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可开关的双层伞的制作方法骨片、二档骨片、三档骨片和拉杆铰接而成的四连杆机构,二档骨片和三档骨 片的一端还分别铰接在花键座和滑键座上;所述的大伞面定位在每副伞骨的大 骨片上;所述的小伞面定位在大伞面的上边且遮盖住大伞面的孔洞;所述的大 骨片的铰接端还加制有第二个铰接点,该铰接点铰接一根可转动的悬臂状的拨 杆,该拨杆朝大伞面的外周边延伸;小伞面还与大骨片的铰接端用线连接,小 伞面的周边则定位在每副伞骨的拨杆上且对该拨杆施加弹性拉力,以便使拨杆 分别处于上翻或下翻两个极限位置,以开启或关闭小伞面与大伞面之间的空隙。所述的大骨片的铰接端上还制有一限位块,用于限定所述拨杆的转动角度。所述拨杆的转动角度至少为35度。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双层伞由于设置了可上下调节的拨杆,且把小伞面的周 边设置成具有弹性拉力,使得小伞面具有了图6、图7所示的二种状态用手往 上轻推所有伞骨的拨杆使拨杆上翻,小伞面弹性拉力使所有拨杆保持上翻状态, 小伞面与大伞面之间就如图6所示展开了空隙,空气的流通更加通畅;用手往 下扳动所有伞骨的拨杆使拨杆下翻,弹性拉力使拨杆保持下翻状态,使小伞面 的边沿压紧在大伞面上,小伞面与大伞面之间的空隙被消除,外界雨水就无法 从小伞面与大伞面之间进入。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双层伞能够轻松地打开或关闭小伞面与大伞面之间的空 隙,使双层伞在天晴或下雨都能够很好地应用。而且双层伞的结构改动也很简 单,制造成本也较低。图1是本实用新型中的伞骨的主视结构放大示意图。图2是图1所示的伞骨与小伞面及大伞面的连接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1中的大骨片的铰接端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4是现有的双层伞的伞骨的主视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5是图4所示的伞骨与小伞面及大伞面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中的拨杆上翻后的伞面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中的拨杆下翻后的伞面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8是现有的双层伞的伞面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可开关的双层伞,包括伞柄11、固定在伞柄上的花键座5、空套在伞柄上 的滑键座12、定位在花键座和滑键座上的若干副呈放射状分布的伞骨、中间制 有孔洞20-l的大伞面20和小伞面19;每副伞骨均包括由大骨片1 (大骨片一端 的铰接端1-1制有铰接点)、二档骨片2、三档骨片3和拉杆4铰接而成的四连 杆机构(该机构是常规三折伞的机构),二档骨片2和三档骨片3的一端还分别 铰接在滑键座12和花键座5上,所述的大伞面定位在每副伞骨的大骨片1上(图 中可知大骨片的铰接端1-1位于大伞面中央的孔洞20-1中),所述的小伞面定 位在大伞面的上边且遮盖住大伞面中央的孔洞。本实用新型所作的改动是,在原有的大骨片的铰接端1-1加制一个铰接点 (原有的两个铰接点是分别用于与拉杆4以及二档骨片2的铰接,组成前述的 四连杆机构),在该铰接点铰接一根悬臂状的拨杆6,该拨杆朝大伞面的外周边 延伸,且可绕铰接点上下转动(图1中的箭头A方向);所述的小伞面19的中 心固定在伞柄11上,小伞面与大骨片的铰接端1-1的接触处(图2可知)又还 用线19-1连接,小伞面的周边则定位在每副伞骨的拨杆6上且对该拨杆施加弹 性拉力(安装时将小伞面的周边外缘绷紧,使其具有一定弹性拉力势能),以便 使拨杆分别处于上翻(图l、图2中的双点划线位置;此时伞面如图6所示,其 中的小伞面19用双点划线表示)或下翻(伞面如图7所示,其中的小伞面19 也用双点划线表示)两个极限位置,以开启或关闭小伞面与大伞面之间的空隙 (为图面清晰,图2中的小伞面19和大伞面20仅用双点划线段表示安装位置)。所述的大骨片的铰接端上还制有一限位块1-1-1,用于限定所述拨杆的转动 角度范围。由图3可知拨杆6上翻一定角度(拨杆到双点划线位置)时受阻, 此时小伞面与大伞面之间空隙处于开启位置(图6状态);拨杆6下翻一定角度 时(小伞面的边沿压紧在大伞面)受阻,此时小伞面与大伞面之间空隙处于关闭位置(图7状态)。 一般的,拨杆6的转动角度至少为35度。
可开关的双层伞制作方法
- 专利详情
- 全文pdf
- 权力要求
- 说明书
- 法律状态
查看更多专利详情
下载专利文献

下载专利
同类推荐
-
祝高峰卢育文, 卢聪伟卢育文, 卢聪伟小泽洋明薛志峰, 张永宁薛志峰, 张永宁
您可能感兴趣的专利
-
薛志峰, 张永宁薛志峰, 张永宁薛志峰, 张永宁林俊光, 张荣仁林俊光, 张荣仁张佩华
专利相关信息
-
王智永, 林保春孔凡营刘国永刘国永刘国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