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鸽—汇聚行业精英
  • 联系客服
  • 帮助中心
  • 投诉举报
  • 关注微信
400-006-1351
您的问题早鸽都有答案
3000+专业顾问
搜索
咨询

医用自动控制输液滴斗制作方法

  • 专利名称
    医用自动控制输液滴斗制作方法
  • 发明者
    石振山, 赵明宣, 石颖
  • 公开日
    2006年5月3日
  • 申请日期
    2005年2月24日
  • 优先权日
    2005年2月24日
  • 申请人
    石振山
  • 文档编号
    A61M5/36GK2776431SQ20052002282
  • 关键字
  • 权利要求
    1.医用自动控制输液滴斗,由进液管(1)、出液管(2)和储液管(3)组成组合式输液滴斗,其特征在于进液管下部(4)为下开口圆筒形,下开口与储液管上端内壁粘合固定,储液管与出液管为两片体外边(5)热合制成的软体袋形,中部袋体两内壁呈贴合的片状体(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用自动控制输液滴斗,其特征在于进液管(1)也可与储液管(3)、出液管(2)组成一体式输液滴斗,进液管下部和出液管上部为圆形或椭圆形体,储液管中部为长方形袋体两内壁呈贴合、外边(5)热合的片状体(6)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医用自动控制输液滴斗,其特征在于在进液管下部的上筒壁上平面上也可以有带软质密封盖的加药孔(7)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用自动控制输液滴斗,属医疗器具
  • 背景技术
  • 专利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用自动控制输液滴斗,其特征在于进液管下部为下开口圆筒形,下开口与储液管上端内壁粘合固定,储液管与出液管为两片体外边热合制成的软体袋形,中部袋体两内壁呈贴合的片状体,进液管也可与储液管、出液管组成一体式输液滴斗,进液管下部和出液管上部为圆形或椭圆形体,储液管中部为长方形袋体两内壁呈贴合、外边热合的片状体,在进液管下部的上筒壁上平面上也可以有带软质密封盖的加药孔,该产品具有结构简单、安全可靠、能减轻医务人员和家属的劳动强度和紧张的心理压力,提高工作效率的优点及效果。
  • 专利详情
  • 全文pdf
  • 权力要求
  • 说明书
  • 法律状态
专利名称:医用自动控制输液滴斗的制作方法目前医院临床使用的一次性输液器,患者在输液时,医务人员或家属必须经常观察输液情况以防止发生事故,因此给医务人员或家属带来监护劳动强度和紧张的心理压力,一旦疏忽,又可能发生事故,安全性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正是为了克服上述已有技术的缺点与不足而设计一种结构简单、安全的医用自动控制输液滴斗,从而使医务人员、患者和家属减轻了劳动强度和紧张的心理压力,杜绝了事故的发生。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医用自动控制输液滴斗,由进液管(1)、出液管(2)和储液管(3)组成组合式输液滴斗,其特征在于进液管下部(4)为下开口圆筒形,下开口与储液管上端内壁粘合固定,储液管与出液管为两片体外边(5)热合制成的软体袋形,中部袋体两内壁呈贴合的片状体(6)。本实用新型的医用自动控制输液滴斗,其进液管(1)也可与储液管(3)、出液管(2)组成一体式输液滴斗,进液管下部和出液管上部为圆形或椭圆形体,储液管中部为长方形袋体两内壁呈贴合、外边(5)热合的片状体(6)。所述的医用自动控制输液滴斗在进液管下部的上筒壁上平面上也可以有带软质密封盖的加药孔(7)。由于采取上述技术方案使本实用新型与已有技术相比具有结构简单、安全可靠、能减轻医务人员和家属的劳动强度和紧张的心理压力,提高工作效率的优点及效果。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组合式输液滴斗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剖视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体式输液滴斗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剖视图。

医用自动控制输液滴斗,由图1、2所示,它由进液管(1)、出液管(2)和储液管(3)组成组合式输液滴斗,进液管下部(4)为下开口圆筒形,下开口与储液管上端内壁粘合固定,可用无毒粘结剂粘合,储液管与出液管为两片体外边(5)热合制成的软体袋形,中部袋体两内壁呈贴合的片状体(6)。
本实用新型的医用自动控制输液滴斗,其进液管(1)也可与储液管(3)、出液管(2)组成一体式输液滴斗,由图3、4所示,进液管下部和出液管上部为圆形或椭圆形体,储液管中部为长方形袋体两内壁呈贴合、外边(5)热合的片状体(6),制作时先用吹塑机吹成桶状,再制成两内壁贴合外边热合。
在进液管下部的上筒壁上平面上也可以有带软质密封盖的加药孔(7),可随时加入药物。
工作时,药液从进液管(1)上口流入,用手挤压滴斗上部进液管,使贴合部分打开缝隙,药液迅速流入储液管,储液管充满药液后,呈图2、4虚线所示状态,再从出液管流出进行输液,当进液管停止进药液时,储液管的贴合部分在大气压力的作用下,自上而下的逐步贴合,并在贴合面留有的残液形成液膜,此时的出液口与进液口完全阻断形成真空状态,使滴液上、下阻断,自动关闭,即不会发生事故,保证安全输液。





查看更多专利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