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鸽—汇聚行业精英
  • 联系客服
  • 帮助中心
  • 投诉举报
  • 关注微信
400-006-1351
您的问题早鸽都有答案
3000+专业顾问
搜索
咨询

预先形成为裤衩型的一次性穿戴用物品及其制造方法

  • 专利名称
    预先形成为裤衩型的一次性穿戴用物品及其制造方法
  • 发明者
    梅林丰志
  • 公开日
    2013年1月16日
  • 申请日期
    2011年6月27日
  • 优先权日
    2010年7月23日
  • 申请人
    株式会社瑞光
  • 文档编号
    A61F13/496GK102883697SQ20118002216
  • 关键字
  • 权利要求
    1.一种一次性穿戴用物品,其预先形成为裤衩型,其具备 覆盖穿戴者的腰的前部且沿腰围方向延伸的前腰围部; 覆盖所述穿戴者的所述腰的背部且沿所述腰围方向延伸的后腰围部;以及与所述前腰围部及所述后腰围部相连,沿与所述腰围方向正交的纵向延伸且覆盖所述穿戴者的胯裆的裆部, 所述前腰围部具有比所述裆部还向所述腰围方向突出的一对前翼片, 所述后腰围部具有比所述裆部还向所述腰围方向突出的一对后翼片, 所述前后的翼片比所述裆部突出,且直至所述腰围方向上的彼此相同位置, 在所述后翼片上附着有后构件,该后构件具有从所述后翼片的所述腰围方向的缘部向所述腰围方向关出的关出部, 在所述前翼片的不与所述穿戴者的肌肤相接的非肌肤面以可拆装的方式面接合有前构件,该前构件具有从所述前翼片的所述腰围方向的缘部向所述腰围方向突出的突出部,以所述前腰围部与所述后腰围部相互重叠且所述后构件与前构件的所述突出部彼此相互面对相接的方式,在与所述腰围方向平行的假想的第一线处折叠所述裆部, 所述相互面对的所述后构件及前构件的所述突出部相互固定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次性穿戴用物品,其中, 所述前后的翼片分别在所述各翼片的所述腰围方向的缘部具有朝向所述腰围方向后退的切口, 所述后构件在所述后翼片的所述切口处从所述后翼片的所述缘部向所述腰围方向突出, 所述前构件在所述前翼片的所述切口处从所述前翼片的所述缘部向所述腰围方向突出, 在所述前构件及所述后构件的所述切口处突出的所述突出部彼此相互固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次性穿戴用物品,其中, 所述各切口形成在所述各翼片的所述纵向上的从上下的端部离开的中央,由此,所述各翼片在所述各缘部处缩径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次性穿戴用物品,其中, 所述后构件及所述前构件的所述突出部彼此通过相互粘附而固定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次性穿戴用物品,其中, 所述后构件固定于所述后翼片,所述前构件具有以能够进行所述拆装的方式与所述前翼片面接合的雄面扣件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次性穿戴用物品,其中, 在所述腰围方向上,所述前翼片的所述缘部的线与所述后翼片的所述缘部的线相互重叠,并且, 对所述前构件的所述腰围方向上的端部进行定义的线与对所述后构件的所述腰围方向上的端部进行定义的线相互重叠7.一种一次性穿戴用物品的制造方法,该方法制造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次性穿戴用物品,其包括 对多个穿戴用物品中的作为所述前后的翼片的一个或两个织物进行搬运的搬运工序; 将形成所述裆部的一部分或全部的吸收性主体在所述织物上依次配置而形成连续层置体的配置工序; 在所述织物中的作为彼此相邻的所述后翼片的部位上形成后孔的开孔工序; 在所述织物中的作为彼此相邻的所述前翼片的部位上形成前孔的开孔工序; 以在所述腰围方向上跨越所述后孔的方式在所述织物上配置作为两个所述后构件的第一构件,并且在所述后孔的附近将所述第一构件的两端部附着在所述织物上的附着工序; 以沿着所述腰围方向跨所述前孔的方式在所述织物上配置作为两个所述前构件的第二构件,并且在所述前孔的附近将所述第二构件的两端部以可拆装的方式与所述织物面接合的接合工序; 以所述后孔与所述前孔相互重叠且所述第一构件的一部分与第二构件的一部分经由所述重叠的两个孔而相互面对相接的方式,在所述第一线处折叠所述吸收性主体的折叠工序; 将经由所述重叠的两个孔而相互面对相接的所述第一构件的所述一部分与所述第二构件的所述一部分相互固定的固定工序; 在通过所述重叠的孔的区域的线处,将所述织物、所述第一构件及所述第二构件切断,而从所述连续层叠体切出并生成各个穿戴用物品的切出工序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次性穿戴用物品的制造方法,其中, 在所述切出工序中,通过所述孔的区域的线是沿着所述纵向延伸的假想的第二线,在所述第二线处将所述织物、所述第一构件及所述第二构件切断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次性穿戴用物品的制造方法,其中, 所述两个织物包括作为所述后翼片的第一连续织物和作为所述前翼片的第二连续织物, 所述吸收性主体跨越所述第一连续织物和第二连续织物之间的方式配置在所述第一连续织物和第二连续织物之间10.一种一次性穿戴用物品的制造方法,该方法制造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次性穿戴用物品,其包括 对多个穿戴用物品中的作为所述前后的翼片的一个或两个织物进行搬运的搬运工序; 将形成所述裆部的一部分或全部的吸收性主体在所述织物上依次配置而形成连续层置体的配置工序; 以所述前后的翼片相互重叠的方式在所述第一线处折叠所述吸收性主体的折叠工序; 在所述折叠工序之后,在作为所述重叠的所述前翼片及所述后翼片的部位上分别形成相互重叠的后孔及前孔的开孔工序; 以在所述腰围方向上跨越所述后孔的方式在所述织物上配置作为两个所述后构件的第一构件,并且在所述后孔的附近将所述第一构件的两端部附着在所述织物上的附着工序;以沿着所述腰围方向跨所述前孔的方式在所述织物上配置作为两个所述前构件的第二构件,并且在所述前孔的附近将所述第二构件的两端部以可拆装的方式与所述织物面接合的接合工序; 在隔着所述重叠的所述前孔和所述后孔而相互面对相接的部位,将所述第一构件与所述第二构件相互固定的固定工序; 在通过所述重叠的孔的区域的线处,将所述织物、所述第一构件及所述第二构件切断,而从所述连续层叠体切出并生成各个穿戴用物品的切出工序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一次性穿戴用物品的制造方法,其中, 所述两个织物包括作为所述后翼片的第一连续织物和作为所述前翼片的第二连续织物, 所述吸收性主体跨越所述第一连续织物和第二连续织物之间的方式配置在所述第一连续织物和第二连续织物之间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所谓能重新盖紧(reclosable)的穿戴用物品、即预先形成为裤衩型的一次性穿戴用物品及其制造方法
  • 背景技术
  • 具体实施例方式
    在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前后的翼片分别在所述各翼片的所述腰围方向的缘部具有朝向所述腰围方向后退(凹陷)的切口,所述后构件在所述后翼片的所述切口处从所述后翼片的缘部向腰围方向突出,所述前构件在所述前翼片的所述切口处从所述前翼片的缘部向腰围方向突出,在所述前构件及所述后构件的所述切口处突出的所述突出部彼此相互固定这种情况下,在制造时在所述切口处能够将如翼片与后翼片相互固定在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各切口形成在所述各翼片的纵向上的从上下的端部离开的中央,从而,所述各翼片在所述各缘部处缩径这种情况下,由前构件及后构件构成的接合构件在各翼片的上下的中央的缩径的部分处相连因此,将前翼片及后翼片沿着腰围方向连结的力容易作用在前后的腰围部,不易发生“穿走样”在本发明的更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后构件及所述前构件的所述突出部彼此通过相互粘附而固定 这种情况下,容易将前构件和后构件形成为一体在本发明的更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后构件固定在所述后翼片上,所述前构件具有以能够进行所述拆装的方式与所述前翼片进行面接合的雄面扣件在本发明的更优选的实施例中,在所述腰围方向上,所述前翼片的所述缘部的线与所述后翼片的所述缘部的线相互重叠,且所述前构件的端部的线与所述后构件的端部的
  • 专利详情
  • 全文pdf
  • 权力要求
  • 说明书
  • 法律状态
专利名称:预先形成为裤衩型的一次性穿戴用物品及其制造方法所述能重新盖紧的裤衩型一次性尿布将具有雄面扣件的接合构件附着于后翼片,从而将所述雄面扣件与前翼片接合。所述能重新盖紧的尿布由穿戴者自己能够容易地穿戴,通过将雄面扣件相对于所述前翼片进行拆装,而在穿戴后能够对腰围的合身的程度进行微调,且在穿戴后能够确认尿布的污垢(参照专利文献I)。 在先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I :PCT/US2002/039559 (FIGl)专利文献2 JP2006-314771A1 (说明书摘要)专利文献3 JP2007-319177A1 (说明书摘要)
然而,在现有的结构中,将所述接合构件在制造时对折。这种将所述小的构件即接合构件对折的工序成为使产品的成本上涨的主要原因。本发明的目的是在所谓能重新盖紧的穿戴用物品、即预先形成为裤衩型的一次性穿戴用物品及其制造方法中,能够降低产品单价。为了实现所述目的,本一次性穿戴用物品预先形成为裤衩型,其具备覆盖穿戴者的腰的前部且沿腰围方向延伸的前腰围部;覆盖所述穿戴者的所述腰的背部且沿所述腰围方向延伸的后腰围部;以及与所述前腰围部及所述后腰围部相连,沿与所述腰围方向正交的纵向延伸且覆盖所述穿戴者的胯裆的裆部,所述前腰围部具有比所述裆部还向所述腰围方向突出的一对前翼片,所述后腰围部具有比所述裆部还向所述腰围方向突出的一对后翼片,所述前后的翼片比所述裆部突出,且直至所述腰围方向上的彼此相同位置,在所述后翼片上附着有后构件,该后构件具有从所述后翼片的所述腰围方向的缘部向所述腰围方向突出的突出部,在所述前翼片的不与所述穿戴者的肌肤相接的非肌肤面以可拆装的方式面接合有前构件,该前构件具有从所述前翼片的所述腰围方向的缘部向所述腰围方向突出的突出部以所述前腰围部与所述后腰围部相互重叠且所述后构件与前构件的所述突出部彼此相互面对相接的方式,在与所述腰围方向平行的假想的第一线处折叠所述裆部,所述相互面对的所述后构件及前构件的所述突出部相互固定。所述穿戴用物品例如通过以下的工序制造。S卩,本穿戴用物品的制造方法包括对多个穿戴用物品中的作为所述前后的翼片的一个或两个织物进行搬运的搬运工序;将形成所述裆部的一部分或全部的吸收性主体在所述织物上依次配置而形成连续层叠体的配置工序;在所述织物中的作为彼此相邻的所述后翼片的部位上形成后孔的开孔工序;在所述织物中的作为彼此相邻的所述前翼片的部位上形成前孔的开孔工序;以在所述腰围方向上跨越所述后孔的方式在所述织物上配置作为两个所述后构件的第一构件,并且在所述后孔的附近将所述第一构件的两端部附着在所述织物上的附着工序;以沿着所述腰围方向跨所述前孔的方式在所述织物上配置作为两个所述前构件的第二构件,并且在所述前孔的附近将所述第二构件的两端部以可拆装的方式与所述织物面接合的接合工序;以所述后孔与所述前孔相互重叠且所述第一构件的一部分与第二构件的一部分经由所述重叠的两个孔而相互面对相接的方式,在所述第一线处折叠所述吸收性主体的折叠工序;将经由所述重叠的两个孔而相互面对相接的所述第一构件的所述一部分与所述第二构件的所述一部分相互固定的固定工序;在通过所述重叠的孔的区域的线处,将所述织物、所述第一构件及所述第二构件切断,而从所述连续层叠体切出并生成各个穿戴用物品的切出工序。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经由切口(孔)将后构件与前构件彼此相接而固定。因此,不需要现有的将接合构件对折的工序。其结果是,能重新盖紧的穿戴用物品的制造容易,能够实现成本降低。图IA 图IC表示本发明的形成为裤衩型的穿戴用物品的一实施例,图IA是从斜前方观察穿戴用物品的简要立体图,图IB是表示接合部分的立体图,图IC是表示将雄面扣件从前翼片剥离的状态的该接合部分的立体图。图2A是从斜后方观察该裤衩型的穿戴用物品的简要立体图,图2B是使接合构件从前后的翼片分离而示出的接合部分的分解立体图。图3A是该裤衩型的穿戴用物品的主视图,图3B是该穿戴用物品的概念性的IIIB-IIIB线剖视图。图4A是将该穿戴用物品展开示出的主视图,图4B是该穿戴用物品的概念性的IVB-IVB线剖视图。图5是表不该穿戴用物品的制造工序的俯视图。图6是表示该穿戴用物品的制造工序的俯视图。图7是表示该制造工序中的前构件(第一构件)与后构件(第二构件)的接合方法的将第一织物与第二织物分离示出的立体图。图8是表示制造方法的另一例的俯视图。图9是表示制造方法的另一例的俯视图。图10是将穿戴用物品的另一例展开示出的俯视图。图IlA是将穿戴用物品的又一例展开示出的俯视图,图IlB是表示该穿戴用物品的制造中的切出工序的俯视图。
线相互重叠。如此一来,在各缘部或各端部的线重叠而一致的情况下,在制造时能够将翼片、前构件及后构件重叠地切断。本发明的另外的制造方法包括对多个穿戴用物品中的作为所述前后的翼片的一个或两个织物进行搬运的搬运工序;将形成所述裆部的一部分或全部的吸收性主体在所述织物上依次配置而形成连续层叠体的配置工序;以所述前后的翼片相互重叠的方式在所述第一线处折叠所述吸收性主体的折叠工序;在所述折叠工序之后,在作为所述重叠的所述前翼片及所述后翼片的部位上分别形成相互重叠的后孔及前孔的开孔工序;以在所述腰围方向上跨越所述后孔的方式在所述织物上配置作为两个所述后构件的第一构件,并且在所述后孔的附近将所述第一构件的两端部附着在所述织物上的附着工序;以沿着所述腰围方向跨所述前孔的方式在所述织物上配置作为两个所述前构件的第二构件,并且在所述前孔的附近将所述第二构件的两端部以可拆装的方式与所述织物面接合的接合工序;在隔着所述重叠的所述前孔和所述后孔而相互面对相接的部位,将所述第一构件与所述第二构件相互固定的固定工序;在通过所述重叠的孔的区域的线处,将所述织物、所述第一构件及所述第二构件切断,而从所述连续层叠体切出并生成各个穿戴用物品的切出工序。这种情况下,在将连续层叠体对折而作为前翼片及后翼片的织物的部分相互重叠的状态下,一次形成前后的孔。因此,两个孔的形状及位置相互一致。从而能够尽量减小孔的尺寸。实施例本发明根据以附图为参考的以下的优选实施例的说明能更明确地理解。然而,实施例及附图是为了简单的图示及说明,并非为了确定本发明的范围而利用。本发明的范围仅由权利要求书的范围确定。在附图中,多个附图中的同一部件编号表示同一或相当部分。
实施例I以下,参照

本发明的实施例I。图IA 图7表示实施例I。穿戴用物品I :如图IA及图4A所示,本实施例I的穿戴用物品I具备吸收性主体(尿布主体)2、前翼片(前腰围部的一部分)3F及后翼片(后腰围部的一部分)3B。所述吸收性主体2具有覆盖穿戴者的前腰并沿着腰围方向X延伸的前部(前腰围部)20、覆盖穿戴者的后腰并沿着腰围方向X延伸的后部(后腰围部)21、以及覆盖所述前部20与后部21之间的胯裆的裆部22。所述裆部22与前部20及后部21相连并沿着与所述腰围方向X正交的纵向Y延伸。所述吸收性主体2构成裆部22的一部分或全部。 如图3A所示,所述裆部22在与所述腰围方向X平行的假想的第一线LI处对折。由此,所述前翼片3F与所述后翼片3B相互重叠。在图4A中,在所述吸收性主体2的前部20的所述纵向Y的一方的端部上贴合有形成所述前翼片3F的前腰围构件200。另一方面,在所述吸收性主体2的后部21的所述纵向Y的另一方的端部贴合有形成所述后翼片3B的后腰围构件210。所述前后的腰围构件200、210从所述吸收性主体2沿着腰围方向X突出,并构成前后的腰围部的一部分。如图IA所示,所述各翼片3F、3B比裆部22还向腰围方向X突出且从吸收性主体2(裆部22)的两缘部El沿着腰围方向X延伸。如图IB所示,在所述一对各后翼片3B分别固定了具有雄面扣件(接合面)40的接合构件4。需要说明的是,作为第一接合构件,也可以取代雄面扣件40而使用涂覆有粘固剂的带材,这种情况下,需要将所述粘固剂容易粘接的面形成于所述前翼片3F等。在本实施例的情况下,图IA的所述前腰围构件200的非肌肤面202由无纺布形成。这种情况下,所述雄面扣件40与该无纺布卡合。需要说明的是,也可以在前部20的非肌肤面202上设置由雌面扣件构成的第二接合构件6。在本说明书中,“肌肤面侧”是指在穿戴用物品I的穿戴时与穿戴者的肌肤面面对的一侧,“非肌肤面侧”是指与所述肌肤面侧相反的一侧。在图IA及图2A的穿戴时,所述接合构件4在所述前翼片3F及后翼片3B的切口Hf、Hb处,具有从各翼片3F、3B的腰围方向X的缘部Ef、Eb向所述腰围方向X突出的突出部45。如图IB所示,所述接合构件4具备在穿戴时与所述前翼片3F的非肌肤面3f2面接合的雄面扣件40和固定于所述后翼片3B的固定部41。在图IC中,所述接合构件4在树脂制的基材43的一部分贴合有形成所述雄面扣件40的扣件材料。如图IC所示,在将所述雄面扣件40从所述前翼片3F剥离的状态下,所述雄面扣件40的部位从所述后翼片3B沿着腰围方向X突出。在图4A的所述吸收性主体2上设有由虚线示出的吸收芯部24,该吸收性主体2吸收体液。在吸收性主体2也可以设置立体褶裥25。另外,在吸收性主体2也可以形成沿着穿戴者的腿部缩径的腿围部。在所述腿围部或与所述翼片3的腿围部相连的部位上也可以沿着穿戴者的腿围设置例如由橡胶线等构成的弹性构件。而且,在吸收性主体2的作为前部20及后部21的腰围的部分或所述前后的翼片3F、3B上也可以设置用于使穿戴用物品I适合于穿戴者的弹性构件。作为该弹性构件,例如可以采用多根橡胶线、平橡胶、薄膜或含有热塑性树脂的材料等。接下来,说明本尿布的穿戴时的方式(结构)。如图IA所示,在穿戴时,在裆部22处将吸收性主体2对折,前部20的肌肤面与后部21的肌肤面隔着穿戴者而相互面对。穿戴用物品I在图IA的状态下穿戴者自身能够穿戴,并且在穿戴后,通过将图IC的雄面扣件40从前翼片3F剥离,再次如图IB那样将雄面扣件40与前翼片3F或前部20进行面接合,从而能够根据穿戴者的腰的尺寸来改变穿戴用物品I的腰部的尺寸。此时,所述前翼片3F从腰的前部朝向背部沿着腰围方向X延伸,另一方面,所述后 翼片3B从所述背部朝向前部沿着腰围方向X延伸。所述后翼片3B在穿戴者的腰的侧部至前部,局部地重叠在所述前翼片3F上。接下来,说明本发明的主要部分。在图IA及图2A中,所述前后的翼片3F、3B比所述裆部22更突出,直至所述腰围方向X上的彼此相同位置。所述前后的翼片3F、3B在所述各翼片3F、3B的缘部Ef、Eb处具有朝向所述腰围方向X后退(凹陷)的切口 Hf、Hb。在本实施例的情况下,如图IC所示,所述各切口 Hf、Hb形成在所述各翼片3F、3B的纵向Y上的从上下的端部E3(图1A)离开的中央。由此,所述各翼片3F、3B在所述各缘部Ef、Eb处缩径。在所述各翼片3F、3B的缘部Ef、Eb,所述前翼片3F的切口 Hf与所述后翼片3B的切口 Hb在至少一部分处相互重叠。所述接合构件4由前构件4f及后构件4b构成。图3A的所述裆部22在所述第一线LI处对折的状态下,图IB的所述前构件4f与后构件4b在所述切口 Hf、Hb处相互面对相接。所述前构件4f与后构件4b在所述相互面对相接的突出部45且在肌肤面上相互粘附而连结。所述突出部45形成在所述前构件4f及后构件4b的腰围方向X的第一端部。所述后构件4b在所述突出部45的腰围方向X上的相反侧的第二端部处固定于后翼片3B。所述后构件4b的所述第一端部(突出部45)在所述切口 Hb处从所述后翼片3B的缘部Eb向腰围方向X突出。如图IC及图2B明示那样,在所述前构件4f固定有所述雄面扣件40。该前构件4f的雄面扣件40的部分与所述前翼片3F的缘部的非肌肤面3f2 (图1B)面接合。图IB的所述前构件4f的所述第一端部(突出部45)在所述切口 Hf处从前翼片3F的缘部Ef向腰围方向X突出。在图IB的所述腰围方向X上,所述前翼片3F的缘部的线与所述后翼片3B的缘部的线相互重叠。而且,所述前构件4f的所述第一端部侧的端部的线与所述后构件4b的所述第一端部侧的端部的线相互重叠。需要说明的是,作为所述切口 Hb、Hf、前构件4f及后构件4b的形状或尺寸的平衡,优选图3A及图4A所示的形状和尺寸的平衡,但为了容易理解所述切口 Hb、Hf、前构件4f及后构件4b的结构,而在图IA 图2B中将切口 Hb、Hf放大并将前构件4f及后构件4b的上下的宽度减小而进行了图示。另外,在图1A、图1B、图2A及图2B中,为了便于图示前构件4f、后构件4b而将这些构件折叠进行了图示,但如图IC所示,这些构件4f、4b实际上是未折叠的平坦状或沿着腰围的形状。另外,在图IA 图4B中,突出部45的固定部分标注网点表示,如图3B及图4B那样,在其他的粘接部分或固定部分标注多个XXX,在图4A及图5的雄面扣件40标注大的网点。接下来,基于图5 图7说明本穿戴用物品I的制造方法的一例。作为包含翼片的腰围部的第一及第二连续织物Wl、W2沿着长度方向Xl被搬运,并 且随着在所述两个织物Wl、W2上架设吸收性主体2而被固定。由此,生成作为多个穿戴用物品I的连续层叠体W3。在所述连续层叠体W3的生成后,在所述第一连续织物Wl中的作为彼此相邻的所述后翼片3B的部位通过冲切形成相当于两个所述切口 Hb (图1A)的后孔H1,并且在所述第二连续织物W2中的作为彼此相邻的所述前翼片3F的部位通过冲切形成相当于两个所述切口 Hf (图1A)的前孔H2。所述各孔H1、H2以假想的第二线L2为中心而成为线对称的形状、位置地形成在第二线L2上,该第二线L2用于从后述的连续层叠体W3将各个穿戴用物品I切出。另一方面,形成后构件4b (图2B)的第一构件51和形成前构件4f (图1B)的第二构件52如以下那样生成。在图5中,将与所述基材43相同材质的第一连续片SI沿着长度方向Xl搬运,并且将前端部依次切掉,而生成第一构件51。该第一构件51作为两个后构件4b (图2B)。另一方面,作为所述基材43的第二连续片S2沿着长度方向Xl被搬运,并且在该第二连续片S2上粘附而贴合作为所述雄面扣件40的一对连续扣件材料F。由此,生成作为所述前构件4f的连续体S3。所述连续体S3的前端部逐渐被切掉而生成第二构件52。该第二构件52作为两个前构件4f(图1B)。如图5所示,所述第一及第二构件51、52分别在配置于所述第一及第二连续织物Wl、W2之前相对于长度方向Xl回旋90°。在所述各孔H1、H2形成后,以沿着所述腰围方向X跨所述后孔Hl的方式在所述第一连续织物Wl上配置第一构件51,并且在所述后孔Hl的附近,将所述第一构件51的两端部通过粘附或粘接而固定于第一连续织物Wl。所述第一构件51的两端部相当于图IB的固定部41。另一方面,以沿着所述腰围方向X跨所述前孔H2的方式在所述第二连续织物W2上配置第二构件52,并且在所述前孔H2的附近,将所述第二构件52的两端部通过所述雄面扣件40以可拆装的方式与第二连续织物W2进行面接合。然后,图6的所述连续层叠体W3以第一连续织物Wl与第二连续织物W2重叠、即前部20与后部21重叠的方式,在与腰围方向X平行的假想的第一线LI处将裆部22对折。在该折叠工序时,如图7所示,以所述后孔Hl与所述前孔H2相互重叠且所述第一构件51与第二构件52经由所述重叠的孔HI、H2相互面对相接的方式,在图6的所述第一线LI处将吸收性主体2对折。接下来,如图6及图7所示,在经由所述重叠的孔HI、H2而相互面对相接的部位,将所述第一构件51与第二构件52相互粘附而固定。在该固定时或固定后,在包括所述重叠的孔H1、H2的位置且在沿着所述纵向Y延伸的假想的第二线L2(通过孔H1、H2的区域的线)上,将所述织物Wl、W2、第一构件51及第二构件52切断而从图6的连续层叠体W3切出并生成各个穿戴用物品I。如此,生成图IA所示的能够重新盖紧的裤衩型尿布(穿戴用物品I)。
在此,图IB的接合构件4通过将两个前构件4f与后构件4b在突出部45相互粘附,而得到近似于将接合构件4对折的状态的方式,无需将作为小零件的接合构件4对折。因此,能够重新盖紧的类型的穿戴用物品I的生产变得容易。需要说明的是,将所述织物W1、W2切断的切断线的一方的端部与所述孔HI、H2的周缘部相交,另一方的端部与所述织物Wl、W2的缘部相交。即,将所述织物W1、W2切断的切断线从所述孔H1、H2的周缘部延伸至所述织物W1、W2的缘部。接下来,基于图8及图9说明本穿戴用物品I的另一制造方法。在该例子中,在将连续层叠体W3相对于第一线LI对折之后,执行所述孔H1、H2的开孔工序和所述第一及第二构件51、52的配置工序。在图8中,第一及第二连续织物Wl、W2沿着长度方向Xl被搬运,并且随着在所述两个织物W1、W2上架设吸收性主体2而被固定。由此,生成作为穿戴用物品I的连续层叠体W3。以所述前后的翼片3F、3B相互重叠的方式在所述第一线LI处折叠所述吸收性主体2。在所述折叠工序之后,在作为所述重叠的前翼片3F及后翼片3B的部位分别同时地通过I次的冲切形成所述后孔Hl及前孔H2。如此,在折叠吸收性主体2而使前翼片3F与后翼片3B重叠之后对两个孔Hl、H2同时进行冲裁时,两孔H1、H2的形状及位置完全一致。因此,能够使孔H1、H2减小。如图9所示,在所述各孔HI、H2形成后,以沿着所述腰围方向X跨所述后孔Hl的方式在所述第一连续织物Wl上配置第一构件51,并且在所述后孔Hl的附近,将所述第一构件51的两端部通过热熔树脂等而粘接固定在所述第一连续织物Wl上。关于所述第一构件的生成方法,与所述实施例I相同,省略其说明。另一方面,以沿着所述腰围方向X跨所述前孔H2的方式在所述第二连续织物W2上配置第二构件52,并且在所述前孔H2的附近,将所述第二构件52的两端部通过所述雄面扣件40以可拆装的方式与第二连续织物W2进行面接合。在本制造方法中,所述第二构件52通过将在一对连续扣件材料F上粘附而贴合有第二连续片S2的连续体S3的前端部依次切掉而生成。另外,如图9所示,与所述实施例I同样地,所述第一及第二构件51、52分别在与第一及第二连续织物Wl、W2接合之前相对于所述长度方向Xl回旋90°。接下来,在隔着所述重叠的孔HI、H2相互面对相接的部位,将所述第一构件51的一部分与第二构件52的一部分相互粘附而固定。在该固定时或固定后,在包含所述重叠的孔HI、H2的位置且在沿着所述纵向Y延伸的假想的第二线L2(通过所述孔HI、H2的区域的线)上,将所述织物W1、W2、第一构件5 I及第二构件52切断,从连续层叠体W3切出图6的各个穿戴用物品I。如此,生成图IA所示的能够重新盖紧的裤衩型尿布(穿戴用物品I)。图10表示穿戴用物品I的另一例。如图10所示,可以将切口 Hb及切口 Hb在各后翼片3B上分别设置两个,并按照所述各切口 Hb、Hb设置接合构件4。图IlA表示穿戴用物品I的又一例。在该例子中,在图IlB的切出工序中的第一及第二连续织物W1、W2切断时,通过进行将阴影所示的部位T除去的剪裁,能够将图IlA的接合构件4的上下的突出部分除去。工业实用性 本发明能够在预先形成为裤衩型的一次性穿戴用物品及其制造方法中使用。符号说明I :穿戴用物品2 :吸收性主体4 :接合构件4f:前构件4b :后构件20 :前部21 :后部22:裆部40 :雄面扣件41:固定部43 :基材45:突出部51 :第一构件52 :第二构件200 :前腰围构件210:后腰围构件3B:后翼片3F:前翼片El :主体的缘部Eb:端部Ef:端部E3:上下的缘部Hb:切口Hf:切口X :腰围方向Y:纵向


前后的翼片(3F、3B)比裆部(22)突出,且直至腰围方向(X)上的彼此相同位置,在后翼片(3B)上附着有后构件(4b),该后构件(4b)从后翼片(3B)的端部沿腰围方向(X)突出,在前翼片(3F)的不与穿戴者的肌肤相接触的非肌肤面以可拆装的方式面接合有前构件(4f),该前构件(4f)从前翼片(3F)的缘部沿腰围方向(X)突出,以前腰围部(3F)与后腰围部(3B)相互重叠且后构件(4b)与前构件(4f)相互面对相接的方式,在与腰围方向(X)平行的假想的第一线(L1)处折叠裆部(22),相互面对的后构件(4b)及前构件(4f)在相接的部分处相互固定。



查看更多专利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