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鸽—汇聚行业精英
  • 联系客服
  • 帮助中心
  • 投诉举报
  • 关注微信
400-006-1351
您的问题早鸽都有答案
3000+专业顾问
搜索
咨询

鼻中隔固定装置制造方法

  • 专利名称
    鼻中隔固定装置制造方法
  • 发明者
    李勇
  • 公开日
    2014年7月9日
  • 申请日期
    2014年4月1日
  • 优先权日
    2014年4月1日
  • 申请人
    李勇
  • 文档编号
    A61B17/00GK103908307SQ201410128607
  • 关键字
  • 权利要求
    1.一种鼻中隔固定装置,其特征是包括一个固定镊(1)和一个固定器(2),所述固定镊(I)设有两个镊臂(11),其中一个镊臂(11)前端内侧设有固定杆(12 ),固定杆(12 )设有一个尖顶(13),所述固定器(2)由通过连杆(23)连接的圆盘形的尾端(21)和前端(22)组成,前端(22)的厚度小于尾端(21),固定器(2)内部中空可供固定杆(12)通过,前端(22)前侧设有带开口( 25 )的圆台形限位套(24),其开口( 25 )可供尖顶(13 )伸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鼻中隔固定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前端(22)还可以呈向后的伞形3.根据权利 要求1或所述的鼻中隔固定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固定镊(I)的另一个镊臂(11)上设有与尖顶(13)位置相对的限位凹槽(14)
  •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医疗设备
  • 专利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鼻中隔固定装置,包括一个固定镊和一个固定器,所述固定镊设有两个镊臂,其中一个镊臂前端内侧设有固定杆,固定杆设有一个尖顶,所述固定器由通过连杆连接的圆盘形的尾端和前端组成,前端的厚度小于尾端,固定器内部中空可供固定杆通过,前端前侧设有带开口的圆台形限位套,其开口可供尖顶伸出。发明有益的效果是本发明结构合理,使用操作方便,医生无需经过太多练习,就能够在狭小的空间中轻易的将患者的双层鼻中隔粘膜固定,经临床观察,术后愈合效果好,能最大程度的减轻患者的不适。
  • 发明内容
  • 专利说明
    鼻中隔固定装置
  • 专利详情
  • 全文pdf
  • 权力要求
  • 说明书
  • 法律状态
鼻中隔固定装置制造方法【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鼻中隔固定装置。[0002]鼻中隔偏曲是临床常见疾病,可引起患者双侧或单侧持续或渐进加重的鼻塞,顽固性头痛,并可引起鼻出血,鼻窦炎,鼻息肉等并发症,给患者的工作,生活,学习带来很大影响,必须依靠手术治疗。根据鼻中隔偏曲程度不同,常用鼻中隔矫正术,鼻中隔部分切除术。目前临床上较为普遍公认的手术是在鼻内窥镜下进行:局部或全身麻醉后,在偏曲凸侧皮肤粘膜交界处做切口,粘膜下分离出鼻中隔软骨,去除偏曲部分,使鼻中隔基本居中,对合粘膜,缝合切口,最后需要用填塞材料填塞双侧鼻腔,起到压迫止血作用,防止鼻中隔粘膜下出血形成血肿,影响愈后。术后再将填充物取出。[0003]因手术前使用镇静药物,术中反复多次使用局麻药物或者全身麻醉,患者手术过程中一般不会感到难以承受的痛苦。但是对于患者来说,鼻腔填塞的这段时期以及填塞物的取出是最难以忍受的阶段。目前临床上已普遍使用的膨胀海绵等新的填塞材料,取代了传统的凡士林油纱条,填塞及抽取时较后者痛苦小,方便安全。但填塞时的不适问题仍不能解决。有人使用带通气管的填塞物,一般也只能短时间或部分缓解不适。[0004]目前已有一些医院进行过尝试:术中在鼻内窥镜下充分止血,将分离开的双层鼻中隔粘膜(可包括剩余的部分鼻中隔软骨)缝合到一起,不予填塞。术后观察,并未发现鼻中隔血肿等并发症出现,证明方法可行。但此种方法在手术实际操作中有很大难度,因为:鼻腔本身空间有限,术者使用鼻内窥镜时,需要单手操作,和助手密切配合,在两侧鼻腔反复进针出针,其难度及所花费时间可想而知。
[0005]本发明要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减少病人痛苦,可操作性强的鼻中隔固定装置。[0006]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这种鼻中隔固定装置,包括一个固定镊和一个固定器,所述固定镊设有两个镊臂,其中一个镊臂前端内侧设有固定杆,固定杆设有一个尖顶,所述固定器由通过连杆连接的圆盘形的尾端和前端组成,前端的厚度小于尾端,固定器内部中空可供固定杆通过,前端前侧设有带开口的圆台形限位套,其开口可供尖顶伸出。
[0007]作为优选,所述前端还可以呈向后的伞形。
[0008]作为优选,所述固定镊的另一个镊臂上设有与尖顶位置相对的限位凹槽,可保证固定时尖顶位置不会发生偏离。
[0009]发明有益的效果是:本发明结构合理,使用操作方便,医生无需经过太多练习,就能够在狭小的空间中轻易的将患者的双层鼻中隔粘膜固定,经临床观察,术后愈合效果好,能最大程度的减轻患者的不适。


[0010]图1是固定镊的结构示意图;
[0011]图2是固定器的结构示意图;
[0012]图3是本发明的使用示意图;
[0013]图4是实施例二中固定器的结构示意图;
[0014]附图标记说明:固定镊1,镊臂11,固定杆12,尖顶13,限位凹槽14,固定器2,尾端21,前端22,连杆23,限位套24,开口 25,鼻中隔粘膜3。

[0015]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0016]实施例一:一鼻中隔固定装置,包括一个固定镊I 一个固定器2,如图1、2所不,所述固定镊I设有两个镊臂11,其中一个镊臂11前端内侧设有固定杆12,固定杆12设有一个尖顶13,另一个镊臂11上设有与尖顶13位置相对的限位凹槽14,固定杆12比一般的针略粗,有利于从鼻中隔粘膜之间穿过;所述固定器2由通过连杆23连接的圆盘形的尾端21和前端22组成,连杆23的长度为1.5~2.5mm,前端22相对于尾端21较薄,在一定的受力下可发生弯曲,固定器2内部中空可供固定杆12通过,前端22前侧设有带开口 25的圆台形限位套24,其开口 25可供尖顶13伸出。
[0017]如图3,使用时,先将固定镊I上的固定杆12从尾端21处穿过固定器2,并使其尖顶13从限位套24前开口 25处穿出,然后将固定镊I的两个镊臂11分别从患者的两个鼻孔伸入,找准固定位置后,将两个镊臂11合拢,由于尖顶13的作用,固定杆12会从两层鼻中隔粘膜3之间穿过,在限位套24的限位下,固定器2的前端22也会随着从两层鼻中隔粘膜3之间穿过。由于前端22非常薄,其穿过鼻中隔粘膜3的时候会向后折,穿过之后又会展开,而尾端21相对较厚无法弯曲,则不能从鼻中隔粘膜3处穿过。当固定器2的尾端21和前端22分别位于两层鼻中隔粘膜3的两侧时,即完成了固定,此时将固定镊I的两个镊臂11松开,固定杆12就会从固定器2的尾端21处撤离,而固定器2则就此固定在两层鼻中隔粘膜3处。
[0018]实施例二:所述固定器2的前端22呈向后的伞形,该形状的设置便于其从鼻中隔粘膜3之间穿过。实施例二的其余内容均与实施例一相同。
[0019]除上述实施例外,本发明还可以有其他实施方式。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

查看更多专利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