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鸽—汇聚行业精英
  • 联系客服
  • 帮助中心
  • 投诉举报
  • 关注微信
400-006-1351
您的问题早鸽都有答案
3000+专业顾问
搜索
咨询

一种新型胃管制作方法

  • 专利名称
    一种新型胃管制作方法
  • 发明者
    厉建峰, 常明, 赵龙书
  • 公开日
    2012年9月12日
  • 申请日期
    2011年12月5日
  • 优先权日
    2011年12月5日
  • 申请人
    常明
  • 文档编号
    A61J15/00GK202426899SQ201120574789
  • 关键字
  • 权利要求
    1.一种新型胃管,其特征在于包括管体(I)和双弧胃管夹(2),所述管体(I)设有双弧胃管夹(2)并通过胃管孔(3)或胃管缝(4)与双弧胃管夹(2)相连,所述管体从一盲端开始标注环形刻度线(5)和刻度(6)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新型胃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双弧胃管夹上夹(7)和下夹(8)分别包括一个空心半弧(9)和一个实心半弧(10),空心半弧(9)和实心半弧(10)合拢后分别形成胃管孔(3)和胃管缝(4)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新型胃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体(I)盲端每间隔5厘米标注一环形刻度线(5)并从第二条环形刻度线(5)开始每间隔一条环形刻度线(5)标注一个具体刻度(6)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一种医疗用具,具体的说是一种新型胃管
  • 背景技术
  • 专利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胃管,包括管体和双弧胃管夹,所述管体设有双弧胃管夹并通过胃管孔或胃管缝与双弧胃管夹相连,所述管体从一盲端开始标注环形刻度线和刻度。所述的双弧胃管夹的上夹和下夹分别包括一个空心半弧和一个实心半弧,其中所述空心半弧和实心半弧合拢后分别形成胃管孔和胃管缝。通过管体上标注的刻度可以准确知道胃管插入的深度,通过将胃管夹持在胃管孔或者胃管缝中可以控制胃管的开合。该实用新型设计合理,使用方便。
  • 专利详情
  • 全文pdf
  • 权力要求
  • 说明书
  • 法律状态
专利名称:一种新型胃管的制作方法胃管是一种常见的医疗用具,在进行胃部等相关疾病的检查治疗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特别是无意识病人的饮食及投药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胃管在使用过程中仅是根据医师的临床经验判断插入胃管的深度,并且胃管在拔出过程中,里面的流体会流出,容易发生危险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以上不足,提供了一种新型胃管。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新型胃管,包括管体和双弧胃管夹,所述管体设有双弧胃管夹并通过胃管孔或胃管缝与双弧胃管夹相连,所述管体从一盲端开始标注环形刻度线和刻度。所述的双弧胃管夹的上夹和下夹分别包括一个空心半弧和一个实心半弧,空心半弧和实心半弧合拢后分别形成胃管孔和胃管缝。所述的管体,从所述管体盲端每间隔5厘米标注一环形刻度线并从第二条环形刻度线开始每间隔一条环形刻度线标注一个具体刻度。该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管体上标注的刻度可以准确知道胃管插入的深度,通过将胃管夹持在胃管孔或者胃管缝中可以控制胃管的开合。该实用新型设计合理,使用方便。附图I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图中标号1、管体,2、双弧胃管夹,3、胃管孔,4、胃管缝,5、环形刻度线,6、刻度,7、上夹,8、下夹,9、空心半弧,10、实心半弧。参照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以下详细说明如图I所示,一种新型胃管,包括管体(I)和双弧胃管夹(2),所述管体(I)设有双弧胃管夹(2)并通过胃管孔(3)或胃管缝(4)与双弧胃管夹(2)相连,所述管体从一盲端开始标注环形刻度线(5)和刻度(6)。所述的双弧胃管夹(2),其上夹(7)和下夹(8)分别包括一个空心半弧(9)和一个实心半弧(10),空心半弧(9)和实心半弧(10)合拢后分别形成胃管孔(3)和胃管缝(4)。所述的管体(I),从所述管体(I)盲端每间隔5厘米标注一环形刻度线(5)并从第二条环形刻度线(5)开始每间隔一条环形刻度线(5)标注一个具体刻度(6)。[0014]在上述方案中,通过管体上标注的刻度可以准确知道胃管插入的深度,通 过将胃管夹持在胃管孔或者胃管缝中可以控制胃管的开合。



查看更多专利详情

下载专利文献

下载专利

您可能感兴趣的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