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鸽—汇聚行业精英
  • 联系客服
  • 帮助中心
  • 投诉举报
  • 关注微信
400-006-1351
您的问题早鸽都有答案
3000+专业顾问
搜索
咨询

带有前后压力棒的上销制作方法

  • 专利名称
    带有前后压力棒的上销制作方法
  • 发明者
    方志明
  • 公开日
    2009年7月8日
  • 申请日期
    2008年10月6日
  • 优先权日
    2008年10月6日
  • 申请人
    方志明
  • 文档编号
    D01H5/88GK201268750SQ20082013615
  • 关键字
  • 权利要求
    1. 带有前后压力棒的上销,包括上销架(1),左、右皮圈涨力架(2、3),隔距块(4),中铁棍握持处(9),尾部(10)和前、后压力棒,上销架(1)、中铁棍握持处(9)、尾部(10)为整体结构,其特征在于,前压力棒分为左、右前短压力棒(5、6),设置在上销架(1)的前部,呈“7”字形,一边长,一边短,两边之间应为90度角,其短边在隔距块(4)的左、右两侧,与上销架(1)为压铸连接,其长边在左、右皮圈涨力架(2、3)前横向设置,前短压力棒(5、6)的长边与上销架(1)前部边缘呈平行状设置;后压力棒为双棒,分别为向上后压力棒(7)和向下后压力棒(8),依次设置在尾部(10)的向上小孔(11)和向下小孔(12)内,为插接连接;向上后压力棒(7)在尾部(10)、靠近中铁棍握持处(9)的位置,向下后压力棒(8)在上销架(1)的尾部(10)末端,相互平行设置,与前短压力棒(5、6)互相平行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带有前后压力棒的上销,其特征在于,向上后压 力棒(7)与尾部(10)向上小孔(11)为压铸连接3.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带有前后压力棒的上销,其特征在于,二根后压 力棒工作面的安装方向相反,向上后压力棒(7)工作面向上,向下后压力棒(8) 工作面向下4. 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带有前后压力棒的上销,其特征在于,尾部 (10)向下小孔(12)为弧形向下的上下两个半圆形叠加孔,这上下两个半圆形为向下后压力棒(8)与向下小孔(12)的两个上下半圆形连接位置(13、4), 向下后压力棒(8)与向下小孔(12)在上半圆形连接位置(13)为插接连接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带有前后压力棒的上销,其特征在于,向下后压 力棒(8)与向下小孔(12)在下半圆形连接位置(14)为插接连接6.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带有前后压力棒的上销,其特征在于,后压力棒(15)为单棒,设置在尾部(10),接插于尾部(10)的尾部小孔(16)内,弧面 向下,与前压力棒(5、 6)互相平行7. 根据权利要求1或6所述的带有前后压力棒的上销,其特征在于,左、 右皮圈涨力架(2、 3)包括板式左、右皮圈涨力架和弹性左、右皮圈涨力架, 板式左、右皮圈涨力架包括金属板式左、右皮圈涨力架和碳纤尼龙板式左、右 皮圈涨力架,弹性左、右皮圈涨力架包括立式涨紧弹性左、右皮圈涨力架和水 平涨紧弹性左、右皮圈涨力架8. 根据权利要求l、或6所述的带有前后压力棒的上销,其特征在于,安 装有后压力棒的尾部(10)与中铁棍握持处(9)为分体结构,尾部(10)与中铁 棍握持处(9)为插接连接9. 根据权利要求l、或6所述的带有前后压力棒的上销,其特征在于,所 述的前、后压力棒(5、 6、 7、 8、 15)为细长形棒,其截面可为圆形、半圆形、 圆缺形、椭圆形、扇形;或工作面为圆形、弧形,另一面为梯形、异形及多边 形10.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带有前后压力棒的上销,其特征在于,所述的 前压力棒,其截面为蝌蚪形工作面的截面为圆弧形,圆弧形略大于半圆,另 一面的截面为椎形截面形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纺织机械领域,具体为棉纺细纱机牵伸机构中的带有前后压力棒的上销
  • 背景技术
  • 专利摘要
    带有前后压力棒的上销,涉及纺织机械领域,包括上销架,左、右皮圈涨力架,隔距块,中铁棍握持处、尾部和前后压力棒,其中左、右前短压力棒,设置在上销架的前部,在左、右皮圈涨力架前横向设置,后压力棒为单棒,或为向上、向下双后压力棒,其中部依次设置在尾部向上小孔和向下小孔内,为插接连接,相互平行设置,上销架的尾部向下小孔为弧形向下的上下两个半圆形叠加孔,为向下后压力棒与向下小孔的两个连接位置,前、后压力棒,其截面可为圆形、半圆形、圆缺形、异形、包括蝌蚪形等。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同时设置有前、后压力棒,后压力棒对纤维条干的压力可调,使所有短纤维的运动速度得到有效的控制,使纱线达到更加均匀的程度。
  • 专利详情
  • 全文pdf
  • 权力要求
  • 说明书
  • 法律状态
专利名称:带有前后压力棒的上销的制作方法目前用于棉纺细纱机主要有板式上销和弹性上销,板式上销可分为金属上销和碳纤尼龙上销,弹性上销又分为立式涨紧弹性上销和水平涨紧弹性上销。上述上销产品在棉纺细纱机工作过程中,不同程度地使纤维(尤其是短纤维)在非控制区运动速度多变,不易控制,波动大,导致最终产品纱线条干不均匀,严重阻碍了产品质量的进一步提高。公告号为CN2729110 "带压力棒的细纱机碳纤上销"公开了一种在上销前部横向设置的压力棒,公告号为CN2793113 "压力棒上销"公开了一种在弹性上销后端握持处延伸部位加有用于后区牵伸控制的压力棒,上述二种产品对控制浮游区纤维速度,改善条干的均匀度都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由于压力棒的设置不够全面、合理,使部分短纤维的多变的瞬时运动速度得不到完全有效的控制,纤维条干仍呈现不同程度的不均匀性,细纱质量无法得到有效的保证。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缺陷,设计出能全面合理地设置压力棒,并使后压力棒对纤维条干的压力可调,从而使所有短纤维的多变瞬时运 动速度得到完全有效的控制,使最终产品纱线纤维条干达到完全均匀的带 有前后压力棒的上销。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带有前后压力棒的上销, 包括上销架,左、右皮圈涨力架,隔距块,中铁棍握持处,尾部和前、后压力 棒,上销架、中铁棍握持处、尾部为整体结构,前压力棒分为左、右前短压力 棒,设置在上销架的前部,呈"7"字形, 一边长, 一边短,两边之间应为90 度角,其短边在隔距块的左、右两侧与上销架压铸连接,其长边在左、右皮圈 涨力架前横向设置,前短压力棒的长边与上销架前部边缘呈平行状设置;后压 力棒为双棒,分别为向上后压力棒和向下后压力棒,依次设置在上销架的尾部 向上小孔和向下小孔内,为插接连接;向卜.后压力棒在上销架的尾部、靠近中铁棍握持处的位置,向下后压力棒在上销架的尾部末端,相互平行设置,与前 短压力棒互相平行。 向上后压力棒与上销架的尾部向上小孔为压铸连接。二根后Hi力棒工作面的安装方向相反,向上后压力棒工作面向上,向下后压力棒工作面向下。
上销架的尾部向下小孔为弧形向下的上下两个半圆形叠加孔,这上下两个十-圆形为向下后压力棒与向下小孔的两个上下半圆形连接位置,向下后压力棒与 向下小孔在卜.半圆形连接位置为插接连接。
向下后压力棒与尾部在下半圆形连接位置插接连接。
后压力棒为单棒,设置在尾部,接插于上销架尾部的尾部小孔内,弧面向下, 与前压力棒互相平行。
左、右皮圈涨力架包括板式左、右皮圈涨力架和弹性左、右皮圈涨力架,板式左、右皮圈涨力架包括金属板式左、右皮圈涨力架和碳纤尼龙板式左、右皮圈涨力架,弹性左、右皮圈涨力架包括立式涨紧弹性左、右皮圈涨力架和水平涨紧弹性左、右皮圈涨力架,弹性左、右皮圈涨力架内装有左、右涨紧弹簧。
安装有后压力棒的尾部与中铁棍握持处为分体结构,尾部与中铁棍握持处为插接连接。
所述的前、后压力棒为细长形棒,其截面可为圆形、半圆形、圆缺形、椭圆形、扇形;或工作面为圆形、弧形,另一面为梯形、异形及多边形。
所述的前压力棒,其截面为蝌蚪形工作面的截面为圆弧形,圆弧形略大于半圆,另一面的截面为椎形截面形。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 同时设置有前、后压力棒,使所有短纤维的多变瞬时运动速度得到完全有效的控制,使纤维条干达到更加均匀的程度;
2. 后压力棒为双棒,并且上销中铁棍握持处尾部压力棒有两个插接位置,即其高度可调,从而使后压力棒对纤维条干的压力可调,在操作时可根据纤维条干的粗细、干湿及所用各类不同材料的强度差异进行及时、有效的调节,而不必更换装有不同大小压力棒的上销,从而提高了工作效率,也保证了产品质量;
3. 前压力棒为两侧设置的、和上销主体压铸连接的两根短压力棒,与通过隔距块同上销主体插接连接的产品相比,增加了稳定性;
4. 前压力棒截面为蝌蚪形,后压力棒截面为半圆形,均有利于正确引导纱线的运行路线,可保证在操作时,纱线始终在前压力棒下方、向上后压力棒上方和向下后压力棒下方运行,避免纱线经侧面滑到前、后压力棒工作面的相反方向,从而解决了前后压力棒为圆形时,无法有效控制纱线运行路线的问题,确保了前、后压力棒的使用效果,保驾了纱线质量;
5.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明合理,制作工艺容易,产品坚固耐用,应用范围广泛,使用效果显著。

图1 (A):后单压力棒、前短压力棒为圆形的本实用新型主视图; 图l (B):后单压力棒、前短压力棒为圆形的本实用新型仰视图; 图l (C):后单压力棒、前短压力棒为圆形的本实用新型左视图; 图2 (A):后双压力棒、前短压力棒为圆形的本实用新型主视图; 图2 (B):后双压力棒、前短压力棒为圆形的本实用新型仰视图; 图2 (C):后双压力棒、前短压力棒为圆形的本实用新型左视图; (向下后压力棒与上销尾部向下小孔在上半圆形连接位置) 图2 (D):图2 (C) A部局部放大图2 (E):图2 (C)中,向下后压力棒与上销尾部向下小孔在下半圆形连 接位置时的左视图2 (F):图2 (E) B部局部放大图3 (A):后单压力棒、前短压力棒为蝌蚪形的本实用新型主视图-, 图3 (B):后单压力棒、前短压力棒为蝌蚪形的本实用新型仰视图; 图3 (C):后单压力棒、前短压力棒为蝌蚪形的本实用新型左视图; 图4 (A):后双压力棒、前短压力棒蝌蚪为形的本实用新型主视图; 图4 (B):后双压力棒、前短压力棒为蝌蚪形的本实用新型仰视图; 图4 (C):后双压力棒、前短压力棒为蝌蚪形的本实用新型左视(向下后压力棒与上销尾部向下小孔在上半圆形连接位置) 图4 (D):图4 (C) C部局部放大图4 (E):图4 (C)中,向下后压力棒与上销尾部向下小孔在下平圆形连 接位置时的左视图4 (F):图4 (E) D部局部放大图;附图标记说明1.上销架2.左皮圈涨力架3.右皮圈涨力架 4.隔距块
5.左前短压力棒 6.右前短压力棒7.向上后压力棒.8.向下后压力棒9.中铁棍握持处10尾部11.向上小孔12.向下小孔13.向下后压力棒与向下小孔在上半圆形连接位置14.向下后压力棒与向下小孔在下半圆形连接位置15.后压力棒16.尾部小孔17.左涨紧弹簧18.右涨紧弹簧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但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实施例1
后单压力棒、前短压力棒为圆形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
如图1 (A)、 (B)、 (C)所示,带有前后压力棒的上销,包括上销架1,水平涨紧弹性左、右皮圈涨力架2、 3,左、右涨紧弹簧17、 18,隔距块4,中铁棍握持处9,尾部10和前、后压力棒,上销架l、中铁棍握持处9、尾部IO为整体结构,前压力棒分为左、右前短压力棒5、 6,设置在上销架l的前部,呈"7"字形, 一边长, 一边短,两边之间应为90度角,其短边在隔距块4的左、右两侧与上销架1为压铸连接,其长边在左、右皮圈涨力架2、 3前横向设置,前短压力棒5、 6的长边与上销架1前部边缘呈平行状设置;后压力棒15为单棒,工作面向下,其中部设置在尾部小孔16内,为插接连接,后压力棒15与前短压力棒5、 6互相平行。
所述的前、后压力棒5、 6、 15为细长形棒,前压力棒5、 6的截面为圆形,后压力棒15为半圆形。
8实施例2
后双压力棒、前短压力棒为圆形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
如图2 (A)、 (B)、 (C)、 (D)、 (E)、 (F)所示,带有前后压力棒的上 销,包括上销架l,水平涨紧弹性左、右皮圈涨力架2、 3,左、右涨紧弹簧17、 18,隔距块4,中铁棍握持处9,尾部10和前、后压力棒,上销架l、中铁棍握 持处9、尾部10为整体结构,前压力棒分为左、右前短压力棒5、 6,设置在上 销架1的前部,呈"7"字形, 一边长, 一边短,两边之间应为卯度角,其短 边在隔距块4的左、右两侧与上销架1为压铸连接,其长边在左、右皮圈涨力 架2、 3前横向设置,前短压力棒5、 6的长边与上销架1前部边缘呈平行状设 置;后压力棒为双棒,分别为向上后压力棒7和向下后压力棒8,其中部依次 设置在尾部10向上小孔11和向下小孔12内,为插接连接;向上后压力棒7在 尾部IO、靠近中铁棍握持处9的位置,向下后压力棒8在尾部IO末端,相互平 行设置,与前短压力棒5、 6互相平行。
二根后压力棒工作面的安装方向相反,向上后压力棒7工作面向上,向下后 压力棒8工作面向下。
尾部10向下小孔12为向下的上下两个半圆形叠加孔,这上下两个半圆形为 向下后压力棒8与向下小孔12的两个上下半圆形连接位置13、 14,向下后压力 棒8与向下小孔12在上半圆形连接位置13为插接连接。
所述的前压力棒5、 6、为细长形棒,其截面为圆形,后压力棒7、 8为半圆形。
实施例3
后单压力棒、前短压力棒为蝌蚪形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
如图3 (A)、 (B)、 (C)所示,带有前后压力棒的上销,包括上销架1,水平涨紧弹性左、右皮圈涨力架2、 3,左、右涨紧弹簧17、 18,隔距块4,中铁棍握持处9,尾部10和前、后压力棒,上销架l、中铁棍握持处9、尾部10为整体结构,前压力棒分为左、右前短压力棒5、 6,设置在上销架l的前部,呈"7"字形, 一边长, 一边短,两边之间应为90度角,其短边在隔距块4的左、右两侧与上销架1为压铸连接,其长边在左、右皮圈涨力架2、 3前横向设置,前短压力棒5、 6的长边与上销架1前部边缘呈平行状设置;后压力棒15为单棒,工作面向下,其中部设置在尾部小孔16内,为插接连接,后压力棒15与前短压力棒5、 6互相平行。
所述的前、后压力棒5、 6、 15为细长形棒,前压力棒5、 6的截面为蝌蚪形工作面的截面为圆弧形,圆弧形略大于半圆,另一面的截面为椎形截面形;后压力棒15为半圆形。
实施例4
后双压力棒、前短压力棒为蝌蚪形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如图4 (A)、 (B)、 (C)、 (D)、 (E)、 (F)所示,带有前后压力棒的上销,包括上销架l,水平涨紧弹性左、右皮圈涨力架2、 3,左、右涨紧弹簧17、18,隔距块4,中铁棍握持处9,尾部10和前、后压力棒,上销架l、中铁棍握持处9、尾部10为整体结构,前压力棒分为左、右前短压力棒5、 6,设置在上销架1的前部,呈"7"字形, 一边长, 一边短,两边之间应为卯度角,其短边在隔距块4的左、右两侧与上销架1为压铸连接,其长边在左、右皮圈涨力架2、 3前横向设置,前短压力棒5、 6的长边与上销架1前部边缘呈平行状设置;后压力棒为双棒,分别为向上后压力棒7和向下后压力棒8,其中部依次设置在尾部10向上小孔11和向下小孔12内,为插接连接;向上后压力棒7在尾部IO、靠近中铁棍握持处9的位置,向下后压力棒8在尾部IO末端,相互平 行设置,与前短压力棒5、 6互相平行。
二根后压力棒工作面的安装方向相反,向上后压力棒7工作面向上,向下后 压力棒8工作面向下。
尾部10向下小孔12为向下的上下两个半圆形叠加孔,这上下两个半圆形为 向下后压力棒8与向下小孔12的两个上下半圆形连接位置13、 14,向下后压力 棒8与向下小孔12在上半圆形连接位置13为插接连接。
所述的前压力棒5、 6、为细长形棒,其截面为蝌蚪形工作面的截面为圆弧 形,圆弧形略大于半圆,另一面的截面为椎形截面形,后压力棒7、 8为半圆形。
以上所述的实施例只是本实用新型较优选的
的四种情况,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进行的通常变化和替换都 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查看更多专利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