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鸽—汇聚行业精英
  • 联系客服
  • 帮助中心
  • 投诉举报
  • 关注微信
400-006-1351
您的问题早鸽都有答案
3000+专业顾问
搜索
咨询

烹调容器制作方法

  • 专利名称
    烹调容器制作方法
  • 发明者
    竹原卫
  • 公开日
    2003年9月3日
  • 申请日期
    2001年6月26日
  • 优先权日
    2000年6月30日
  • 申请人
    竹原制缶株式会社
  • 文档编号
    A47J36/02GK1440252SQ01812131
  • 关键字
  • 权利要求
    1.在用非磁性金属材料制成的容器本体的外底平面部上重叠强磁性金属板而成的烹调容器,在该强磁性金属板上设有其开口边缘朝向所述外底平面部侧的且形成有弯曲部的开口部,在所述容器本体的内底平面部支撑在有刚性的平面内的状态下,以朝向所述外底平面部的姿势对所述弯曲部施压,通过把所述弯曲部压入所述容器本体的底部内来改变所述内底平面部上的对应于所述强磁性金属板的所述弯曲部的压印的表面状态,从而在所述内底平面部上形成具有所述表面状态的差异的纹路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调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纹路由多个被制成环形的压印形成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烹调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印呈同一形状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烹调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印均匀散布在所述内底平面部上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烹调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印是如此散布的,即所述内底平面部的面积比是一致的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烹调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印被制成面积不一样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调容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强磁性金属板上,将冲头从表面侧向着所述外底平面部侧插入模具内地实施穿孔内缘翻边加工或压凸加工,从而在多个地方形成开口部,通过垂直设置在各开口部周边上的凸缘形成所述弯曲部,使所述弯曲部分别从所述外底平面部嵌入所述容器本体的底部中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烹调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口部是如此形成的,即以具有圆筒状内面的模具为所述模具并以具有圆形截面的模具为所述冲头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调容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强磁性金属板上,作为所述开口部地形成其位置对应于所述外底平面部的中央部且使开口边缘向着所述外底平面部侧弯曲的中央开口部,使所述开口边缘从所述底部外面嵌入所述底部内并使所述容器本体从所述中央开口部露出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烹调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央开口部呈圆形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使强磁性金属板与在以非磁性金属材料为基材的容器本体的底部外表面上形成的外底平面部结合成一体而成的烹调容器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在以铝为原材料并因而易于使用烹调容器的情况下,在烹调容器内底面上形成纹路并使烹调容器内面美观的同时,使在利用该烹调容器且尤其是电磁烹调器具进行烹调时的沸腾状态产生变化这种纹路是这样实现的,即形成于强磁性金属板上的开口部所具有的弯曲部被压入,由此对应于承受强烈压缩变形的区域的内底平面部略微突出地形成了微凸的压印,所述压印与周围的外观不同而且,所述压印的表面因其内侧承受压缩加工而变得光滑并提高了光泽度,通过光泽度差异体现出该纹路这样,在容器本体的底部内面上,通过内底平面部表面状态的差异而形成纹路所述弯曲部最好成圆筒形在弯曲部被压入容器本体基材中时,存在着基材施加于弯曲部的反作用力作为弯曲外力地作用于弯曲部的趋势,如果该弯曲部成圆筒形,则容易忍受该弯曲外力弯曲部被压入容器本体的结果是,在容器本体的内底平面部上,对应于被压入的弯曲部地清晰形成了圆环形压印为了将这样形成的压印制成同一形状,能用大致相同尺寸的冲头和模具形成所述弯曲部,例如,能够通过被称为转塔式冲压机的压力机来有效地进行加工就是说,能够提高加工效率而且,如果所述压印均匀散布在内底平面部上,则在该烹调容器用于电磁烹调器具的场合下,因蒸气泡发生点均匀分散,所以没有引起局部加热和局部沸腾,结果,能够防止喷溅此外,如果所述压印是如此形成的,即所述内底平面部的面积比是一样的,则由于在烹调容器中均匀生成蒸气泡,所以在煮食的情况下,能够防止局部夹生这归功于在强磁性金属板上形成的开口部均匀分布此外,当该强磁性金属板具有开口直径不同的开口部时,通过使所述压印的面积不同,可以使蒸气泡发生点均匀散布在烹调容器的内底平面部上说明通过上述微凸部获得上述表面状态变化的场合由非磁性金属材料构成的容器本体的底部的壁厚在使用铝材的情况下最好为1.6毫米-2.6毫米在由铁素体系不锈钢或马氏体系不锈钢构成的场合下,重叠于其上并连成一体的强磁性金属板的厚度最好是基材厚度的15%-25%(即,强磁性金属板厚度为0.24毫米-0.65毫米)所述表面状态的变化的情况随强磁性金属板厚度而异,作为压印,形成20微米左右的不到20微米的微高的微凸部,压印的表面的光滑度提高或者提高了光泽度所述微凸部是如此形成的,即形成于强磁性金属板上的弯曲部被压入素容器本体的底部中顺便说一句,当用具有上述结构的本发明锅煮沸汤时,如果锅被架在电磁烹调器具上时,强磁性金属板发热,由非磁性金属材料制成的基材不发热而且,如果非磁性金属材料为铝,则因导热很快,所以内底平面部的压印能够快速跟上强磁性金属板的发热因此,对应于上述纹路地,在压印处出现强烈沸腾,而在其周围几乎没有产生蒸气泡于是,对应于所述压印所形成的纹路,在锅内形成了沸腾状态的纹路这样,能够使沸腾点位于确定区域,所以也容易防止喷溅该压印最好具有形状相同地分散在内底平面部上的微凸部即,在所述强磁性金属板上形成多个形状相同的开口部,形成于其开口边缘上的弯曲部分别从所述外底平面部被压入容器本体的底部内具体举例来说,首先如此进行内缘翻边加工,在模具内,从所述强磁性金属板表面起向着内侧(即与锅底重叠的那侧)地压下冲头,从而冲头贯穿强磁性金属板,由此形成具有从周边起弯曲的筒形部的开口,接着形成具有向着内侧突出的弯曲部的多个开口部该弯曲部在各开口部周围被制成筒状或开裂筒状就是说,按照在加工时预穿透的下孔径与开口径之比或者按照冲头前端形状,将所述弯曲部制成圆筒状或开裂筒状,并且弯曲部的前端部被制成尖端状下孔径与开口径之比大时,弯曲部呈筒状,当下孔径小时,呈开裂筒状,如果更小,则呈尖端状具体地说,该弯曲部成例如高约1毫米-2.5毫米的竖起部的形状由于这样形成的弯曲部被深深地压入构成容器本体底部的基材中,从弯曲部前端到内底平面部的距离短如果底部厚度为1.6毫米-2.6毫米,所述弯曲部的前端在所述内底平面部的表面下方0.5毫米-1毫米处结果,在靠近其前端的底部内面上,形成压印,所述压印呈形成有20微米左右或不到20微米的高低不平的微凸物该压印在略微突出的同时呈表面光滑且富有光泽的状态而且,在该锅被架在电磁烹调器具上的场合下,由于该弯曲部发热,所以在接近该前端的位置上产生了蒸气泡,与平面内温度几乎一致的场合不同,蒸气泡生成点不移动因此,当在汤被煮沸后看时,看到了与通过所述压印形成的纹路一样的、由蒸气泡形成的纹路因而,在普通烹调容器中沸腾的场合下,汤的沸腾液面呈环状地涌升,与此相反,由于蒸气泡生成点分散且其位置被固定,所以抑制了沸腾液面上升并能防止喷溅该蒸气泡生成点最好均匀分散在锅底上,为此,最好均匀地形成在内底平面部上的纹路就是说,最好几乎一样地形成弯曲部例如,在强磁性金属板上形成口径相同的开口部如果这是利用在开口部周围形成凸缘的内缘翻边等的加工方法而形成的,则当由此形成的弯曲部被压入在有刚性的平面内支持内底平面部的容器本体的外底平面部中时,形成了对应于该弯曲部的环行压印此外,本发明也包含在对应于外底平面部中央的位置上在强磁性金属板中形成中央开口部在该中央开口部的边缘上形成使该开口边缘向内侧弯曲的弯曲部于是在朝着外底平面部对强磁性金属板施压时,该弯曲部被比该强磁性金属板沉埋于基材内更深地压入基材中结果,中央部能够被更牢固地固定在强磁性金属板基材上而且,如果该中央开口部呈圆形,则能够通过中央开口部消除伴随着压入的应变及由随后的热过程在该强磁性金属板内引起的应力此外,在该烹调容器被用于电磁烹调器具时使设置于中央的电磁烹调器具的温度传感器无法检测到强磁性金属板的温度,从而能够避免对烹调时的加热温度的限制图2是表示其外表面的局部平面图图3是示意表示强磁性金属板重叠的锅的纵截面图图4是表示压入前的强磁性金属板形状的纵截面图图5是在重叠前从容器本体侧看的强磁性金属板的斜视图图6(a)、6(b)是表示强磁性金属板重叠在容器本体底部上而连成一体的过程的纵截面图,图6(a)表示结合前,图6(b)表示结合状态图7是表示在该锅中煮沸汤时的沸腾状态的俯视平面图图8是表示作为本发明烹调容器的另一个例子的锅的内面的平面图图9是其局部放大图
  • 专利详情
  • 全文pdf
  • 权力要求
  • 说明书
  • 法律状态
专利名称:烹调容器的制作方法图10是从底部外面侧看锅的平面图。图11是与锅底平行的局部平面的放大图。图12(a)、12(b)、12(c)分别是被固定在容器本体上强磁性金属板的弯曲部的变型例的局部放大斜视图。图13是用这个锅并通过电磁烹调器具煮沸汤时的沸腾状态的纵截面示意图。图14是示意表示蒸气泡升腾点的放大截面图。图15是表示成型于强磁性金属板上的开口部的另一例子的局部纵截面图。图16是从重叠有强磁性金属板的锅底部看的斜视图。
图17是表示重叠固定强磁性金属板的锅的底部的局部纵截面图。
图1-图7示出了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在这个例子中,烹调容器是在平面视图中呈圆形的锅P,构成容器本体10基材14的非磁性金属材料由铝材构成,该烹调容器经过磨光加工。基材14厚度为2.3毫米,重叠固定于其上的金属板3采用外径为140毫米-220毫米、厚度为0.4毫米的且形成有十字状开口部6的强磁性不锈钢板(以下,代替强磁性金属板3地称为强磁性不锈钢板3)。图1示出了锅P的内面,该锅将圆形不锈钢板3固定在容器本体10的外底平面部11上,所述容器本体是以铝为基材14地在底部1周围垂直设置侧壁部2而形成的。在上述锅P的底部1上,如图2所示,将具有中空十字形开口部6的圆形强磁性不锈钢板3重叠固定在外表面上。如图所示,在锅P的内底平面部12上,呈压印13形状地形成有其轮廓形状大致与强磁性不锈钢板3形状一样的微凸部。尽管容器本体10底部1的厚度最好为1.6毫米-2.6毫米,但在这个例子中,该厚度为2.3毫米。此外,虽然强磁性不锈钢板3的厚度最好为上述底部厚度的15%-25%,但在这个例子中,强磁性不锈钢板3的厚度为0.4毫米,其与上述底部1厚度之比为17%。
如图3所示,强磁性不锈钢板3如此重叠成一体地固定在容器本体10底部1的外表面上,即强磁性不锈钢板从形成锅P容器本体10的底部1外表面那侧被压向外底平面部11。在强磁性不锈钢板3的开口部6处,露出容器本体10的基材14,该基材的一部分嵌埋在开口部6内。强磁性不锈钢板3成圆形,如图4所示,中空十字形开口部6成长圆形。在其开口边缘7上,如图5所示,遍布整个范围地形成了向着容器本体10那侧斜弯曲的弯曲部5。而且,在强磁性不锈钢板3外周的周边部上,也遍布整个范围地形成有向同侧斜弯的弯曲部5。
如图6(a)所示,强磁性不锈钢板3和容器本体10被安装在形成加压平面的一对刚性金属模15、15之间,并用压力机向着容器本体10的底面施压。这样一来,强磁性不锈钢板3被压入并沉埋在容器本体10的底部1中。在这里,如图6(b)所示,成形于强磁性不锈钢板3周边部4和开口边缘7上的弯曲部5从外底平面部11那侧被深深地嵌入底部1中。因而,强磁性不锈钢板3从外表面起被沉埋于该底部1中,结果,在强磁性不锈钢板3朝向容器本体10内的内底平面部12投影的区域内的基材14压缩变形。两个金属模15、15的平面间距在最接近点处约等于底部1的厚度,在被设定为2.3毫米左右时,如图6(b)所示,在内底平面部12上,成对应于强磁性不锈钢板3的区域突出20微米的微凸部形状地形成压印13。结果,在锅P的内面侧上,如图1所示,在内底平面部12上形成有其轮廓与成形于强磁性不锈钢板3上的开口部6一样的纹路。
在如图6(a)、6(b)所示的压入步骤中,弯曲成形于强磁性不锈钢板3周边部4上的弯曲部5从外底平面部11被斜压入基材14内并且周边部4被固定在外底平面部11上。因此,即使反复使用叠置有强磁性不锈钢板3的锅P并且反复升高强磁性不锈钢板3的温度,也能防止强磁性不锈钢板3浮出脱离容器本体10。
当把这样形成的锅P架在电磁烹调器具上使汤沸腾时,如图7所示,在锅P的内底平面部12上,通过蒸气泡B浮现出强磁性不锈钢板3的形状。就是说,在形成于锅P的内底平面部12上的压印13的区域中,沸腾地生成蒸气泡B,在对应于形成于强磁性不锈钢板3上的开口部6的内底平面部12区域内,没有引起强烈沸腾。
通过蒸气泡B浮现的纹路与形成于内底平面部12上的纹路大致是一致的。如果用电磁烹调器具来加热锅P,则强磁性不锈钢板3发热,所发出的热通过是铝质基材14被传给形成于内底平面部12上的压印13,从而在压印13区域中生成蒸气泡B。不过,在形成于强磁性不锈钢板3上的开口部6处,在此外露的铝质基材14没有发热,所以在对应于开口部6的内底平面部12区域内没有象压印13那样升高温度,因而没有生成蒸气泡B。结果,如图所示,蒸气泡B是把内底平面部12一分为四而形成的并且产生了这样的纹路。因此,如果设计形成于强磁性不锈钢板3上的开口部6的形状和布置,则能够在锅P的内底平面部12上通过蒸气泡B形成各种纹路。例如,如果在强磁性不锈钢板3上成星状地布置并形成开口部6,则由蒸气泡B形成的纹路呈星状。
图8-图14表示本发明的另一个优选实施形式。在这个例子中,烹调容器是在平面视图中呈圆形的锅,构成其容器本体的非磁性金属材料是铝材,其厚度为2.3毫米,固定于其上的强磁性不锈钢板3采用0.4毫米厚的强磁性不锈钢板,该强磁性不锈钢板分散设置有圆形开口部6,所述开口部是通过使用圆形模具和由圆棒构成的模具的内缘翻边加工而形成的。图8表示经过内缘翻边加工的强磁性不锈钢板3被重叠固定在外底平面部11上而形成的锅P的内面。而且,如图9的局部放大图所示,在内底平面部12上,成表面磨光且具有光泽度的压印13形式地分散形成有多个圆环形微凸部。图10是从锅P的底部外表面看的平面图,圆形强磁性不锈钢板3被一体固定在容器本体10的外底平面部11上。而且,在形成于强磁性不锈钢板3上的多个开口部6处,如图11的局部放大图所示,露出了是容器本体10基材14的铝材。在开口部6中,局部填充了由铝材构成的基材14。而且,在其圆周部上,形成有略微突出的环形突起。就是说,通过阻止把弯曲部5压入铝材中的阻力,在弯曲部5的背后即在强磁性不锈钢板3的开口部6的开口边缘7的位置上,强磁性不锈钢板3略微突出。
在强磁性不锈钢板3上,首先和图4所示的周边部4一样地在周边上形成开口部6,同时,在整个面上并且向着容器本体10那侧地形成有多个分散成形的圆形开口部6。而且,在开口边缘7上也弯曲形成弯曲部5。当在强磁性不锈钢板3上通过内缘翻边加工等冲压形成开口部6时,如放大表示开口部6的图12(a)、12(b)、12(c)所示,弯曲形成于开口部6周围的且高约为1.8毫米的竖起部8构成所述弯曲部5。在图中,上侧是压出冲头的内侧。竖起部8的形状随下孔尺寸、冲头和模具的间隙以及强磁性不锈钢板3厚度的关系等而变,它可以是最简单的形状(参见图12(a)),或是在竖起方向上裂开的开裂筒状(参见图12(b)),或是前端T成尖锐状的突起(参见图12(c))。
首先,如参见图6(a)、6(b)所述地,强磁性不锈钢板3如此被重叠固定在容器本体10上,即,使略微弯曲形成弯曲部5的内侧被压向容器本体10的外底平面部11,强磁性不锈钢板3从底部1外表面那侧被压入容器本体10中。在这里,形成多个弯曲部5,而且,由于几乎是直立设置的,所以该弯曲部5如图13所示从外底平面部11那侧被深深地压入该容器本体10的基材14内,在被牢固固定的同时,比较刚性地形成上述竖起部8,从而其前端T接近容器本体10的内底平面部12的内表面。该前端T从内面起深达不到0.5毫米。就是说,成压印13状地形成上述圆环形微凸部是接近竖起部8前端T地形成的。
此外,在用锅P并通过电磁烹调器具使汤沸腾的场合下,如图13所示,使蒸气泡B生成点位于成型于在接近形成弯曲部5的竖起部8的前端T的内底平面部12上的压印13处。换句话说,压印13形成加热点。因此,在内底平面部12上,如放大图14所示,从各压印13起连续地生成蒸气泡B,该发泡点不移动。这样,蒸气泡B的生成点不移动并连续生成蒸气泡B,在这样的状态下,气泡几乎向正上方升起并且来自对流沸腾液面F的汤A在气泡间下降。结果,在锅P的内部引起了在小区域内的对流,而没有引起强烈对流,从而使汤均匀沸腾。因此,沸腾状态变得稳定,汤A的沸腾液面F几乎不上升地变稳定了。结果,象传统锅那样,能够防止沸腾液面F成环形涌腾并引起喷溅。而且,防止引起在所产生蒸气泡沿底面边移动边合并的普通锅底中常看到的突沸。
在这样构成的情况下,通过垂直设置在多个开口部6的开口边缘7上的竖起部8并主要在其前端T附近形成压印13。因此,如果改变开口部6的开口直径和布置,则形成于内底平面部12上的纹路能随之变化。由于这样形成的压印13分别成为加热点,所以能够在汤A沸腾时理想地控制锅P内的对流形态并能够使沸腾状态稳定下来。
此外,作为本发明的另一个优选实施形式,如是表示强磁性金属板中央部的纵截面图的图15所示,在强磁性不锈钢板3的中央部上,成开口部6之一地形成圆形中央开口部9(此外,在图15中未示出除中央开口部9外的开口部6)。如图16所示,中央开口部9的开口边缘7在整个范围内向着强磁性不锈钢板3的容器本体1(图外)那侧(图中上侧)斜弯曲,从而在开口边缘7上形成弯曲部5。在其它方面,除了在上述两个实施形式中说明的结构适用于在强磁性不锈钢板3的周边部4之间形成的其它开口部6(未示出)外,也能采用任意的结构。如图17所示,如果强磁性不锈钢板3重叠固定在锅P的外底平面部11上,则弯曲部5通过具有朝着中央开口部9的中心的分力的嵌入力而比周围更深地被压入外底平面部11的基材14中,从而可靠地将强磁性不锈钢板3固定在外底平面部11中。
在这种场合下的把强磁性不锈钢板3压入外底平面部11中也能采用如图6(a)、6(b)所示的步骤。这样,在强磁性不锈钢板3被固定在容器本体10的状态下,如图所示,作为基材14的铝材在强磁性不锈钢板3的几乎整个厚度或其在板厚方向的部分上被填充在中央开口部9中并露出。而且,其外表面比强磁性不锈钢板3的表面略低几分。这样,在中央开口部9内露出的铝质基材14通过开口边缘7承受朝向其中心的阻力,该强磁性不锈钢板3通过中央开口部9被可靠地固定住。此外,强磁性不锈钢板3因存在中央开口部9而在中央部上释放径向应力,因而能够抑制应变。即便通过电磁烹调器具反复加热,它也很难脱离容器本体10。而且,在对应于中央开口部9的内底平面部12的中央,即在锅P的中央,不生成蒸气泡B,于是,在烹调容器被用作豆腐汤锅的场合下,从设置在锅中央的出汁容器的下方不产生蒸气泡,所以,出汁容器不在蒸气压力下涌动地变得稳定并易于操作。
而且,通常电磁烹调器具在其顶面的中央具有检测锅底温度并防止过热的温度传感器,如果因电磁感应而发热的强磁性金属板位于该传感器的位置上,则无法检测到是实际烹调容器温度的容器本体温度,而是由此检测到高温强磁性金属板的温度。结果,即便容器本体温度未达到极限温度,也认为烹调容器达到极限温度而停止加热,因而以比用于防止过热的极限温度更低的温度为最高温度地进行温度调节。就是说,在用该温度传感器检测温度的部位上,设置发热的强磁性金属板的中央开口部,因而,该温度传感器检测构成露出的容器本体的基材的温度,从而能够避免象降低上述烹调温度这样的危害。工业实用性如上所述,本发明的烹调容器使内面具有纹路而变得更美观并且在用电磁烹调器具煮沸汤的场合下能够通过蒸气泡显现出该纹路。而且,容器本体由导热性良好的非磁性金属材料制成并能改善在被用于电磁烹调器具时的热效率,而且能够防止喷溅。此外,由于开口边缘被压入容器本体的基材中,所以强磁性金属板很难脱离地被固定在容器本体上,由此成为能忍受用电磁烹调器具反复加热的烹调容器。


在由非磁性金属材料构成的基材(14)制成的容器本体(10)的外底平面部(11)上重叠强磁性金属板(3)而成的烹调容器中,在强磁性金属板(3)上设有其开口边缘面向外底平面部(11)侧且形成有弯曲部(5)的开口部(6),在容器本体(10)的内底平面部(12)支撑在有刚性的平面内的状态下,以朝向外底平面部(11)的姿势对弯曲部(5)施压,通过把弯曲部(5)压入容器本体(10)的底部内,改变内底平面部(12)上的对应于强磁性金属板(3)的弯曲部(5)的压印(13)的表面状态,从而在内底平面部(12)上形成具有所述表面状态的差异的纹路。



查看更多专利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