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大输液软袋用带有穿刺功能的混药嘴的硬接口的制作方法现有大输液单室软袋接口,只起一进出药的通道的作用。在混合用西林瓶包装的药时须用注射器将药水从输液袋中抽出,将药水注入装粉剂(或水针剂)的西林瓶内,重复上述工作,直到西林瓶内有足够的药液为止。然后将西林瓶反复摇动直到瓶内的药混均为止。再用注射器将瓶内的药抽出注入到袋中,反复几次,直到瓶内的药全部被抽出为止。上述混药过程比较费时费力,且极易造成药液污染。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能直接将西林瓶与装药袋连通、在混药过程中节约了使用费用、减少药液二次污染、简化了混药过程、使混药操作方便轻松、且可提高用药安全性及可靠性的大输液软袋用带有刺穿功能的混药嘴的硬接口。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下述技术方案一种大输液软袋用带有穿刺功能的混药嘴的硬接口,其特征在于它由混药嘴、与混药嘴并列设置的灌药通道和连接座组成,连接座连接混药嘴和灌药通道,所述混药嘴包括针筒、夹紧套和保护膜,夹紧套、灌药通道和连接座构成整体结构,针筒置于夹紧套内腔的中央,针筒内腔与夹紧套下端所设混药通道相通,保护膜覆设于夹紧套的上端,混药通道的下端或针筒的上端设有可拆式密封件。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可拆式密封件为易折帽,所述易折帽设置于夹紧套的底部,与混药通道相接,将混药通道的下端密封。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又一改进,所述可拆式密封为密封柱,所述密封柱套设于针筒上,将针筒上端密封。所述针筒可套设于夹紧套所设混药通道内。所述针筒也可与夹紧套注塑为一整体。所述夹紧套腔壁上设有夹紧凸台。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更进一步改进,所述连接座上设有唇形焊接面。
所述灌药通道上部可设有连接环,连接环上设有压合凸台。或连接环上设有焊接定位槽。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设置有具有刺穿功能的混药嘴,与大输液软袋组合,在混合西林瓶包装的药时,可直接将西林瓶通过本实用新型的硬接口与输液袋连通,在混药过程中不需要一次性注射器及消毒用的棉签,节约了使用费用,减少药液二次污染;同时简化了混药过程,使混药操作方便,轻松。而且,在配好药后,西林瓶可以吊在输液袋上,这样不会出现配完药后,到了输液室不知道配了什么药,提高用药的安全性及可靠性。
使用本实用新型的带有穿刺功能的混药嘴的硬接口的大输液软袋包装与原有普通大输液软袋包装生产工艺相近,生产设备相对简单,生产工艺简单,生产成本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A-A剖视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的A-A剖视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5的A-A剖视图;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图7的A-A剖视图;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用于大输液软袋的结构示意图;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5的结构示意图;图11为图10的A-A剖视图;图1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6的结构示意图;图13为图12的A-A剖视图;图1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7的结构示意图;图15为图14的A-A剖视图;图1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8的结构示意图;图17为图16的A-A剖视图;图1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5用于大输液软袋的结构示意图;图1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9的结构示意图;图20为图19的A-A剖视图;
图2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0的结构示意图;图22为图21的A-A剖视图;图2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1的结构示意图;图24为图23的A-A剖视图;图2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2的结构示意图;图26为图25的A-A剖视图;图2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9用于大输液软袋的结构示意图;图2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用于大输液软袋与西林瓶包装的药混药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各标号表示1、混药嘴11、易折帽12、针筒13、夹紧套 131、夹紧凸台 132、混药通道14、保护膜 15、密封柱2、灌药通道21、连接环 211、压合凸台 212、焊接定位槽3、连接座31、唇形焊接面4、组合盖5、装药袋 6、西林瓶
如图1、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本实用新型的大输液软袋用带有穿刺功能的混药嘴的硬接口,它由混药嘴1、与混药嘴1并列设置的灌药通道2和连接座3组成,连接座3连接混药嘴1和灌药通道2。混药嘴1包括针筒12、夹紧套13和保护膜14,夹紧套13、灌药通道2和连接座3构成一整体结构,针筒12为不锈钢材料制成,置于夹紧套13内腔的中央,并套设于夹紧套13所设混药通道132内,针筒12内腔与夹紧套13下端所设混药通道132相通,保护膜14热封于夹紧套13的上端,保护针筒12及夹紧套13内腔在使用前不受污染。在混药通道132的下端或针筒12的上端设有可拆式密封件,本实施例是在夹紧套13的底部设置易折帽11,该易折帽11与混药通道132相接,将混药通道132的下端密封,保证本实用新型与输液袋组合,装药袋5中的药液在使用前完全密封(参见图9);易折帽11与夹紧套13的接合处可设置折痕,使用时可将易折帽11折断,针筒12则可将塞入夹紧套13中的西林瓶6与装药袋5内腔连通(如图28),易折帽11也可为图示以外的易于折断的其它形状。夹紧套13腔壁上可设置夹紧凸台131,将西林瓶6的头部固定于夹紧套13中。灌药通道2的上部设有连接环21,连接环21上设有与组合盖4相配合的压合凸台211。连接座3上设有与袋膜焊合的唇形焊接面31,唇形焊接面31与装药袋5的袋膜焊接于一体,唇形焊接面31可为其它形状的焊接面,只要与膜焊接牢固可靠即可。本实施例用于大输液软袋包装如图9所示,将本实用新型与袋膜焊接于一体后,灌药通道2与装药袋5连通,装药袋5内的药液可通过灌药通道2灌入。灌入药液后,用组合盖4将灌药通道2密封即可。由于易折帽11将针筒12密封,保证了装药袋5中的药液在使用前完全密封。使用时,如图28所示,首先将保护膜14撕掉,将装有药的西林瓶6塞入混药嘴1的夹紧套13中,针筒12将西林瓶6的胶塞刺穿,将易折帽11折断,则装药袋5与西林瓶6中的两种药即可混合在一起。
图3、4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2,本例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可拆式密封件为密封柱15,密封针筒12的不是易折帽11,而是在针筒12上套设有将其上端密封的密封柱15,使用时,首先将保护膜14撕掉,再拔下密封柱15,将装有药的西林瓶6塞入混药嘴1的夹紧套13中,针筒12将西林瓶6的胶塞刺穿,则装药袋5与西林瓶6中的两种药即可混合在一起。
图5、6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3,本例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针筒12与夹紧套13等主体部分为同一材料,且与夹紧套13、灌药通道2和连接座3一次整体注塑而成。
图7、8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4,本例与实施例3不同的是密封针筒12的不是易折帽11,而是在针筒12上套设有将其上端密封的密封柱15。
图10、1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5,本例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灌药通道2上的连接环21上无压合凸台211,如图18所示,本实施例与大输液软袋组合,连接环21与组合盖4采用焊接密封连接,而不是压合连接。
图12、1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6,本例与实施例5不同的是密封针筒12的不是易折帽11,而是在针筒12上套设有将其上端密封的密封柱15。
图14、15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7,本例与实施例5不同的是针筒12与夹紧套13等主体部分为同一材料,且与夹紧套13、灌药通道2和连接座3一次整体注塑而成。
图16、17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8,本例与实施例7不同的是密封针筒12的不是易折帽11,而是在针筒12上套设有将其上端密封的密封柱15。
图19、20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9,本例与实施例5不同的是灌药通道2上的连接环21上有一与组合盖4相配合的焊接定位槽212,使焊接定位方便可靠。如图27所示,本实施例与大输液软袋组合,连接环21通过焊接定位槽212与组合盖4焊接密封连接。
图21、2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0,本例与实施例9不同的是密封针筒12的不是易折帽11,而是在针筒12上套设有将其上端密封的密封柱15。
图23、24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1,本例与实施例9不同的是针筒12与夹紧套13等主体部分为同一材料,且与夹紧套13、灌药通道2和连接座3一次整体注塑而成。
图25、26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2,本例与实施例11不同的是密封针筒12的不是易折帽11,而是在针筒12上套设有将其上端密封的密封柱15。
图9、18、27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与大输液软袋组合在一起的结构,图2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用于大输液软袋与西林瓶包装的药混药时的结构示意图。首先将保护膜14撕掉,将装有药的西林瓶6塞入混药嘴1的夹紧套13中,针筒12将西林瓶6的胶塞刺穿,将易折帽11折断,将装药袋5高于西林瓶6用手反复挤压装药袋5,直到西林瓶6内的药液足够将瓶内的药混匀。然后将西林瓶6高于装药袋5用手反复挤压装药袋5,直到把瓶内的药液全部抽回到装药袋5内,则混药过程完成,装药袋5与西林瓶6中的两种药混合在一起。混药过程中不需要一次性注射器及消毒用的棉签,节约了使用费用,减少药液二次污染。同时简化了混药过程,使混药操作方便,轻松。配好药后,西林瓶可以吊在输液袋上,这样不会出现配完药后,到了输液室不知道配了什么药,提高了用药的安全性及可靠性。
大输液软袋用带有穿刺功能的混药嘴的硬接口制作方法
- 专利详情
- 全文pdf
- 权力要求
- 说明书
- 法律状态
查看更多专利详情
下载专利文献

下载专利
同类推荐
-
B·纳格勒刘静, 杨阳刘静, 杨阳马宏达, 康可新马宏达, 康可新王洪建
您可能感兴趣的专利
-
王洪建王洪建夏云, 李铎曾小玲李秀举, 刘兰梅李秀举, 刘兰梅李秀举, 刘兰梅
专利相关信息
-
李秀举, 刘兰梅赵琪, 郭瑞英王峰, 亓俊萍王峰, 亓俊萍赵伟, 王德友杨少远大西秀一, 定梶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