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鸽—汇聚行业精英
  • 联系客服
  • 帮助中心
  • 投诉举报
  • 关注微信
400-006-1351
您的问题早鸽都有答案
3000+专业顾问
搜索
咨询

一种护理报警装置制造方法

  • 专利名称
    一种护理报警装置制造方法
  • 发明者
    李俊巧
  • 公开日
    2014年7月9日
  • 申请日期
    2014年3月28日
  • 优先权日
    2014年3月28日
  • 申请人
    山东省千佛山医院
  • 文档编号
    A61M5/168GK103908709SQ201410130718
  • 关键字
  • 权利要求
    1.一种护理报警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护理报警装置包括流量传感器、无线发射装置、数据采集器、模数转换模块、报警装置、液晶显示器; 流量传感器,用于实时监控输液管内药液的流量信息,设置在输液管滴壶的上端; 与流量传感器连接,用于接收流量传感器的流量信号,并将信号发射到数据采集器的无线发射装置; 与无线发射装置连接,用于实现流量信号实时采集存储的数据采集器; 与数据采集器连接,用于实现流量信号有模拟信号到数字信号转换的模数转换模块; 与模数转换模块连接,用于没有接收到流量信号实现报警的报警装置; 与模数转换模块连接,用于实时显示输液管内药液流量的液晶显示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护理报警装置,其特征在于,报警装置采用报警灯或蜂鸣器实现报警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护理报警装置,其特征在于,液晶显示器采用LED显示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护理报警装置,其特征在于,无线发射装置可以同时发射多个信号,实现对多个输液管的监控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护理报警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护理报警装置还包括有壳体、控制器、光电传感器、液晶显示器、LED灯、报警装置、无线发射装置; 控制器安装在壳体内;光电传感器设置在壳体的末端,液晶显不器与控制器连接,LED灯设置在壳体前端的两侧,报警装置与控制器相连,无线发射装置与报警装置连接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护理报警装置,其特征在于,控制器采用80C51单片机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护理报警装置,其特征在于,光电传感器包括光电三极管和红外线发光二极管
  •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属于医疗器械
  • 专利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护理报警装置,该护理报警装置包括流量传感器、无线发射装置、数据采集器、模数转换模块、报警装置、液晶显示器。本发明通过设置流量传感器,实现对输液管内的药液进行实时监控,流量传感器得到实时的流量信号,经过信号的发射和转换,在液晶显示器显示当前的药液流速,便于护理人员根据患者的身体反应调节输液的速度;当流量传感器没有检测到流量信号时,模数转换模块没有接收到信号,报警装置发出报警信号,提醒护理人员更换输液瓶或拔出针管。本发明的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可以实现对药液的实时监控,较好地解决了现有的护理报警装置存在的操作复杂,使用成本高的问题。
  • 发明内容
  • 专利说明
    一种护理报警装置
  • 专利详情
  • 全文pdf
  • 权力要求
  • 说明书
  • 法律状态
一种护理报警装置制造方法【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护理报警装置。[0002]目前患者在打点滴时,一般需要有专人陪护,防止因药液滴完造成危险,相应的有些人设计了点滴滴注时的报警装置,然而现有的报警装置需要复杂的电路支持,制造繁琐,增加成本,所以普及性很差,大部分在注射点滴时没有使用。
[0003]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护理报警装置,旨在解决现有的护理报警装置存在的操作复杂,使用成本高的问题。[0004]本发明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护理报警装置,该护理报警装置包括:流量传感器、无线发射装置、数据采集器、模数转换模块、报警装置、液晶显示器;[0005]流量传感器,用于实时监控输液管内药液的流量信息,设置在输液管滴壶的上端;[0006]与流量传感器连接,用于接收流量传感器的流量信号,并将信号发射到数据采集器的无线发射装置;
[0007]与无线发射装置连接,用于实现流量信号实时采集存储的数据采集器;
[0008]与数据采集器连接,用于实现流量信号有模拟信号到数字信号转换的模数转换模块;
[0009]与模数转换模块连接,用于没有接收到流量信号实现报警的报警装置;
[0010]与模数转换模块连接,用于实时显示输液管内药液流量的液晶显示器。
[0011 ] 进一步,报警装置采用报警灯或蜂鸣器实现报警。
[0012]进一步,液晶显示器采用LED显示。
[0013]进一步,无线发射装置可以同时发射多个信号,实现对多个输液管的监控。
[0014]进一步,该护理报警装置还包括有:壳体、控制器、光电传感器、液晶显示器、LED灯、报警装置、无线发射装置;
[0015]控制器安装在壳体内;光电传感器设置在壳体的末端,液晶显示器与控制器连接,LED灯设置在壳体前端的两侧,报警装置与控制器相连,无线发射装置与报警装置连接。
[0016]进一步,控制器采用80C51单片机。
[0017]进一步,光电传感器包括:光电三极管和红外线发光二极管。
[0018]本发明提供的护理报警装置,通过设置流量传感器,实现对输液管内的药液进行实时监控,流量传感器得到实时的流量信号,经过信号的发射和转换,在液晶显示器显示当前的药液流速,便于护理人员根据患者的身体反应调节输液的速度;当流量传感器没有检测到流量信号时,模数转换模块没有接收到信号,报警装置发出报警信号,提醒护理人员更换输液瓶或拔出针管。本发明通过设置光电传感器,实现对输液管内的药液进行实时监控,得到实时的流量信号,经过单片机装置进行数据处理,在液晶显示器显示当前的药液流速,便于护理人员根据患者的身体反应调节输液的速度;当光电传感器在超出安全时间内没有检测到流量信号时,报警装置发出报警信号,同时无线发射装置将报警信号发射给护理人员。本发明的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可以实现对药液的实时监控,较好地解决了现有的护理报警装置存在的操作复杂,使用成本高的问题。



[0019]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护理报警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壳体和光电传感器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控制器、液晶显示器和无线发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中:1、流量传感器;2、无线发射装置;3、数据采集器;4、模数转换模块;5、报警装置;6、液晶显示器;7、壳体;8、控制器;9、光电传感器;9-1、光电三极管;9-2、红外线发光二极管;10、LED灯。

[0023]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0024]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应用原理作进一步描述。
[0025]如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的护理报警装置主要由流量传感器1、无线发射装置2、数据采集器3、模数转换模块4、报警装置5、液晶显示器6组成;
[0026]流量传感器1,用于实时监控输液管内药液的流量信息,设置在输液管滴壶的上端;
[0027]与流量传感器I连接,用于接收流量传感器I的流量信号,并将信号发射到数据采集器3的无线发射装置2 ;
[0028]与无线发射装置2连接,用于实现流量信号实时采集存储的数据采集器3 ;
[0029]与数据采集器3连接,用于实现流量信号有模拟信号到数字信号转换的模数转换模块4 ;
[0030]与模数转换模块4连接,用于没有接收到流量信号实现报警的报警装置5 ;
[0031]与模数转换模块4连接,用于实时显示输液管内药液流量的液晶显示器6。
[0032]本发明中的报警装置5可以采用报警灯、蜂鸣器等实现报警;液晶显示器6采用LED显示,可以适当的降低能耗;无线发射装置2可以同时发射多个信号,实现对多个输液管的监控,进一步降低了成本。
[0033]如图2和图3所示,本发明实施例的护理报警装置,该护理报警装置包括:壳体7、控制器8、光电传感器9、液晶显示器6、LED灯10、报警装置5、无线发射装置2 ;
[0034]控制器8安装在壳体7内;光电传感器9设置在壳体7的末端;
[0035]光电传感器9包括:光电三极管9-1和红外线发光二极管9-2,当保证以恒定电流通过发光二级管9-1时,发光二极管9-1的发光量将是垣定的,当有液滴在两者之间通过时,改变了光通量,从而可以在光电三极管9-2的集电极检测到一个信号。信号经放大,滤波后,送入控制器8,用于判断液滴的频率,从而可以计算出流量的数值;控制器8采用80C51单片机。
[0036]液晶显示器6与控制器8连接,用来显示流量的信息;
[0037]LED灯10与电源相连,用于判断电源是否接通;
[0038]报警装置5与控制器8相连,当一定时间内没用检测到光电传感器3发出的信号时,报警装置5开始报警;
[0039]无线发射装置2与报警装置5连接,当报警装置5开启时,无线发射装置2同时开启,将本机信号发给护理人员。
[0040]本发明提供的护理报警装置,通过设置光电传感器,实现对输液管内的药液进行实时监控,得到实时的流量信号,经过控制器进行数据处理,在液晶显示器显示当前的药液流速,便于护理人员根据患者的身体反应调节输液的速度;当光电传感器在超出安全时间内没有检测到流量信号时,报警装置发出报警信号,同时无线发射装置将报警信号发射给护理人员。本发明的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可以实现对药液流量信息的实时监控,较好地解决了现有的护理报警装置存在的操作复杂,使用成本高的问题。
[0041]以上所述 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查看更多专利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