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鸽—汇聚行业精英
  • 联系客服
  • 帮助中心
  • 投诉举报
  • 关注微信
400-006-1351
您的问题早鸽都有答案
3000+专业顾问
搜索
咨询

宽窄行可调拐子苗水稻插秧机构制作方法

  • 专利名称
    宽窄行可调拐子苗水稻插秧机构制作方法
  • 发明者
    宋永魁
  • 公开日
    2012年11月21日
  • 申请日期
    2012年8月8日
  • 优先权日
    2012年8月8日
  • 申请人
    宋永魁
  • 文档编号
    A01C11/02GK102783298SQ20121027891
  • 关键字
  • 权利要求
    1. 一种宽窄行可调拐子苗水稻插秧机构,其特征在于前排秧箱(I)与后排秧箱(2)呈前后位置、相互平行、且相互交叉错位配装,前秧门(3)和后秧门(4)分别固定配置在前排秧箱(I)和后排秧箱(2)下方,且与其相互配合;一个前单轴链驱动箱(5)和一个后单轴链驱动箱(10)分别安装在前秧门(3)右侧端部和后秧门(4)左侧端部上,左、右侧部螺纹方向相反的连接调节丝杠(8)的左、右侧部分别与前栽植臂总成¢)的动力输入轴和前单轴链驱动箱(5)的动力输出轴螺纹连接;在连接调节丝杠(8)左、右侧部上沿轴线方向分别开有条形通孔(12),定位锁定销(11)分别插装在前栽植臂总成(6)动力输入轴与连接调节丝杠(8)左侧的条形通孔(12)上和前单轴链驱动箱(5)动力输出轴与连接调节丝杠(8)右侧的条形通孔(12)上;定位锁定销(11)分别插装在后栽植臂总成(9)动力输入轴与连接调节丝杠(8)右侧的条形通孔(12)上和后单轴链驱动箱(10)动力输出轴与连接调节丝杠(8)左侧的条形通孔(12)上;在后秧门(4)上、位于后单轴链驱动箱(10)右侧依次配装两个双轴链驱动箱(7),且两个双轴链驱动箱(10)左侧的动力输出轴与前单轴链驱动箱(5)动力输出轴轴心线重合,两个双轴链驱动箱(7)右侧的动力输出轴与后单轴链驱动箱(10)动力输出轴轴心线重合;两根左、右侧部螺纹方向相反的连接调节丝杠(8)左、右侧部分别与两个前栽植臂总成(6)动力输入轴和两个双轴链驱动箱(7)左侧的动力输出轴螺纹连接,定位锁定销(11)分别插装在前栽植臂总成(6)动力输入轴与连接调节丝杠(8)左侧的条形通孔(12)上和双轴链驱动箱(7)左侧的动力输出轴与连接调节丝杠(8)右侧的条形通孔(12)上;两根左、右侧部螺纹方向相反的连接调节丝杠(8)左、右侧部分别与两个双轴链驱动箱(7)右侧的动力输出轴和两个后栽植臂总成(9)动力输入轴螺纹连接,定位锁定销(11)分别插装在后栽植臂总成(9)动力输入轴与连接调节丝杠(8)右侧的条形通孔(12)上和双轴链驱动箱(7)右侧的动力输出轴与连接调节丝杠(8)左侧的条形通孔(12)上;三个前栽植臂总成(6)和三个后栽植臂总成(9)分别与前秧门(3)和后秧门(4)配合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农业机械,主要涉及ー种水稻插秧机具上的插秧作业机构
  • 背景技术
  •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方案进行详细描述一种宽窄行可调拐子苗水稻插秧机构,前排秧箱I与后排秧箱2呈前后位置、相互平行、且相互交叉错位配装,前秧门3和后秧门4分别固定配置在前排秧箱I和后排秧箱2下方,且与其相互配合;ー个前单轴链驱动箱5和ー个后单轴链驱动箱10分别安装在前秧门3右侧端部和后秧门4左侧端部上,左、右侧部螺纹方向相反的连接调节丝杠8的左、右侧部分别与前栽植臂总成6的动カ输入轴和前单轴链驱动箱5的动カ输出轴螺纹连接;在连接调节丝杠8左、右侧部上沿轴线方向分别开有条形通孔12,定位锁定销11分别插装在前栽植臂总成6动カ输入轴与连接调节丝杠8左侧的条形通孔12上和前单轴链驱动箱5动カ输出轴与连接调节丝杠8右侧的条形通孔12上;定位锁定销11分别插装在后栽植臂总成9动カ输入轴与连接调节丝杠8右侧的条形通孔12上和后单轴链驱动箱10动カ输出轴与连接调节丝杠8左侧的条形通孔12上;在后秧门4上、位于后单轴链驱动箱10右侧依次配装两个双轴链驱动箱7,且两个双轴链驱动箱10左侧的动力输出轴与前单轴链驱动箱5动カ输出轴轴心线重合,两个双轴链驱动箱7右侧的动力输出轴与后单轴链驱动箱10动カ输出轴轴心线重合;两根左、右侧部螺纹方向相反的连接调节丝杠8左、右侧部分别与两个前栽植臂总成6动カ输入轴和两个双轴链驱动箱7左侧的动力输出轴螺纹连接,定位锁定销11分别插装在前栽植臂总成6动カ输入轴与连接调节丝杠8左侧的条形通孔12上和双轴链驱动箱7左侧的动カ输出轴与连接调节丝杠8右侧的条形通孔12上;两根左、右侧部螺纹方向相反的连接调节丝杠8左、右侧部分别与两个双轴链驱动箱7右侧的动力输出轴和两个后栽植臂总成9动カ输入轴螺纹连接,定位锁定销11分别插装在后栽植臂总成9动カ输入轴与连接调节丝杠8右侧的条形通孔12上和双轴链驱动箱7右侧的动力输出轴与连接调节丝杠8左侧的条形通孔12上;三个前栽植臂总成6和三个后栽植臂总成9分别与前秧门3和后秧门4配合作业时,前单轴链驱动箱5动カ输出轴和双轴链驱动箱7左侧的动カ输出轴分别驱动前栽植臂总成6运动,在前秧门3和前排秧箱I配合下完成前排秧苗的取秧和插秧作业;接着,后单轴链驱动箱10动カ输出轴和双轴链驱动箱7右侧的动力输出轴分别驱动后栽植臂总成9运动,在后秧门4和后排秧箱2配合下完成后排秧苗的取秧和插秧作业,形成宽窄行、错位拐子苗插秧配置拆卸掉定位锁定销11,转动连接调节丝杠8,横向移动前栽植臂总成6和后栽植臂总成9,即可实现不同插秧宽窄行间距尺寸调节,再用定位锁定销11
  • 专利详情
  • 全文pdf
  • 权力要求
  • 说明书
  • 法律状态
专利名称:宽窄行可调拐子苗水稻插秧机构的制作方法传统的水稻插秧机均是满足和适应水稻秧苗等行距插秧作业要求。近年来,农业上提出了水稻秧苗宽窄行插秧农艺技术要求,由于该农艺技术要求有利于水稻作物生长发育,提高水稻单位面积产量和水稻作物品质,所以研发能实现水稻宽窄行插秧作业的插秧机迫在眉睫。目前,传统以单排秧箱、链传动箱和全齿轮传动箱结构为基础的宽窄行插秧机正在进行研究中,但是由于结构设计上的缺陷,该类宽窄行水稻插秧机不仅不能实现秧苗插秧宽窄行间距调节,尺寸単一,满足不了不同农艺条件要求,适应能力较差外,尤其是插秧后行间秧苗不能实现错位配置,即拐子苗农艺要求,不利于作物生长。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设计提供一种宽窄行可调拐子苗水稻插秧,达到充分合理发挥和利用水稻秧苗生长的土地及环境条件、促进作物生长发育、提高水稻单位面积产量和水稻品质、为水稻宽窄行插秧提供技术支持的目的。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前排秧箱与后排秧箱呈前后位置、相互平行、且相互交叉错位配装,前秧门和后秧门分别固定配置在前排秧箱和后排秧箱下方,且与其相互配合;一个前单轴链驱动箱和ー个后单轴链驱动箱分别安装在前秧门右侧端部和后秧门左侧端部上,左、右侧部螺纹方向相反的连接调节丝杠的左、右侧部分别与前栽植臂总成的动カ输入轴和前单轴链驱动箱的动カ输出轴螺纹连接;在连接调节丝杠左、右侧部上沿轴线方向分别开有条形通孔,定位锁定销分别插装在前栽植臂总成动カ输入轴与连接调节丝杠左侧的条形通孔上和前单轴链驱动箱动カ输出轴与连接调节丝杠右侧的条形通孔上;定位锁定销分别插装在后栽植臂总成动カ输入轴与连接调节丝杠右侧的条形通孔上和后单轴链驱动箱动カ输出轴与连接调节丝杠左侧的条形通孔上;在后秧门上、位于后单轴链驱动箱右侧依次配装两个双轴链驱动箱,且两个双轴链驱动箱左侧的动力输出轴与前单轴链驱动箱动カ输出轴轴心线重合,两个双轴链驱动箱右侧的动力输出轴与后单轴链驱动箱动カ输出轴轴心线重合;两根左、右侧部螺纹方向相反的连接调节丝杠左、右侧部分别与两个前栽植臂总成动カ输入轴和两个双轴链驱动箱左侧的动力输出轴螺纹连接,定位锁定销分别插装在前栽植臂总成动カ输入轴与连接调节丝杠左侧的条形通孔上和双轴链驱动箱左侧的动カ输出轴与连接调节丝杠右侧的条形通孔上;两根左、右侧部螺纹方向相反的连接调节丝杠左、右侧部分别与两个双轴链驱动箱右侧的动力输出轴和两个后栽植臂总成动カ输入轴螺纹连接,定位锁定销分别插装在后栽植臂总成动カ输入轴与连接调节丝杠右侧的条形通孔上和双轴链驱动箱右侧的动力输出轴与连接调节丝杠左侧的条形通孔上;三个前栽植臂总成和三个后栽植臂总成分别与前秧门和后秧门配合,至此构成宽窄行可调拐子苗水稻插秧机构。本发明不仅实现了水稻插秧宽窄行之间的调节,满足了不同农艺要求,而且实现水稻秧苗的交叉错位插秧(即拐子苗),为作物提供了更好地生长环境和条件,具有结构设计新颖合理、作业可靠、使用效果好、调节方便、适应能力强的特点。图I是宽窄行可调拐子苗水稻插秧机构总体配置结构示意图;图2是连接调节丝杠结构示意图。图中件号说明I、前排秧箱、2、后排秧箱、3、前秧门、4、后秧门、5、前单轴链驱动箱、6、前栽植臂总成、7、双轴链驱动箱、8、连接调节丝杠、9、后栽植臂总成、10、后单轴链驱动箱、11、定位锁定销、12、条形通孔。·

锁定定位。


宽窄行可调拐子苗水稻插秧机构属于农业机械;前、后排秧箱相互平行且相互交叉错位配装,前、后秧门分别固装在前、后排秧箱下方,前、后单轴链驱动箱分别安装在前秧门右端和后秧门左端部上,在后秧门上位于后单轴链驱动箱右侧依次配装双轴链驱动箱,双轴链驱动箱的左、右侧动力输出轴分别与前、后单轴链驱动箱动力输出轴轴心线重合,通过连接调节丝杠分别将前单轴链驱动箱和双轴链驱动箱与前栽植臂总成、后单轴链驱动箱和双轴链驱动箱与后栽植臂总成连接,由定位锁定销固定,前、后栽植臂总成分别与前、后秧门配合;本机构实现了水稻秧苗宽窄行、拐子苗插秧,结构新颖合理,作业质量好,调节方便。



查看更多专利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