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鸽—汇聚行业精英
  • 联系客服
  • 帮助中心
  • 投诉举报
  • 关注微信
400-006-1351
您的问题早鸽都有答案
3000+专业顾问
搜索
咨询

一种矩形稚参培育池的进、排水方法及装置制作方法

  • 专利名称
    一种矩形稚参培育池的进、排水方法及装置制作方法
  • 发明者
    刘俊龙, 李帅帅, 王美田, 盖乃明, 马福恒
  • 公开日
    2012年10月24日
  • 申请日期
    2012年7月26日
  • 优先权日
    2012年7月26日
  • 申请人
    东营海跃水产养殖有限公司
  • 文档编号
    A01K63/04GK102742542SQ20121026211
  • 关键字
  • 权利要求
    1.一种矩形稚参培育池进、排水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矩形池体中循对角线方向分别设置一个进水管和一个排水管,进水管设置在矩形池体一角,在其对角位置设置排水管,使水流路径延长,进水在池子中的停留时间相应延长;所述进水管垂直伸达池底,进水管管壁上沿垂直方向上设有多排旋流喷嘴,每一横排旋流喷嘴为3个,分别朝向池内3个方向,各排中的同一方向的旋流喷嘴上下对齐成一竖列,靠近池子短边的一列喷嘴朝向与该短边平行的方向,靠近池子长边的一列喷嘴朝向与该长边平行的方向,位于中间的一列喷嘴朝向为池子的对角方向;各横排的喷嘴上下之间等距均匀分布2.如权利要求I所述矩形稚参培育池进、排水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管垂直伸达池底,排水管为可调节水位的内外套管结构,内管外径与外管内径相适配,在外管一侧从顶端至中部有一个开口,该开口的纵剖面呈矩形、横剖面呈弧形、弧长为外管周长的3(T40%,内管近上端一侧开有一个排水口,该排水口上端设有握把,拉动握把,内管可在外管内上下滑动;当内管的矩形排水口与外管的开口重合时,即可实现排水3.如权利要求I所述矩形稚参培育池进、排水方法,其特征在于进水管管壁垂直方向上设51排旋流喷嘴,进水管管壁上共有15 24个喷嘴4.如权利要求I所述矩形稚参培育池进、排水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每排旋流喷嘴出水方向分别与长边呈90°、20° 40°和0°夹角5.一种矩形稚参培育池进、排水装置,包括矩形池体,一个进水管和一个排水管,其特征在于,进水管和排水管垂直位于矩形稚参培育池的对角线两端,所述进水管垂直伸达池底,进水管管壁上沿垂直方向上设有多排旋流喷嘴,每一横排旋流喷嘴为3个,分别朝向池内3个方向,各排中的同一方向的旋流喷嘴上下对齐成一竖列,靠近池子短边的一列喷嘴朝向与该短边平行的方向,靠近池子长边的一列喷嘴朝向与该长边平行的方向,位于中间的一列喷嘴朝向为池子的对角方向;各排的喷嘴之间等距均匀分布;每排3个喷嘴出水方向分别与池体长边呈90°、20° 40°和0°夹角;所述排水管为内外套管构成,内管外径与外管内径相适配,在外管一侧从顶端至中部有一个开口,该开口的纵剖面呈矩形、横剖面呈弧形、弧长为外管周长的3(T40%,内管近上端一侧开有排水口,排水口上端设有握把6.如权利要求5所述矩形稚参培育池进、排水装置,其特征在于进水管管壁垂直方向上设51排旋流喷嘴,进水管管壁上共有15 24个喷嘴7.如权利要求5所述矩形稚参培育池进、排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池体对角线与长边夹角为30°,每排3个喷嘴出水方向分别与池体长边呈90°、30°和0°夹角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海产品培育池进、排水方法,尤其是一种矩形稚参培育池的进、排水方法及装置
  • 背景技术
  •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但不限于此实施例I、
  • 专利详情
  • 全文pdf
  • 权力要求
  • 说明书
  • 法律状态
专利名称:一种矩形稚参培育池的进、排水方法及装置的制作方法刺参是一种具有药效功能的海洋动物,随着市场销量的不断提升,刺参养殖产业近年来快速发展,有关海参养殖池塘的技术已有报道,如CN102090366A(CN201010559176. 2)公开一种海参养殖池,包括养殖池体,养殖池体的底部设置有出水口,所述的养殖池体为倒置的圆台状,且出水口设置在养殖池体底面的圆心处,靠近养殖池体底部的位置设置有与其横截面相配的养殖网,在养殖池体的上部设置有与养殖池体的顶部横截面轨迹相切的入水管道。该技术方案能够在换水的同时进行自动排污,节省池塘定期清理的费用和劳动,降低海参养殖成本。刺参养殖首先需要育苗,刺参苗也称为稚参,稚参培育是刺参养殖产业发展的关键性因素。稚参培育是指11月初到翌年4月上旬这段时间的冬春季室内培育。稚参培育需要10°C到18°C的较高水温,而升温成本较高,所以这一时期培育池水的交换量受到限制。传统稚参矩形培育池采用一侧中央部位进水、另外一侧中央部位排水的长轴向方向进排水方式,池水流态偏离设计初衷,池内水存在死区(如图9),不能实现池内水与进水高效混合。从而导致了有害水质因子(非离子氨、硫化物、亚硝酸盐、BOD5)常超出允许范围,严重影响了稚参的正常发育和生长速度,致使稚参培育成活率低,养殖密度受限,影响了单位水体出苗量和苗种大小。 传统矩形稚参培育池采用长轴向方向进排水方式进行换水,每次换水1/5,用公式F=l-e_°_2可以算出每次换水后新水的实际替代率F为0. 1813(18. 13%),5次换水的替代率为1-(0. 8187)5=0. 6322=63. 22%。因而沿着矩形池长轴向进排水的模式效果不理想,例如,非离子氨(NH3-N)对刺参耳状幼体的安全浓度低于0. 070mg/L对体长Icm稚参的96小时LC5tl为1.65mg/L,非离子氨对稚参的安全浓度可推算为0. 1X1.65=0. 165mg/L。非离子氨的浓度关系到稚参成活率和生长,参见庞军辉等(1993),氨对刺参的毒性影响,水产科学,12(9) :8-11.现有的其他鱼类育苗的进排水模式仅适用于游泳动物,不适用于底栖动物,稚参和幼参培育对于水质的要求很高,传统进排水方式和鱼类育苗的进排水模式都不能适应稚参和幼参培育的要求,不利于刺参养殖产业快速发展的需要。
为了解决传统稚参培育池进排水方式水交换率低的缺陷,本发明提供一种矩形稚参培育池进、排水方法。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矩形稚参培育池进、排水装置。发明概述本发明的矩形稚参培育池进、排水方法,进水采用垂下式三向多排旋流喷嘴结构,排水采用安置在培育池内可调节水位内外套管装置,进水和排水沿池子对角线布设,使池水流态更趋向于推流,水交换率更高,能有效降低有害水质因子浓度,显著提高稚参存活率和生长速度,并且可进一步提高养殖密度。发明详述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矩形稚参培育池进、排水方法,在矩形池体中循对角线方向分别设置一个进水管和一个排水管,进水管设置在矩形池体一角,在其对角位置设置排水管,使水流路径延长,进水在池子中的停留时间相应延长;所述进水管垂直伸达池底,进水管管壁上沿垂直方向上设有多排旋流喷嘴,每一横排旋流喷嘴为3个,分别朝向池内3个方向,各排中的同一方向的旋流喷嘴上下对齐成一竖列,靠近池子短边的一列喷嘴朝向与该短边平行的方向,靠近池子长边的一列喷嘴朝向与该长边平行的方向,位于中间的一列喷嘴朝向为池子的对角方向;各横排的喷嘴上下之间等距均匀分布。根据本发明优选的,所述排水管垂直伸达池底,排水管为可调节水位的内外套管结构,内管外径与外管内径相适配,在外管一侧从顶端至中部有一个开口,该开口的纵剖面呈矩形、横剖面呈弧形、弧长为外管周长的3(T40%,内管近上端一侧开有一个排水口,该排水口上端设有握把,拉动握把,内管可在外管内上下滑动。当内管的排水口与外管的开口重合时,即可实现排水。根据本发明优选的,进水管管壁垂直方向上设51排旋流喷嘴,每一排旋流喷嘴为3个,进水管管壁上共有15 24个喷嘴。根据本发明优选的,所述每排旋流喷嘴出水方向分别与长边呈90°、20° ^40°和0°夹角,进一步优选每排旋流喷嘴出水方向分别与长边呈90°、30°和0°夹角。本发明所述旋流喷嘴采用本领域常规的液体旋流喷嘴即可,可通过市场购买。优选的,所述旋流喷嘴中心设置直流喷孔,直流喷孔周边设置旋流喷孔连通喷嘴内螺旋线孔道,使得喷嘴喷出的水流既有通过螺旋线射出的旋转水流,又有通过喷头中心射出的直线水流。所述排水管的外管和内管均为PVC材质(聚氯乙烯管),方便切割开口和矩形排水□。本发明的排水管为套管结构,在内管上的排水口上方的有握把,上提或下压握把可实现上层水与池底距离的调节,也即是水位的调节。本发明的排水管可调节水位、实现污排分离,不必在池外另设水位调节管。一种矩形稚参培育池进、排水装置,包括矩形池体,一个进水管和一个排水管,其特征在于,进水管和排水管垂直位于矩形稚参培育池的对角线两端,所述进水管垂直伸达池底,进水管管壁上沿垂直方向上设有多排旋流喷嘴,每一横排旋流喷嘴为3个,分别朝向池内3个方向,各排中的同一方向的旋流喷嘴上下对齐成一竖列,靠近池子短边的一列喷嘴朝向与该短边平行的方向,靠近池子长边的一列喷嘴朝向与该长边平行的方向,位于中间的一列喷嘴朝向为池子的对角方向;各排的喷嘴之间等距均匀分布;每排3个喷嘴出水方向分别与池体长边呈90°、20° ^40°和0°夹角;所述排水管为内外套管构成,内管外径与外管内径相适配,在外管一侧从顶端至中部有一个开口,该开口的纵剖面呈矩形、横剖面呈弧形、弧长为外管周长的3(T40% ;内管、近上端一侧开有一个排水口,排水口上端设有握把。内管排水口为矩形排水口、圆形排水口、方形排水口或椭圆形排水口。优选的,内管排水口下方的长度为外管上的开口深度的2/3 3/4。所述进水管上端为进水口用于与供水管道连接,如图I。所述排水管下端与池底出水口连通。所述进水管下端封闭或紧贴在池底以使进水通过进水管管壁旋流喷嘴流向池内。根据本发明矩形稚参培育池进、排水装置优选的,进水管管壁垂直方向上设5 8排旋流喷嘴,每一排旋流喷嘴为3个,进水管管壁上共有15 24个喷嘴。根据本发明矩形稚参培育池进、排水装置优选的,池体对角线与长边夹角为30°,所述每排3个喷嘴出水方向分别与池体长边呈90°、30°和0°夹角。 根据本发明进、排水装置优选的,所述喷嘴为旋流喷嘴,喷嘴中心设置直流喷孔,直流喷孔周边设置旋流喷孔连通喷嘴内螺旋线孔道,使得喷嘴喷出的水流既有通过螺旋线射出的旋转水流,又有通过喷嘴中心射出的直线水流。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本发明设计结构简单,在稚参培育池中循对角线方向分别设置一个进水管和一个排水管,延长进水在池子中的停留时间。本发明所用的进水管上的旋流喷嘴从三个方向推进水流朝向排水方向流动,既有旋转水流,又有直线水流,并从三个方向、多个不同水位射向池内,因此配水非常均匀,几乎没有中空现象,可使得水流交换充分,有效减少死区体积,降低池水BOD5浓度,减少池内水非离子氨、亚硝酸盐、硫化物含量,稳定池水pH,实现进水与池内水高效混合,提高水的交换率,提高稚参培育阶段的成活率和养殖密度。本发明所用的排水装置,可解决水位调节管设在池外而占用走道问题,可以对池子水位进行调节,对上层水的热能实现再利用,同时可实现污排分离,减小污水处理压力。拔起排水管的外管,也可实现池底排污目的。图I是实施例的矩形稚参培育池进排水布局侧剖视图;图2是实施例的矩形稚参培育池进排水布局俯视图;图3是实施例的安置在池内可调节水位的排水管俯视图;图4是实施例的安置在池内可调节水位的排水管侧视图;图5是实施例的垂下式多排三向旋流喷嘴进水管俯视图;图6是实施例的垂下式多排三向旋流喷嘴进水管侧视图;图7、图8分别是实施例的旋流喷嘴的剖视图、外观图。图中,I进水管,2排水管,3旋流喷嘴,4握把,5内管上的矩形排水口,6外管,7外管上的开口,8内管,9喷头的直流喷孔,10喷嘴的螺旋线孔道,11供水管道。图9为现有技术中央轴向进、排水非量纲速度(v/vpf)的空间分布。
一种矩形稚参培育池进、排水方法及装置,在矩形池体中循对角线方向分别设置一个进水管和一个排水管,进水管设置在矩形池体一角,在其对角位置设置排水管,使水流路径延长,进水在池子中的停留时间相应延长;使池水流态更趋向于推流,水交换率更高。装置整体结构如图I所示,矩形稚参培育池规格尺寸长3. 5nT7m,宽2nT4m,且池体对角线与长边夹角为30°。适宜水深0. 9nTl. 2m。在矩形稚参培育池内,沿池子对角线方向分别垂直设置进水管I、排水管2。进水管上端的进水口与供水管道11连接,进水管下端封闭。所述进水管I上设有6排三向旋流喷嘴3。进水管I沿着池顶垂直达池底,进水管垂直断面上设有3个朝向三个方向的旋流喷嘴3,喷嘴出水分别与池的长边呈90°、30°和0°夹角,各排中的同一方向的旋流喷嘴上下对齐成竖列,共有6排3列18个旋流喷嘴。所述旋流喷嘴中心设置直流喷孔(轴向喷孔),直流喷孔周边设置旋流喷孔,旋流喷孔连通喷嘴内的螺旋线孔道,使得喷嘴喷出的水流既有通过螺旋线射出的旋转水流,又有通过喷嘴中心射出的直线水流。可实现配水均匀,没有中空现象;喷嘴出水影响面积大,可使水流产生均匀旋转。 排水管2为内外管套管构造,内管8外径与外管6内径相适配,约为9cm,在外管6一侧从顶端至中部切割掉一横剖面呈弧形、纵剖面呈矩形、弧长为周长40%的弧面,形成一个开口 7,以作为内管8排水用;外管上的开口 7深度为外管总长度的1/2。内管8近上端切割留有一个矩形排水口 5,排水口 5上部设有握把4,拉动握把4内管8可在外管6内上下滑动。内管排水口下方的长度为外管上开口深度的2/3。使用此排水装置,可解决水位调节管设在池外占用走道问题,可对上层水的热能实现再利用。拔起外管,在排水同时,可实现池底排污,实现污排分离,从而减小污水处理压力。应用本发明的进、排水设置可有效减少池内死水区体积,降低池水BOD5浓度,减少池内水非离子氨、亚硝酸盐、硫化物含量,稳定池水pH,实现进水与池内水高效混合,提高水的交换率。试验例采用实施例I本发明进、排水方式,在东营海跃水产养殖有限公司育苗一厂进行试验,池水溶解氧、pH值稳定在正常范围,非离子氨和硫化物含量均在安全浓度之下,亚硝酸盐含量彡0. 08mg/L,单体水体稚参保有量从4. 2kg提高到7. 8kg,越冬期成活率从62. 3%提高到87. 9%,5个半月培育期稚参增重倍数从5. 0倍提高到了 8. I倍,经济效益显著。


本发明涉及一种稚参矩形培育池的进、排水方法及装置。在矩形池体中循对角线方向分别设置一个进水管和一个排水管,进水管设置在矩形池体一角,在其对角位置设置排水管,使水流路径延长,进水在池子中的停留时间相应延长;所述进水管管壁上沿垂直方向上设有多排旋流喷嘴,每排旋流喷嘴为3个,分别朝向池内3个方向,位于中间的一列喷嘴朝向为池子的对角方向;所述排水管为可调节水位的内外套管结构,通过上下移动排水管内管可控制内管上排水口高低以调节池内水的水位。本发明的方法能够有效降低池内死水区体积、提高水质和稚参成活率及生长速度,实现污排分离、降低排放水净化处理压力、二次利用池内上层排水的效果。



查看更多专利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