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鸽—汇聚行业精英
  • 联系客服
  • 帮助中心
  • 投诉举报
  • 关注微信
400-006-1351
您的问题早鸽都有答案
3000+专业顾问
搜索
咨询

具有移圈机构的横机及移圈方法

  • 专利名称
    具有移圈机构的横机及移圈方法
  • 发明者
    涩田武一
  • 公开日
    2003年11月5日
  • 申请日期
    2001年8月13日
  • 优先权日
    2000年8月22日
  • 申请人
    株式会社岛精机制作所
  • 文档编号
    D04B15/02GK1454269SQ01814503
  • 关键字
  • 权利要求
    1.一种具有移圈机构的横机,这种横机具有可自由进退地保持由前端有钩的针本体和对针本体相对移动地开闭钩的导针片构成的编织针的、前后一对针床;至少一方的针床可对另一方的针床左右移动;在至少一方的针床上具有可自由进退动作地保持移圈底脚片的移圈底脚片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具有移圈机构的横机设置了针本体控制部、移圈底脚片控制部与导针片控制部;其中,所述针本体控制部是在将结合于移圈底脚片的线圈移圈到下部针床的编织针时,使针本体进入、并使编织针的钩进入保持于移圈底脚片的线圈结合部的线圈内;所述移圈底脚片控制部是使移圈底脚片进入、并将保持于线圈结合部的线圈向编织针的钩的进退轨迹内推出;所述导针片控制部是使导针片进入并闭锁钩,用来将由前述移圈底脚片控制部推出的保持于线圈结合部的线圈限制于钩内2.一种横机的移圈方法,所述横机的移圈方法,是在具有可自由进退地保持由前端有钩的针本体和对针本体相对移动地开闭钩的导针片构成的编织针的、前后一对针床,至少一方的针床可相对另一方的针床左右移动,在至少一方的针床上具有可自由进退地保持移圈底脚片的移圈底脚片床的横机中,将线圈从移圈底脚片向编织针进行移圈的横机的移圈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从移圈底脚片向下部针床的编织针移圈时,在编织针的钩进入线圈内之后,使移圈底脚片进入,并使结合于移圈底脚片的线圈向编织针的钩的进退轨迹内推出的同时,使导针片进入并闭锁钩,将线圈限制于钩内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针床的上位有着设置多列前端有线圈结合部的移圈底脚片(トランスフア一ジヤツク以下称为TRJ)的TRJ床,并可在TRJ床的TRJ与针床的编织针间进行移圈的、具有移圈机构的横机及移圈方法图5示出了从TRJ向编织针移圈线圈时各阶段的编织针与TRJ的动作图中101是编织针,103是TRJ,105是线圈图5A中,在正前的线圈横列编织中、TRJ103从编织针101接受线圈105的状态下,TRJ103处于进入齿口上的位置,而结合于TRJ前端侧形成的线圈结合部103a的线圈105则处于齿口上的可交接位置在下边的图5B中,使接受了线圈105的前针床的编织针101进入,使其钩101a插通结合于TRJ103的前述线圈结合部103a的线圈105内在接下来的图5C与图5D中,使TRJ103后退,使线圈105从TRJ103解放出来、放置于编织针101在图5E中,借使编织针101后退,由钩101a捕捉线圈105,从而完成移圈但是,正如在图5C与图5D中,在TRJ后退时,线圈105往往拉近后退的TRJ103,在这种情况下,如图5E中,编织针101后退时,可能钩101a捕捉不到线圈105,而产生脱散线圈105a对于产生脱散线圈的原因也曾进行一些考虑比如,在以线圈105不能从线圈结合部103a圆滑拔出的形状形成TRJ103的情况下,线圈容易拉近,特别是在以伸缩性低的编织线编织编织物的情况下,如由TRJ103将线圈拉近,TRJ拔出后、线圈仍维持拉近状态,而不恢复到原状态,从而产生脱散线圈另外,本发明是一种横机的移圈方法,所述横机的移圈方法,是在具有可自由进退地保持由前端有钩的针本体和对针本体相对移动地开闭钩的导针片构成的编织针的、前后一对针床,至少一方的针床可相对另一方的针床左右移动,在至少一方的针床上具有可自由进退地保持移圈底脚片的移圈底脚片床的横机中,将线圈从移圈底脚片向编织针进行移圈的横机的移圈方法,其中,在从移圈底脚片向下部针床的编织针移圈时,在编织针的钩进入线圈内之后,使移圈底脚片进入,并使结合于移圈底脚片的线圈向编织针的钩的进退轨迹内推出的同时,使导针片进入并闭锁钩,将线圈限制于钩内依此,在将结合于TRJ的线圈向下部针床的编织针移圈时,由针本体控制部使接受侧的针的针本体进入,突进保持于TRJ的线圈结合部的线圈内接下来由TRJ控制部使TRJ进入,将线圈推出到编织针的钩的进退轨迹内在线圈保持于钩的进退轨迹内的状态下,由导针片控制部使导针片进入、并闭锁钩即使为了移圈结束TRJ继续后退、线圈靠近TRJ侧,由于线圈限制在关闭的钩内,即使针继续后退,线圈也不会脱出钩,不会产生脱散线圈图2是从TRJ向编织针移圈时的设于三角座滑架的TRJ与编织针的控制凸轮的透视图图3是表示TRJ处于图2的①~④各相位时的编织针与TRJ的图图4是表示TRJ处于图2的⑤~⑦各相位时的编织针与TRJ的图图5是表示以现有的方法从TRJ向编织针移圈时的TRJ与编织针的动作的图
  • 专利详情
  • 全文pdf
  • 权力要求
  • 说明书
  • 法律状态
专利名称:具有移圈机构的横机及移圈方法图1表示横机的纵剖面图。横机1具有前后一对相对配置的针床3a、3b。针床3a、3b,在基板5a、5b上形成的沟7a、7b内立设着针板9a、9b,在相邻接的针板间形成针沟11a、11b,在各针沟11a、11b内相对齿口15可进退地收容着编织针13a、13b。后针床3b构成为由图上未示出的驱动装置使其可沿针床的长度方向位移。在本实施例中,在针沟11内安装着复合针13,在前端形成钩21的针本体17与导针片19在编织针的进退方向可相对移动,该相对移动可以使钩21开闭。在针本体17的后端形成的凹部23中配合入凸部25并在和针本体17一体化的挺针片27上形成的针踵28、与导针片19的针踵31,由设在往复扫描针床上的前后一对三角座滑架33a、33b上的控制凸轮35a、35b可分别进行进退控制。43a、43b是安装于针床长度方向的金属带,用来将编织针保持于针沟11内。挺针片27与图中未示出的提花底脚片、选针器一同装于针沟内,由三角座滑架33a、33b的压针板选择性地向着没入方向推压进针沟13内,可使针踵28没入不与三角座滑架33a、33b上的凸轮相结合的位置。在前后针床3a、3b间的齿口15,有沉降片47a、47b设于编织针13间。TRJ床51是,由从安装于前针床3a的针板9a的前头部分上方所延伸的延出部分53支承TRJ床51。TRJ床51,将TRJ57可自由进退地收容于与针床的针沟11同间距形成的TRJ沟55内,以金属板58将TRJ57保持于TRJ床51的沟55内。TRJ57,在其前端部形成线圈结合部61,在其后端部形成选择用针踵63,在两者之间突设着进退控制用针踵65。TRJ,由与设在三角座滑架33a的上部前方的控制凸轮67结合,实施进退操作。60表示选择性地作用于针踵63的选择作动器。其次,参照图2(前三角座滑架)来说明对设于三角座滑架33a、33b上的编织针13与TRJ57实施进退控制的控制凸轮35、67。编织针进退控制凸轮35由导针片控制部36与针本体控制部37构成,从齿口侧配设导向凸轮85、83、81。在导向凸轮81与导向凸轮83间形成了凸轮沟84,该凸轮沟84形成了对针本体进行进退操作的挺针片27的针踵28用的凸轮面;在导向凸轮83与导向凸轮85间形成了凸轮沟86,该凸轮沟86形成了导针片19的针踵31用的凸轮面。导针片控制部36,具有在凸轮沟86内形成于导向凸轮83的前缘的第一上升凸轮面83a和与其相连的第一平坦面83b、第二上升凸轮面83c、第二平坦面83d以及形成于导向凸轮85后缘的下降凸轮面85a。针本体控制部37,具有在凸轮沟84内形成于导向凸轮81的前缘的上升凸轮面81a和与其相连的平坦面81b以及形成于导向凸轮83后缘的下降凸轮面83a。TRJ控制部67,由设于齿口间的导向凸轮71与设在其后方的导向凸轮73、75构成,在它们之间形成凸轮沟91,该凸轮沟91形成了用于操作TRJ57进退的凸轮面。在导向凸轮75的前缘形成第一上升凸轮面75a和与其相连的平坦面75b,在导向凸轮71的后缘形成下降凸轮面71a。形成于导向凸轮73的后缘的下降凸轮面73a作用于因下降凸轮面71a而后退的TRJ的针踵65,进而对针踵向后退的休止位置进行导向。
针本体控制部37、导针片控制部36与TRJ控制部67上形成的各凸轮面,在三角座滑架的行进方向设置于大致同相位,在从TRJ向编织针移圈时发挥后述的作用。图中的实线95所表示的线表示从TRJ向编织针移圈时的TRJ的针踵65的轨迹,实线96、97分别表示导针片针踵31与挺针片针踵28的轨迹。点划线98表示从编织针向TRJ移圈时的TRJ的控制针踵65的轨迹,虚线99表示在后退位置与编织无关的TRJ的针踵65通过的轨迹。
以下利用图2~图4来说明三角座滑架从右向左移动、线圈88从编织针移向TRJ之后、并且前针床3a与TRJ床51由位移而相对移动之后,三角座滑架33反转,从左向右移动时,从TRJ57向前针床3a的编织针13a移圈的情况。将从侧面看到的图2所示的①~⑦各相位的TRJ57与编织针13a的结果表示于图3A~3D和图4A~4C中。
在图3A所示的图2的相位①,TRJ57处于在前线圈横列中线圈88从编织针移到TRJ57时的原进入位置;线圈结合部61处于齿口上的线圈交接位置。这时编织针13a的针本体17a与导针片19a都处于后退位置。
在相位②,前针床3a的编织针13a的针本体17a与导针片19a的各针踵28a、31a结合于上升凸轮面81a、83a,使针本体17a与导针片19a进入。这时,钩21a的前端部分进入到进入结合于TRJ57的前述线圈结合部61的线圈88内的位置,在侧面看,针本体17a与导针片19a进入到与线圈结合部61相交叉的高度(见图3B)。
在相位③,针踵28a上升到上升凸轮面81a的顶部,钩21a进入到比线圈结合部61更高的位置,处在完全超出线圈88的上端88a的位置(见图3C)。
在相位④,由上升凸轮面75a使TRJ57进入,以其肩部将线圈88推出到钩21a的进退轨迹内(见图3D)。
在相位⑤,TRJ57维持相位④的位置,线圈88被推出到钩的进退轨迹内。在该状态,由第二上升凸轮面83c使导针片进入、闭锁钩21a,将线圈88限制在钩内(图4A)。
在相位⑥,由下降凸轮面71a使TRJ57后退,将线圈88从TRJ57解放出来(见图4B)。这时,由于线圈88处于被限制在钩内的状态,在TRJ后退时,即使线圈88被拉近到TRJ一侧,线圈88也不会从钩21a脱开。
在相位⑦,针本体17a与导针片19a已经由下降凸轮面83e、85a使其后退,TRJ57也由下降凸轮面73a使其从齿口15后退,从TRJ57向编织针13a的线圈88的移圈结束(见图4C)。
上述示出了本发明的具有移圈机构的横机及其移圈方法的实施例。由其可以了解到在本发明中,在从TRJ向编织针移圈时,由TRJ将线圈向钩侧推出到可以以钩捕捉线圈的位置,同时该钩即使在导针片后退时拉近也不会从钩掉出地使导针片进入,闭塞钩来限制住了它,故这种移圈时不会像现有技术那样产生脱散线圈。
而且,在上述示出了线圈结合部在水平方向进退动作的TRJ的实施例,但本发明也不限于上述实施例,例如构成线圈结合部在进入齿口状态可摇动,在以钩贯穿线圈后,在使TRJ后退时,如线圈结合部向下方“鞠躬”那样地摇动,可使线圈更平滑地从TRJ解放出来。这样,在使TRJ摇动的情况下也可适用本发明。
工业利用可能性如依本发明,可阻止产生脱散线圈、并可确实实现从TRJ向编织针的线圈的交接。


本发明是在从移圈底脚片向下部针床的编织针移圈时,在使编织针(13a、13b)的钩(21a、21b)进入结合于移圈底脚片(57)的线圈(88)内之后,使移圈底脚片进入并将线圈推出到编织针的钩的进退轨迹内的同时,使导针片(19a、19b)进入并闭锁钩,将线圈限制于钩内;由此可防止产生线圈脱散并保证从移圈底脚片向编织针的线圈交接。



查看更多专利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