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鸽—汇聚行业精英
  • 联系客服
  • 帮助中心
  • 投诉举报
  • 关注微信
400-006-1351
您的问题早鸽都有答案
3000+专业顾问
搜索
咨询

内置式远红外线茶叶杀青的制造方法

  • 专利名称
    内置式远红外线茶叶杀青的制造方法
  • 发明者
    戴惠亮, 周金亮, 程玉明, 赵祖光
  • 公开日
    2015年1月7日
  • 申请日期
    2014年7月3日
  • 优先权日
    2014年7月3日
  • 申请人
    浙江上洋机械有限公司
  • 文档编号
    A23F3/06GK204070356SQ201420380220
  • 关键字
  • 权利要求
    1.一种内置式远红外线茶叶杀青机,其特征是包括机架(I),安置在机架顶部水平度可调节的大梁(2),设在大梁面上的滚筒组件,位于滚筒组件筒体(4)内腔的热源组件,设置在筒体内腔左右两侧的排湿罩(42)和进茶斗(41),排湿罩上部设有排湿口(421)、底部设有出茶口(422);所述滚筒组件包括由驱动轮(23)和托轮(24)支撑搁置在大梁上的筒体,轴向设置在筒体内壁上的多根导叶筋(4a);所述热源组件包括轴向设置在筒体内腔一侧的若干根远红外线加热管(7)及其反射板(7a),由大梁支撑用于固定远红外线加热管的上支承杆(6)和下支承杆(61),位于反射板背面将上下支承杆合围形成回风腔(7c)的挡叶板(7b);所述上支承杆为一根管壁上开有众多径向通孔的中空管,其一个端口为盲端(6a),另一个端口构成风机(61)的出风口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远红外线茶叶杀青机,其特征是所述多根导叶筋的一根导叶筋的外沿固定设有一块软质扫叶片(4al),导叶筋和扫叶片的叠加宽度大于所述挡叶板与筒体内壁之间的距离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远红外线茶叶杀青机,其特征是所述上支承杆和下支承杆的两端分别固定搁置在左支架(3)和右支架(31)的上端,该左支架和右支架的下端固定在大梁上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远红外线茶叶杀青机,其特征是所述排湿罩为上下剖分式结构
  •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茶叶加工机械,尤其是属于一种用于茶叶杀青,或炒干、提香工序的半自动茶叶加工机械
  • 背景技术
  • 具体实施方式
  • 专利摘要
    一种内置式远红外线茶叶杀青机,包括机架、大梁、滚筒组件、热源组件、排湿罩和进茶斗,排湿罩底部设有出茶口;滚筒组件包括由驱动轮和托轮支撑搁置在大梁上的筒体、轴向设置在筒体内壁上的多根导叶筋;热源组件包括轴向设置在筒体内腔一侧的若干根远红外线加热管及其反射板、由大梁支撑用于固定远红外线加热管的上支承杆和下支承杆、位于反射板背面将上下支承杆合围形成回风腔的弧形挡叶板;上支承杆为一根管壁上开有众多径向通孔的中空管。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合理、利用远红外线杀青茶叶,具有内外加热均匀、不易焦边爆点,香气高且杀青叶含水率低的优点。
  • 发明内容
  • 专利说明
    内置式远红外线茶叶杀青机
  • 附图说明
  • 专利详情
  • 全文pdf
  • 权力要求
  • 说明书
  • 法律状态
内置式远红外线茶叶杀青的制造方法【【[0002]在本实用新型作出之前,用于茶叶杀青的加工机械有干法杀青和湿法杀青之分,前者包括炒锅杀青装置、滚筒式杀青机和热风杀青机,后者主要有蒸汽杀青机、气热杀青机和沸水杀青机。但是,在实际应用中,干法或湿法杀青都存在一定的问题:干法杀青易焦边爆点、热效率低,能耗高;湿法杀青会增加杀青叶含水率,且杀青后不能按照常规工艺进行后续加工,需要增加脱水工序,使加工机械结构复杂,能耗加大。【
[0003]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合理、杀青效果好的内置式远红外线茶叶杀青机,该机利用远红外线作为热源,具有直接作用水分、叶片内外受热均匀,杀青叶不会焦边爆点、香气高含水率低的特点,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和节能效果好的优点。[0004]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0005]一种内置式远红外线茶叶杀青机,其特征是:包括机架,安置在机架顶部水平度可调节的大梁,设在大梁面上的滚筒组件,位于滚筒组件筒体内腔的热源组件,设置在筒体内腔左右两侧的排湿罩和进茶斗,排湿罩底部设有出茶口 ;所述滚筒组件包括由驱动轮和托轮支撑搁置在大梁上的筒体、轴向设置在筒体内壁上的多根导叶筋;所述热源组件包括轴向设置在筒体内腔一侧的若干根远红外线加热管及其反射板,由大梁支撑、用于固定远红外线加热管的上支承杆和下支承杆,位于反射板背面将上下支承杆合围形成回风腔的弧形挡叶板;所述上支承杆为一根管壁上开有众多径向通孔的中空管,其一个端口为盲端,另一个端口构成风机的出风口。[0006]所述多根导叶筋中一根导叶筋的外沿固定设有一块软质扫叶片,导叶筋和扫叶片的叠加宽度大于所述挡叶板与筒体内壁之间的距离。[0007]所述上支承杆和下支承杆的两端分别固定搁置在左支架和右支架的上端,该左支架和右支架的下端固定在大梁上。
[0008]所述排湿罩为上下剖分式结构,以方便远红外线加热管的拆装。
[0009]所述升降调节机构为丝杆升降结构。
[0010]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合理、利用远红外线杀青茶叶,具有加热内外均匀、不易焦边爆点,香气高且杀青叶含水率低的优点。
[0011]为加深对本实用新型的理解,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实施例作一步详细说明。



[0012]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侧面结构示意图,图中虚线所示部分表示这些部件位于机体内部。
[0013]图2为图1中筒体的右视结构示意图。为说明得更清楚,图中画出了位于筒体腔内部的一些部件结构。
[0014]图中:机架1,大梁2,铰接轴21,丝杆升降机构22,驱动轮23,托轮24,左支架3,右支架31,筒体4,导叶筋4a,进茶斗41,排湿罩42,排湿口 421,出茶口 422,外罩壳5,上支承管6,盲端6a,风机61,下支承管62,远红外线加热管7,反射板7a,挡叶板7b,回风腔7c。

[0015]参见图1、图2。这种内置式远红外线茶叶杀青机,包括机架1,安置在机架顶部水平度可调节的大梁2,设在大梁顶部的滚筒组件,位于滚筒组件筒体4内腔中的热源组件,设置在筒体内腔左右两侧的排湿罩42和进茶斗41,排湿罩上部为排湿口 421、底部为出茶Π 422。
[0016]铰接轴21将大梁2和机架1活动联接成一体,旋转丝杆升降机构22的丝杆可改变大梁的倾斜度,进而实现筒体倾角可调,以达到杀青时间可调的目的。大梁2是由槽钢等组成的一个框架件,顶面装有一对托轮24、一对驱动轮23,驱动轮由电动机经减速,通过链轮驱动由摩擦力带动筒体4旋转,由变频调速调节转速。
[0017]所述滚筒组件包括由托轮和驱动轮托举定位的筒体4,以及轴向设置在筒体内壁上的多条均布的导叶筋4a。导叶筋用一块向下倾斜一定角度的直板焊接而成,其目的使茶叶不要飞扬到筒体的整个横截面,而只在图1中Α0Β区域内翻滚,阻挡茶叶上扬。
[0018]所述热源组件包括轴向设置在筒体内腔一侧的若干根远红外线加热管7及其反射板7a,由大梁经左支架3,右支架31支撑、用于固定远红外线加热管的上支承杆6和下支承杆62,位于反射板背面将上下支承杆合围形成回风腔7c的挡叶板7b。上支承杆6为一根管壁上开有众多径向通孔的中空管,其左端口为盲端62,右端口构成风机61的出风口。
[0019]为清除挡叶板背部可能滞留的茶叶,众多导叶筋中,其中一片的外沿固定设有一块软质扫叶片4al,为提高清扫效果,导叶筋和扫叶片的叠加宽度应大于所述挡叶板与筒体内壁之间的距离。
[0020]所述上支承杆和下支承杆的两端分别固定搁置在左支架和右支架的上端,左支架和右支架的下端固定在大梁上。
[0021]本机在具体制作时,可考虑下述因素:
[0022]为确保安全,在筒体外围可设置外罩壳5。
[0023]所述排湿罩为上下剖分式结构,以方便远红外线加热管的拆装。为便于装拆维修,热源组件可制作成若干块组件,通过扣环滑动吊挂定位在上支承杆6和下支承杆62上,以便快速扣装、推进或拉出。
[0024]挡叶板应做成圆弧状,其圆心和筒体的圆心相重合,使扫叶片能茶叶扫落。
[0025]本机主要用于茶叶杀青,但是,调整远红外线加热管功率后,也可用于茶叶的炒干或提香工序。
[0026]上述实施例旨在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思路,不应视为对保护范围的限定,在上述实施例启发下所完成的简单变形结构,均应视为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查看更多专利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