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俯卧枕的制作方法玻璃体切割手术是治疗视网膜脱离的有效方法,术后要求病人坚持俯卧(面部朝下)的体位2-3周或更长的时间。其目的可使注入玻璃体内的气体或硅油顶压在裂孔处,促使裂孔尽快封闭。由于体位的特殊性,用现有的普通软枕,易发生眼球受压、胸闷、影响呼吸及体位性疲劳等,病人难以坚持。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眼球不受压、不影响呼吸的俯卧枕。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俯卧枕,包括枕体1,其特征在于枕体1的两端分别由连接带2、连接带3相连围成T型空间4,T型空间4的“一”型空间的横向尺寸宽于双眼颞侧之间的距离。所述的枕体1内为空腔,枕体1上设有气嘴5,气嘴5与枕体1的空腔相通。所述的枕体1内为空腔,枕体1的空腔内设有海绵。所述的连接带2和连接带3上设有子母扣或子母粘接带。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结构,设T型空间4,病人前额及两颊部落在枕体1上时,其双眼及口鼻自然悬空于T型空间4中,眼球不受压。T型空间4的“I”型空间的底端可流通空气;T型空间4的“一”型空间的横向尺寸宽于双眼颞侧之间的距离,可保证双眼悬空,且双眼颞侧与T型空间4有空隙,有利于空气的流通,保证病人能呼吸到新鲜空气。
本实用新型采用连接带2、连接带3,可根据病人的年龄大小,脸形的胖瘦调节枕体1的两端头的间距,让病人舒适。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实例1如图1所示,俯卧枕,包括枕体1,枕体1的两端分别由连接带2、连接带3相连围成的T型空间4,T型空间4的“一”型空间的横向尺寸宽于双眼颞侧之间的距离;枕体1内为空腔,枕体1上设有气嘴5,气嘴5与枕体1的空腔相通,气嘴设有安全闸门,即使活塞松脱,也不会浅气;所述的连接带2和连接带3上设有子母粘接带,通过子母粘接带可调节枕体1的两端头的间距。
实例2与实例1基本相同,不同之处仅在于所述的连接带2和连接带3上设有子母扣;通过子母扣可调节枕体1的两端头的间距。
实例3与实例1基本相同,不同之处仅在于枕体1的空腔内设有海绵。
使用方法1、病人俯卧在床上,胸前放一软枕,面部下置俯卧枕,使前额及两颊部落在枕体1上,而双眼及口鼻则自然悬空于俯卧枕的T型空间4中。根据面部情况调节连接带2、连接带3,让病人舒适。
2、病人坐在床上,若备有床上小桌,则将俯卧枕置于床上小桌,病人前额及两颊部落在枕体1上,而双眼及口鼻则自然悬空于俯卧枕的T型空间4中。根据面部情况调节连接带2、连接带3,让病人舒适。此种方法适合病人静脉输液及替换俯卧姿势引起的疲劳不适等。
3、病人坐在床旁椅上,将俯卧枕置于床上或床旁桌上,其前额及两颊部落在枕体1上,其余同上。
俯卧枕制作方法
- 专利详情
- 全文pdf
- 权力要求
- 说明书
- 法律状态
查看更多专利详情
下载专利文献

下载专利
同类推荐
-
柳玲柳玲王琼王琼康怀兰刘卫
您可能感兴趣的专利
-
孙明敏, 徐晓芳
专利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