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鸽—汇聚行业精英
  • 联系客服
  • 帮助中心
  • 投诉举报
  • 关注微信
400-006-1351
您的问题早鸽都有答案
3000+专业顾问
搜索
咨询

预应力结构张拉的施工方法

  • 专利名称
    预应力结构张拉的施工方法
  • 发明者
    谭建国, 于新平, 陈广林, 陈界羽, 鲍仁行, 刘江林, 石鹏
  • 公开日
    2014年5月14日
  • 申请日期
    2014年2月26日
  • 优先权日
    2014年2月26日
  • 申请人
    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 文档编号
    E04G21/12GK103790385SQ201410065682
  • 关键字
  • 权利要求
    1.一种预应力结构张拉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根据需浇筑的混凝土梁或混凝土板的尺寸,将所述混凝土梁或混凝土板的浇筑区域划分为多个并排设置的流水段,每一个所述流水段包括支撑骨架围设而成的浇筑带以及预留的后浇带; (2)在所述支撑骨架内设置贯穿所述流水段的多个预应力筋,所述每一个预应力筋的张拉方式为单端张拉或双端张拉; (3)往所述浇筑带的支撑骨架内浇筑混凝土,待混凝土梁或混凝土板的任意一流水段的浇筑带的混凝土强度达张拉要求时,对所述达到要求的流水段的预应力筋分别进行张拉; (4)对张拉好预应力筋的每一个流水段混凝土进行后浇带浇筑; (5)待所有后浇带达到强度要求后,拆除所述流水段中的支撑骨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应力结构张拉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I)中,所述相邻两个流水段的后浇带间距范围为35m至45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应力结构张拉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2)中,每一个流水段内的任一个预应力筋设有固定端和张拉端; 所述张拉端设置在该流水段预留后浇带的一端,所述固定端设置在该流水段的另一端;或,所述固定端设置在该流水段预留后浇带的一端,所述张拉端设置在该流水段的另一端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应力结构张拉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2)中,每一个流水段内的任一个预应力筋设有固定端和张拉端; 每一流水段相邻的两个预应力筋位于该流水段同一端的固定端或张拉端交替设置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应力结构张拉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2)中,所述每一个预应力筋于每一流水段内分别设有两个张拉端,所述一个张拉端位于流水段预留后浇带的一端,所述另一张拉端位于该流水段的另一端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应力结构张拉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3)中,张拉控制应力采用1390Mpa至1400Mpa
  •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属于工程
  • 专利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预应力结构张拉的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根据需浇筑的混凝土梁或混凝土板的尺寸,将浇筑区域划分为多个并排设置的流水段,每一个流水段包括支撑骨架围设而成的浇筑带以及预留的后浇带;(2)在支撑骨架内设置贯穿流水段的多个预应力筋,每一个预应力筋的张拉方式为单端张拉或双端张拉;(3)往浇筑带的支撑骨架内浇筑混凝土,待任意一流水段的浇筑带的混凝土强度达张拉要求时,对达到要求的流水段的预应力筋分别进行张拉;(4)对张拉好预应力筋的每一个流水段混凝土进行后浇带浇筑;(5)待所有后浇带达到强度要求后,拆除流水段中的支撑骨架。本发明有益效果为缩短了工期、保证了施工质量、节约了成本。
  • 发明内容
  • 专利说明
    预应力结构张拉的施工方法
  • 专利详情
  • 全文pdf
  • 权力要求
  • 说明书
  • 法律状态
预应力结构张拉的施工方法【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大面积、大跨度预应力结构张拉的施工方法。[0002]随着城市市政建设的飞速发展,新型技术的使用是国家在建筑行业大力推广的,大跨度的预应力结构形式在各种建筑结构中已大量使用,成为现代设计研究、施工技术研究追踪的方向,并逐步得到推广和应用。但在实际的工程使用中,为了控制混凝土裂缝,保证结构受力,一般做法是按40m左右设置后浇带,在梁、板内设置预应力筋来满足结构要求。通常预应力张拉需要混凝土强度达到100%后才能进行,并且,后浇带封闭一般都要在混凝土浇筑完成两个月以后,有的还要求在结构封顶后才能浇筑,这样如果后浇带混凝土浇筑完成强度达到100%后再进行预应力张拉,这样对工期的影响、对支模架的拆除影响,后续各项工作的展开影响都很大,且大大增加了整个工程的成本。
[0003]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预应力张拉端与后浇带相结合的施工方法,可以先进行预应力张拉,之后再进行后浇带的混凝土浇筑,有利于提高整个工程的施工速度,从而解决了需要长时间等待后浇带混凝土浇筑完成并强度达到100%这段工期时间以及工程成本随工期长而曾加的问题。[0004]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0005]一种预应力结构张拉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I)根据需浇筑的混凝土梁或混凝土板的尺寸,将所述混凝土梁或混凝土板划分为多个并排设置的流水段,每一个所述流水段包括支撑骨架围设而成的浇筑带以及预留的后浇带;(2)在所述支撑骨架内设置贯穿所述流水段的多个预应力筋,所述每一个预应力筋的张拉方式为单端张拉或双端张拉;(3)往所述浇筑带的支撑骨架内浇筑混凝土,待混凝土梁或混凝土板的任意一流水段的浇筑带的混凝土强度达张拉要求时,对所述达到要求的流水段的预应力筋分别进行张拉;(4)对张拉好预应力筋的每一个流水段混凝土进行后浇带浇筑;(5)待所有后浇带达到强度要求后,拆除所述流水段中的支撑骨架。[0006]优选地,在步骤(I)中,所述相邻两个流水段的后浇带间距范围为35m至45m。[0007]优选地,在步骤(2)中,每一个流水段内的任一个预应力筋设有固定端和张拉端;所述张拉端设置在该流水段预留后浇带的一端,所述固定端设置在该流水段的另一端;或,所述固定端设置在该流水段预留后浇带的一端,所述张拉端设置在该流水段的另一端。
[0008]优选地,在步骤(2)中,每一个流水段内的任一个预应力筋设有固定端和张拉端;每一流水段相邻的两个预应力筋位于该流水段同一端的固定端或张拉端交替设置。
[0009]优选地,在步骤(2)中,所述每一个预应力筋于每一流水段内分别设有两个张拉端,所述一个张拉端位于流水段预留后浇带的一端,所述另一张拉端位于该流水段的另一端。[0010]优选地,在步骤(3)中,张拉控制应力采用1390Mpa至1400Mpa。
[0011]本发明所提供的预应力张拉的施工方法,通过预应力张拉端与后浇带相结合施工技术的应用,这种方法是将预应力筋按后浇带划分进行合理布置,预应力张拉端全部设置在预留的后浇带位置,只要每一流水段的混凝土强度达到张拉要求后,就可以先将这些流水段的预应力进行张拉,张拉完成后,最后按设计要求对后浇带的混凝土进行浇筑封闭。这种做法不需要等后浇带混凝土封闭达到强度要求后张拉预应力筋,只需在每一流水段的混凝土强度达到要求就可以张拉,大大缩短了预应筋的张拉时间,且在后浇带位置张拉操作更方便。总之,这种方法可提前模板支撑架子的拆除,缩短了工期、保证了质量、节约了成本。



[0012]图1为本发明预应力张拉方法的方法框架图;
[0013]图2为本发明预应力张拉方法第一实施例中张拉端和固定端设置于一流水段的侧视图;
[0014]图3为图2所示实施例中张拉端和固定端设入多个流水段的俯视图;
[0015]图4为本发明预应力张拉方法第二实施例中张拉端和固定端设置于流水段的俯视图;
[0016]图5为本发明预应力张拉方法第三实施例中张拉端和固定端设置于流水段的俯视图;以及
[0017]图6为本发明预应力张拉方法第四实施例中张拉端和固定端设置于流水段的俯视图。

[0018]为了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图示,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0019]如图1所示,一种预应力张拉的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20]S1、根据需浇筑的混凝土梁或混凝土板的尺寸,将混凝土梁或板的浇筑区域划分为多个并排设置的流水段,每一个流水段包括支撑骨架围设的浇筑带以及预留的后浇带。
[0021]其中,相邻两个流水段的后浇带间距范围为35m至45m,此处设置后浇带是为了防止因混凝土的水热化膨胀或干燥收缩,造成混凝土梁或板的开裂,而预留的膨胀或收缩的空白区域,当混凝土达到一定强度后,再将此区域补浇混凝土,最终混凝土梁或板形成一个完整板块。
[0022]S2、在支撑骨架内设置横穿流水段的多个预应力筋,每一个预应力筋的张拉方式为单端张拉或双端张拉,张拉控制应力采用1390Mpa至1400Mpa。
[0023]本实施例中,锚具采用0VM15 - 15、OVMl5 一 12、OVMl5 一 9型张拉端锚具和OVMl5 - 12p型固定端锚具;张拉控制应力按照设计要求优选0.75Rby=1395Mpa。
[0024]S3、往浇筑带的支撑骨架内浇筑混凝土,待混凝土梁或混凝土板的任意一流水段的浇筑带的混凝土强度达张拉要求时,对达到要求的流水段的预应力筋分别进行张拉。
[0025]当为单端张拉方式时,预应力筋的固定端由锚具锚固,预应力筋的张拉端根据实际情况一般采用拉杆式千斤顶或穿心式千斤顶张拉;当为双端张拉方式时,则预应力筋双端使用千斤顶张拉。
[0026]S4、对张拉好预应力筋的每一个流水段混凝土进行后浇带浇筑。
[0027]在S3和S4中抛弃了传统的先进行后浇带浇筑,然后待后浇带达到要求后再进行张拉,能够避免施工时间的延长。
[0028]S5、待所有后浇带达到强度要求后,拆除流水段中的支撑骨架。
[0029]图2为第一实施例中应力张拉方法中张拉端和固定端设入一流水段的侧视图。如图2所示,一预应力张拉流水段混凝土板,包括:混凝土浇筑带10、预应力筋20、后浇带30,预应力筋20设于混凝土浇筑带10内部,在预应力筋20的任意一端所在端面设有以空白区域,该空白区域作为后浇带30 ;预应力筋20与混凝土浇筑带10的相对两端分别设有固定端21和张拉端22 ;在本实施例中,该张拉端22设于后浇带30与混凝土浇筑带10相接处的端面上。
[0030]图3为图2所示实施例中张拉端和固定端设入多个流水段的俯视图。
[0031]如图3所示,混凝土板划分为多个并排设置的流水段,每一个流水段包括支撑骨架围设而成的浇筑带10以及预留的后浇带30,每一个预应力筋20于每一流水段内分别设有固定端21和张拉端22,其中张拉端22设置在该流水段预留后浇带30的一端;固定端21设置在该流水段的另一端。
[0032]图4为本发明预应力张拉方法第二实施例中张拉端和固定端设入流水段的俯视图。
[0033]如图4所示,与第一实施例相比,第二实施例中,每一个预应力筋20的固定端21设置在该流水段预留后浇带30的一端;张拉端22设置在该流水段的另一端,其他结构与施工方法均与第一实施例相同,此处不再累述。
[0034]图5为本发明预应力张拉方法第三实施例中张拉端和固定端设入流水段的俯视图。
[0035]如图5所示,与第一实施例相比,第三实施例中,每一流水段相邻的两个预应力筋20在位于流水段同一侧的固定端21或张拉端22交替设置;即当其中一个预应力筋20位于该侧设有固定端21,则另一个预应力筋20位于该侧设有张拉端22,其他结构与施工方法均与第一实施例相同,此处不再累述。
[0036]第三实施例位于流水段同一侧的固定端21或张拉端22交替设置的意义在于相邻预应力筋反向张拉,使得混凝土梁或混凝土板的两端受力更加均匀,能够增加混凝土梁或混凝土板的使用寿命。
[0037]图6为本发明预应力张拉方法第四实施例中张拉端和固定端设入流水段的俯视图。
[0038]如图6所示,第四实施例中,与第一实施例相比,每一个预应力筋20于每一流水段内分别设有两个张拉端22,一个张拉端22位于流水段预留后浇带的一端,另一张拉端22位于该流水段的另一端,其他与第一实施例相同部分此处不再累述。一般情况下,单端张拉与双端张拉预应力损失不一样,本实施例采用双端张拉能够有效减少预应力损失,同时使得预应力筋两端受力更加匀称,达到比单端张拉更好的张拉效果。
[0039]在预应力张拉的中,本实施例适用预应力后张法,优选后张法中的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张拉,其主要张拉程序为:预应力钢筋沿全长外表涂刷浙青等润滑防腐材料,于预应力钢筋表面包上塑料纸或套管,然后浇筑流水段浇筑带,待混凝土强度满足要求张拉预应力钢筋,最后锚固。施工时跟普通混凝土浇筑一样,将钢筋放入设计位置可以直接在浇筑带浇混凝土,不必预留孔洞、穿筋、灌浆,简化施工程序,该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有效预压应力增大,降低造价。
[0040]本发明所提供的预应力张拉的施工方法,通过预应力张拉端与后浇带相结合施工技术的应用,这种方法是将预应力筋按后浇带划分进行合理布置,预应力张拉端全部设置在预留的后浇带位置,只要每一流水段的混凝土强度达到张拉要求后,就可以先将这些流水段的预应力进行张拉,张拉完成后,最后按设计要求对后浇带的混凝土进行浇筑封闭。这种做法不需要等后浇带混凝土封闭达到强度要求后张拉预应力筋,只需在每一流水段的混凝土强度达到要求就可以张拉,大大缩短了预应筋的张拉时间,且在后浇带位置张拉操作更方便。总之,这种方法可提前模板支撑架子的拆除,缩短了工期、保证了质量、节约了成本。
[0041]以上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根据上述说明对本发明做出种种变化例。因而,实施例中的某些细节不应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定,本发明将以所附权利要求书界定的范围作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查看更多专利详情