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鸽—汇聚行业精英
  • 联系客服
  • 帮助中心
  • 投诉举报
  • 关注微信
400-006-1351
您的问题早鸽都有答案
3000+专业顾问
搜索
咨询

一种水流吸气式增氧净化一体化节能装置制造方法

  • 专利名称
    一种水流吸气式增氧净化一体化节能装置制造方法
  • 发明者
    景培书, 余登炯
  • 公开日
    2015年4月8日
  • 申请日期
    2014年10月16日
  • 优先权日
    2014年10月16日
  • 申请人
    华东师范大学
  • 文档编号
    A01K63/04GK204244923SQ201420599039
  • 关键字
  • 权利要求
    1. 一种水流吸气式增氧净化一体化节能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净化系统(1)、增氧 系统⑵和水泡收集器(3);其中, 所述净化系统(1)包括进水管(11)、水流调节阀(12)和净化盒(13); 所述水流调节阀(12)设置在所述进水管(11)上; 所述净化盒(13)内设置有滤材固定器(131)、出水管(132)、过滤棉(133)、第一生化棉 (134)和净化盒出水口(135); 所述滤材固定器(131)的底面与所述净化盒(13)的底面平行; 所述出水管(132)垂直于所述净化盒(13)的底部,向上垂直穿过所述滤材固定器 (131)的底面,同时与探入所述净化盒(13)的所述进水管(11)连通; 所述过滤棉(133)和所述第一生化棉(134)均固定于所述滤材固定器(131)上; 所述净化盒出水口(135)设置在所述净化盒(13)的顶部; 所述增氧系统(2)包括储水盘(21)、消声增氧腔(22)、水气混合管(23)和吸气盘 (24); 所述储水盘(21)设置在所述消声增氧腔(22)的顶部; 所述储水盘(21)与所述净化盒出水口(135)连通; 所述储水盘(21)下方悬挂所述吸气盘(24); 所述消声增氧腔(22)的底部设置有出水口(221),所述出水口(221)处设置有接头 (28),所述接头(28)处设置有所述水气混合管(23); 所述消声增氧腔(22)的侧壁上设置有窥视孔(26); 所述水泡收集器(3)与所述水气混合管(23)的底端连接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流吸气式增氧净化一体化节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滤材 固定器(131)进一步包括滤材支撑杆(1311)、托板(1312)和支撑棒(1313);其中,所述 滤材支撑杆(1311)垂直固定于所述托板(1312)上,所述支撑棒(1313)用于支撑所述托板 (1312)并固定于所述净化盒(13)的底部; 所述过滤棉(133)和所述第一生化棉(134)均固定在所述滤材固定器(131)上; 所述过滤棉(133)和所述第一生化棉(134)依次由内向外包围所述出水管(132); 所述托板(1312)的中心处设置有圆孔(13121),所述出水管(132)穿过所述圆孔 (13121)〇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流吸气式增氧净化一体化节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水 盘(21)包括储水板(211)、储水板支撑框(212)和漏水圆筒(213);其中, 所述储水板支撑框(212)固定在所述消声增氧腔(22)上部的内壁上,所述储水板支撑 框(212)的框面与所述消声增氧腔(22)的腔底平行,所述储水板(211)放置在所述储水板 支撑框(212)上; 所述储水板(211)的中心位置设置有垂直于所述储水板(211)并向上凸出的所述漏水 圆筒(213); 所述漏水圆筒(213)的侧壁开有多个漏水孔(2131); 所述漏水圆筒(213)与所述消声增氧腔(22)连通; 所述漏水圆筒(213)正对所述消声增氧腔(22)内悬挂的吸气盘(24)的中部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流吸气式增氧净化一体化节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消声 增氧腔(22)进一步包括消声材料(222)和第二生化棉(223);其中, 所述消声材料(222)贴于所述消声增氧腔(22)的侧壁上; 所述第二生化棉(223)设置于消声增氧腔(22)的底部; 所述第二生化棉(223)上开了第一圆孔(2231)和第二圆孔(2232),所述第一圆孔 (2231)与所述出水口(221)位置对应5.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流吸气式增氧净化一体化节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消声 增氧腔(22)进一步包括阻尼机构(27);其中, 所述阻尼机构(27)包括强磁铁(271)和阻尼板(272); 所述强磁铁(271)设置在所述吸气盘(24)的底端; 所述阻尼板(272)设置于消声增氧腔(22)的腔底,并与设置在所述吸气盘(24)底端 的所述强磁铁(271)相对,且置于第二圆孔(2232)内; 所述强磁铁(271)与所述阻尼板(272)之间设有间隙6.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流吸气式增氧净化一体化节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气 混合管(23)包括第一节管(231)和第二节管(232);其中, 所述第一节管(231)顶部与所述出水口(221)连通; 所述第一节管(231)的外径小于所述第二节管(232)的内径; 所述第一节管(231)的底端套设在所述第二节管(232)内,并可相对所述第二节管 (232)滑动; 所述第一节管(231)和所述第二节管(232)的管壁上均设有多个进气孔(233); 所述第一节管(231)和所述第二节管(232)内均设置有碎水棍(234)7.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流吸气式增氧净化一体化节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气 盘(24)包括储水槽(241)、进水道(242)、圆孔盘(243)、吸气管(244)和缓冲盘(245);其 中, 所述圆孔盘(243)设置在所述储水槽(241)的外侧边缘处,所述圆孔盘(243)通过所 述进水道(242)与所述储水槽(241)连通; 所述吸气管(244)设置在所述圆孔盘(243)的下方,与所述圆孔盘(243)连通,且与所 述圆孔盘(243)的盘面垂直; 所述缓冲盘(245)为空心圆柱体,竖直设置于所述吸气盘(24)的中部,高于所述储水 槽(241)的边缘8. 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水流吸气式增氧净化一体化节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气 盘(24)的底部中心位置处设置有配重物(246),所述配重物(246)为圆柱体9.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水流吸气式增氧净化一体化节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气 盘(24)的盘面中心处设置有挂孔(247),所述漏水圆筒(213)的上端设置有悬挂器(214); 所述挂孔(247)的顶部为尖锐形状; 所述悬挂器(214)包括塞子(2141)、悬挂柱(2142)、悬挂绳(2143); 所述悬挂柱(2142)上设置有垂直于所述悬挂柱(2142)轴线的塞孔(21421)、沿所述悬 挂柱(2142)轴线的过绳孔(21422)、围绕所述悬挂柱(2142)轴线的储绳槽(21423)、围绕 所述悬挂柱(2142)轴线的圆环(21424)和所述悬挂柱(2142)底部的卡合部(21425); 所述塞子(2141)呈圆锥形,并可塞入所述塞孔(21421)中; 所述悬挂绳(2143)的一端固定在所述挂孔(247)上,另一端穿过所述过绳孔(21422), 并从所述塞孔(21421)穿出,通过所述塞子(2141)将所述悬挂绳(2143)固定在所述悬挂 柱(2142)上; 所述悬挂器(214)通过所述圆环(21424)卡合在所述漏水圆筒(213)上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流吸气式增氧净化一体化节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泡 收集器(3),进一步包括固定环(31)、连接杆(32)和围圈(33);其中, 所述固定环(31)与所述水气混合管(23)的底端连接; 所述围圈(33)为空心圆柱,所述围圈(33)通过所述连接杆(32)与所述固定环(31) 连接; 所述围圈(33)的底端与水面接触
  •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养殖鱼类的增氧净化装置,尤其是一种家庭养殖观赏鱼的水 流吸气式增氧净化一体化节能装置
  • 专利摘要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水流吸气式增氧净化一体化节能装置,主要包括净化系统和增氧系统。本实用新型水流吸气式增氧净化一体化节能装置,改变了目前家庭饲养观赏鱼通常所采用的水体净化和增氧相分离的做法,将增氧泵移除,只需在本实用新型上接入一个适当的水泵就可以实现增氧及净化的功能。本实用新型水流吸气式增氧净化一体化节能装置,能使水和被吸入的空气充分接触,使水中的溶解氧满足一定数量的观赏鱼的生存需要。本实用新型水流吸气式增氧净化一体化节能装置,减少了用电量和电磁污染,能实现水体过滤,能为硝化细菌生存与繁殖提供必要的场所,易于保持鱼缸里水体的清澈度。
  • 专利说明
    一种水流吸气式増氧净化一体化节能装置
  • 专利详情
  • 全文pdf
  • 权力要求
  • 说明书
  • 法律状态
一种水流吸气式增氧净化一体化节能装置制造方法 [0002] 在养殖家庭观赏鱼的水体中,溶氧量及水净化的质量将直接影响鱼的成活率和饲 料的转化率,而增氧及净化方法又与溶氧量的多少及水质的好坏密切相关。 [0003] 目前,家庭养殖观赏鱼所采用的养鱼装置中通常都有抽水过滤系统和增氧系统两 部分,或者是由抽水过滤系统和增氧系统集成的一个多功能系统。其中,抽水过滤系统是用 水泵将水抽到固定在水体外的过滤盒中,水经过单层或多层过滤生化棉的简单过滤之后, 再流回到水体中,此种系统一方面能实现鱼缸内的水循环,另一方面能对水起到较小的净 化作用。增氧系统所采用的增氧方法有两种,一种是用增氧泵将空气强力压入水中,让空 气中的氧气与水充分接触,增加水的溶解氧含量;另一种是采用强力吸气办法将空气带入 水中,比如目前使用比较广泛的"增氧、抽水、造浪"三合一多功能潜水泵就采用强力吸气办 法,但是这两种增氧办法通常存在以下缺点:1.当观赏鱼的养殖密度较大时,一方面,常常 需要增氧系统不停运转,从长期来看,耗电量多,且产生较大电磁污染,不利于节能和家庭 环保;另一方面,增氧泵易于产生噪音,比如有的增氧泵,产生的气泡破裂时往往会发出"吱 吱"的刺耳声,有的增氧泵虽然没有气泡的破裂声,但有刺耳的吸气声。2.增氧系统喷出的 气体或带气的水流具有较大冲击力,容易冲起,甚至冲碎鱼的粪便、饵料残渣等,易使鱼缸 内的水变浑浊,冲出的细小气泡也会减小局部水体的透明度,因而鱼缸水体清澈透明的状 态会受到影响。3.增氧系统将空气压入或带入水中后有时会在水面上形成大量水泡,这些 水泡难于收集,影响美观。 [0004] 从总体上来看,目前采用的净化和增氧方法都是通过分配相应的电能去分别实现 的,浪费了一些能量。因此,需要设计一种新的增氧净化装置来克服目前所使用的增氧净化 装置的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0005]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目前家庭喂养观赏鱼所使用的增氧及净化系统的 不足,提出了一种水流吸气式增氧净化一体化节能装置。 [0006]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水流吸气式增氧净化一体化节能装置,包括:净化系统、增 氧系统和水泡收集器;其中,所述净化系统包括进水管、水流调节阀和净化盒;所述水流调 节阀设置在所述进水管上;所述净化盒内设置有滤材固定器、出水管、过滤棉、第一生化棉 和净化盒出水口;所述滤材固定器的底面与所述净化盒的底面平行;所述出水管垂直于所 述净化盒的底部,且向上垂直穿过所述滤材固定器的底面,同时与探入所述净化盒的所述 进水管连通;所述过滤棉和所述第一生化棉均固定于滤材固定器上;所述净化盒出水口设 置在所述净化盒的顶部。 [0007]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水流吸气式增氧净化一体化节能装置,所述增氧系统包括储水 盘、消声增氧腔、吸气盘和水气混合管;所述储水盘设置在所述消声增氧腔的顶部;所述储 水盘与所述净化盒出水口连通;所述储水盘的中心位置设置有漏水圆筒,所述漏水圆筒和 所述消声增氧腔连通;所述漏水圆筒与所述消声增氧腔内悬挂的吸气盘的中部对应;所述 消声增氧腔的底部设置有出水口,所述出水口处设置有接头,所述接头处设置有所述水气 混合管;所述消声增氧腔的两个相对的侧壁上各设置有一个窥视孔;所述水泡收集器与所 述水气混合管的底端连接。
[0008]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水流吸气式增氧净化一体化节能装置,所述滤材固定器进一步 包括:滤材支撑杆、托板和支撑棒;所述过滤棉、所述第一生化棉和所述滤材支撑杆均设置 在所述托板上;多根所述滤材支撑杆将所述过滤棉和所述第一生化棉垂直于所述托板固 定;多根所述支撑棒垂直于所述净化盒的底部设置;所述托板放置在多根所述支撑棒上; 所述托板的中心设置有圆孔,所述出水管竖直向上穿过所述圆孔。
[0009]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水流吸气式增氧净化一体化节能装置,所述储水盘包括储水 板、储水板支撑框和漏水圆筒;所述储水板支撑框固定在所述消声增氧腔上部的内壁,所述 储水板放置在所述储水板支撑框上;所述储水板的中部设置有向上凸出的所述漏水圆筒, 并在所述漏水圆筒的侧壁设置有多个所述漏水孔。
[0010]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水流吸气式增氧净化一体化节能装置,所述消声增氧腔进一步 包括消声材料和第二生化棉,所述消声材料贴于所述消声增氧腔的侧壁。所述第二生化棉 平铺在消声增氧腔的底部。
[0011]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水流吸气式增氧净化一体化节能装置,所述消声增氧腔进一步 包括阻尼机构,其中,所述阻尼机构包括强磁铁和阻尼板;所述强磁铁设置在所述吸气盘的 底部;所述阻尼板设置于消声增氧腔的腔底,并与设置在所述吸气盘底端的所述强磁铁相 对;所述强磁铁与所述阻尼板之间具有间隙。
[0012]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水流吸气式增氧净化一体化节能装置,所述水气混合管包括: 第一节管和设置在所述第一节管下方的第二节管;其中,所述第一节管的外径等于所述第 二节管的内径;所述第一节管的顶端通过所述接头与所述出水口连通;所述第一节管的底 端套设在所述第二节管内,并可相对于所述第二节管滑动;所述第一节管和所述第二节管 的管壁上均分布有多个进气孔;所述第一节管和所述第二节管内均设置有多根长度与各管 外径相同的相互交错的碎水棍。
[0013]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水流吸气式增氧净化一体化节能装置,所述水泡收集器包括: 固定环、连接杆和围圈;其中,所述固定环与所述水气混合管的底端连接;所述围圈为圆筒 形,通过所述连接杆与所述固定环连接;所述围圈的底端完全与水面接触。
[0014]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水流吸气式增氧净化一体化节能装置,所述吸气盘包括:储水 槽、进水道、圆孔盘、吸气管和缓冲盘;所述储水槽的边缘处设置有所述圆孔盘,所述进水道 将所述储水槽与所述圆孔盘连通;所述吸气管设置在所述圆孔盘的下方,并与所述圆孔盘 连通;所述缓冲盘为空心圆柱体,其垂直设置于所述吸气盘的中心位置,略高于所述储水槽 的边缘。
[0015]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水流吸气式增氧净化一体化节能装置,所述吸气盘进一步包 括:配重物,所述配重物为圆柱体,其设置在所述吸气盘的中下部。
[0016]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水流吸气式增氧净化一体化节能装置,所述吸气盘的顶部中心 处设置有挂孔;所述挂孔的顶部为尖锐形状;所述漏水圆筒上端设置有悬挂器;所述悬挂 器包括塞子、悬挂柱、悬挂绳;所述悬挂绳与所述挂孔连接;所述悬挂柱上设置有垂直所述 悬挂柱轴线的塞孔,沿所述悬挂柱轴线的过绳孔,围绕所述悬挂柱轴线的凹槽即储绳槽,围 绕所述悬挂柱轴线的圆环和所述悬挂柱底部的卡合部;所述塞子呈圆锥形,并可塞入所述 塞孔中,用于固定所述悬挂绳。所述悬挂绳的一端固定在所述挂孔上,另一端穿过所述过绳 孔,并从所述塞孔穿出,用所述塞子用力塞住,就可以将所述悬挂绳固定在所述悬挂柱上, 所述悬挂器通过所述圆环卡合在所述漏水圆筒上端。
[0017] 本实用新型水流吸气式增氧净化一体化节能装置,易于操作,便于清洗;可以拆分 成多个部件,不需要专业的知识和技术。
[0018] 本实用新型水流吸气式增氧净化一体化节能装置,利用吸气盘代替增氧泵,比较 接近自然河流溶氧的方式,易于提高鱼的成活率,还能使水体的清澈度提高,可以减少使用 使水变清澈的化学药物。
[0019] 本实用新型水流吸气式增氧净化一体化节能装置,将增氧系统中的吸气盘悬吊起 来,确保整个装置即便适当倾斜放置,吸气盘仍然能正常吸气。这降低了本实用新型对所放 台面的水平度要求以及对操作人员的专业要求。
[0020] 本实用新型水流吸气式增氧净化一体化节能装置,将吸气盘放置在消声增氧腔 中,降低了噪音;利用水气混合管将由吸气盘产生的气泡和水再次混合,增加水中的溶解 氧。同时,水气混合管管壁上的进气孔以及处于管内的碎水棍也使水流与空气接触的机会 增加,有利于进一步增加水中的溶氧量;阻尼机构防止吸气盘激烈晃动,使吸气盘的盘面趋 于水平状态。




[0021] 图la为本实用新型水流吸气式增氧净化一体化节能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2] 图lb为本实用新型水流吸气式增氧净化一体化节能装置内部结构的正视图。
[0023]图2a为本实用新型水流吸气式增氧净化一体化节能装置中净化盒的结构示意 图。
[0024] 图2b为本实用新型水流吸气式增氧净化一体化节能装置中净化盒的俯视图。
[0025] 图2c为本实用新型水流吸气式增氧净化一体化节能装置中净化的透视图。
[0026] 图2d为本实用新型水流吸气式增氧净化一体化节能装置中净化盒的左视图。
[0027]图3a为本实用新型水流吸气式增氧净化一体化节能装置中消声增氧腔的结构示 意图。
[0028] 图3b为本实用新型水流吸气式增氧净化一体化节能装置中消声增氧腔的俯视 图。
[0029] 图3c为本实用新型水流吸气式增氧净化一体化节能装置中消声增氧腔的正视 图。
[0030] 图3d为本实用新型水流吸气式增氧净化一体化节能装置中消声增氧腔的右视 图。
[0031] 图4a为本实用新型水流吸气式增氧净化一体化节能装置中储水板及漏水圆筒的 结构示意图。
[0032] 图4b为本实用新型水流吸气式增氧净化一体化节能装置中储水板及漏水圆筒的 俯视图。
[0033] 图4c为本实用新型水流吸气式增氧净化一体化节能装置中储水板及漏水圆筒的 正视图。
[0034] 图5a为本实用新型水流吸气式增氧净化一体化节能装置中吸气盘的结构示意 图。
[0035] 图5b为本实用新型水流吸气式增氧净化一体化节能装置中吸气盘的俯视图。
[0036] 图5c为本实用新型水流吸气式增氧净化一体化节能装置中吸气盘的正视图。
[0037] 图6a为本实用新型水流吸气式增氧净化一体化节能装置中水泡收器的结构示意 图。
[0038] 图6b为本实用新型水流吸气式增氧净化一体化节能装置中水泡收器的俯视图。
[0039] 图6c为本实用新型水流吸气式增氧净化一体化节能装置中水泡收器的正视图。 [0040]图7a为本实用新型水流吸气式增氧净化一体化节能装置中水气混合管的结构示 意图。
[0041] 图7b为本实用新型水流吸气式增氧净化一体化节能装置中第一节管的结构示意 图。
[0042] 图7c为本实用新型水流吸气式增氧净化一体化节能装置中第二节管的结构示意 图。
[0043] 图7d为本实用新型水流吸气式增氧净化一体化节能装置中水气混合管的俯视 图。
[0044]图7e为本实用新型水流吸气式增氧净化一体化节能装置中水气混合管的正视 图。
[0045] 图8a为本实用新型水流吸气式增氧净化一体化节能装置中悬挂器的结构示意 图。
[0046] 图8b为本实用新型水流吸气式增氧净化一体化节能装置中悬挂器的俯视图。
[0047] 图9为本实用新型水流吸气式增氧净化一体化节能装置中塞子的结构示意图。
[0048] 图10为本实用新型水流吸气式增氧净化一体化节能装置中过滤棉和第一生化棉 的设置示意图。
[0049] 图11为本实用新型水流吸气式增氧净化一体化节能装置中滤材固定器的结构示 意图。


[0050] 结合以下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实施本实用新型 的过程、条件、实验方法等,除以下专门提及的内容之外,均为本领域的普遍知识和公知常 识,本实用新型没有特别限制内容。
[0051] 图1至图11中,1-净化系统,11-进水管,12-水流调节阀,13-净化盒,131-滤材固 定器,132-出水管,133-过滤棉,134-第-生化棉,135-净化盒出水口,1311-滤材支撑杆, 1312-托板,1313-支撑棒,13121-圆孔,2-增氧系统,21-储水盘,211-储水板,212-储水 板支撑框,213-漏水圆筒,2131-漏水孔,214-悬挂器,2141-塞子,2142-悬挂柱,21421-塞 孔,21422-过绳孔,21423-储绳槽,21424-圆环,21425-卡合部,2143-悬挂绳,22-消声 增氧腔,221-出水口,222-消声材料,223-第二生化棉,2231-第一圆孔,2232-第二圆孔, 23-水气混合管,231-第一节管,232-第二节管,233-进气孔,234-碎水棍,24-吸气盘, 241-储水槽,242-进水道,243-圆孔盘,244-吸气管,245-缓冲盘,246-配重物,247-挂孔, 26-窥视孔,27-阻尼机构,271-强磁铁,272-阻尼板,28-接头,3-水泡收集器,31-固定环, 32-连接杆,33-围圈。
[0052] 如图la-图lb所示,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水流吸气式增氧净化一体化节能装 置,包括:净化系统1、增氧系统2和水泡收集器3。
[0053]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水流吸气式增氧净化一体化节能装置中,净化系统1包括进水 管11、水流调节阀12和净化盒13,其中,水流调节阀12设置在进水管11上。净化盒13内 设置有滤材固定器131、出水管132、过滤棉133、第一生化棉134和净化盒出水口 135。出 水管132垂直于净化盒13的底部,且向上垂直穿过滤材固定器131的底面,同时与探入净 化盒13的进水管11连通。过滤棉133和第一生化棉134均被卷成横截面呈长方形的筒, 垂直固定于滤材固定器131的托板1312上;过滤棉133和第一生化棉134依次由内向外包 围出水管132 ;净化盒出水口 135设置在净化盒13的顶部。
[0054]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水流吸气式增氧净化一体化节能装置中,增氧系统2包括储水 盘21、消声增氧腔22、水气混合管23和吸气盘24。其中,储水盘21固定在消声增氧腔22 的顶部,储水盘21与净化盒出水口 135连通。储水板211的中心位置设置有漏水圆筒213, 漏水圆筒213和消声增氧腔22连通。悬挂绳2143穿过漏水圆筒213悬挂起消声增氧腔22 内的吸气盘24。消声增氧腔22的底部设置有出水口 221,出水口 221处设置有接头28,接 头28处设置有水气混合管23。消声增氧腔22的两相对侧壁上各设置有一个窥视孔26。水 泡收集器3与水气混合管23的底端连接。
[0055] 如图2a_图2d所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水流吸气式增氧净化一体化节能装置中, 净化盒13进一步包括:滤材支撑杆1311、托板1312和支撑棒1313。其中,如图10-图11 所示,过滤棉133、第一生化棉134和滤材支撑杆1311均设置在托板1312上。托板1312的 中心设置有圆孔13121,所述出水管132向上穿过所述圆孔13121,17根滤材支撑杆1311将 过滤棉133和第一生化棉134垂直固定于托板1312。4根支撑棒1313垂直设置于净化盒 13的底部。托板1312放置在支撑棒1313上。
[0056] 如图4a_图4c所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水流吸气式增氧净化一体化节能装置中, 储水盘21包括储水板211和储水板支撑框212。其中,储水板支撑框212固定在消声增氧 腔22顶端的内壁上,储水板211设置在储水板支撑框212上。储水板211中部设置有向上 凸出的漏水圆筒213,并在漏水圆筒213上开有多个漏水孔2131。
[0057] 如图5a_图5c所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水流吸气式增氧净化一体化节能装置中, 消声增氧腔22进一步包括阻尼机构27。其中,阻尼机构27包括强磁铁271和阻尼板272。 强磁铁271设置在吸气盘24的底端。阻尼板272设置于消声增氧腔22的腔底,并与设置 在吸气盘24底部的强磁铁271正相对。强磁铁271与阻尼板272之间具有适当间距。
[0058]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水流吸气式增氧净化一体化节能装置中,消声增氧腔22进一 步包括消声材料222和第二生化棉223,消声材料222贴于消声增氧腔22的侧壁上;第二 生化棉223设置于消声增氧腔22的底部;第二生化棉223上开了第一圆孔2231和第二圆 孔2232,第一圆孔2231与出水口 221位置对应,第二圆孔2232用于放置阻尼板272。
[0059] 如图6a_图6c所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水流吸气式增氧净化一体化节能装置中, 水泡收集器3的顶部与水气混合管23连通,水泡收集器3的底部与水面完全相接触。
[0060] 如图7a-图7e所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水流吸气式增氧净化一体化节能装置中, 水气混合管23包括:第一节管231和第二节管232。其中,第一节管231的外径略小于第 二节管232的内径,第一节管231顶端与出水口 221连通。第一节管231的底端套设在第 二节管232内,并可相对滑动。第一节管231和第二节管232均分布有多个进气孔233。第 一节管231和第二节管232内均设置有碎水棍234。
[0061] 如图5a_图5c所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水流吸气式增氧净化一体化节能装置中, 吸气盘24包括:缓冲盘245、储水槽241、进水道242、圆孔盘243和吸气管244。圆孔盘243 设置在储水槽241的外侧。进水道242将圆孔盘243与储水槽241连通。吸气管244设置 在圆孔盘243的下方,并与圆孔盘243连通,同时垂直于圆孔盘243的盘面。缓冲盘245为 圆筒形,其垂直设置在吸气盘24盘面的中部,与吸气盘24共轴。
[0062]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水流吸气式增氧净化一体化节能装置中,吸气盘24进一步包 括:配重物246,配重物246为圆柱体,其设置在吸气盘24的中下部,与吸气盘共轴。
[0063] 如图8-图9所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水流吸气式增氧净化一体化节能装置中,吸 气盘24的顶部中心处设置有挂孔247 ;挂孔247的顶部为尖锐形状,其尖锐处处于吸气盘 24的轴线上;漏水圆筒213上端设置有悬挂器214 ;悬挂绳2143与挂孔247连接;悬挂柱 2142上设置有垂直悬挂柱2142轴线的塞孔21421,沿悬挂柱2142轴线的过绳孔21422,围 绕悬挂柱2142轴线的凹槽即储绳槽21423,围绕悬挂柱2142轴线的圆环21424和悬挂柱 2142底部的卡合部21425 ;塞子2141呈圆锥形,并可塞入塞孔21421中,用于固定悬挂绳 2143。悬挂绳2143的一端固定在挂孔247上,另一端穿过过绳孔21422,并从塞孔21421穿 出,用塞子2141用力塞住,就可以将悬挂绳2143固定在悬挂柱2142上,悬挂器214通过圆 环21424卡合在漏水圆筒213上。
[0064] 本实用新型中,从缓冲盘245溢出的水进入储水槽241并分别流入到多个圆孔盘 243中,圆孔盘243与储水槽241通过进水道242连通。吸气盘24中的各圆孔盘243之间 是相互独立的,不易受相邻圆孔盘243液面变化的影响。流入圆孔盘243的水流经与圆孔 盘243连通的吸气管244流出。将进入进水管11的水流通过水流调节阀12控制在适当流 量范围,水流流经吸气管244时会附带吸入吸气管244上端附近的空气,此空气会随水流从 吸气管244的下端排出,并形成气泡,落入消声增氧腔22的腔底。
[0065] 本实用新型中,为了保持吸气盘24尽可能水平,在吸气盘24的底端固定一个密度 较大且质量分布均匀的密封好的配重物246,如:铁块等,将整个吸气盘24的绝大部分质量 集中在吸气盘24的轴线附近。
[0066] 本实用新型从净化盒13的侧面进水,且进水位置紧贴净化盒13的底面,以便开始 进水时保持装置的稳定性,不至于翻倒。利用水流调节阀12可以调节水流大小,以便适应 多种功率的水泵。
[0067] 本实用新型中,储水盘21上的水流到吸气盘24的时候,由于很难做到均匀下流, 因此吸气盘24会由于受力不均匀而发生倾斜,使储水槽241中的水深不一,会造成流入每 根吸气管244的水量出现较大差异,进而不能满足产生气泡所需要的流量范围,为了防止 这种情况发生,设置了由强磁铁271和阻尼板272构成的阻尼机构27。阻尼板272的材质 为塑料密封的纯铜块或纯铝块。利用强磁铁271和阻尼板272之间的磁阻尼作用,防止吸 气盘24迅速晃动,并使悬挂起来的吸气盘24总是趋于保持水平状态,从而满足吸气管244 的吸气条件。
[0068] 本实用新型中,每一个圆孔盘243的位置是根据等分圆来确定的,以保证吸气盘 24受力基本均匀,使吸气盘24不至于严重倾斜。吸气管244的数量由水泵的功率和抽水 高度等因素决定。吸气管244的长度和内径是由多种因素决定的,如水泵的功率、管子的数 量、需要单一管子产生气泡的多少等。
[0069] 本实用新型设置窥视孔26的目的是使增氧系统2内外的压强基本保持相同,能够 保证气流流动,满足产生气泡的条件;同时,也是为了让使用者能够观看其中产生气泡的情 况,以便调节水流调节阀12。
[0070] 本实用新型设置第二生化棉223的目的是提供硝化细菌生存和繁殖的场所。
[0071] 本实用新型中,从水气混合管23流入鱼缸的水,有时由于水体的表面张力等因 素,在鱼缸的液面会产生很多气泡,这些气泡会在整个液面漂浮。利用水泡收集器3可以将 这些气泡聚集在一起,且流下的水会和水泡收集器3里的气泡冲撞,击碎一些气泡,再次增 加了水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从而进一步增加了水的溶氧量。
[0072] 实施例
[0073] 本实施例中所用鱼缸的大小为:长60厘米,宽20厘米,高40厘米;所用抽水机为 "AC:220-240V,50HZP0WER:4WH-MAX:65cmQ-MAX:300L/h" 的抽水机,抽水高度为 24 厘米, 该抽水高度从鱼缸内的液面开始计算。
[0074] 如图la所示,本实施例中的水流吸气式增氧净化一体化节能装置的外观形状为 长方体,整体的长为26厘米,宽12厘米,高11厘米,用厚度为0. 5厘米的有机玻璃制成,根 据实际情况本实用新型装置也可采用玻璃或其他材质制作。
[0075] 本实施例中的水流吸气式增氧净化一体化节能装置,整个装置主要由两个部分组 成:净化系统1和增氧系统2。其中,净化系统1和增氧系统2为一体设置,在两系统间紧 邻的壁上设置有净化盒出水口 135,使两系统之间能够连通。净化盒出水口 135的深度为3 厘米,宽11厘米。
[0076] 如图2a-图2d所示,净化系统1包括进水管11、水流调节阀12和净化盒13。进 水管11总长度为13厘米,包括在净化盒13外的7厘米和伸入进净化盒13内部的6厘米; 进水管11内径为1. 4厘米,外径为1. 6厘米。在进水管11上设置有总长度为2厘米,内径 为1. 6厘米,外径为2厘米的水流调节阀12,可以用来调节水流的大小,以便于满足产生气 泡时所需的水流大小。净化盒13的腔体为长方体,长13. 5厘米,宽11厘米,高10. 5厘米。
[0077] 净化盒13内设置有滤材固定器131、过滤棉133、第一生化棉134、出水管132和 净化盒出水口 135。其中,出水管132的内径为1.4厘米,外径为1.6厘米,管口距离净化 盒13的底部为7厘米;出水管132垂直于净化盒13的底部,穿过托板1312,并通过内径为 1. 6厘米,外径为2厘米的弯管与探入净化盒13的进水管11连通。过滤棉133和第一生化 棉134被固定在滤材固定器131上,并由内向外依次包围出水管132。过滤棉133和第一生 化棉134的厚度分别为0. 5厘米和1厘米。过滤棉133和第一生化棉134被卷成横截面为 矩形的柱形筒,柱形筒的高均为8厘米。过滤棉133横截面的内侧的长为9厘米,宽为6厘 米。第一生化棉134,其横截面的内侧的长为11厘米,宽为9厘米。
[0078] 如图10-图11所示,本实施例中的水流吸气式增氧净化一体化节能装置中,滤材 固定器131进一步包括:滤材支撑杆1311、托板1312和支撑棒1313。其中,滤材支撑杆1311 均垂直地固定在托板1312上,并对过滤棉133、第一生化棉134起到固定和支撑作用。
[0079] 本实施例中,托板1312长为13厘米,宽为10. 8厘米,厚度为0. 5厘米,托板1312 的中心设置有孔径为1. 6厘米的圆孔13121,便于出水管132穿过。
[0080] 四根支撑棒1313设置在净化盒13的四个角落,其高2厘米,外径为0. 5厘米,用 来支托板1312。
[0081] 如图10所示,本实施例中,滤材支撑杆1311是直径为0.4厘米,长度为8厘米的圆 柱体,可以选用有机玻璃棒来制作。第一生化棉134的内外分别设置四根滤材支撑杆1311 来保持第一生化棉134的直立状态。过滤棉133的内外也分别设置四根滤材棉支撑杆1311 来保持过滤棉133的直立状态。在第一生化棉134、过滤棉133的滤棉接合处再设置一根滤 材支撑杆1311将其重合部分固定住,以分别形成两个四周封闭的矩形筒。
[0082] 从鱼缸抽起来的水流经净化盒13时,密度比较大的杂物会因重力的作用下沉淀 到净化盒13的底部,而不会聚集在过滤棉133上,其他脏物在水流经过滤棉133时,其大部 分被过滤掉,且粘附在过滤棉133上;水流经第一生化棉134时再次被过滤,同时被第一生 化棉134上众多的硝化细菌做生化处理。
[0083] 如图3a-图3d所示,本实施例中,增氧系统2包括储水盘21、消声增氧腔22和水 气混合管23。其中,储水盘21固定在消声增氧腔22的顶部。储水盘21与净化盒出水口 135连通。储水板211的中心位置设置有漏水圆筒213,漏水圆筒213和消声增氧腔22连 通。悬挂绳2143通过漏水圆筒213将消声增氧腔22内的吸气盘24悬挂起。消声增氧腔22 的底部设置有孔径为2. 4厘米的出水口 221,出水口 221处设置有向下方凸出的长1厘米、 内径为2. 4厘米、外径3厘米、外壁具有螺纹的接头28,相当于螺杆,该螺纹的螺距为0. 2厘 米,相邻螺纹间的深度为0. 05厘米。出水口 221通过接头28与水气混合管23连接。消声 增氧腔22的两相对侧壁上分别设置有孔径为1厘米的一个窥视孔26,其圆心距离消声增氧 腔22底部均为3厘米,并且在消声增氧腔22底部的两个较长边的中垂线上。
[0084] 如图4a_图4c所示,本实施例中,储水盘21包括储水板211和储水板支撑框212。 其中,储水板支撑框212被固定在消声增氧腔22顶端的内壁上,储水板211设置在储水板 支撑框212上。储水板211中部设置有向上凸出的漏水圆筒213,并在漏水圆筒213的侧壁 开有多个漏水孔2131。本实施例中漏水圆筒213采用硬质塑料管制作,也可以采用其他材 质制作。
[0085] 本实施例中漏水圆筒213的内径为1.8厘米,外径为2厘米,高出储水板211为 1. 5厘米。漏水圆筒213的侧壁上有八个正方形漏水孔2131,每一个正方形漏水孔2131的 边长均为0. 4厘米,其中心距离储水板211为0. 3厘米,任意两相邻漏水孔2131之间的夹 角均为45度。储水板支撑框212呈矩形,其厚度为0. 5厘米,外侧边的长为11厘米,宽为 11厘米;内侧边的长为9. 2厘米,宽为9. 2厘米。储水板支撑框212的下表面距离消声增氧 腔22底部的距离为6. 5厘米。本实施例中的储水板211和储水板支撑框212均采用玻璃, 能使储水板211与储水板支撑框212较好密合。根据实际情况,也可采用其他材质制作。
[0086] 本实施例中,消声增氧腔22的长11厘米,宽11厘米,高6.5厘米。消声增氧腔22 可以减少吸气盘24在产生气泡时的噪音;可以使水与气进一步接触,增加水的溶氧量;还 可以作为硝化细菌栖息繁殖的场所。
[0087] 如图7a-图7e所示,本实施例中,水气混合管23包括:第一节管231和第二节管 232。其中,第一节管231的外径等于第二节管232的内径,第一节管231顶端与出水口 221 连通。第一节管231的底端套设在第二节管232内,并可相对滑动。第一节管231和第二 节管232均分布有多个进气孔233。
[0088] 本实施例中,第一节管231和第二节管232的长度均为7厘米,第一节管231中的 第二根碎水棍234的中轴线位置距离其顶端为2. 5cm,第二节管232中的第二根碎水棍234 的中轴线位置距离其低端为2. 45cm,管壁上均随机地开了直径为0. 8厘米的进气孔233 ;两 节管连接起来的长度伸至最长时可达13厘米,缩至最短时可达8. 9厘米。第一节管231外 径为3. 2厘米,内径为3厘米。在第一节管231内壁上距顶端1厘米长的区域内设置有螺 纹,相当于螺母的螺纹,该螺纹能与接头28耦合,其螺距为0. 2厘米,相邻螺纹间的深度为 0. 05厘米;第二节管232外径为3. 5厘米,内径为3. 2厘米。在第一节管231的中部沿垂 直管轴线方向设置了三根互成60度角的碎水棍234 ;在第二节管232离管口 2厘米处的部 位也按同样方式设置了三根碎水棍234。碎水棍234为圆柱,直径为0. 3厘米,长度分别为 3. 2厘米和3. 5厘米。水气混合管23的设计有利于进一步增加水中的溶氧量。
[0089] 本实施例中,第一节管231和第二节管232均为硬质塑料管制成,碎水棍234采用 有机玻璃棍制成。在实际情况下,也可以选用别的材料了制作这两节管以及碎水棍,但要以 不易发生化学反应的材料作为首选。
[0090] 如图6a-图6c所示,本实施例中,水泡收集器3总体高度为3. 5厘米,包括固定环 31、连接杆32和围圈33三部分。固定环31的内径为3. 5厘米,外径为3. 9厘米,高度为1 厘米;连接杆32是圆柱体,直径为0. 4厘米,长为4厘米(含接头的长度);围圈33呈圆筒 形,内径为8厘米,外径为8. 4厘米,高度为1. 5厘米。三根连接杆32互成120度角地将围 圈33和固定环31固定在一起,并且固定环31和围圈33的间距为1厘米。固定环31与水 气混合管23的底端连通,围圈33与鱼缸内的水面接触。
[0091] 如图5a-图5c所示,本实施例中,吸气盘24的框架用聚苯乙烯泡沫板采用磨制、 镂空等办法加工而成,实际中也可以采用其他材料如塑料和其他办法制作。吸气盘24的框 架呈圆柱形,直径为9厘米,高为3厘米。吸气盘24的总体高度为5厘米。吸气盘24包括: 缓冲盘245、储水槽241、进水道242、圆孔盘243和吸气管244。其中,圆孔盘243设置在储 水槽241的外侧,进水道242将圆孔盘243与储水槽241连通。吸气管244设置在圆孔盘 243的下方,并与圆孔盘243连通。缓冲盘245为空心圆柱体,其垂直设置于吸气盘24盘面 的中部,与吸气盘共轴。
[0092] 本实施例中,缓冲盘245为圆筒形,内径为5厘米,外径为5. 4厘米,深度为1. 5厘 米,用于减缓来自漏水圆筒213的水的流速,便于水尽可能沿四周均匀地流入储水槽241。 储水槽241整体上呈圆环形,内径为5. 4厘米,外径为7. 4厘米,深度为1厘米,用于进一步 减缓水的流速。缓冲盘245与储水槽241共轴。圆孔盘243 -共有8个,其直径和深度均 为1厘米,每一个圆孔盘243均有一个缺口即为进水道242,且各圆孔盘243的圆周与储水 槽241的外侧圆周相交,而且圆心到缓冲盘245的轴线的垂直距离均为4. 1厘米即各圆孔 盘243的圆心处于同一圆周上,并且圆孔盘243均匀分布在吸气盘24的边缘。圆孔盘243 能将各个吸气管244的液面适当隔离开,减小彼此的影响,便于产生气泡。进水道242宽度 均为0. 6厘米,深度均为1厘米,能将储水槽241与各个圆孔盘243连起来。吸气管244用 于产生气泡,其内径为0. 4厘米,外径为0. 6厘米,长度为3厘米;吸气管244有0. 5厘米长 的部分留在圆孔盘243内。储水槽241与圆孔盘243的边缘共面,低于缓冲盘245边缘0. 2 厘米。
[0093] 本实施例中,吸气盘24进一步包括:配重物246,配重物246为用塑料封住的圆柱 形铁,实际中也采用其他密度较大的材料,其直径为3厘米,长度为3厘米,其中有1. 7厘米 设置在吸气盘24框架内,配重物246与吸气盘24共轴,使吸气盘24空载(即没有流水) 时吸气盘24总体质量的绝大部分都分布在中轴线附近,以使吸气盘24易于保持水平状态。
[0094] 本实施例中的吸气盘24重量分配如下:配重物246的质量为170g,强磁铁271的 质量为50g,其他材质如构成吸气盘24框架的塑料、吸气管244所用的有机玻璃管等的质量 为40g,则紧邻吸气盘24中轴线的质量为220g,大约占整个吸气盘24空载时质量的85%, 保证了吸气盘24的水平状态不易打破。
[0095] 本实施例中,在缓冲盘245中心处设置有挂孔247,挂孔247整体呈菱形,其一条对 角线长为〇. 4厘米,且与缓冲盘245的轴线重合,该对角线一端固定在缓冲盘245上,另一 端与悬挂绳2143相连。
[0096] 本实施例中,消声增氧腔22进一步包括消声材料222,消声材料222贴于消声增 氧腔22的侧壁上。消声材料222选用海绵,其厚度为0.2厘米。本实施例中有两个窥视孔 26,以窥视孔为中心,分别留了一个边长为3厘米的正方形区域未贴海绵,以便于观察消声 增氧腔22内产生气泡的情况。
[0097] 本实施例中,消声增氧腔22进一步包括阻尼机构27。其中,阻尼机构27包括强磁 铁271和阻尼板272。强磁铁271设置在吸气盘24的底端。阻尼板272设置于消声增氧腔 22的腔底,并与设置在吸气盘24底部的强磁铁271相对。强磁铁271与阻尼板272之间具 有间隙。本实施例中的阻尼板272为圆形,厚度为0. 2厘米,直径为6厘米;强磁铁271为 圆形,厚度为〇. 5厘米,直径4厘米;阻尼板272和强磁铁271之间相距0. 3厘米。强磁铁 271和阻尼板272均采用塑料封制,防止腐蚀。本实施例中的阻尼板272采用纯铝材。
[0098] 本实施例中,消声增氧腔22进一步包括第二生化棉223,其长为11厘米,宽11厘 米,厚度1厘米。在第二生化棉223上开一个直径为2. 4厘米的第一圆孔2231,使第一圆孔 2231与出水口 221对应;在第二生化棉223上再开一个直径为6厘米的第二圆孔2232,使 第二圆孔2232与阻尼板272对应。制作完成后将第二生化棉223平铺在消声增氧腔22的 腔底,为硝化细菌提供栖息和繁殖场所,利于水体净化。
[0099] 如图8-图9所示,本实施例中,漏水圆筒213的上端设置有悬挂器214,悬挂器214 包括塞子2141、悬挂柱2142、悬挂绳2143。其中,悬挂柱2142略呈圆台形状,用有机玻璃制 成,高度为2. 5厘米,其较细的一端直径为1. 6厘米,较粗的一端为2厘米。沿悬挂柱2142 轴线的方向打通了一个孔即过绳孔21422,过绳孔21422的直径为0. 1至0. 15厘米均可。 沿与悬挂柱2142轴线垂直的方向打通一个孔即塞孔21421,塞孔21421距离悬挂柱2142 较粗的端为1厘米,孔径为〇. 4厘米。围绕悬挂柱2142轴线设置有外径为2. 2厘米的圆环 21424,悬挂柱2142底部设有卡合部21425,卡合部21425从漏水圆筒213的上端塞入,并 通过圆环21424卡合固定,塞入漏水圆筒213的深度为0. 4厘米。悬挂绳2143选用涤纶材 料制作,直径为0. 1厘米,长度为15厘米。悬挂绳2143也可根据实际情况采用其他材质制 作。如图8所示,本实施例中,悬挂柱2142的顶端设置有储绳槽21423,槽深0.25厘米,宽 度为0. 5厘米,距离顶部0. 2厘米,用于收集长度多余的悬挂绳2143。
[0100] 本实施例中,悬挂绳2143的一端带有闭合挂钩(可以开、闭),在距离闭合挂钩的 端点1. 7厘米-2厘米之间打结,节点呈球形,直径大于0. 15厘米,此节点便于固定吸气盘 24的悬挂高度。悬挂绳2143的闭合挂钩用于与吸气盘24上的挂孔247相连。悬挂绳2143 的另一端通过悬挂器214固定在漏水圆筒213上。
[0101] 本实施例中,进入本实用新型装置的水的流量在150L/h-220L/h之间即可使吸 气盘达到比较理想的吸气状态。
[0102] 本实施例中水流吸气式增氧净化一体化节能装置的使用方法如下:
[0103] 1.水流吸气式增氧净化一体化节能装置的组装方法
[0104] (1)滤材的剪裁与固定方法
[0105] 剪裁出长35厘米,宽8厘米的矩形过滤棉133,以过滤棉133宽的这一边作为高, 以垂直托板1312的方式将过滤棉133固定在接近圆孔13121的8根交错设置的滤材支撑 杆1311之间,并使过滤棉133长的一边与托板1312紧密接触;按同样的方式,剪裁出长45 厘米,宽8厘米的矩形第一生化棉134,将第一生化棉134固定在另外8根滤材支撑杆之间; 并且将过滤棉133和第一生化棉134各自的接头交叠起来固定在滤材固定器131上相互靠 得很近的3根滤材支撑杆1311之间。
[0106] 将滤材固定器131放入净化盒13,并使出水管132从圆孔13121穿过,最终将滤材 固定器131放于支撑棒1313上。
[0107] (2)悬挂器214与吸气盘24之间的固定方法
[0108] 将配制好的悬挂绳2143无挂钩的一端穿过漏水圆筒213,再从悬挂柱2142的过绳 孔21422中穿过,从塞孔21421穿出,将悬挂柱2142通过圆环21423卡合在漏水圆筒213 上;然后,适当用力拉紧悬挂绳214,再用塞子2141塞进塞孔21421,将悬挂绳2143固定,把 剩余的悬挂绳2143缠绕在储绳槽21423里;接着,将悬挂绳2143的另一端的挂钩打开勾住 吸气盘24上的挂孔247,并将储水板211和吸气盘24 -起拿起,把吸气盘24放置在消声增 氧腔22内,储水板211放置在储水板支撑框212上。
[0109] (3)水气混合管23与水泡收集器3的固定方法
[0110] 将第一节管231内壁无螺纹的底端插入至第二节管232,并根据实际需要调节插 入的深度,形成水气混合管23 ;再将第二节管232的另一端插入固定环31使水气混合管与 水泡收集器3连接起来;最后把第一节管231顶端与出水口 221向下方凸出的长1厘米、夕卜 径为3厘米、外壁具有螺纹的接头28对齐旋紧即可。
[0111] (4)本实用新型水流吸气式增氧净化一体化节能装置的放置方法
[0112] 将水流吸气式增氧净化一体化节能装置水平放置在鱼缸水面的上方,然后调节水 气混合管23的长度,使水泡收集器3的围圈33刚好接触鱼缸水面。若鱼缸要用到铁磁性 材料,则必须使铁磁性材料离消声增氧腔22有5厘米以上的距离。
[0113] (5)水泵与本实用新型水流吸气式增氧净化一体化节能装置的组合方法
[0114]选用参数为"AC :220-240V,50HZ POWER :4W H-MAX :65cm Q-MAX :300L/h"的潜 水泵,或相关参数更大的潜水泵,用内径为略小于1. 6厘米的适当长度的塑料软管将抽 水机与进水管11连,然后将水泵置于鱼缸的适当位置。本实施例中,水泵的参数为"AC: 220-240V,50HZPOWER:4WH-MAX:65cmQ-MAX:300L/h";水泵置于鱼缸的底部,靠近鱼缸内 壁的一个角上;抽水的高度为24厘米,此高度从鱼缸的液面开始计算。
[0115] 2.水流调节阀12的使用方法
[0116] 利用水流调节阀12可以微调水流的大小,通过向右转动扳手,改变水流的大小, 以达到吸气盘24所必须的流量范围,同时从窥视孔26中观察吸气管244产生气泡的情况。
[0117] 3.水流吸气式增氧净化一体化节能装置的清洗方法
[0118] (1)净化盒13清洗方法
[0119] 将滤材固定器131整个取出,把过滤棉133和第一生化棉134的叠合处打开并取 下,用水分别冲刷过滤棉133和第一生化棉134即可,不需揉搓,也不需要洗得过净,以有利 于硝化细菌的生存与繁殖;用水适当冲洗滤材固定器131和净化盒13的腔壁,只需把明显 的污物清洗掉即可,不需洗得过净。净化盒13清洗的频率视鱼量的多少而定,本实施例中 所养的数目为50条,清洗频率是每1天一次。
[0120] (2)增氧系统2的清洗方法
[0121] 用手捏住漏水圆筒213将储水板211连同吸气盘24 -起取出,然后拔出塞子 2141,将悬挂器214、储水板211、吸气盘24三者分离。用水冲洗缓冲盘245、储水槽241、进 水道242、圆孔盘243,将大颗粒污物冲刷掉即可,不必洗得过于干净,而对于吸气管244,要 将管内的黏附物必须彻底清洗干净,防止管内的水流通道变小。
[0122] 对于消声增氧腔22的壁,只需用水适当冲洗,将大颗粒污物冲掉即可,不必清洗 得过于干净;对于消声增氧腔22底部上的第二生化棉223,只需稍微冲洗,把大颗粒污物冲 掉即可。
[0123] 对于水气混合管23,只需要擦净其外壁,内壁不必清洗;
[0124] 本实施例中,清洗增氧系统2的频率是每15天清洗一次。
[0125](3)水泡收集器3的清洗方法
[0126] 对固定环31、连接杆32和围圈33,都要用水清洗干净,否则会影响美观。
[0127] 以下是利用本实施例的水流吸气式增氧净化一体化节能装置所测定的实验数 据:
[0128] 1.实验条件:
[0129] 测量日期与时段:2014年7月12日,测量时段为14:00-16:00,鱼处于活跃期。
[0130] 大气压强:压强为101. 3Kpa。
[0131]水泵:水泵的参数为"AC:220-240V,50HZPOWER:4WH-MAX:65cmQ-MAX:300L/ h",抽水的高度为24厘米。
[0132] 溶氧量测量仪表:溶氧量的测量仪表为上海三信仪表厂生产的SX716型溶氧量测 量装置。
[0133] 鱼缸规格:鱼缸长60厘米,宽20厘米,高40厘米,缸中水深23厘米,水的体积为 27. 6L。
[0134] 实验用鱼:鱼的总数为50条,所选用的实验鱼为红长尾草金鱼,体积大小接近,平 均体重为12g,平均体长为13厘米,此平均体长是从鱼的嘴部到其尾部末梢来测量的。
[0135] 水泵及水流吸气式增氧净化一体化节能装置的最终出水位置:水泵处于鱼缸底部 的中心位置即在长30厘米,宽10厘米处;最终出水位置处于鱼缸水体表面的中心位置即在 长30厘米,宽10厘米处。
[0136] 测量方法:采用控制变量法。
[0137] 在8.4米X4. 8米X3. 5米的空旷房间里,关上门窗,利用空调确保室温恒定为28 摄氏度;
[0138] 将SX716型溶氧量测量装置的探头是放在距离鱼缸底面6厘米处,不人为的摆动 探头位置,但允许鱼自由游动;探头只放在接近鱼缸底面的四个角上;
[0139] 2?数据记录(每隔5分钟记录一次数据):
[0140] 右下角(规定:人面对鱼缸的正面时,最接近人体右侧的鱼缸的角落为右下角)


查看更多专利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