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导轨拼接式光伏建筑一体化屋顶用光伏组件的制作方法国内外现有的光伏建筑一体化屋顶多采用单独的排水槽实现光伏屋顶的横向排水功能。往往需要特制的安装部件来实现排水槽与纵向排水结构的联接。结构复杂而且螺栓联接处容易锈蚀。
[0013]图1为本实用新型右视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主视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左视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俯视图;图5为两个组件组合后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5中A部放大图。下面,参考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说明,附图中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本实用新型可以体现为多种不同形式,并不应理解为局限于这里叙述的示例性实施例。而是,提供这些实施例,从而使本实用新型全面和完整,并将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完全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为了易于说明,在这里可以使用诸如“上”、“下” “左” “右”等空间相对术语,用于说明图中示出的一个元件或特征相对于另一个元件或特征的关系。应该理解的是,除了图中示出的方位之外,空间术语意在于包括装置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图中的装置被倒置,被叙述为位于其他元件或特征“下”的元件将定位在其他元件或特征“上”。因此,示例性术语“下”可以包含上和下方位两者。装置可以以其他方式定位(旋转90度或位于其他方位),这里所用的空间相对说明可相应地解释。如图1至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导轨拼接式光伏建筑一体化屋顶用光伏组件,包括光伏电池板I和安装用矩形边框,其中,光伏电池板I固定安装在矩形边框的框架内,矩形边框与光伏电池板I组成一个整体的防雨结构。矩形边框的左侧设置有前联接槽上板2和前联接槽下板3,矩形边框的右侧设置有后联接槽上板4和后联接槽下板5。矩形边框包括前联接槽8、后联接槽9和两个侧槽7,前联接槽上板2和前联接槽下板3设置在前联接槽8上,后联接槽上板4和后联接槽下板5设置在后联接槽9上。前联接槽上板2和后联接槽上板4的位置相对应,一个矩形边框上的前联接槽上板2与另一个矩形边框上的后联接槽上板4相互搭接,来形成若干个矩形边框的组合,并且相互搭接后的前联接槽上板2和后联接槽上板4及设置在两者下部的前联接槽下板3形成排水通道。后联接槽下板5设置在后联接槽上板4的下方,后联接槽下板5设置在搭接后的所述前联接槽下板3的上方。前联接槽下板3为L型结构,其长度小于前联接槽8的长度,前联接槽下板3的两端形成两侧排水口 6。前联接槽下板3的宽度大于前联接槽上板2和前联接槽下板3的宽度,相邻两个矩形边框相互搭接后,前联接槽下板3的L型结构的竖直侧壁贴靠在后联接槽9侧壁上。后联接槽上板4的上表面与矩形边框的上边沿平齐,前联接槽上板2和后联接槽上板4相互搭接形成横向排水结构。前联接槽上板2和后联接槽上板4相互搭接后两者之间设置有排水缝隙,通过该排水缝隙的水流向前联接槽下板3。当雨水由上方的光伏组件流下,流过后联接槽上板4、前联接槽上板2,再流过下方的光伏组件实现横向的排水功能。当雨水较多时会有部分雨水流过后联接槽上板4和前联接槽上板2之间的缝隙,流入前联接槽下板3中,再由两侧排水口 6排出。如果在两侧排水口 6和侧槽7处增加纵向的导轨排水槽,就可以实现屋顶的整体防雨。后联接槽下板5的作用是防止雨水溅射进入前联接槽下板3与上方光伏组件的后联接槽9之间的缝隙中形成漏水现象。
导轨拼接式光伏建筑一体化屋顶用光伏组件制作方法
- 专利详情
- 全文pdf
- 权力要求
- 说明书
- 法律状态
查看更多专利详情
下载专利文献

下载专利
同类推荐
-
薛黎明, 杨耀华薛黎明, 杨耀华薛黎明, 杨耀华薛黎明, 杨耀华张立志张立志许发明, 小林敏庆
您可能感兴趣的专利
-
杨海涛田福祯田福祯付伟峰, 窦涛付伟峰, 窦涛付伟峰, 窦涛
专利相关信息
-
付伟峰, 窦涛付伟峰, 窦涛付伟峰, 窦涛付伟峰, 窦涛付伟峰, 窦涛付伟峰, 窦涛付伟峰, 窦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