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鸽—汇聚行业精英
  • 联系客服
  • 帮助中心
  • 投诉举报
  • 关注微信
400-006-1351
您的问题早鸽都有答案
3000+专业顾问
搜索
咨询

卡式瓶全自动注射器制作方法

  • 专利名称
    卡式瓶全自动注射器制作方法
  • 发明者
    慕利明, 陈溯, 林凯, 于军
  • 公开日
    2006年11月1日
  • 申请日期
    2005年3月11日
  • 优先权日
    2005年3月11日
  • 申请人
    甘肃成纪生物药业有限公司
  • 文档编号
    A61M5/20GK2832180SQ20052007845
  • 关键字
  • 权利要求
    1.一种卡式瓶全自动注射器,它包括一个装有药液的卡式瓶(11),固定有导通针(12)的滑移架(2)配合在卡式瓶(11)的瓶口处,一个活塞(4)位于卡式瓶(11)内,其特征是芯杆(6)安装在上套(7)内,芯杆(6)内设有滑槽(14)以及与滑槽(14)相通的推杆孔(16),带有卡块(15)的推杆(10)垂直穿入上套(7)及推杆孔(16),推杆(10)与上套(7)内壁之间安有弹簧(5),芯杆(6)上部与上套(7)之间安有弹簧(8)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卡式瓶全自动注射器,其特征是推杆(10)为一条状体,所说的卡块(15)位于推杆(10)的端头,卡块(15)与推杆孔(16)为滑动配合,滑槽(14)与推杆(10)也为滑动配合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卡式瓶全自动注射器,其特征是芯杆(6)的下端与活塞(4)相接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卡式瓶全自动注射器,其特征是在上套(7)上固定连接有套卡(9),推杆(10)的外端嵌于套卡(9)的开口(18)内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卡式自动注射器,其特征是在上套(7)内壁设有一个足以容纳卡块(15)的凹坑(17),弹簧(5)位于凹坑(17)内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自动注射器,具体地说是一种卡式瓶全自动注射器
  • 背景技术
  • 专利摘要
    一种卡式瓶全自动注射器,芯杆(6)安装在上套(7)内,芯杆内设有滑槽(14)以及与滑槽相通的推杆孔(16),带有卡块(15)的推杆(10)垂直穿入上套(7)及推杆孔,推杆与上套(7)内壁之间安有弹簧(5),芯杆上部孔与上套之间安有弹簧(8)。所说的卡块位于推杆的端头,卡块与推杆孔为滑动配合。在上套上固定连接有套卡(9),推杆的外端嵌于套卡的开口(18)内。用手按动推杆端头,使卡块脱离推杆孔,在弹簧压力下芯杆顺推杆向下滑动,同时推动活塞(4)将药液通过导通针(12)推入人体。本注射器操作十分简单,适用于特种行业、医院、急救车上配备以用于紧急抢救和自我注射治疗。
  • 专利详情
  • 全文pdf
  • 权力要求
  • 说明书
  • 法律状态
专利名称:卡式瓶全自动注射器的制作方法“自动注射技术”是指不经医务工作者操作或指导,由非医务人员如士兵在战场、患者在医院内外自行进行注射急救、治疗的注射技术。自动注射针在瑞典、美国、法国、俄罗斯等少数国家已小批量装备于从事防化学武器、防细菌武器、防原子武器杀伤的专业部队,用于战场临时急救。而应用于普通医疗领域的还只限于胰岛素或生长激素等药物的注射。但这种自动注射针的结构非常复杂,生产成本也高,一支自动注射针在国内销售价格在200元左右。我国也曾有关于自动注射针的专利报道,但其结构不是过于复杂,难以加工制造,就是设计不合理,性能不够稳定,使用起来也不太方便。另外,注射操作环节较多,程序复杂,专业性比较强。比如有时要先吸入注射用水,再注入粉针剂瓶内进行混药,然后再吸出药液并排出空气才能实施注射,这种操作是一般非医务人员不能轻易掌握的,对于紧急自救或日常自我注射治疗很不适用。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种结构新颖、操作方便,可实现快速自动注射的卡式瓶全自动注射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在于这种卡式瓶全自动注射器包括一个装有药液的卡式瓶,固定有导通针的滑移架配合在卡式瓶的瓶口处,一个活塞位于卡式瓶内,主要是芯杆安装在上套内,芯杆内设有滑槽以及与滑槽相通的推杆孔,带有卡块的推杆垂直穿入上套及推杆孔,推杆与上套内壁之间安有弹簧,芯杆上部与上套之间安有弹簧。其进一步技术解决方案是推杆为一条状体,所说的卡块位于推杆的端头,卡块与推杆孔为滑动配合,滑槽与推杆也为滑动配合。芯杆的下端与活塞相接。在上套上固定连接有套卡,推杆的外端嵌于套卡的开口内。由以上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芯杆与推杆及卡块的配合,加上弹簧的作用力,当推动推杆并使卡块脱离芯杆的推杆孔,在弹簧的压力下芯杆就会压迫活塞运动,从而将药液推出。本注射器操作十分简单,只需按动推杆端头就可以实现自动注射的目的,特别适合装备于特种行业以及医院、急救车等用于紧急抢救。因为操作简单,也可用于家庭、个人的自我注射治疗。
图1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图1的A-A剖视图。
图3芯杆及芯杆与卡块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4图2中推杆推入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5推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6注射时的结构状态图。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分为上、下两部分。
上部分由上套7、与上套7连为一体的套卡9、位于上套7内的芯杆6、弹簧8、端头带有卡块15的推杆10、与推杆10配合的弹簧5构成。其中,芯杆10纵向位于上套7内,在芯杆6上部的台阶处与上套7顶部之间设有弹簧8。沿芯杆6的纵向开有滑槽14,这个滑槽14的下端设有与推杆10端头的卡块15相适应的推杆孔16(参见图3)。所说的卡块15仅设在条状推杆10的前端并与推杆10为一个整体,其截面为十字形或凸字形(参见图3、图5)。推杆10的宽度或直径略小于芯杆6中滑槽14的宽度;而卡块15的宽度则应大于滑槽14的宽度。在上套7内与推杆10端头对应处设有一个足可以容纳下卡块15的凹坑17,在这个凹坑17内放置一个弹簧5,弹簧5的一端伸入到卡块15及推杆10内部(参见图2)。推杆10的另一端嵌入与上套7为一体的套卡9的开口18内,这个套卡9可保护推杆10不致发生误动作。
下部分主要有一个装有药液的卡式瓶11,由丁基橡胶制成的活塞4位于卡式瓶11内,卡式瓶11的瓶口上滑动配合有滑移架2,两端带尖的中空导通针12固定在滑移架2上,导通针12外套有一丁基橡胶套13。卡式瓶11及导通针12外套有一个护套3,这个护套3上部与上套7连接,而下端设有一可使导通针12通过的针孔1。上部分的芯杆6下端与活塞4互相连接。
本实用新型在如图1所示结构状态时,弹簧8处于压缩状态,推杆10端头的卡块15正好位于推杆孔16内,滑槽14下端座落在卡块15上,卡块15也没进入凹坑17内。此时滑移架2也没动作,导通针12还未刺穿卡式瓶11的胶塞。需要注射时,将护套下端对准注射部位,用手将推杆10端头按入,弹簧5则处于压缩状态,前端的卡块15脱离了推杆孔16而进入凹坑17内(参见图4),在弹簧8的作用下,压迫芯杆6向下运动(同时推杆10沿滑槽14相对向上运动),芯杆6下端又压迫活塞4同卡式瓶11一起向下运动。导通针12刺入皮肤所受到的反作用力又使滑移架2沿瓶口向上滑动,同时使导通针12上端刺穿卡式瓶11的胶塞。在弹簧8的压力下,通过芯杆6、活塞4而逐渐将卡式瓶11内的药液注入人体(参见图6),完成一次自动注射的全过程。
由于丁基橡胶套13又薄又软,平时可保护导通针12处于无菌状态。而在注射时导通针12也刺穿橡胶套13,在压力作用下橡胶套13最终被挤压在滑移架2与护套3下端之间,丝毫不会影响注射操作。





查看更多专利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