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鸽—汇聚行业精英
  • 联系客服
  • 帮助中心
  • 投诉举报
  • 关注微信
400-006-1351
您的问题早鸽都有答案
3000+专业顾问
搜索
咨询

联合收割的制造方法

  • 专利名称
    联合收割的制造方法
  • 发明者
    山形浩司, 中岛伸六, 长田佑希
  • 公开日
    2015年3月18日
  • 申请日期
    2014年9月26日
  • 优先权日
    2013年9月27日
  • 申请人
    株式会社久保田
  • 文档编号
    A01D41/02GK204206764SQ201420557254
  • 关键字
  • 权利要求
    1.一种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具备 发动机⑶; 向行驶装置(2)传递驱动力的传动机构(20); 脱粒装置⑷, 所述发动机(3)的动力经由所述传动机构(20)的输入轴(21)分流传递给所述脱粒装置⑷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输入轴(21)设有向所述脱粒装置(4)侧传递动力的输出旋转体(22B)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 被传递来自所述发动机(3)的动力的输入旋转体(22A)设置在所述输入轴(21)上,向所述脱粒装置(4)侧传递动力的输出旋转体(22B)相对于所述传动机构(20),在与设有所述输入旋转体(22A) —侧的相同侧安装于所述输入轴(2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 相对于所述传动机构(20),在与设有向所述脱粒装置(4)侧传递动力的输出旋转体(22B) 一侧的相反侧,设有对向所述行驶装置(2)传递的动力进行变速的无级变速装置(23)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 相对于所述传动机构(20),在与设有向所述脱粒装置(4)侧传递动力的输出旋转体(22B) 一侧的相反侧,设有对向所述行驶装置(2)传递的动力进行变速的无级变速装置(23)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 相对于所述传动机构(20),在与设有向所述脱粒装置(4)侧传递动力的输出旋转体(22B) 一侧的相反侧,设有对向所述行驶装置(2)传递的动力进行变速的无级变速装置(23)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 被传递来自所述发动机(3)的动力的输入旋转体(22A)设置在所述输入轴(21)上,向所述脱粒装置(4)侧传递动力的输出旋转体(22B)在所述输入轴(21)上,位于所述输入旋转体(22A)与所述传动机构(20)之间8.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输入轴(21)设有向所述脱粒装置(4)侧传递动力的输出旋转体(22B),并且设有从所述输出旋转体(22B)向设置在所述脱粒装置(4)侧的脱粒侧旋转体(41b)经由环状转动带传递动力的脱粒用动力传递部(33),该脱粒用动力传递部(33)位于沿所述输出旋转体(22B)的轴心的方向的所述发动机(3)与所述传动机构(20)之间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输入轴(21)设有向所述脱粒装置(4)侧传递动力的输出旋转体(22B),并且设有从所述输出旋转体(22B)向设置在所述脱粒装置(4)侧的脱粒侧旋转体(41b)经由环状转动带传递动力的脱粒用动力传递部(33),该脱粒用动力传递部(33)位于沿所述输出旋转体(22B)的轴心的方向的所述发动机(3)与所述传动机构(20)之间10.根据权利要求1?6、9中任一项所述的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 被传递来自所述发动机(3)的动力的输入旋转体(22A)设置在所述输入轴(21),并且设有从设置于所述发动机(3)的发动机输出旋转体(30)向所述输入旋转体(22A)经由环状转动带传递驱动力的发动机动力传递部(32),该发动机动力传递部(32)在沿所述输入轴(21)的轴心的方向上,位于所述发动机(3)与所述传动机构(20)之间11.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 被传递来自所述发动机(3)的动力的输入旋转体(22A)设置在所述输入轴(21),并且设有从设置于所述发动机(3)的发动机输出旋转体(30)向所述输入旋转体(22A)经由环状转动带传递驱动力的发动机动力传递部(32),该发动机动力传递部(32)在沿所述输入轴(21)的轴心的方向上,位于所述发动机(3)与所述传动机构(20)之间12.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 被传递来自所述发动机(3)的动力的输入旋转体(22A)设置在所述输入轴(21),并且设有从设置于所述发动机(3)的发动机输出旋转体(30)向所述输入旋转体(22A)经由环状转动带传递驱动力的发动机动力传递部(32),该发动机动力传递部(32)在沿所述输入轴(21)的轴心的方向上,位于所述发动机(3)与所述传动机构(20)之间13.根据权利要求1?6、9、11、12中任一项所述的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 向所述脱粒装置(4)侧传递动力的输出旋转体(22B)和被传递来自所述发动机(3)的动力的输入旋转体(22A)在所述输入轴(21)上配设在相邻的位置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输出旋转体(22B)和所述输入旋转体(22A)由设置在所述输入轴(21)的一系列带轮构成15.根据权利要求1?6、9、11、12、14中任一项所述的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具备 发动机动力传递部(32),其将来自所述发动机(3)的动力传递给设置在所述输入轴(21)的输入旋转体(22A); 脱粒用动力传递部(33),其将传递给所述输入轴(21)的动力从设置在所述输入轴(21)的输出旋转体(22B)经由环状转动带传递到所述脱粒装置(4)侦牝 该脱粒用动力传递部(33)和所述发动机动力传递部(32)设置在从所述发动机(3)的输出轴(31)的轴线方向看时彼此重叠的位置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脱粒用动力传递部(33)的环状转动带卷挂在所述输出旋转体(22B)和从所述发动机(3)的输出轴(31)的轴线方向看时配设在与所述发动机(3)重叠的位置的脱粒侧旋转体(41b)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脱粒侧旋转体(41b)从所述发动机(3)的输出轴(31)的轴线方向看时配设在与设置于所述发动机(3)的发动机输出旋转体(30)重叠的位置18.根据权利要求1?6、9、11、12、14、16、17中任一项所述的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发动机(3)的横侧方配设有所述脱粒装置(4),在比所述发动机(3)位于前侧的位置配设有所述传动机构(20)19.根据权利要求16或17所述的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脱粒侧旋转体(41b)安装在所述脱粒装置(4)的清选风机轴(41a)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发动机(3)的动力经由所述清选风机轴(41a)传递给对收割对象物进行割取收割的割取部21.根据权利要求1?6、9、11、12、14、16、17、20中任一项所述的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输入轴(21)设有被传递来自所述发动机(3)的动力的输入旋转体(22A)和向所述脱粒装置(4)侧传递动力的输出旋转体(22B),利用该输入旋转体(22A)与输出旋转体(22B)的周速度差进行减速的动力向所述脱粒装置(4)侧传递
  •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联合收割机,其构成为将发动机的动力传递给向行驶装置传递的传动机构和脱粒装置
  • 专利摘要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联合收割机,以合理的结构简单地构成从发动机向脱粒装置的动力传递。该联合收割机具备发动机(3)、向行驶装置传递驱动力的传动机构(20)和脱粒装置(4),发动机(3)的动力经由传动机构(20)的输入轴(21)分流传动给脱粒装置(4)。
  • 专利说明
    联合收割机
  • 专利详情
  • 全文pdf
  • 权力要求
  • 说明书
  • 法律状态
联合收割的制造方法 [0002]如上所述,作为将发动机的动力传递给向行驶装置传递的传动机构和脱粒装置的结构的联合收割机,公知以下[I]所述的联合收割机。 [0003][I] 一种联合收割机,其具备从发动机的输出轴向传动机构传递驱动力的传动系统和将驱动力传递给脱粒装置的传动系统(参照专利文献I)。 [0004]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3-158258号公报(第【0074】、【0075】段,图5、图8、图10、图 12) [0005]上述专利文献I所记载的结构的联合收割机设有传动机构,该传动机构在进行从发动机向脱粒装置的动力传递时,将发动机动力输入到处于脱粒装置的较高位置的副清选风机轴,从该副清选风机轴向脱粒装置的各部位分配驱动力。 [0006]然而,作为脱粒装置,在采用不具备副清选风机的结构的情况下,为了将发动机动力传递到低位置的主清选风机轴,以在发动机与脱粒装置之间能够卷绕传动带的程度使发动机与脱粒装置分开配设,或者,需要另外设置中继轴来进行从发动机向主清选风机轴的动力传递,因此在该方面仍有改善的余地。 实用新型内容
[0007]本实用新型以合理的结构简单地构成从发动机向脱粒装置的动力传递。
[0008]〔技术方案I〕
[0009]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而做出的本实用新型的联合收割机的技术方案在于,具备:发动机;向行驶装置传递驱动力的传动机构;脱粒装置,所述发动机的动力经由所述传动机构的输入轴分流传递给所述脱粒装置。
[0010]〔技术方案I的实用新型的作用及效果〕
[0011]根据上述技术方案I的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发动机的动力暂时传递至比接近位置的脱粒装置更位于远离发动机的位置的传动机构的输入轴。传递到传动机构的输入轴的动力向传动下游侧的行驶装置传递作为行驶用的驱动力,但除了传递到该行驶装置的动力之夕卜,输出从输入轴向脱粒装置的驱动力,并分流传递给脱粒装置。
[0012]也就是说,能够有效利用作为相对于行驶系统的传动机构必不可少的传动机构的输入轴作为脱粒装置的传动系统中的中继轴,从而存在以下优点:即使发动机的输出部与脱粒装置的输入部在前后方向上彼此接近,也能够没有障碍地简单地构成从发动机向脱粒装置传递动力的传递机构。
[0013]〔技术方案2〕
[0014]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而做出的本实用新型的其他技术方案在于,在所述输入轴设有向所述脱粒装置侧传递动力的输出旋转体。
[0015]〔技术方案2的实用新型的作用及效果〕
[0016]根据上述技术方案2的实用新型的结构,利用在传动机构的输入轴设置输出旋转体的简单的结构,具有能够使向脱粒装置的动力传递结构简化的优点。
[0017]〔技术方案3〕
[0018]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而做成的本实用新型的其他技术方案在于,被传递来自所述发动机的动力的输入旋转体设置在所述输入轴上,向所述脱粒装置侧传递动力的输出旋转体相对于所述传动机构,在与设有所述输入旋转体一侧的相同侧安装于所述输入轴。
[0019]〔技术方案3的实用新型的作用及效果〕
[0020]根据上述技术方案3的实用新型的结构,在输入轴中,在与设有向脱粒装置侧传递动力的输出旋转体一侧的相反侧,没有对输入轴的限制,因此具有配设其他装置等设计上的自由度提闻的优点。
[0021]〔技术方案4〕
[0022]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而做出的本实用新型的其他技术方案在于,相对于所述传动机构,在与设有向所述脱粒装置侧传递动力的输出旋转体一侧的相反侧,设有对向所述行驶装置传递的动力进行变速的无级变速装置。
[0023]〔技术方案4的实用新型的作用及效果〕
[0024]根据上述技术方案4的实用新型的结构,在与设有输出旋转体一侧的相反侧,相对于传动机构,设有对向行驶装置传递的动力进行变速的无级变速装置,从而能够有效使用传动机构的输入轴作为无级变速装置的输入机构,具有进一步实现结构的简化的优点。
[0025]〔技术方案5〕
[0026]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而做出的本实用新型的其他技术方案在于,被传递来自所述发动机的动力的输入旋转体设置在所述输入轴上,向所述脱粒装置侧传递动力的输出旋转体在所述输入轴上,位于所述输入旋转体与所述传动机构之间。
[0027]〔技术方案5的实用新型的作用及效果〕
[0028]根据上述技术方案5的实用新型的结构,能够使将来自发动机的动力向行驶装置输入的输入旋转体和用于向脱粒装置输入动力的输出旋转体以彼此极为接近的状态配设。因此,具有在发动机、脱粒装置及传动机构彼此接近地配设的部位,能够紧凑地构成针对它们的传动结构的优点。
[0029]〔技术方案6〕
[0030]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而做出的本实用新型的其他技术方案在于,在所述输入轴设有向所述脱粒装置侧传递动力的输出旋转体,并且设有从所述输出旋转体向设置在所述脱粒装置侧的脱粒侧旋转体经由环状转动带传递动力的脱粒用动力传递部,该脱粒用动力传递部位于沿所述输出旋转体的轴心的方向的所述发动机与所述传动机构之间。
[0031]〔技术方案6的实用新型的作用及效果〕
[0032]根据上述技术方案6的实用新型的结构,通过使用从输出旋转体向脱粒装置侧的脱粒侧旋转体经由环状转动带传递动力的脱粒用动力传递部,在发动机与传动机构之间的狭窄的左右方向间隔内,紧凑地配置从输入轴向脱粒装置传递动力的动力传递结构。
[0033]〔技术方案7〕
[0034]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而做出的本实用新型的其他技术方案在于,被传递来自所述发动机的动力的输入旋转体设置在所述输入轴,并且设有从设置于所述发动机的发动机输出旋转体向所述输入旋转体经由环状转动带传递驱动力的发动机动力传递部,该发动机动力传递部在沿所述输入轴的轴心的方向上,位于所述发动机与所述传动机构之间。
[0035]〔技术方案7的实用新型的作用及效果〕
[0036]根据上述技术方案7的实用新型的结构,通过使用从发动机输出旋转体向输入旋转体经由环状转动带传递动力的发动机动力传递部,在发动机与传动机构之间的狭窄的左右方向间隔内,紧凑地配置从发动机输出轴向传动机构传递动力的动力传递结构。
[0037]〔技术方案8〕
[0038]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而做出的本实用新型的其他技术方案在于,向所述脱粒装置侧传递动力的输出旋转体和被传递来自所述发动机的动力的输入旋转体在所述输入轴上配设在相邻的位置。
[0039]〔技术方案8的实用新型的作用及效果〕
[0040]根据上述技术方案8的实用新型的结构,向脱粒装置侧传递动力的输出旋转体和被传递来自发动机的动力的输入旋转体在传动机构的输入轴上,处于相邻的位置,能够以彼此接近的状态配设,因此能够容易且紧凑地构成从发动机经由传动机构到脱粒装置的传动结构。
[0041]〔技术方案9〕
[0042]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而做成的本实用新型的其他技术方案在于,所述输出旋转体和所述输入旋转体由设置在所述输入轴的一系列带轮构成。
[0043]〔技术方案9的实用新型的作用及效果〕
[0044]根据上述技术方案9的实用新型的结构,脱粒装置侧的输出旋转体和传动机构侧的输入旋转体由设置在传动机构的输入轴的一系列带轮构成,因此能够容易地以进一步接近的状态配设。因此,能够进一步容易且紧凑地构成从发动机经由传动机构到脱粒装置的传动结构。
[0045]〔技术方案10〕
[0046]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而做出的本实用新型的其他技术方案在于,发动机动力传递部,其将来自所述发动机的动力传递给设置在所述输入轴的输入旋转体;脱粒用动力传递部,其将传递给所述输入轴的动力从设置在所述输入轴的输出旋转体经由环状转动带传递到所述脱粒装置侧,该脱粒用动力传递部和所述发动机动力传递部设置在从所述发动机的输出轴的轴线方向看时彼此重叠的位置。
[0047]〔技术方案10的实用新型的作用及效果〕
[0048]根据上述技术方案10的实用新型的结构,脱粒用动力传递部和发动机动力传递部在发动机的输出轴的轴线方向看时彼此重叠地设置,从而能够在前后方向及上下方向上缩短该脱粒用动力传递部与发动机动力传递部的配设用空间。
[0049]也就是说,在从发动机输出轴以互相朝向前后方向上的相反侧的状态配设脱粒用动力传递部和发动机动力传递部时,脱粒用动力传递部与发动机动力传递部的配设用空间在前后方向变长。另外,在脱粒用动力传递部和发动机动力传递部以在上下错位的状态配设时,脱粒用动力传递部与发动机动力传递部的配设用空间上下宽度变宽,需要确保大的配设用空间。
[0050]在该实用新型中,脱粒用动力传递部和发动机动力传递部从发动机的输出轴的轴线方向看时以彼此重叠的状态配设,因此具有紧凑地构成该配设用空间的优点。
[0051]〔技术方案11〕
[0052]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而做出的本实用新型的其他技术方案在于,所述脱粒用动力传递部的环状转动带卷挂在所述输出旋转体和从所述发动机的输出轴的轴线方向看时配设在与所述发动机重叠的位置的脱粒侧旋转体。
[0053]〔技术方案11的实用新型的作用及效果〕
[0054]根据上述技术方案11的实用新型的结构,脱粒用动力传递部的环状转动带卷挂于设置在传动机构的输入轴的输出旋转体和从发动机的输出轴的轴线方向看时配设在与发动机重叠的位置的脱粒侧旋转体,因此在处于在前后方向上接近的位置关系的发动机与脱粒侧旋转体之间,能够没有障碍地配设脱粒用动力传递部的环状转动带。
[0055]〔技术方案12〕
[0056]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而做出的本实用新型的其他技术方案在于,所述脱粒侧旋转体从所述发动机的输出轴的轴线方向看时配设在与设置于所述发动机的发动机输出旋转体重叠的位置。
[0057]〔技术方案12的实用新型的作用及效果〕
[0058]根据上述技术方案12的实用新型的结构,脱粒侧旋转体从发动机的输出轴的轴线方向看时配设在与发动机输出旋转体重叠的位置,因此即使脱粒装置与发动机在前后方向上进一步接近也能够没有障碍地进行动力传递。
[0059]〔技术方案13〕
[0060]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而做出的本实用新型的其他技术方案在于,在所述发动机的横侧方配设有所述脱粒装置,在比所述发动机位于前侧的位置配设有所述传动机构。
[0061]〔技术方案13的实用新型的作用及效果〕
[0062]根据上述技术方案13的实用新型的结构,利用比该发动机和脱粒装置靠前侧配设的传动机构的输入轴,进行向配设在发动机的横侧方的脱粒装置的动力传递,因此能够没有障碍地进行从发动机向横侧方位置的脱粒装置的动力传递。
[0063]而且,能够有效利用存在于发动机、脱粒装置的前部侧的空间配置从该发动机向脱粒装置传递动力的动力传递结构,因此能够不使脱粒装置的后部侧等各种传动系统、装置类错综存在的空间变小地进行配设。
[0064]〔技术方案14〕
[0065]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而构成的本实用新型的其他技术方案,所述脱粒侧旋转体安装在所述脱粒装置的清选风机轴。
[0066]〔技术方案14的实用新型的作用及效果〕
[0067]根据上述技术方案14的实用新型的结构,能够利用脱粒装置的清选风机轴作为脱粒侧旋转体,因此能够避免另外设置输入用的传动轴那样的部件数量的增加的情况。
[0068]〔技术方案15〕
[0069]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而做出的本实用新型的其他技术方案,所述发动机的动力经由所述清选风机轴传递给对收割对象物进行割取收割的割取部。
[0070]〔技术方案15的实用新型的作用及效果〕
[0071]根据上述技术方案15的实用新型的结构,能够有效使用清选风机轴作为向割取部传递动力的动力传递部件,利用部件的兼用化能够实现结构的简化。
[0072]〔技术方案16〕
[0073]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而做成的本实用新型的其他技术方案在于,在所述输入轴设有被传递来自所述发动机的动力的输入旋转体和向所述脱粒装置侧传递动力的输出旋转体,利用该输入旋转体与输出旋转体的周速度差进行减速的动力向所述脱粒装置侧传递。
[0074]〔技术方案16的实用新型的作用及效果〕
[0075]根据上述技术方案16的实用新型的结构,利用传动机构的输入轴的输入旋转体与输出旋转体的周速度差进行减速的动力向脱粒装置侧传递。因此,在输出旋转体与脱粒装置的脱粒侧旋转体之间,不需要进一步增大相对于输出旋转体的脱粒侧旋转体的直径差来增大减速度的程度,具有能够使脱粒侧旋转体的直径较小的优点。




[0076]图1是联合收割机的右视图。
[0077]图2是联合收割机的整体俯视图。
[0078]图3是表示在联合收割机中拆下集谷箱的状态俯视图。
[0079]图4是表示发动机、传动机构、脱粒装置的动力传递结构的侧视图。
[0080]图5是表示发动机、传动机构、脱粒装置的动力传递结构的主视图。
[0081]图6是表示发动机、传动机构、脱粒装置的动力传递结构的主视图。
[0082]图7是表示从发动机经由传动机构到脱粒装置的动力传递部位的结构的分解立体图。
[0083]图8是表示动力传递系统的线图。
[0084]附图标记说明
[0085]I 车体框架
[0086]2 行驶装置
[0087]3 发动机
[0088]4 脱粒装置
[0089]5 集谷箱
[0090]15 驾驶舱(驾驶部)
[0091]20 传动机构
[0092]21 输入轴
[0093]22A输入旋转体
[0094]22B输出旋转体
[0095]23 无级变速装置
[0096]30 发动机输出旋转体
[0097]31 输出轴
[0098]32 发动机动力传递部
[0099]33 脱粒用动力传递部
[0100]41a清选风机轴
[0101]41b脱粒侧旋转体


[0102]以下,基于附图的记载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0103]〔整体结构〕
[0104]图1至图5表示本实用新型的联合收割机的一个例子即全喂入型(全投入型)联合收割机。图1表示机体整体的右视图,图2表示俯视图。图3表示拆下集谷箱5而使脱粒装置4等露出的状态的俯视图。
[0105]如这些附图所示,上述全喂入型联合收割机在车体框架I的下侧具有由左右一对前轮2F、2F(相当于前行驶装置)及左右一对后轮2R、2R(相当于后行驶装置)构成的行驶装置2。
[0106]该联合收割机在车体框架I的前部具备驾驶舱15 (相当于驾驶部),在其后方侧分别具备脱粒装置4及集谷箱5,在最后部具备秸杆处理装置16,在前部具备相对于车体框架I绕水平横轴心(未图示)升降动作的割取处理装置17,从而构成自行机体。
[0107]在车体框架I上的前部,在脱粒装置4的横侧部搭载有发动机3,在离开发动机3的后方位置配设有散热器7。在隔着脱粒装置4与发动机3相反的一侧搭载有燃料箱8。发动机3的动力除上述行驶装置2之外,还向脱粒装置4、割取处理装置17及进行散热器7冷却的散热器风扇7a等传递。
[0108]所述行驶装置2的前轮2F构成为,经由从安装在车体框架I的前部的传动机构20向左右延伸的前轮驱动轴24传递的动力,经由以进入在朝向前轮2F的机体内方侧的面形成的凹入部位的状态配备的减速箱25及支承于减速箱25的前车轴2a传递给前轮2F。
[0109]由此,前轮2F经由前车轴2a被传递所述发动机3的动力,并且安装为能够绕水平横轴心xl被驱动旋转,前轮2F由包括左右方向宽度及直径均比后轮2R大的轮胎车轮的非转向车轮构成。
[0110]如图4及图5所示,所述后轮2R在车体框架I的后部,设置在绕前后方向轴心(未图示)左右摆动自如地安装的后轮支承框架(未图示)的左右两端侧,由具备绕上下摆动轴心能够转向操作的后车轴2b的转向车轮构成。该后轮2R由左右方向宽度及直径设定得比所述前轮2F小的轮胎车轮构成,并且绕后车轴2b的水平横轴心x2转动。
[0111]〔割取处理装置〕
[0112]如图1至图3所示,在搭载于车体框架I的脱粒装置4的前侧设有绕沿左右方向的横轴心升降动作的割取处理装置17。
[0113]该割取处理装置17具备向脱粒装置4供给被割取的茎杆等作物的供给装置17A、拨入植立茎杆等作物穗梢侧的拨入轮17B、切断根茎侧的割取装置17C及将割取的作物汇集在割取宽度方向的中央部的横向输送绞龙17D,从而割取处理装置17割取作物并送入供给装置17A,向脱粒装置4供给。
[0114]虽然未做图示,但该供给装置17A在方筒状的箱体内部装备有沿前后方向转动的环状带状的输送体,将被送入的割取作物朝向后上方输送。供给装置17A的作物输送方向是脱粒装置4内的脱粒筒40的脱粒筒旋转轴心pi (参照图4)的前后方向,伴随着供给装置17A局部的升降动作,拨入轮17B、割取装置17C及横向输送绞龙17D也能够进行升降动作。
[0115]〔脱粒装置〕
[0116]如上所述,脱粒装置4在车体框架I上被配设为使脱粒筒旋转轴心Pl沿前后方向。该脱粒装置4在前后方向配设在前轮2F与后轮2R的前后方向间隔内,并且在左右方向以位于左右的前轮2F及后轮2R的间隔宽度内的状态配设。
[0117]另外,如图1所示,脱粒装置4的下表面处于比非转向车轮即前轮2F的前车轴2a稍低,比转向车轮即后轮2R的后车轴2b稍高的位置。也就是说,被配设为与非转向车轮即前轮2F的前车轴2a、或转向车轮即后轮2R的后车轴2b位于大致相同的高度。
[0118]以这种方式配设的脱粒装置4相对于机体的左右方向的中心线CL,以脱粒装置4的脱粒筒旋转轴心Pl向左侧偏倚的状态配设。脱粒装置4的左右方向上的中心线与配设在内部的脱粒筒40的前后方向的脱粒筒旋转轴心pi存在于同一位置,因此脱粒装置4整体也以相对于机体左右方向上的中心线CL向左侧偏倚的状态配设。
[0119]向脱粒装置4供给割取作物的所述供给装置17A与脱粒装置4同样地相对于机体的左右方向上的中心线CL,以向左侧偏倚的状态配设,如图3所示,配设在从上面看与相对于机体左右方向上的中心线CL向右偏倚的传动机构20局部重叠的位置。
[0120]秸杆处理装置16 —体地安装在脱粒装置4的后部,切断脱粒处理后的秸杆并向机外排出。
[0121]脱粒装置4形成为机体前后方向长的矩形箱状,在其前端部具备清选风机41 (参照图8)。具备该清选风机41的送风翼的清选风机轴41a向脱粒箱4A的右横向外侧延伸,在该清选风机轴41a的延伸部位安装有用于接受从发动机3传递到脱粒装置4的动力的脱粒输入带轮41b (相当于脱粒侧旋转体)。
[0122]该脱粒装置4构成为不设置副清选风机,而仅利用所述清选风机41进行相对于筛选部位的送风。
[0123]在脱粒装置4的内部,用于对从所述供给装置17A侧送入的割取作物进行脱粒处理的脱粒筒40被配设为绕前后方向的脱粒筒轴40a被旋转驱动。除了该脱粒筒40,还配备有与所述清选风机41的送风作用一起,对在所述脱粒筒40内被脱粒处理的割取作物进行摆动筛选处理的筛选处理装置42等。
[0124]〔集谷箱〕
[0125]如图1至图3所示,集谷箱5在驾驶舱15的后方侧,横跨设置在立设于车体框架I上的右横侧部的集谷箱支承台13与位于集谷箱支承台13的左横侧部的脱粒装置4的上侧。
[0126]集谷箱5在组装方管等各种钢材而形成为格子状的底部框架50的上侧,搭载具有横跨机体左右方向的大致整个宽度的左右方向宽度的箱状的集谷箱主体51。
[0127]这些底部框架50与集谷箱主体51连结成一体,利用设置在集谷箱支承台13的上端部的摆动支轴52,绕前后方向的摆动轴心z2能够摆动被支承。
[0128]如图1及图3所示,集谷箱支承台13在脱粒装置4的右横侧部位,在前轮2F与后轮2R之间配设在车体框架I上。该集谷箱支承台13具备配设在远离脱粒装置4 一侧的外支柱13A和比外支柱13A配设在靠近脱粒装置4 一侧的内支柱13B。这些外支柱13A的下端部和内支柱13B的下端部固定于车体框架I,并且外支柱13A与内支柱13B的各上端部与上部框架13C连结。在该上部框架13C,相当于集谷箱5的左右方向上的一端侧的谷粒排出口 5A侧的端部绕前后方向的摆动轴心z2能够起伏摆动地被连结支承。
[0129]在集谷箱支承台13的内支柱13B与集谷箱5的底部框架50之间安装有液压驱动式的倾卸液压缸53。利用该倾卸液压缸53的伸缩动作,使集谷箱5绕所述摆动轴心z2起伏摆动,能够将姿态改变为集谷箱主体51的底面处于水平或大致水平姿态的存储姿态和底面立起的排出姿态。
[0130]〔驾驶舱〕
[0131]如图1及图3所示,驾驶舱15搭载设置在立设于车体框架I上的驾驶部框架11。
[0132]由此,驾驶舱15在比前轮2F的外径的上缘高的位置,且比前轮2F的后缘靠近前方侧的位置经由驾驶部框架11支承于车体框架I。
[0133]在驾驶舱15内配备有用于操纵操作的方向盘15a和驾驶座席15b等,利用方向盘15a的操作对后轮2R进行转向操作。在该驾驶舱15内,虽然未图示,但是配备有用于操纵操作及作业操作的各种操作件以及仪表类。
[0134]〔动力传递结构〕
[0135]接着,对将发动机3的动力经过传动机构20的输入轴21传递给脱粒装置4的动力传递结构进行说明。
[0136]如图4至图8所示,发动机3以曲轴(未图示)沿机体左右方向的状态,配设在车体框架I上的靠右外侧的部位。
[0137]在发动机3的左右方向的一端侧(机体内方侧),以轴线方向沿机体左右方向的状态与飞轮3A —起设有输出带轮30 (相当于发动机输出旋转体)。输出轴31在另一端侧(机体外方侧)突出,在该输出轴31安装有第二输出带轮31a。在该第二输出带轮31a上,如图8所示地卷挂有用于向散热器风扇7a输出驱动力的环状转动带的一个例子即由一根V形带构成的第三传动带34。
[0138]输出带轮30在其外周部具备用于卷绕环状转动带的一个例子即由三根V形带的组构成的第一传动带32 (相当于发动机动力传递部)的三个部位的带槽。
[0139]在发动机3的前方侧,在比发动机3更位于机体内方侧(左右方向上的左侧)的传动机构20具备向机体外方侧(左右方向上的右侧)突出的输入轴21,该输入轴21使输入输出带轮22 —体转动地被安装。
[0140]在该输入输出带轮22设有:第一旋转体部分22A(相当于输入旋转体),其具有用于卷绕所述第一传动带32的三根V形带的三个部位的带槽;第二旋转体部分22B(相当于输出旋转体),其具备用于卷绕后述的第二传动带33的两个部位的带槽。
[0141]第一旋转体部分22A和第二旋转体部分22B由一体成型的多带轮(多連7° — )构成,第一旋转体部分22A侧的直径大且位于发动机3所在的靠近机体外侧的位置,第二旋转体部分22B的直径小且位于脱粒装置4所在的靠近机体内方侧的位置。
[0142]在传动机构20,在与设有所述输入输出带轮22的一侧的相反侧安装有用于对从输入轴21输入的动力进行变速而传递给行驶装置2的无级变速装置23。被该无级变速装置23变速的动力经由设置在传动机构20的内部的未图示的变速机构从前轮驱动轴24输出。
[0143]在输入输出带轮22的第二旋转体部分22B卷绕有环状转动带的一个例子即由两根V形带组构成的第二传动带33 (相当于脱粒用动力传递部)。
[0144]该第二传动带33相对于设置在脱粒装置4的清选风机轴41a上的脱粒输入带轮41b卷绕,发动机动力从第二旋转体部分22B经由第二传动带33输入到脱粒装置4。
[0145]清选风机轴41a侧的脱粒输入带轮41b形成为直径比第二旋转体部分22B及输出带轮30大,对发动机转速进行减速而传递给清选风机轴41a。
[0146]如图4及图6所示,脱粒装置4在比传动机构20更靠后方侧搭载于车体框架I,清选风机轴41a在前后方向上处于比传动机构20的输入轴21更靠发动机3的输出带轮30及输出轴31的轴心x3的位置。具体地说,如图4所示,从发动机3的输出带轮30及输出轴31的轴心x3方向看,清选风机轴41a处于与输出带轮30重叠的位置。
[0147]因此,输出带轮30与脱粒输入带轮41b彼此重叠,第一传动带32与第二传动带33也以相互重叠的位置关系配备。
[0148]另外,如图5及图6所不,在从正面或上面看时,输出带轮30、输入输出带轮22、脱粒输入带轮41b也配设在发动机3与传动机构20及脱粒装置4之间。输入输出带轮22的第一旋转体部分22A靠近发动机3侧,第二旋转体部分22B配设在靠近传动机构20及脱粒装置4的一侧。
[0149]因此,显然第一传动带32和第二传动带33也处于配设在发动机3、传动机构20及脱粒装置4之间的状态。
[0150]横跨卷绕在发动机3的输出带轮30与传动机构20的第一旋转体部分22A的第一传动带32设置为作用有第一张紧轮35。
[0151]另外,横跨卷绕在传动机构20的第二旋转体部分22B与脱粒装置4的脱粒输入带轮41b之间的第二传动带33设置为作用有第二张紧轮36。
[0152]如图5所示,第一张紧轮35的支轴35a的一端侧向一个方向较长地延长,其延长部分支承在摆动自如的第一臂部件35b的自由端侧和施力机构37的自由端侧。
[0153]如图4所示,第一臂部件35b的基端侧枢轴支承在L形的支承台框架12,该L形的支承台框架12在车体框架I中,被抬起到比传动机构20高的位置而成为驾驶部框架11的安装台。施力机构37的基端侧在靠近发动机3的一侧枢轴支承在固定于车体框架I的支架Ia上。
[0154]在施力机构37装备有向缩短支轴35a与施力机构37的基端侧的枢轴支承部位之间的距离的方向施力的压缩弹簧37a。利用该压缩弹簧37a的作用力对第一张紧轮35施加作用力,从而始终对第一传动带32向张紧侧施力。
[0155]第二张紧轮36的支轴36a安装在第二臂部件36b,该第二臂部件36b的基端侧枢轴支承在传动机构20的上部并摆动自如地构成。在该第二臂部件36b的长度方向的中途位置连接有具备螺旋弹簧的操作部件36c,利用与该操作部件36c连结的能够摆动操作的操作杆等未图示的切换操作件,能够切换为脱粒离合器接合状态和切断状态。
[0156]其结果是,通过使第二张紧轮36向抬起侧摆动而将第二传动带33切换到张紧侧,从而处于发动机动力传递给脱粒装置4的脱粒离合器接合状态。解除第二张紧轮36的抬起而将第二传动带33切换到松弛侧,从而处于切断相对于脱粒装置4的发动机动力的传递的脱粒离合器切断状态。
[0157]如图8所示,输入到清选风机轴41a的发动机动力被分配供给到用于驱动脱粒筒40的脱粒筒侧驱动机构43、向包括供给装置17A的割取处理装置17传递动力的割取侧驱动机构44和用于驱动筛选处理装置42等的筛选侧驱动机构45。这些脱粒筒侧驱动机构43、割取侧驱动机构44、筛选侧驱动机构45分别包括传动带。另外,动力也从筛选侧驱动机构45的传动下游侧经由传动带46传递到秸杆处理装置16。
[0158]筛选侧驱动机构45具备向一次绞龙42a和仰送装置47传递动力的传动带45a、向二次绞龙42b和二次还原装置48传递动力的传动带45b、向摆动筛选板42c传递动力的传动带45c。
[0159]〔其他实施方式I〕
[0160]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行驶装置2,表示了利用非转向车轮构成前轮2F,利用转向车轮构成后轮2R的结构,但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例如,可以以前轮2F为转向车轮,以后轮2R为非转向车轮。另外,也可以利用转向车轮构成前轮2F及后轮2R。
[0161]其他结构与上述实施方式采用同样的结构即可。
[0162]〔其他实施方式2〕
[0163]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行驶装置2,表示了以前轮2F作为利用非转向车轮构成的驱动轮,利用未被驱动的转向车轮构成后轮2R的结构,但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
[0164]例如,可以以前轮2F作为未被驱动的转向车轮,以后轮2R作为由非转向车轮构成的驱动轮,或者,可以利用转向车轮构成前轮2F及后轮2R,从而驱动前轮2F和后轮2R。
[0165]其他结构与上述实施方式采用同样的结构即可。
[0166]〔其他实施方式3〕
[0167]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表示了利用由非转向车轮构成的前轮2F构成前行驶部,利用由转向车轮构成的后轮2R构成后行驶部的结构,但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是利用半履带型的履带行驶装置构成前行驶部,利用由转向车轮构成的后轮2R构成后行驶部的结构。相反,也可以利用由转向车轮构成的前轮2F来构成前行驶部,利用半履带型的履带行驶装置构成后行驶部。
[0168]在这种情况下,可以驱动半履带型的履带行驶装置,而使由转向车轮构成的后轮2R或前轮2F为非驱动部件,也可以一起驱动半履带型的履带行驶装置和由转向车轮构成的后轮2R或前轮2F。
[0169]其他结构与上述实施方式采用同样的结构即可。
[0170]〔其他实施方式4〕
[0171]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表示了使配设在脱粒装置4上方的集谷箱5能够绕设置在左右方向的一端侧的摆动轴心z2倾卸,并且,在设有所述摆动轴心z2的一侧设置能够开闭的谷粒排出口 5A,在该倾卸姿态下能够排出谷粒的结构,但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例如,可以不在集谷箱5设置能够开闭的谷粒排出口 5A,而设置未图示的排出用绞龙等来排出谷粒。
[0172]在以这种方式构成时,即使不设置集谷箱5的倾卸用的倾卸液压缸53也能够排出谷粒,但是优选通过设置倾卸液压缸53,使存在于集谷箱主体51底部的谷粒向排出用绞龙所在的一侧聚集。
[0173]其他结构采用与上述实施方式同样的结构即可。
[0174]〔其他实施方式5〕
[0175]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例示了具备驾驶舱15作为驾驶部的结构,但是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作为驾驶部可以不设置驾驶舱15,而仅设置具备方向盘15a、驾驶座席15b的结构。
[0176]其他结构与上述实施方式采用同样的结构即可。
[0177]〔其他实施方式6〕
[0178]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例示了使用作为发动机输出旋转体的输出带轮30、作为输入旋转体及输出旋转体的输入输出带轮22、以及作为脱粒侧旋转体的脱粒输入带轮41b的结构,但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以这样的以带轮构成输出用或输入用的旋转体的结构,可以利用例如链轮构成。在这种情况下,传动用的环状转动带可以使用传动链来代替传动带32、33。另外,在使用脱粒装置4等其他部位的环状转动带的传动结构中,可以同样地采用传动链来代替传动带。
[0179]其他结构与上述实施方式采用同样的结构即可。
[0180]〔其他实施方式7〕
[0181]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例示了作为向脱粒装置4侧传递动力的输出旋转体的第二旋转体部分22B,相对于传动机构20,在与作为输入旋转体的第一旋转体部分22A所在一侧相同的一侧安装于输入轴21的结构,但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相对于传动机构20,在与第一旋转体部分22A所在一侧的相反侧设置第二旋转体部分22B。
[0182]其他结构与上述实施方式采用同样的结构即可。
[0183]〔其他实施方式8〕
[0184]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例示了采用清选风机轴41a作为脱粒侧旋转体的结构,但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也能够采用以能够传动的中继轴构成的合适的轴。
[0185]其他结构与上述实施方式采用同样的结构即可。
[0186]〔其他实施方式9〕
[0187]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例示了由第一旋转体部分22A与第二旋转体部分22B —体成型的输入输出带轮22构成的结构,但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也可以是例如利用由分体地构成第一旋转体部分22A和第二旋转体部分22B彼此的带轮或链轮构成,并且各自固定于输入轴21的结构。
[0188]其他结构与上述实施方式采用同样的结构即可。
[0189]〔其他实施方式10〕
[0190]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例示了作为发动机动力传递部的第一传动带32和作为脱粒用动力传递部的第二传动带33在从发动机3的输出轴31的轴线方向看时是彼此重叠的结构,但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也可以是例如第一传动带32和第二传动带33在上下方向上以彼此错位的状态配设的结构。
[0191]其他结构与上述实施方式采用同样的结构即可。
[0192]〔其他实施方式11〕
[0193]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例示了传动机构20位于发动机3的前方位置的结构,但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是传动机构20位于发动机3的后方侧的结构。
[0194]其他结构与上述实施方式采用同样的结构即可。
[0195]作为本实用新型所示的联合收割机,不限于收割稻子、麦子、玉米等谷物,也能够适用于收割大豆等豆类或菜种等花卉类。另外,不限于全喂入型联合收割机,也可以是半喂入型联合收割机。

查看更多专利详情

下载专利文献

下载专利

专利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