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对电力管网中的电杆更换方法[0002]电力是以电能作为动力的能源。发明于19世纪70年代,电力的发明和应用掀起了第二次工业化高潮。成为人类历史18世纪以来,世界发生的三次科技革命之一,从此科技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即使是当今的互联网时代我们仍然对电力有着持续增长的需求,因为我们发明了电脑、家电等更多使用电力的产品。不可否认新技术的不断出现使得电力成为人们的必需品。20世纪出现的大规模电力系统是人类工程科学史上最重要的成就之一,是由发电、输电、变电、配电和用电等环节组成的电力生产与消费系统。当今是互联网的时代,我们仍然对电力有着持续增长的需求,因为我们发明了电脑、家电等更多使用电力的产品。电杆是电的桥梁,让电运输到各个地方,我们常见的电杆有木制电杆,有水泥电杆,它们的高度不一,矗立在平原山间,遍布在人们周围。电杆的总类很多,常见的如:混凝土电杆用混凝土与钢筋或钢丝制成的电杆。铁杆:用生铁铸造的电杆,混凝土电杆有预应力和非预应力两种。电杆的截面形式有方形、八角形、工字形、环形或其他一些异型截面。最常采用的是环形截面和方形截面。电杆长度一般为4.5?15米。环形电杆有锥形杆和等径杆两种,锥形杆的梢径一般为100?230毫米,锥度为1:75 ;等径杆的直径为300?550毫米;两者壁厚均为30?60毫米。电杆长期矗立在自然环境中,经受自然的风吹雨晒后其使用寿命有一定的年限,当电杆达到使用年限或者其他因素造成电杆的损坏,就需要更换电杆,而电杆由于其具有一定的长度和重量,稍有不慎,就容易造成安全事故。
[0003]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电杆在更换时存在安全事故的问题,设计了一种基于对电力管网中的电杆更换方法,采用该方法能够减少事故发生的概率,保护人员和财产的安全,解决了现有电杆在更换时存在安全事故的问题。[0004]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基于对电力管网中的电杆更换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拆除旧杆:在相邻的两侧电杆加设临时拉线,防止导线拆除落地后由于导线自重拉力拉斜别的直线杆,在导线落地过程中以0.1至0.2m/s进行,待导线完全与地面接触后拆除拉线,拔除旧电杆,清理好电杆坑为电杆组立做好准备; (b)新杆设立包括地锚设置和起吊工机具与地锚的连接,新杆采用固定人字形抱杆立杆,安全性更高也效率更好, (I)地锚设置:沿电杆坑中心线在牵引反方向距电杆坑中心约1.5倍杆长处,埋设地锚,以便固定制动器与临时拉线形成的制动绳,在立杆方向的左右侧,距电杆坑中心线约1.5倍杆长处,各埋设一个地锚,作固定临时拉线用形成的晃绳,在牵引侧距电杆坑中心线约1.5倍杆长处,设牵引地锚,以便固定滑轮组,在距牵引地锚后15m处,埋设一个地锚,作固定绞磨用,牵引地锚埋深大于1.5m,其余地锚埋深大于1.2m,与地锚接触的坑壁与水平面垂直,其下部应挖一个放置地锚的土槽;
(2)起吊工机具与地锚的连接:在电杆上用U型环固定起吊钢丝绳,并使其穿过单滑轮,单滑轮由总吊绳与抱杆连接,吊绳在抱杆上至少缠绕两圈以上,杆高在15m以下的电杆,采用单固定点起吊,在抱杆顶端与牵引地锚间经滑轮组连接,使牵引绳由动滑轮引出,通过导向滑轮与绞磨连接,用U型环将吊绳和牵引绳在抱杆上固定,在其顶端绑扎处加装两侧晃绳,以使抱杆稳定;
(c)起吊新杆:推动绞磨进行起吊,当电杆头部离地面0.5?1.0m高时应停止起吊,在重复检查一次各部位情况,确认无问题后继续起吊;当抱杆和电杆同时竖起时,负责制动绳和晃绳的人要配合好,加强控制;当电杆起吊至一定高度时,松动绳使杆根顺滑板逐渐进入坑内,杆根应在抱杆失效前接触坑底;在起吊过程中,左右侧晃绳应均匀施力,以保持杆身稳定,当起吊至电杆轴线与水平面呈60°?70°时,应将反向晃绳或拉线拴在地锚上,以便随电杆的起吊慢慢松动,以防电杆向牵引侧倾倒;当电杆起吊至电杆轴线与水平面呈80°时,绞磨应缓慢推动,并缓放反向晃绳或拉线和左右侧晃绳固定在地锚上;
(d)杆身调整:在相邻未立杆的杆坑线路方向上的辅助桩处,用经纬仪观测已立的电杆,指挥调整杆身,使电杆与线路中心线重合;用线坠观测,调整杆身的垂直;杆位调整,采用杠子拨,或用杠杆与绳索联合拨杆根,使之移至规定位置;
(e)土夯实:杆身调整后,即进行填土夯实工作,每填500_厚,捣固夯实一次,捣固夯实应在电杆的两对侧交替进行,以防电杆位移;填入坑深的2/3时,当电杆用卡盘时,则要安装卡盘,直线杆的卡盘应与线路平行,并在电杆左右侧交替埋设;承力杆的卡盘应埋设在承力侧,卡盘上口距地面0.5m ;当卡盘安装后,继续填土夯实,并填至高出地面300mm,使电杆周围形成一个顶面直径为500mm,高300mm,侧壁与水平面呈45°至60°的圆土台,以备埋土下沉时充填用。
[0005]当测量到达下述技术标准时:双杆两底盘中心的根开不应超过30mm;双杆的两杆坑深度高差不应超过20_,普通钢筋混凝土电杆不应出现纵向裂纹,横向裂纹的宽度不应大于0.2_,长度不超过1/3周长,杆身歪曲不超过杆长的2%0。直线杆顺线路方向位移,35KV架空线路不超过设计档距的1%,IOKV为3% ;直线杆横线路方向不应超过50mm。转角杆、分支杆的横线路、顺线路方向的唯一均不应超过50mm。电杆的更换为合格产品。
[0006]所述杆坑底部设置有底盘,底盘的顶端面与水平面平行。
[0007]该方法保证了电杆更换的安全,而且电杆埋入地底后也非常稳定,能够对导线起着支撑作用,操作人员便于掌握更换技巧,也非常安全,减少了安全事故的发生。
[0008]综上所述,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采用该方法能够减少事故发生的概率,保护人员和财产的安全,解决了现有电杆在更换时存在安全事故的问题。
[0009]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不仅限于此。
[0010]实施例1: 基于对电力管网中的电杆更换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拆除旧杆:在相邻的两侧电杆加设临时拉线,防止导线拆除落地后由于导线自重拉力拉斜别的直线杆,在导线落地过程中以0.1至0.2m/s进行,待导线完全与地面接触后拆除拉线,拔除旧电杆,清理好电杆坑为电杆组立做好准备;
(b)新杆设立包括地锚设置和起吊工机具与地锚的连接,
(I)地锚设置:沿电杆坑中心线在牵引反方向距电杆坑中心约1.5倍杆长处,埋设地锚,以便固定制动器与临时拉线形成的制动绳,在立杆方向的左右侧,距电杆坑中心线约
1.5倍杆长处,各埋设一个地锚,作固定临时拉线用形成的晃绳,在牵引侧距电杆坑中心线约1.5倍杆长处,设牵引地锚,以便固定滑轮组,在距牵引地锚后15m处,埋设一个地锚,作固定绞磨用,牵引地锚埋深大于1.5m,其余地锚埋深大于1.2m,与地锚接触的坑壁与水平面垂直,其下部应挖一个放置地锚的土槽,地锚应与牵引方向保持垂直,在淤泥及砂土处设置地锚时,应在地锚上加压两块木板,以加大地锚抗拉力。
[0011](2)起吊工机具与地锚的连接:在电杆上用U型环固定起吊钢丝绳,并使其穿过单滑轮,单滑轮由总吊绳与抱杆连接,吊绳在抱杆上至少缠绕两圈以上,杆高在15m以下的电杆,采用单固定点起吊,在抱杆顶端与牵引地锚间经滑轮组连接,使牵引绳由动滑轮引出,通过导向滑轮与绞磨连接,用U型环将吊绳和牵引绳在抱杆上固定,在地势不好的情况下立杆时,为防止抱杆倾倒,在其顶端绑扎处加装两侧晃绳,以使抱杆稳定,在淤泥及积水地区立杆时,为防止抱杆下沉,在抱杆根部夹装两根枕木,采用螺栓固定,并在抱杆根部垫上石块或其他支撑物。
[0012](c)起吊新杆:推动绞磨进行起吊,当电杆头部离地面0.5?1.0m高时应停止起吊,在重复检查一次各部位情况,确认无问题后继续起吊;当抱杆和电杆同时竖起时,负责制动绳和晃绳的人要配合好,加强控制;当电杆起吊至一定高度时,松动绳使杆根顺滑板逐渐进入坑内,杆根应在抱杆失效前接触坑底(一般电杆对地面夹角不小于50° );在起吊过程中,左右侧晃绳应均匀施力,以保持杆身稳定,当起吊至电杆轴线与水平面呈60°?70°时,应将反向晃绳或拉线拴在地锚上,以便随电杆的起吊慢慢松动,以防电杆向牵引侧倾倒;当电杆起吊至电杆轴线与水平面呈80°时,绞磨应缓慢推动,并缓放反向晃绳或拉线和左右侧晃绳固定在地锚上,当杆高为8至12m时,抱杆高5至7m,抱杆距为I至2m,杆根伸出长度为I至1.5m,吊点距2至3m,抱杆根开2至2.4m ;当杆高为13至18m时,抱杆高7至9m,抱杆距为2至2.5m,杆根伸出长度为2至2.5m,第一吊点距1.5至2.5m,第二吊点距5至6m,抱杆根开2.5至3m,采用上述确定位置起吊,能够保证电杆的平衡,使得电杆起吊过程更加安全,避免由于打滑的现象造成安全事故。
[0013](d)杆身调整:在相邻未立杆的杆坑线路方向上的辅助桩处,用经纬仪观测已立的电杆,指挥调整杆身,使电杆与线路中心线重合;用线坠观测,调整杆身的垂直;杆位调整,采用杠子拨,或用杠杆与绳索联合拨杆根,使之移至规定位置。
[0014](e) 土夯实:杆身调整后,即进行填土夯实工作,每填500mm厚,捣固夯实一次,捣固夯实应在电杆的两对侧交替进行,以防电杆位移;填入坑深的2/3时,当电杆用卡盘时,则要安装卡盘,直线杆的卡盘应与线路平行,并在电杆左右侧交替埋设;承力杆的卡盘应埋设在承力侧,卡盘上口距地面0.5m ;当卡盘安装后,继续填土夯实,并填至高出地面300mm(冻土或其他不易夯实的土质为500mm),使电杆周围形成一个顶面直径为500mm,高300mm,侧壁与水平面呈45°至60°的圆土台,以备埋土下沉时充填用,在斜坡处或土质松软的地方,电杆埋深增加或设挡土装置,在有流水的地方,设立防水柱和砌石的围栏作为保护。
[0015]所述杆坑底部设置有底盘,底盘的顶端面与水平面平行。立杆时,与立杆无关人员要站在杆高1.2倍意外的区域,防止电杆倾倒时砸伤。
[0016]利用本电杆更换方法,操作人员更加容易掌握,而且对电杆本身的平衡经过精确的计算,更加安全,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并且更换的周期缩短。
[0017]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发明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法实质上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均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基于对电力管网中的电杆更换方法
- 专利详情
- 全文pdf
- 权力要求
- 说明书
- 法律状态
查看更多专利详情
下载专利文献

下载专利
同类推荐
-
李光海骆祥明张晓东, 杨洪刘建平, 郝美卿刘建平, 郝美卿刘建平, 郝美卿
您可能感兴趣的专利
-
刘建平, 郝美卿张发庆张发庆张发庆张发庆张发庆张发庆
专利相关信息
-
张发庆张发庆张发庆张发庆张发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