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功能持骨器的制造方法 [0002]在骨科手术过程中需要先将骨折端复位,并维持复位后的稳定,然后根据需要选用内固定材料进行固定。若选用钢板螺丝钉系统进行固定,钻孔拧螺丝钉前还需要将钢板临时贴附于骨骼表面并防止其挪动。在此操作过程中,始终需要一种骨骼夹持器材即持骨器来完成。目前市面上持骨器械种类较多,有普通的钳式持骨器、手柄扣锁钳式持骨器、三爪持骨器等。但还没有一种持骨器能同时满足骨折复位、维持稳定、临时维持钢板与骨骼贴附、防止钢板移动等多功能的需要。 [0003]目前各位医生采用的方法和选用的器材不尽相同。有的应用普通持骨器复位后加用钢丝临时捆绑固定,在将钢板贴附于骨骼表面后再用两把持骨器夹持钢板;有的将多个持骨器一起应用;有的将钢板两端带有的细孔用克氏针临时钻孔固定以防钢板挪动等。这些方法虽能达到目的,但操作繁琐,要求手术视野显露较广,组织损伤相对较大,影响手术速度、质量。 [0004]由于骨骼的形状不是均匀的,现有持股器在使用时,容易因骨骼的不规则导致着力点不稳定,造成钢板滑移,导致夹持不稳。 实用新型内容 [0005]根据以上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多功能持骨器,满足骨折复位、维持钢板与骨骼贴附等多功能的需要,夹持稳定,避免钢板滑移。 [0006]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多功能持骨器,包括左钳体、右钳体,左钳体与右钳体通过中央轴铰接,左钳体由左夹持板与右手柄组成,右钳体由右夹持板与左手柄组成,左夹持板与右夹持板前端内面分别设有咬合齿,一顶板与左夹持板、右夹持板的咬合齿配合形成咬合区域,顶板与穿过中央轴的顶杆通过微动节相连,顶杆与中央轴螺纹连接,中央轴上下端的左钳体、右钳体上开有微动孔,微动孔与顶杆相配合。
[0007]左夹持板、右夹持板内面的咬合齿,有利于对圆柱状骨骼的抓持,两夹持板的夹持可使骨折端在纵向处于稳定,在横向具有下压作用,顶板具有横向上顶的作用,通过两夹持板的下压与顶板的上顶配合,共同完成骨骼的复位和维持其可靠稳定。顶板通过旋转顶杆进行推顶,通过微动节,一是在旋转顶杆时,顶板与骨骼的定位方向不变,二是与微动孔对应,当略微转动顶杆时,微动节可自动调整到对应的状态。通过微动孔与微动节,使顶板的方向可进行略微调整,能够自动找到稳定的着力点,从而使夹持能够稳定。
[0008]所述的微动节包括与顶板固定相连的球体,球体可微动的嵌入顶杆的弧形凹槽内,通过球体的转动,可对顶板进行多个角度的调整。
[0009]所述的咬合齿为锯齿形,咬合紧固。
[0010]所述的微动孔为与中央轴同心的扇形孔,扇形角小于10°。
[0011]还包括锁扣盒,左手柄、右手柄顶端分别插入锁扣盒内,右手柄底端与锁扣盒铰接,左手柄底端与锁扣盒活动连接,锁扣盒左侧设有与左手柄配合的扣锁螺钉,通过转动锁扣螺钉,压紧左手柄,从而使左夹持板、右夹持板固定在咬合位置,保证咬合稳定。
[0012]所述的左手柄底端设有扣锁槽,扣锁螺钉抵在该扣锁槽内,扣锁槽为圆形扣锁凹槽。
[0013]所述的左夹持板、右夹持板上端背面均设置观察孔,便于观察骨骼复位情况。
[0014]使用时,左钳体、右钳体由骨折端两侧插入,操纵左手柄、右手柄使左夹持板、右夹持板扣合,通过咬合齿将骨骼纵向固定。旋转顶杆,使顶杆通过顶板对骨骼进行推顶,通过两夹持板与顶板共同作用,完成对骨骼的复位和维持其可靠稳定。顶杆的推顶还可使顶板将预置钢板紧密贴附于骨骼表面,起到临时固定、防止钢板滑移的作用。通过扣锁螺钉使左手柄固定,保证锁紧的稳定。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的有益效果是:
[0016]本多功能持骨器骨集骨折复位、维持可靠稳定、保持钢板贴附、防止钢板滑移为一体的多功能特点,操作灵活,对周围的软组织损伤少,既可减少手术助手,又可减少其他器械的使用,使手术更加简便、快捷、安全、可靠,得到了充分的临床验证;通过微动孔与微动节,使顶板的方向可进行略微调整,能够自动找到稳定的着力点,从而使夹持能够稳定;头端的设计符合骨骼的弧形解剖结构,对骨折端的纵向夹持更加有力,中央轴及其可调距顶杆和顶板的设计增加了对骨折端的横向顶推作用和对预置钢板的临时固定功能,三个弧形板相互配合聚拢,具备了多向顶推挤压功能,似类圆形缩聚,从而使骨折端复位后可保持更加稳定;手柄部分增加的锁扣功能设计,扣紧后可牢固锁定,便于继续进行其他操作。
[0017]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0018]图2是图1中A处放大图;
[0019]图3是图1的侧视图。
[0020]图中:1、锁扣盒;2、右手柄;3、持握部;4、顶杆;5、微动孔;6、中央轴;7、右夹持板;8、咬合齿;9、顶板;10、左夹持板;11、左手柄;12、扣锁螺钉;13、扣锁槽;14、球体;15、
观察孔。
[0021]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做进一步描述。
[0022]如图1所示,本多功能持骨器包括左钳体、右钳体及锁扣盒1,左钳体与右钳体通过中央轴6铰接,左钳体由左夹持板10与右手柄2组成,右钳体由右夹持板7与左手柄11组成,其中,左夹持板10、右夹持板7均为月牙状弧形,两者其呈远端接近对合,近端略分开的弧“八”字形,符合骨骼的解剖学特点。左夹持板10与右夹持板7前端内面分别设有咬合齿8,咬合齿8为锯齿形,咬合牢固。一顶板9与左夹持板10、右夹持板7的咬合齿8配合形成咬合区域,顶板9与穿过中央轴6的顶杆4通过微动节相连,顶杆4与中央轴6螺纹连接,中央轴6上下端的左钳体、右钳体上开有微动孔5,微动孔5为具有一定角度的弧形孔,微动孔5为与中央轴6同心的扇形孔,扇形角小于10°,微动孔5与顶杆4相配合。
[0023]左手柄11、右手柄2顶端分别插入锁扣盒I内,右手柄2底端与锁扣盒I铰接,左手柄11底端与锁扣盒I活动连接,锁扣盒I左侧设有与左手柄11配合的扣锁螺钉12,左手柄11上设有扣锁槽13,对应的扣锁螺钉12抵在该扣锁槽13内。
[0024]如图2所示,微动节包括与顶板9固定相连的球体14,球体14可微动的嵌入顶杆4的弧形凹槽内,通过球体14的转动,可调整顶板9的角度,从而找到合适的着力点,保证夹持稳定。
[0025]如图3所示,左夹持板10、右夹持板7上端背面均设置观察孔15,便于观察骨骼复位情况。
[0026]工作过程:
[0027]使用时,左钳体、右钳体由骨折端两侧插入,操纵左手柄11、右手柄2使左夹持板10、右夹持板7扣合,通过咬合齿8将骨骼纵向固定。旋转顶杆4,使顶杆4通过顶板9对骨骼进行推顶,通过两夹持板与顶板9共同作用,完成对骨骼的复位和维持其可靠稳定。顶杆4的推顶还可使顶板9将预置钢板紧密贴附于骨骼表面,起到临时固定、防止钢板滑移的作用。通过扣锁螺钉12使左手柄固定,保证锁紧的稳定。
多功能持骨器的制造方法
- 专利详情
- 全文pdf
- 权力要求
- 说明书
- 法律状态
查看更多专利详情
下载专利文献

下载专利
同类推荐
-
李宗建刘梦龙刘梦龙刘梦龙刘梦龙杨新明, 石蔚张志强
您可能感兴趣的专利
-
张志强张志强钟永华, 陈跃森钟永华, 陈跃森白云亮, 白巍白云亮, 白巍
专利相关信息
-
白云亮, 白巍王新, 王桂英谷巧月谷巧月谷巧月谷巧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