针筒105 而织入的袜子X的正面示意图。图3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织入边缘部的例示图, 粗线表示的是边缘部多余织进去的线108。最后,如图4、图5、图6所示,可以制造出在脚尖 部60与小指侧V相比偏向拇趾侧W —侧的左右非对称结构的袜子X的完成品。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袜子X的制造方法,如图2所示,首先从插入部10开 始织线,一边旋转一边朝着箭头方向进行织入。该织入包括圆筒编织工序1-1及1-2,其通 过针筒105的360度旋转的旋转织入操作而编织出圆筒编织部la-1以及la-2 ;部分编织 工序2-1以及2-2,其通过针筒105的半圈旋转的部分织入操作而编织出部分编织部2a-l 和2a-2。此外,该编织还包括最后缝合所生成的端部80而形成缝合部3a的缝合工序3。
图2所示的实线,图左侧端部与完成品的袜子X的拇趾侧W对应,图右侧端部与完 成品的袜子X的小指侧V对应,图下边端部与完成品的袜子X的插入部10对应,图的上边 端部与完成品的袜子X的缝合部3a对应。另外,图2所示折线和折线之间,模式化地显示 出针筒105旋转半圈一次而进行的织入操作。以下,参照附图对袜子X的制造方法的各工序进行具体说明。<圆筒编织工序>通过圆筒编织工序1-1及1-2,可以编织出圆筒编织部la-1以及la-2。如图4所 示,圆筒编织部la-1及la-2相当于袜子X的插入部10、腿肚部20、脚跟部30、脚掌部40以 及脚背部50,包括脚尖部60以外的各部位。圆筒编织部la-1和部分编织部2a_l,以及圆 筒编织部la-2和部分编织部2a_2的分界线,分别相当于部分编织部2a_l的开始位置71 以及部分编制部2a-2的终止位置72。圆筒编织工序1-1及1-2,通过旋转织入操作来织成,即朝一定方向反复旋转图1 所示的在周围配有多个织针101的针筒105。针筒105的旋转方向,只要是朝一定方向连续 旋转,无论是朝哪个方向都可以进行织入操作。<部分编织工序>通过部分编织工序2-1及2-2,可以缝制部分编织部2a_l及2a_2。如图4所示,部 分编织部2a-l及2a-2相当于袜子X的脚尖部60。另外,如图2所示,以脚尖前端部70为 分界线,分为脚尖部脚掌侧61 (部分编织部2a-l)和脚尖部脚背侧62 (部分编织部2a-2)。部分编织工序2-1及2-2,通过部分编织操作而织成,即将图1所示的在周围配有 多个织针101的针筒105朝一定的方向旋转半圈,然后继续向相反方向旋转半圈,如此正反 方向交替反复旋转半圈进行织针筒105的旋转方向,只要是朝相反方向交替切换半圈旋转 的方向,向任意方向旋转也可以进行织入操作。在此,如图2所示,进行部分编织部2a_l及2a_2编织时,将针筒105上的编针的 位置在边缘部拇趾侧81处定义为针位置W(N),将边缘部小指侧82处定义为针位置V(N)。 括号中的数字N表示自部分编织部2a-l的开始位置71向部分编织部2a-2的终止位置72 方向增加的任意织入位置。最终,针位置W(l)及针位置W(Z),以及针位置V(l)和V(Z)成 为相同针位置,编针被连接。而且,在图2中,为了说明方便,在脚尖前端部70上,设置针位置W (N)及针位置 V(N)。部分编织工序2-1及2-2如图2所示,从拇趾侧W的针位置W(l)开始织入时,按照 针位置W(l)、针位置W(2)、针位置W(3)、针位置V(l)、针位置V(2)、针位置V(3)、……针位 置W(N-3)、针位置W(N-2)、针位置W(N-l)、针位置V(N-3)、针位置V(N_2)、针位置V(N_1)、 针位置W(N)、针位置V(N)、针位置W(N+I)、针位置W(N+2)、针位置W(N+3)、针位置V(N+1)、 针位置V(N+2)、针位置V(N+3)、……针位置W(Z-2)、针位置W(Z_1)、针位置W(Z)、针位置 V(Z-2)、针位置V(Z-l)、针位置V(Z)的顺序进行织入。在此,边缘部拇趾侧81和边缘部小指侧82,在部分编织工序2-2从脚尖前端部70 向终止位置72进行时,各侧所形成的编针的一部分相互被拉进织入而形成连接线。即,边 缘部拇趾侧81处,该连接线是从针位置W(l)到针位置W(2)的一部分和针位置W(2)到针 位置W(3)的编针的一部分相连,如此依次连接,最终连接针位置W(l)和针位置W(Z)的编针。另外,与此相同,边缘部小指侧82上,在部分编织工序2-2从脚尖前端部70向终止位 置72进行时,连接线是从针位置V(l)到针位置V (2)的编针一部分和针位置V (2)到针位 置V(3)的一部分相连,如此依次连接,最终连接针位置V(l)和针位置V(Z)的编针。这样,边缘部拇趾侧81在进行部分编织工序2-1及2-2的过程中,从针位置W(l) 到针位置W(Z)形成连接线,边缘部小指侧82在部分编织工序2-1及2-2的过程中,从针位 置VI到针位置V (Z)形成连接线,从而部分编织部2a-l及2a-2形成脚尖部60,脚尖部60 在脚尖前端部70处呈棱线状。图2中,部分编织部2a_l及2a_2的拇趾侧W和小指侧V上,画有边缘部拇趾侧81 和边缘部小指侧82,该边缘部的线108的织入量反复增加及减少。该增加及减少是,通过各 织针101的上下运动而拉入线108的量的增加及减少来实现的。具体而言,织针101上时 可以不形成编针,只是将线108挂上并勾入,经织针101上下运动而形成编针。另外,在织 针在下的状态下线108不会被拉进。图3就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袜子X的边缘部的织入进行具体说明。在此表 示的是,切换半圈旋转的方向时,4根织针101上,接着3根织针101下的情况。图中的箭头 表示所织入的线108的方向。此外,织针101的编针数,是为说明而进行了简化设定的,并 不限定本发明。图3中的(a)图表示的是将针筒105半圈旋转的同时,将线108织入至左侧边缘 部的情况。在切换半圈旋转的方向时,4根织针101上,如图3中的(b)图所示,线108被勾 入但不形成编针。然后,继续将3根织针101下,如图3中的(c)图所示,线108形成3个 编针。然后,如图3中的(d)图所示,切换针筒105半圈旋转的方向,连续进行织针101的 上下运动,从而连续形成编针而进行织入。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由于针筒105进行半圈旋转交替切换方向,完成品袜子X 的边缘部拇趾侧81和边缘部小指侧82的位置才会产生线108的勾入量的增加及减少。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的边缘部的织入,是在针筒105旋转半圈向其他方向(拇趾 侧W向小指侧V或者小指侧V向拇趾侧W)切换时进行。而且,如图2所示,本发明的实施 方式的特征是从W(l)到W(Z)的拇趾侧W的边缘部拇趾侧81的上下编针的操作数总数,大 于从V(l)到V(Z)的小指侧V的边缘部小指侧82的上下编针的操作数总数。只要满足此项条件,在织入边缘部时,织针101的上下编针数可以为任意数。例 如,可以在相同针位置多次重复织针101的上下运动。另外,脚尖部60的拇趾侧W和小指 侧V之间,织针101的上下次数也没有必要相同。此外,脚尖部脚掌侧61和脚尖部脚背侧 62之间也可以采用非对称的上下编针数以形成增加及减少的不同型。此外,也可以在连续 进行增加及减少的同时,只改变其增加比例或减少比例。优选的是,以针数(编针数)朝脚尖前端部70方向减少的形式进行缝制。即,针 筒105半圈旋转时形成的针数(编针数),在脚尖前端部70 (针位置W (N) 针位置V (N)), 与部分编织部2a-l的开始位置71及部分编织部2a-2的终止位置72的编针数相同或者减 少,从而进行缝制。这样,完成的袜子X的脚尖部60,向着脚尖前端部70方向变细,由此可 以制造出适合脚部形状的穿着更为舒适的袜子。更为优选的是,针数(编针数)向着脚尖前端部70的方向减少时,拇趾侧W的减 少比例(从针位置W(l)到针位置W(N)的减少总数)及增加比例(从针位置W(N)到针位
7置W(Z)的增加总数)与小指侧V的编针数的减少比例(从针位置V(l)到针位置V(N)的 减少总数)及增加比例(从针位置V(N)到针位置V(Z)的增加总数)相比,小指侧V的减 少比例及增加比例更大。S卩,其织入形式是,在从脚尖部脚掌侧61向脚尖前端部70方向进行缝制时,拇趾 侧W的编针数的减少比例和小指侧V的编针数的减少比例中,小指侧V的减少比例更大,在 从脚尖前端部70向脚尖部脚背侧62的方向进行缝制时,拇趾侧W的编针数的增加比例和 小指侧V的编针数的增加比例中,小指侧V的增加比例更大。通过这样的操作,袜子X的脚尖部60的形状,形成偏向拇趾侧W的非对称形状,从 而制造出符合脚部形状,可以避免带来压迫感的袜子X。结果,通过进行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织入操作,在拇趾侧W织入更多的线,如图5 及图6所示,以拇趾侧W和小指侧V的织入位置的中心位置C为基准,脚尖部60呈偏向拇 趾侧W的形状,拇趾侧W的容积也变大。而且,此处的中心位置C,指的是部分编织部2a-l 的开始位置71及部分编织部2a-2的终止位置72的中心点。另外,如图2所示,在进行边缘部的织入时,部分编织部2a_l及2a_2的拇趾侧W 及小指侧V处,多次重复增加或减少边缘部的线108的织入量,这仅仅是一个例子。该增加 和减少的次数可以是一次,也可以是多次。无论如何,在织入部分编织部2a_l及2a_2时, 与小指侧V相比,拇趾侧W的编针数的上下变化量总数大,在拇趾侧W织入更多的线,从而 使边缘部拇趾侧81比边缘部小指侧82大。因此,最终制造出的袜子的形状,只要是脚尖部 60的拇趾侧W的容积比小指侧V的容积大就可以。另外,圆筒编织部la-1以及la-2的圆筒编织工序1_1及1_2,及部分编织部2a_l 及2a-2的部分编织工序2-1及2-2的编织的顺序,其为一例,只要是圆筒编织工序1_1及 1-2,以及部分编织工序2-1及2-2的织入连续进行,各编织工序的顺序可以任意变更。例 如,可以先进行脚尖部脚背侧62及脚尖部脚掌侧61的部分编织工序2-2及2-1,然后连续 进行圆筒编织工序1-1及1-2。〈缝合工序〉通过圆筒编织工序1-1及1-2编织出的圆筒编织部la-1以及la-2,以及通过部分 编织工序2-1及2-2编织出的部分编织部2a-l及2a-2,如图2所示,最终在缝制完成的分 界线处产生端部80。于是,通过缝合工序3进行缝合,封闭端部80,形成缝合部3a。这样, 如图4、图5、图6所示,最终完成一只袜子X。缝合部3a,可以采用缝合、粘合等同行从业人 员能采用的任意方法制作。另外,端部80,可以不在织完圆筒编织部la-2时形成,也可以在织完部分编织部 2a-2时形成。如此,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袜子的制造方法中,在连续进行缝制时,只通过改变 编针的位置,就可以简单地制造出脚尖部60的拇趾侧W的容积大于小指侧V的容积的非对 称的袜子X。另外,由于可以自由地设定脚尖部60的容积以及非对称性的增减,因此可以制 造出对应不同形状的脚的脚尖部60,不会带来压迫感的袜子X。实施例参照图2,表示采用本发明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袜子制造方法的、相当于袜子的脚尖 部的部分编织部2a_l及2a_2的例子,该实施例是通过编织机上下针拾针器进行缝制,在织入边缘部时,织针101在边缘部进行上下运动时的例子。边缘部拇趾侧81及边缘部小指侧 82的位置为编针的边缘,表示织针101上状态的编织位置。此外,本实施例中的织入,是通过旋转整圈来缝制圆筒编织部la-1后,再通过旋 转半圈来缝制部分编织部2a_l及2a_2,然后通过再次整圈旋转来缝制圆筒编织部la_2直 至进行缝合的缝合部3a。脚尖部脚掌侧61的织入是随着向脚尖前端部70移动,整体的针数(编针数)随 之减少的操作。具体而言,在脚尖部60的拇趾侧W,对边缘部拇趾侧81,在进行针筒105的 半圈旋转时,上3针一起,紧接着下2针一起,重复这样的操作,在向脚尖部脚背侧62移动 前,改变编针的上下,变为4针上3针下的编织方法。这样,部分编织部2a-l的开始位置71 的编针数和脚尖前端部70的编针数相比较,总编针数将减少9针。另外,在脚尖部60的小指侧V,对边缘部小指侧82,在进行针筒的半圈旋转时,通 过反复上1针,使得部分编织部2a-l的开始位置71的编针数,与脚尖前端部70的编针数 相比较,总编针数将减少16针。这里,脚尖部60的拇趾侧W的上下编针操作数总和,大于 脚尖部60的小指侧V的上下编针操作数总和。然后,从脚尖部脚掌侧61向脚尖前端部70进行缝制后,连续进行脚尖部脚背侧62 的编织。与脚尖部脚掌侧61形成对照,脚尖部脚背侧62随着与脚尖前端部70的远离,以 整体的编针数将有所增加的形式进行缝制。具体而言,在脚尖部60的拇趾侧W,对边缘部拇趾侧81,在进行针筒105的半圈旋 转时,上2针,接着下3针一起,通过重复这样的操作,脚尖前端部70的编针数和部分编织 部2a-2的终止位置71的编针数相比,总体编针数将增加9针。另外,在小指侧V,在边缘部小指侧82处,在进行针筒105的半圈旋转时上1针,接 下来下2针一起,通过重复这样的操作,使脚尖前端部70的编针数和部分编织部2a-2的终 止位置72的编针数相比,总体编针数将增加16针。然后,在部分编织部2a-l的开始位置 71和部分编织部2a-2的终止位置72,编针数回到相同状态。本发明的实施例,在织入部分编织部2a_l及2a_2时,与小指侧V的边缘部小指侧 82相比,拇趾侧W的边缘部拇趾侧81的编针数的操作数较多,因此可以形成较大的边缘部。 其结果是,脚尖部60的拇趾侧的容积变大。另外,由于脚尖部脚掌侧61和脚尖部脚背侧62 之间具有非对称的增加及减少型,可以简单地制造出适应不同人的脚的脚尖形状的“量身 订做”(TaylorMade)的袜子X。另外,采用该编制方法,只要脚尖部60的拇趾侧W的上下编针操作数总和大于脚 尖部60的小指侧V的上下编针操作数总和,不仅可以采取拇趾侧编针的上下变化,也可以 采取在小指侧进行编针的上下变化的多种手法。另外,本实施例中说明的是利用编织机的 上下针拾针器进行编织的方法,也可以采用不使用上下针拾针器进行编织的机型。无论使 用哪种机型,最好是在织入脚尖部60的部分编织部2a-l的开始位置71及部分编织部2a-2 的终止位置72上,脚尖部脚掌侧61的编针数和脚尖部脚背侧62的编针数相同。另外,上述例以外,还可列举如表1所示的、在织入脚尖部60时的编针数的变动 型。这些不过是例子,编制方法只要是脚尖部60的拇趾侧W的上下编针操作数总和大于脚 尖部60的小指侧V的上下编针操作数总和,就可以考虑各种不同的组合,本发明并不是局 限于实施例。
表1中的织入位置指的是脚尖部60的各织入位置(脚掌侧和脚背侧)。另外,拇趾 侧和小指侧,指的是在脚尖部脚掌侧和脚尖部脚背侧进行缝制时的编针的动作。如表1的 例子所示,从脚尖部脚掌侧61开始编织到脚尖前端部70,然后连续缝制脚尖部脚背侧62。 然后进行缝制,使部分编织部2a-l的开始位置71和部分编织部2a-2的终止位置72的编 针数一致。表1


本发明提供一种适合不同人的脚的脚尖部形状的袜子及袜子的制造方法。该袜子的制造方法具备部分编织工序用以织入部分编织部,所述部分编织部的开始位置及终止位置在脚背侧和脚掌侧的编针数相同,所述脚尖部的拇趾侧上下针的操作数总数,大于所述脚尖部的小指侧的上下针的操作数总数,由此可以制造出拇趾侧容积大于小指侧容积的袜子的前端部。



查看更多专利详情

下载专利文献

下载专利

您可能感兴趣的专利

专利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