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鸽—汇聚行业精英
  • 联系客服
  • 帮助中心
  • 投诉举报
  • 关注微信
400-006-1351
您的问题早鸽都有答案
3000+专业顾问
搜索
咨询

颅脑手术立体定位带制作方法

  • 专利名称
    颅脑手术立体定位带制作方法
  • 发明者
    杨椿
  • 公开日
    2006年7月26日
  • 申请日期
    2005年3月30日
  • 优先权日
    2005年3月30日
  • 申请人
    杨椿
  • 文档编号
    A61B19/00GK2798865SQ20052007857
  • 关键字
  • 权利要求
    1.一种颅脑手术立体定位带,是一条两端设有粘接扣的软带,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软带上自中间向两边设有等间距、并编有序号的定位扣2.如权利要求1所述颅脑手术立体定位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定位扣间的距离为5cm3.如权利要求1所述颅脑手术立体定位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扣为两排平行排列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学临床辅助工具,涉及一种用于颅脑手术的定位定向装置,尤其涉及一种用于颅脑微创穿刺手术的立体定位带
  • 背景技术
  • 专利摘要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颅脑微创手术立体定位带,该定位是在软带上自中间向两边设有等间距、并编有序号的定位扣。定位扣在软带上呈两排平行排列,定位扣间的距离为5cm。使用时将该定位带戴在患者头部,以正中定位扣对准眉心上方,软带下缘分别对准两侧眉弓和耳跟,在枕部用粘接扣固定并进行CT扫描,根据CT平片所示病灶与定位标记扣的对应关系,确定病灶在头皮上的投影位置,就很容易地选定穿刺点,又可根据病灶对侧对应的标记扣,确定穿刺方向和穿刺深度,达到定位和定向的目的。本实用新型在进行CT扫描时无伪影形成,定位准确,使用方便、价格低廉。
  • 专利详情
  • 全文pdf
  • 权力要求
  • 说明书
  • 法律状态
专利名称:颅脑手术立体定位带的制作方法高血压性脑出血及外伤性脑内血肿是常见的临床重症,有较高的致死致残率,传统的保守治疗或开颅血肿清除术过程繁杂、创伤大,且效果差、后遗症较多、康复时间过长、费用过高。微创穿刺技术是近年来兴起的新技术,它具有创伤小、操作简便、效果确实等特点,为解决高血压性脑出血和外伤性脑内血肿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有效方法和手段,微创穿刺技术的广泛普及所遇到的仍然是如何准确定位的问题,公知的定位方法有依据CT片的测量定位;立体定向仪定位;盔式定位仪定位;发卡式简易立体定位尺定位等。依据CT片的测量定位方法简单,但是受CT操作者的影响较大,有时无法在头颅上准确找到穿刺点和穿刺方向的标志点,根据平面数据在头颅上立体测量会出现误差,缺乏直观性和准确性。立体定向仪价格昂贵,操作复杂,不适于基层医院的普及。其它的如盔式定位易受到毛发移动的影响,在实际使用中仍觉复杂不便,且有一定误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操作方便、成本低、定位准确的脑颅微创穿刺手术立体定位带。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措施实现一种颅脑手术立体定位带,是一条两端设有粘接扣的软带;软带上自中间向两边设有等间距并编有序号的定位扣。所述的定位扣间的距离为5cm。为了保证定位扣落于CT扫描层面,所述定位扣为两排平行排列。所述定位扣由CT值与颅骨近似的材料制成。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定位准确使用时将该定位带戴在患者头部,以正中定位扣对准眉心上方,软带下缘分别对准两侧眉弓和耳跟(与CT扫描的OM线平行),在枕部用粘接扣固定并进行CT扫描,根据CT平片所示病灶与定位标记扣的对应关系,确定病灶在头皮上的投影位置,就很容易地选定穿刺点,又可根据病灶对侧对应的标记扣,确定穿刺方向和穿刺深度,达到定位和定向的目的。经临床应用实践表明,用本实用新型作微创穿刺定位其定位定向准确率达100%。
2、本实用新型的定位扣采用CT值与颅骨近似的材料制成,在进行CT扫描时无伪影形成。
3、本实用新型制造简便、价格低廉、使用方便。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图
一种颅脑手术立体定位带,是一条长70cm,宽2cm两端设有粘接扣3的软带1,软带1上自中间向两边每隔5cm处设有直径1cm的圆形定位扣2,共设9排,每排2颗,以保证有一行定位扣落于CT扫描层每行定位扣上均编有序号。为了使进行CT扫描时无伪影形成,定位扣由CT值与颅骨近似的动物骨质制成。





查看更多专利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